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节在拳术中,不仅于攻防技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强身健 体也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学者在练习形意拳的全过程中,首先应 该从思想上明确在劈拳中所要追求和培养的基本劲节(不包括在用法中的多 种变化),同时还应该明确每一种劲节的来源、特性和它运用的范围,才能在 练习时有意识地去培养它、运用它,从而更好地适应在技击搏斗中对不同劲 节的变换需要。(1)劲节在劈拳的练习中,有明劲、暗劲、化劲三种不同的基本劲节和 练法。明劲,也叫刚劲,是形意拳三步功夫中的初步功夫,主要是为了锻炼和 培养全身的合劲,使头、手、足、意、气、劲(活力)等相合为一,发出全 身的整劲,这便是拳经中所说的“壮基筑体”的功夫。明劲,在形意拳中,既是最基本的劲节,也是运用时不可缺少的劲节。 且在技击攻防中,明劲的作用主于攻击,所以它是不可不求的。明劲,虽然与暗劲、化劲都是来源于气,但又不可能脱离开意、体的配 合作用。所以说明劲之来源,是来自意、气、体的合、整二字之中的。明劲, 不整则难以成刚,而明劲,不合又难以成为内外相合之整劲,故明劲,贵在 合而整。明劲的特点是:刚猛清脆,干净利落,坚韧有力,惊、弹、抖、绝,无 半点拖泥带水之象,在发放时快速、干脆。但是,明劲在初学者初练时,一 是不容易一时掌握(即相合之意),二是即使掌握了也还仅仅是限于尺劲之 功,尚难掌握寸劲。明劲中的寸劲,非功力深厚,内气充盈,运用得法,练 习有素不能有其体会。明劲中也有僵直呆滞之,明劲和刚柔相济之明劲的区别,僵直之刚,主 要表现在:一无爆发劲力;二无抖绝之劲;三无弹韧之劲;四无突发寸劲。 而刚柔相济之明劲,正好与此相反,僵直之刚的缺点,正是刚柔之济的优点。明劲在技击中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它不仅适用于梢节,而且也适用于 中节、根节,所以是周身十四处打法中绝对不可缺少的劲节,说明劲在形意 拳的运用上,主要是猝(CU,突然)击敌人,是突然爆发在寸距离之中的劲, 这也就是明劲的运用范围和尺寸。学者在初步掌握了明劲的阶段,因多限于僵直与呆滞,而且所发之劲力 的距离多是在尺间,所以在运用上主要限于“硬打硬碰无遮拦”的范围。正 像古拳经中讲的那样:“起钻落翻,往来总要两肘不离肋,手不离心,出洞入 洞紧随身,手起如钢锤,手落入勾竿,起者进也,落者退也,未起如摘字, 未落如坠字,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 嫌慢。足打七分手打三,五营四梢要合全,气浮心意随时用,硬打硬碰无遮 拦。打人如走路,视人如蒿草,胆上如风响,起落如箭钻。进步不胜,必有 怯敌之心。”此是初步明劲的功夫。(2)暗劲,是在掌握好明劲基础上的进一步练法,也是由明劲转入暗劲 的换劲功夫。练习形意拳,换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功夫和步骤。当明劲经过 较长时间的练习,已经完全掌握了发放全体合一的整劲以后,就一定要转换 成以暗劲为主的练法,否则就会在天长日久的锻炼中,因过刚而积劳成疾。暗劲的练法是:梢节手宜松,中节肘宜沉,其劲气主要暗藏于肘节,故 名之为暗劲。从下肢来讲,前足在明劲发放之时,要有暗劲,到练习暗劲之 时,则要犹如狸猫潜行,轻起轻落,暗劲练习时久,不但可以使肘部增大内 劲,而且可以使明劲中的僵直之劲得到改变成为比较灵活的劲。提醒大家应该注意的是,如果开始就练习暗劲,就难以掌握发放全体合 一的整劲。假如久练明劲不转换暗劲,天久日长就难免图益不得反受其害。 过去不少功底深厚的形意拳前辈,年逾花甲便两腿不灵,行走不便,原因有 二:一是在练习时为了体现出全身的整劲,便用足跟生硬地触地,每次落足 时,都要发出咚咚的响声,结果使腿部的经脉和神经系统,因长期经受超负 荷的震荡而积劳成疾。其实,尽管在发放爆发劲力时需要有一定力量的足踏 如巨石击水的触地声音,但也绝不是每一进步时都要发出击地声音。