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弟子受其思想和武功修为的熏陶,得益 者颇多。现移居加拿大的弟子李嫦莲女士回忆说: 记得六年前,我因为连续三年做了三次手术,身 体状况非常差。在广州炎热的夏季,我不能开空调, 不能吹风扇,头疼,浑身的关节痛。那时,我最 怕天黑,因为晚上的时间是最难熬的,每天晚上 冒虚汗,头顶钻风,关节僵硬,一晚上都睡不好。 早晨醒来,两只手胀、麻木、不能弯曲。每天针灸、 喝药、理疗,非常痛苦。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带 孩子到花都体育场咨询少儿乒乓球培训班的事情, 认识了刘武教练。了解到他是王西安老师的弟子, 并且多次在武术大赛上获得冠军,我决定跟他学 习太极拳。在最初的两个月里,我的腿疼得很厉害, 膝盖不能弯,每天下楼,腿是直的,只能慢慢地 一级一级蹦下去。坚持了一段时间,情况开始好转, 腿不疼了,人也没那么难受了。

刘教练酷爰武术事业,对弟子的要求非常严 格,他教得很认真,我也用心地学,半年后,我 学完了老架一路。每天早晨练完拳,就觉得浑身 轻松,回到家,上楼时,都是两个两个台阶跑上去, 有时候甚至跨三个台阶。去医院检查风湿四项, 它们全部正常,我很开心。

后来,爸爸生病去世,我很伤心,忽然觉得 生命没有意义,且如此脆弱,就像一盏灯,不知 道什么时候说熄灭就熄灭了。为了调整自己,也 为了孩子的教育,我们搬到了北京。就这样,我 离开了花都,离开了教练,也离开了那个练习太 极拳的群体。一个人便很难坚持,一出差就停下 来,一停下来又很难捡起来。先生时常取笑我: “人家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你是两天打鱼, 三天晒网。”每次看我打拳,先生都会说他是“一 半欢喜,一半忧”,喜的是我又开始锻炼了,忧 的是又不知道哪儿不舒服了。这时的太极拳是我 生活中的一根拐杖,不舒服时,拿来用,好了, 又放在一边。就像爬山的人,上山时拄着,下山 后收着。就在这时断时续中,日子一天天过去, 我的太极拳水平也始终停留在初级阶段,没有太 大长进。因此,我很怕见教练,觉得很惭愧。教练每次见我,都很认真地教我,希望我回北京后 好好练习,而我却没有坚持。

直到2010年初,教练打电话给我,说尚武 会准备参加“第八届香港国际武术节”,如果能 抽出时间,还是尽量参加这次的集训。作为尚武 会的一员,我理应珍惜这次机会。晚了一个月, 我回到花都,进了集训队,和大家一起训练。为 了弘扬太极文化,使太极拳发扬光大,教练夫妇 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和努力。我们在大赛中获得了 很好的成绩,我自己也获得了女子F11组太极器 械比赛第三名。大赛结束了,集训结束了,然而 我对太极拳的学习却没有结束。在公司成立20 周年的晚会上,我表演的太极拳获得了大家的一 致喝彩和热烈的掌声。

我好后悔,过去浪费了太多太多的时间,随 着对太极拳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我发现自己越 来越喜欢它,不能丢弃,它已经深深地植入我的 体内,渗透在我的血液中,使我无法分割,难以 割舍。

这些年来,在同事、朋友和身边人的眼里, 我是一个成功而又充满智慧的女人,我善良而平 和,我很幸福,也有一个幸福的家。我感谢太极 文化,它的“立身中正,舍己从人”让我懂得怎 样做人;它的“柔而不软,刚而不僵,以柔克刚, 刚柔并济”让我懂得怎样做一个聪明女人。我更 感谢我的教练,我很幸运,一开始学太极拳,就 遇到了一个好教练,是他带领我走进太极拳的大 门,让我体会到太极拳的奥妙无穷,博大精深。 我衷心地希望太极拳这枝世界武坛的奇葩,能够 开遍世界的每个角落,越开越艳!

另一个徒弟陈维斌是个成功的生意人,在刘 武师父的精心教导下,他由身体素质极差变为如 小伙子般生龙活虎。他对刘武师父充满了钦佩及 感激。他说:“刘老师为人随和' 谦逊、平易近人, 记得我刚开始练武时,因为身体太差,感觉受不 了这份苦。就在我进退两难之时,刘老师打来电 话,询问了我的情况,鼓励我继续参加训练。正 是刘武老师这种渡人渡己的胸怀让我走上了练武 之路。其实这两年多来,散打和太极拳带给我身 体的变化并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讲明白的,也不是 外人所能体会的,走向练武之路不但给我一个强 健的身体,而且也锻炼了我的意志品质。让我不 得不由衷地感叹,太极真好!”

