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地加助力的旋风脚:两腿屈膝开立,右脚蹬地做原地旋 风脚,帮助者在右脚跟处放白蜡杆(或棍棒)一端,待一蹬地即向上 抄。帮助体会充分蹬地后迅速里合的概念。
- 在保护帮助下进行:帮助者站于练习者的右侧后方,右手 托练习者臀部,左手扶住其左上背,伴同练习者蹬地做上托和左转 的动作,以增加向上和旋转的本体感觉。
(5 )做上步旋风脚的完整动作,反复体会技术要领。
各后扫腿
后扫腿也叫“后扫旗”,通常从左弓步开始。左腿屈膝全蹲以左 脚前掌为轴,右脚贴地,上体右转前俯,两手扶地,以拧腰的惯性力 和右腿的后绕环力,使右脚沿顺时针方向扫转一周。技术要点: (1 )扫转开始,左脚先内扣,以增大腰部拧转的幅度;扫转中, 脚跟要提起,减小轴心的支撑面,使之转动灵活。(2 )拧腰、扶地动作要迅速,上体前俯,头和两肩伴同向右后方扭转,以增大扫转的初速度;右腿的后扫动作要主动积极,与拧 腰、扶地动作衔接紧,应在拧腰、扶地将完成前开始起动,以免动 力中断。(3 )扫转中,左腿要保持全蹲,沉髓,重心始终在左脚前掌上, 忌猫腰、撅臀,否则容易使右脚扫转时离地腾空。(4 )扶地时间不宜过长,推离地面后上体要顺惯性力继续向右 后方转动。(5 )结束动作时,重心可略移向右脚,同时立腰、挺胸、抬头, 即可成左弓步定势。
练习方法:
(1 )从左弓步开始,屈膝全蹲成左仆步,慢速在地面上移动一 周,以弄清动作的运动路线。
(2 )左腿微屈膝,身体站立,上体微向左扭转,然后借腰的右转 力向右后方扫右腿,建立拧腰和扫腿的旋转概念
(3 )按完整动作要求扶地后扫半周或270° 按完整动作要求加速扫转,可不必接左弓步定势,任其惯 性力扫转一周至一周半。9 A B
- 加控制地接做左弓步的完整动作,一般右手挑掌,左手 后勾。
建)前扫腿
前扫腿也叫“前扫瞠”。预备姿势多呈右弓步或左仆步或左倒 插步,然后重心移至左腿,以左脚前掌为轴心,左腿屈膝全蹲,上 体直立,右腿伸直,右脚内扣贴地,由右向前、向左逆时针扫转一 周
开始扫转时,重心由右腿移至左腿之前左脚要先使脚尖外 撇,以便于向左转身;脚跟要提起,使转动灵活。技术要点:
(2 )上体要保持直立,头上顶,两肩平,挺胸、立腰,使头与左 脚构成一垂直线,为转动轴心,使身体在旋转中保持平衡。
(3 )旋转中要借腰向左的拧转力和右腿内侧肌群的收缩力,两 臂应伴同由右向左平摆,以加速扫转力。
(4 )右脚保持前脚掌不离地即可,不要压得太紧,以减少与地 面的摩擦力。
练习方法:
- 屈膝微蹲,做半站立的前扫,以体会整个扫转动作的概念
- 可先借助扶地扫半周:在右腿开始向前扫转后,两手可俯 身扶地于左脚前方,以免旋转中失去平衡而摔倒。
- 扶地前扫一周:两手在左侧扶地。
(4 )直身前扫270°后即收右腿,两脚靠拢屈蹲。
(5 )过渡到完成扫转一周至一周半。
试术初阶叶 长拳中的一些基本动作术语一些武术爱好者在看书自学时,常常碰到一个障碍,即对书中 的一些武术术语不懂,给自学带来不少麻烦。各项各业都有自己的专门用语,称术语,对入了门的人来说一 看就明白,在语言或文字交流上可以省略许多。武术书中要求文字 简洁,应用一些术语也是必然的。但是,武术的拳种流派甚多,术语也相当不统一。就是在同一 个拳种里,各地各家也略有不同。为了便于青少年武术爱好者学 习,笔者以国家体委编著的《长拳基本动作和应用术语》和《武术竞 赛规则》为依据,选择性地向读者介绍一些长拳中的基本术语,以供 学习参考。
手型
拳:
拳心 手心的_面。
拳背——手背的一面。
拳面一拇指除外的其余四指的第一节指骨相并形成的平面。
拳眼指一边的螺旋圆空。
拳轮——小指一边的螺旋圆空。
俯拳—拳心朝下,拳背朝上,也有的称“平拳”
直—拳眼朝上,拳轮朝下,也有的称“立拳”
掌:
掌心——手心的一面。
