枪术邃枪术基本知识
枪术概说枪,是古代的主要兵器。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使用最广泛 的便是枪。相传在部落战争中黄帝与蚩尤作战便把枪作为“五兵” 之一。后来在车战中,当中一人驾御,车左者持弓箭主射,车右者持 长矛主击刺。“矛”便是枪的前身,较长的矛也有称“槊”、“矛肖”,当时 的“矛”要比后来的枪长得多,人称“丈八长矛”,大约相当于今天的 4米多长。古时候的长枪多用铁杆连同前面的枪尖。传说隋唐时名将秦琼 在一次战斗中,枪插于地,众敌难拔,大长了威风。宋代末年的农民 起义领袖李全被称为“李铁枪”,其妻杨妙真自称“二十年梨花枪, 天下无敌手”,杨氏的梨花枪一直传于后世。宋代城镇中还出现了枪 与盾牌的对练表演。到了明朝,枪术除了作为战阵中的军事武艺,在广大民间有了 极大的发展,有“使枪之家十七”的说法,如梨花枪、沙家枪、马家 枪、峨嵋枪等。在民间流传中,枪术作为一种技艺,大抵都是用白 木蜡杆,前面装有铁枪头。不少枪家在比试武艺时,为了安全,将 枪头换成用布裹的棉花,沾些白粉,比试者穿着黑衣服,以数点得 分分胜负。随着枪术在民间的流行,除了战阵中和练兵时常用的拦、拿、 击、刺之法,逐渐增加了许多攻守的枪法,概括起来主要有:拦、 拿、扎、劈、崩、点、穿、缠、拨、挑、撞等枪法,以及用把之法和各 种舞花枪。目前,武术作为体育运动项目,枪术是长器械主要项目之一。 除了由国家体委编订的甲、乙级枪和初级枪,还有一些传统枪术套 路,如梅花枪、锁口枪、断门枪、阴把枪等。枪术器械的规格及各部位名称枪术器械中除白腊杆制的长枪以外,还有双头枪、双枪、大枪 等。这里介绍的是最常见的单头长枪。长枪主要分为枪头、枪缨、枪身、枪把四个部分。枪头:约10~20厘米之间,尾端空心,便于插入枪杆,两侧有一 孔,便于紧固在枪杆上。枪缨:多用马尾加工后,染为红色制成,扎系于枪头与枪杆的 交接处。枪身:自枪头末端到枪把之间的木杆。可分为前段、中段、 后段。枪把:枪杆末端15~20厘米。通常要求直径粗于枪身,以防握 把时滑脱。武术竞赛中对枪的长度、枪杆的直径做了明确的规定:
- 枪的全长不得短于本人直立直臂上举时,从脚底到指端的 长度。
- 枪缨的长度不得短于20厘米。
- 枪杆中线以下任何部位的直径,不得少于如下规定:18岁以 上男子:30厘米。
18岁以上女子:2.15厘米。
12-17岁男子:2.15厘米。
12-17岁女子;2.00厘米。
不满12岁者:不受限制。
一-般握枪方法
握枪与握棍有所不同,通常右手握于枪把,为后手;左手握于枪 杆中段,为前手。枪谚中说:“前手如管,后手如锁。”意指前手要松 活,以便前后滑动;后手要握紧于把端,出枪至前手触及后手为止。一般持枪方法:双手将枪杆紧贴腰腹间,右手置于右腰侧,左 手于前方,两臂微屈单手持枪通常以右手紧握枪才巴,屈臂直立于右侧或体前方握枪的把法基本与棍的把法相同。虎口朝向枪头一端为阳手握 法,虎口朝向枪把一端为阴手握法。四指与拇指握紧为满把;四指 握枪呈螺形为螺把;以拇指与食指握枪于虎口,为钳把。松握枪杆 并沿枪杆滑动,为滑把。两手调换握抢前后的部位,为换把。一般情况下,右手满把阳手握枪把,左手随动作的变化自如上 下滑动。愈基本枪法及其练习基本枪法中主要包括扎、拦、拿、劈、点、崩、挑、缠、穿、拨、 绞、扫、架、摔、抛、抡、缩、撞、舞花等枪法,以及戳、挑、撩、横击 等把法。下面一一介绍各种枪法的攻防用意、动作方法、练习方法、易 犯错误及纠正方法。扎枪枪法用意:属枪的最主要、最基本攻击方法,以枪尖直刺对方 身体各部。刺肩部以上为上枪,膝部以下为下枪。水平刺枪为平 枪,枪杆高与胸齐为上平枪,在胸腰之间为中平枪,与腰齐为下平 枪,离地20厘米左右为低平枪。“中平枪,枪中王”。我们主要介绍中平枪,其他各种扎枪也就 容易掌握。
动作:
- 两腿屈膝半蹲,成半马步,左脚尖与枪尖同方向,两手握 枪,右手与枪杆紧贴腰间,左手螺把握枪杆中部,臂微屈,目视枪重心前移,右腿蹬直,成左弓步;同时右手向前送枪,使枪杆 沿松握左手滑动,向前方平扎,力达枪尖。要点:垢手送枪与右腿蹬直、向右转腰用力要一致,使力传至枪尖。枪身要平直向前扎出。后手须触及前手。练习方法:按动作要求反复练习。左脚撤步,左转身180。;同时枪收回腰间;然后向前扎出。确立目标作中平枪、上扎枪、下扎枪,反复进行。结合拦、拿枪进行扎枪,反复进行。易犯错误:
- 扎枪无力。
- 耸肩。
- 枪杆离腰。
- 枪身不平。
纠正方法:
- 强调手与腰腿的配合,后手与前手相碰,最后动作要有爆发 力,使枪杆颤动。
- 枪扎出后,自我检查一下是否耸肩。反复中如仍耸肩,先减 轻用力,使肩部注意放松。
- 注意右手要紧靠在腰上,出枪和抽回都注意右手触及腰部。
- 左手固定好位置,扎出后检查是否偏高或偏低,或设好目标 进行练习。
单手平扎枪枪法用意:同扎枪。当双手扎枪后,右侧又遇敌,即刻将枪折 回,单手扎出,迅速攻击对方。
动作:
- 预备姿势可成左弓步扎枪
- 左手稍向后滑握,将枪向上、向右绕行折回,两前臂在胸前 交叉;同时左脚里扣,身体右转成马步。
要点:
右膏与枪杆成一直线,力达枪尖。
练习方法:
- 结合弓步扎枪进行练习。单手扎枪后即上左脚做弓步扎 枪一右转折回再向身右侧平扎。如此反复进行。
- 歇步双手持枪,然后上右步做单手扎枪。易犯错误:臂力不够,枪扎不出。方向偏高或偏低。纠正方法:
- 增强臂力。
- 扎出要快。
拦枪、拿枪
枪法用意:均为防御性方法。拦枪主要用于当对方持械直刺 时,由里向外拦格(逆时针);拿枪主要用于对方直刺时,由外向里拿 压(顺时针)。
动作:
- 双手持枪,贴紧腰部,成半马步。
以左手为主,使枪前段由里向上、向夕卜绕行,枪尖绕一 20厘 米直径的圆弧,为拦枪。
以左手为主,使枪前段由外向上、向里、向下绕行枪尖绕一 20厘米直径的圆弧为拿枪。半马步持枪,作拦枪的单动作反复练习。练习方法:
- 半马步持枪,作拿枪的单动作反复练习。
- 半马步持枪,作拦枪、拿枪复合动作的反复练习。
- 半马步持枪,作拦枪、拿枪、扎枪复合动作的反复练习。
- 配合上步(盖步上步或插步上步)作行进间的拦、拿、扎枪的连 续动作练习。
要点:
- 拦枪、拿枪要有力,配合右手与腰部的力量。
- 绕圆弧不要太大。
- 拦、拿、扎枪复合动作是枪术中重要的基本枪法,应重点下功夫练习。
易犯错误:
- 两手用力不协调,枪尖未出现圆弧动作。
- 动作幅度太大,松散无力。
纠正方法:
- 以枪尖绕行进行自我或相互检查,体会两手与腰的协调用 力。
- 对方用枪或棍假设进攻,以拦、拿防御,体会劲力。
挑枪、劈枪
枪法用意:均属攻击性方法。挑枪主要用于挑击对方腋部,挑 脱其手中器械;劈枪主要用于劈击对方头部、肩部、臂部。
动作:半马步双手持枪。
- 左脚撤回于右脚旁,成左丁步;同时以左手为主由前向上挑起,为挑枪。
- 左丁步不变,枪身直立,举于头上方。
- 左脚向前跨一大步,右脚随之靠于左脚旁,成右丁步;同时
以左手为主,使枪由上向下劈击要点:举枪时左手心向后,劈下时手心朝上为反劈枪。
- 左手臂不可弯曲太大,保持伸直微屈。
- 上挑和下劈时要有力,力达枪尖和枪杆前段。
练习方法:
- 挑枪单动作反复练习。
- 劈枪单动作反复练习。3挑、劈复合动作反复练以此为重
- 4反挑与反劈的复合练习。
易犯错误:
- 幅度太小,劈、挑无力。
- 手臂过于伸直。
纠正方法:
- 假设一目标进行练习。
- 由同伴配合进行练习,但要注意只须到位,不可伤及。法用意:属攻击性方法。主要以枪尖点击对方腕部,破坏其 进攻能力。
动作:
- 半马步双手持枪于腰间。
要点:
- 送枪滑把与向下点枪,两者衔接要紧,不可分开。
- 向下点枪短促有力,幅度不要太大。
练习方法:
- 按动作要求单动作反复练习。
- 与崩枪一起成复合动作,反复练习。
- 与缠枪、点枪一起成复合动作,反复练习。
易犯错误:
- 力点不准,无短促力。
- 与劈枪不分,下点不明显。
纠正方法:
- 强调滑枪后的两手腕动作。
- 由同伴帮助设一目标,进行点枪练习。
崩枪
枪法用意:属先攻后防方法。主要用于对方直线攻时,以崩枪 打落对方的器械,或迫使改变方向。动作:
- 以右丁步点枪为预备姿势。
- 右脚后撤一步,重心移至右腿,成左虚步;同时左手松握,右 手抽枪把于腰侧,近完成时,左手猛然握紧枪杆,以两手合力,使枪 杆前段向上崩颤
右脚上步靠于左脚旁,成右丁步;同时右手将枪向前送,左手 松握滑把至枪杆后段,两手合力上抬,使枪尖突然向下点击。
浏览34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