我在“懈身杯”香港国际武术大赛M10级 的传统陈式太极拳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由 于身体好、精神好,生意也越来越好。希望我在 今后的练习中能越来越精进,体会和感悟出太极 拳更多的真谛。

尚武会所有的会员都知道尚武会有一个大师 兄,他就是刘武师父的得意弟子——温林生。他 是跟随刘武师父时间最长的徒弟。他最初练习散 打,后来跨入太极之门,其中甘苦自知。

温林生接受采访时说:“自从练习散打后, 由于师父教的方法既科学又仔细,自己又不怕吃 苦,练功从不偷懒,所以进步很快。但在练了近 三年散打后,我感到散打水平好像停滞不前,虽 然搏击能力强了,但身体很僵硬,力量总是发不 透彻。我请教师父,师父对我说:'你想要提高 自己,应该加练太极拳,因为习练太极拳能练得 上盘轻灵' 下盘稳固,周身放松、协调,速度和 爆发力就打出来了,而陈式太极拳技击性也很强, 如擒拿、摔法都是很实用的。'于是,在师父的

引导下,我步入了太极之门。”

一开始练习太极拳总觉得很枯燥,软软绵绵, 没有散打那么刺激,师父见我心很难静,就经常 对我讲解太极拳理论及技击原理,好让我尽快进 入状态。以前我性子比较急躁,耐性很差,熟悉 我的人知道我的脾气就这样。练了太极拳后,师 父经常跟我讲太极中的“心静则体松,心平则气 和,立身中正,中庸和谐”在拳中和在生活中为 人的相通之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地领悟 到太极拳的一些奥妙,越练越想练,心境也平和 了,这时我才知道师父让我练太极拳的良苦用心。 原来太极拳不仅能提高武功,还能提高我的修养! 在师父的精心教导下,我的散打和太极拳进步都 很快。

我现在清楚地知道,习武不仅能防身健体, 还能修身养性。迄今为止,我是跟随师父时间最 长的弟子。长期以来,我的功夫和我的为人让我 被尚武会的师弟师妹们尊称为大师兄,新来的学 员、会员也都知道尚武会有个大师兄很厉害,功 夫很好。现在,我已经离开了出租车司机这个危 险的行业,成为尚武会的一名助教,2010年年 初还代表广州市花都区去参加"第八届香港国际 武术节”,我的散打进入了前八强,太极拳、器 械也取得优异成绩。

如今,我已步入而立之年。随着阅历的增长 和对太极拳文化的更深入了解,我的性格不再暴 躁,我深深地感谢恩师的教诲,感谢恩师对我用 心良苦的栽培!

忠厚为人,刻苦练拳。

—刘德宇:非典惹的“祸”

2009年12月25日,太极故里陈家沟,一 处偏僻的练武场上,刘德宇正在泰然自若地习练 太极,这时他的手机响了。“德宇,你在那边待 了一个多月了,什么时候回北京啊?我们大伙都 想你,希望你快取得太极真经回来,传授我们。” 电话那头,他过去生意场上的一个铁哥们说道。 11月6日,刘德宇专程从北京赶到陈家沟,驻扎 在这里,一门心思习练太极拳。黄河之滨的陈家沟, 太极之风源远流长,太极氛围浓厚。刘德宇沉浸 在这太极的气氛里,心无旁鹫,身心合一,将他 所在的那个喧嚣环境抛却在九霄云外。他感觉地 处偏远的陈家沟,仿佛是世外桃源,一切烦恼杂 绪了无踪影。

这是刘德宇第四次前往陈家沟。从2006年 开始,他每年抽出近一个月的时间,在陈家沟专 心习练太极,只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提升自己的太 极拳水平。一年不过12个月,刘德宇居然离开 自己居住的城市,在陈家沟住1个月,他执著的 太极之心令人感动,让他身边的许多朋友交口称 赞。受他的精神感染和太极的魅力影响,刘德宇 身边的同事朋友,一个一个开始习练太极拳。

每年刘德宇来陈家沟,他的背后有着几十双

期待的眼睛,翘首以待,盼他早日归京。这些习 练太极的朋友,希望刘德宇在陈家沟取得真经, 返回京城之后,教授他们。刘德宇觉得自己不是 在为自己一人学习太极,而是承担一份期待,因 此他每次前往陈家沟练拳,都格外珍惜短暂的学 习机会。

刘德宇与太极的情缘,完全是2003年非典 惹的“祸”。虽然接触太极不过短短几年,但从 接触太极伊始,这位忙忙碌碌的生意人便恋上了 太极,几乎是沉迷其中,虽说没有走火入魔,但 投入的痴情,可堪比他的初恋。

浏览26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