二是吃 功太大,下功过久,过重,使膝关节长时间承受着超负荷重力,而且在练功 之后,又不注意恢复运动,所以久而久之,使关节、黏膜、神经、血脉、经 筋等,均因疲劳过度而受损害,因此说,练功贵在坚持“长日日之功,过力 不长功,过力必伤身”。如果急于求成,狠下大功,一次三体式要站一两个小 时,必然会出现两腿麻木酸痛。每次站28分钟或半小时是符合生理科学道理 的,否则长期狠下功站桩,使下肢气血周流受到了压抑,岂有不坏腿的道理?所以,任何运动,都必须是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逐步适应和加大运动 量,而且一定要注意功后要缓缓踱步,来回走动勿即刻蹲下休息,而且一定 要注意功后的放松活动和按摩,方不致受其损害。转入暗劲的练法以后,并不是说再也不可以练明劲了,而是要求以练习 暗劲为主,以练习明劲为辅。即使是发放明劲,足在着地时,也必须注重在 全脚掌的踏落,勿注重于震砸足踵。暗劲的来源,在于意、气与上肢中节的相合。所以是从合、藏(或含) 二字中求得劲节。合能使劲气不分散,合能使劲气不外溢,意不外露,气不 外泄。意气劲力主藏于肘,是为劈拳中之暗劲的练法。暗劲的特点:圆活柔韧,外柔内刚,连绵不断,劲灵而巧。在运用上, 明劲主攻,有摧垮对方的能力;暗劲主克,有坚韧不折,柔中寓刚,克制对 方的作用。有刚无柔,则易折而失之于变;有柔无刚,则偏软而失之于攻。 因此,必须是刚柔相济,软硬兼施,攻守共存,先软后刚,连顾带打,方能 遍身是法。暗劲在拳经中云:“至暗劲之时,用法更妙,起似蛰龙升天,落如霹雳击 地。起无形,落无踪,去意好似地卷风。起不起何用再起,落不落何用再落。 低之中望为高,高之中望为低,打起打落,如水之翻浪,不翻不钻,以寸为 先。足打七分手打三,五营四梢要合全,气浮心意随时用,打破身势无遮拦, 此是二步暗劲,有无穷之妙用。”明劲和暗劲在运用上来讲,暗劲的运用多以横劲为主,明劲的运用多以 顺劲为主。从运用的区别来讲,明劲以进攻打击为主,暗劲以克制固守为主。 从阴阳的运用来讲,明劲为阳,暗劲为阴,暗劲主合,明劲主开,暗劲主吞, 明劲主吐,逢顺则横破,遇横则顺发,横格顺打,横克顺攻。总之,在运用 中,一定要有暗有明,有柔有刚,明暗紧相连,横竖不分家,方能有顾有打, 有攻有守。(3)化劲,是形意拳三步功夫中的最后一步功夫,谓之高级阶段。这步 功夫,必须在练好上述两步功夫的基础上,再进而练习。化劲的练习,其劲气主要在身,开始转化劲以后,必须注重意念的活动, 切勿以拙力行事,练习时一定要身灵、步活。灵要圆,活要稳,灵不偏于漂, 浮,稳不偏于僵滞。步履如猫行,气行如行云流水,臂动如抽丝,膀动如车 轮,身动如蛟龙。静似水中潜龙漫游,动似升天惊龙势不可挡,毫无一点僵 滞迟疑之象。拳经中云:“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拳打三节不见 形,如见形影不为能,随时而发。一言、一默、一举、一动、行止、坐卧, 以至于饮食之间,皆可以用,或有人处,或无人处,无处不用。所以,无人 而不自得,无往而不得其道,以至寂然不动,感而随之,无可无不可。此乃 三步化劲,神化之功用也。”化劲的来源,主要在于意、气、神、体的合并运用。它的特点是:奇无 不正,正无不奇,奇中藏正,正中寓奇。奇正之变化,犹如循环之无端,故 有动无不圆,圆无不动之谓也。化劲在运用上的特点是:不丢不顶,不接不离,无过无不及,灵活运转, 一羽不能加,虫蝇不能落,全在于感触圆中之神化(神即指的是元神、神 气)(三)劈拳的发劲练习劈拳发劲时,要明确分清劈拳的上发、下发、直发三种不同发人的 方法和劲节。上发,是要将对方催起后(即抢劲)向上促,使对方向后跌出。 上发要托,以运用任脉之阴劲为主。下发,是要将对方向后下方发出而跌。 下发要栽,(即按劲)以运用督脉之阳劲为主。直发,是要将对方向远后方跌 出。直发要推,唯推中有起有落,无论哪种发劲方法都离不开“抢”、“按”、 “推”三种劲发,总之劈拳发人都必须以运用任督二脉之阴阳相合之劲为主。

浏览24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