掌背——手背的一面。
掌指——手指的前端。
掌外沿——手掌的小指一侧。
仰掌——掌心朝上
俯掌——掌心朝下
拇指伸直张开,与食指所形成的夹角
“巴掌”——五指伸直分开
,,荷叶掌”—五指伸直,相互并拢“柳叶掌”—拇指屈曲,其余四指并拢伸直
,,八字掌”—指伸直张开,其余四指并拢伸直
o钩:钩顶——腕关节弯屈凸的地方。钩尖——五指撮拢的尖端。
正钩 —— 顶朝上,钩尖朝下。
反钩 ——反臂后举,钩尖朝上,钩顶朝下。
禽)手法
拳法
冲拳—拳从腰间旋臂向前(或向侧、向上)快速直击,力达拳 面
劈拳——直臂,拳由上而下落,力达拳轮
撩拳——直臂,拳由下向前弧形摆出,力达拳眼(或拳心,拳背) 为正撩;拳由下向后方弧形摆出为反撩。
贯拳——微屈臂,拳由侧下方向斜上方弧形横摆,力达拳面, 拳眼斜朝下,或屈肘,以拳背为力点,向前伸肘甩臂,拳眼朝
崩拳——屈臂提肘,运用前臂和腕力由下向前甩臂抖腕,力达拳背或拳面栽 一屈肘,自上向下或前下方猛力直伸,力达拳面
砸拳——臂上举,经屈肘向下猛落,力达拳轮,拳眼朝上 ,或力达拳背,拳心朝上。
掌法
推掌—掌由腰间旋臂向前直击,力达掌外沿
挑掌一一臂由下向上翘腕立掌上挑,力达四指。
穿掌——臂由屈到伸,掌沿身体某一部位穿出,力达掌指。按 方位不同分为前穿、后穿、侧穿、上穿。
握掌一一臂屈收于腰侧,向前、向外甩臂横摆,力达掌背,此为 反握,也可正掘,如打耳光状。
撩掌一一直臂,掌由下向前弧形摆出,力达掌心或掌内沿(拇初阶套路
指一侧)。向后反臂摆动为反撩,力达掌心或掌外沿(小指一侧),
劈掌——直臂,由上向下侧掌猛击,力达掌外沿
o砍掌一一仰掌(掌心朝上)横砍为举臂屈肘从外向里甩臂横击, 力达掌外沿;俯掌(掌心朝下)横砍为举臂屈肘于体前,由里向外甩 臂横击
按掌——举臂屈肘,俯掌向下直按,屈腕,力达掌心。
亮掌——臂微屈,掌沿体外侧弧形上举于头侧前上方,抖腕翻 掌,掌心斜朝上,掌指朝另一侧。
搂——虎口张开,掌心朝前,由里向外划弧平搂。
刁——手腕由伸到屈,向内或向外刁捋。
缠腕——以腕关节为轴由内向上、向外缠绕,同时前臂外旋, 抓握对方手腕状。
云——两臂交叉,以腕或肘或肩为轴在水平面内绕环。
肘法
顶肘一屈肘握拳,拳心朝下,以肘尖向前或向侧顶击
o盘肘——手臂平举,由外向内平屈肘,拳心朝下
0上架一屈臂外旋举,手心朝前上方,以前臂尺骨侧架挡。
里格一一前臂上屈,手心朝里,由外向内拂面移动,力达前臂 尺骨中段外格—前臂上屈,手心朝里,由内向外指面移动,力达挠骨中段挎肘——臂由下向上屈肘,前臂与上臂的夹角约成直角,如挎物状。可向前挎,也可向侧挎。
&步型
弓步——左腿屈膝,右腿蹬直为左弓步。相反为右弓步。左弓步时,身向左拧,右肩前顺为左拗弓步。相反为右拗弓步。
虚步——右腿半蹲,左脚向前虚点地面为左虚步。相反为右虚 步。
仆步——右腿全蹲,左腿伸直平铺为左仆步。相反为右仆步。
歇步一一两腿全蹲,左脚在前为左歇步。相反为右歇步。
坐盘——左腿在前为左坐盘。相反为右坐盘。
丁步——右腿半蹲,左脚尖点地为左丁步。相反为右丁步。
点步一一两脚前后站立,前脚脚前掌点地为前点步。后脚脚跟 离地踮起为后点步。
横裆步——两脚开立,约与弓步同宽,两脚尖正对前方,全脚 着地,一腿屈膝半蹲,另一腿挺膝伸直
0半马步——两脚开立,比马步略宽,一脚尖朝前,另一脚外展
45° ,上体转向外展的脚,两腿屈膝半蹲,重心略偏于后腿。
进步一一两脚并列在一条线上,一脚不动,另一脚向前一步。
撤步——两脚并列在_条线上,一脚不动,另一脚向后一步。
上步一 步站立,前脚不动,后脚越过前脚向前一步。
退步一错步站立,后脚不动,前脚越过后脚向后退一步。
盖步 脚经另一脚前横迈一步成两腿交叉
插步 脚经另一脚后横迈一步成两腿交叉也称“倒插步”
浏览3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