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法是指术者将患者背起悬空,利用自身肢体重量牵 引的一种方法。此法含有拔伸之意,可使错位的小关节复 位,松解挛缩的关节囊,具有疏通筋脉、解痉镇痛之功 效。背法分为反背法、正背法两种。
操作技巧:术者与患者背对背站立,两臂分别挽于患 者两臂,使患者背部紧贴术者背部,以防滑脱。术者两足 分开与肩同宽,缓慢俯身弯腰,将患者背起悬空,以臀部 顶住患者腰部,同时作左右和上下的摇晃摆动,以便患者 的脊椎及腰部充分受到牵拉。此时患者头应尽力后仰,两 足自然下垂,全身放松,待术者施用颠、晃、摇摆后,再 使患者轻轻站于地面(照片35)

操作技巧:术者立于患者前面,使患者两臂分别伸过 术者两肩并交叉于术者胸前双手扣住,然后术者前屈弯腰 将患者背起悬空。其过程同反背法(照片36)。

拍法是用掌或拳借腕部自然上下摆动之力,轻巧拍打 患处体表的一种手法。其作用力较轻,具有行气通络、活 血止痛、缓解痉挛、营养经脉之功。适用于胸、肩、腰、 背及四肢关节等处。临床分掌拍法、拳拍法两种。
操作技巧:术者以单手或双手五指并拢、掌指关节与 指间关节自然微屈,随腕关节背伸、掌屈的上下摆动,用 各指指腹及大小鱼际肌,作有节奏的轻巧而富有弹性的自 然拍打。用力均匀,以局部轻度红晕、患者自觉施治部位 有舒适感为宜(照片37)

操作技巧:术者五指并拢向掌心屈曲呈半握空拳状, 拳心向下,随腕关节背伸、掌屈的上下摆动,稍加用力拍 打患处。如此反复操作至患者皮肤略发红色(照片38), 力度透达深层组织更佳。

理法指术者通过拇指与食指或与其余四指的对指、分 指动作,进行整理疏导之法。理法具有舒筋活血、温阳通 络之功。本法多用于颈项、四肢等部位。操作技巧:术者用单手拇指和食指的指腹或拇指与其 余四指的掌侧面置于患者病变部位的两侧,或沿肢体经络循行部位,作垂直与肌纤维方向的挟持捋理,一松一紧自 上而下循序移动,可反复进行数次。理的力量要均匀、柔 和,频率以160次/分为宜(照片39)

捻法指术者的手呈功能位以拇指及食指指腹相对捏住 施治部位,对称地反复交错用力如捻线状。此法多用于四 肢末端小关节及浅表肌肤部,具有舒利关节、理筋通络、 畅行气血、软坚化结之功。
操作技巧:术者一手扶住肢体近端以固定体位,另一 手拇指与食指相对捏夹患者施治部位的两侧,以对指动作 为基础,作如捻线似的旋转揉搓。手指应紧贴皮肤,使皮 下组织随手指的捻动而滑动。操作时腕部保持不动,用力 应轻柔灵巧,以透皮下组织及浅表筋膜为宜。捻动幅度不 应过大,频率50 ~ 80次/分即可(照片40)。

弹法即弹筋法,指术者用拇指和食指指端或指腹对称 地捏住患处肌肉或肌腱,用力提起,然后迅速放开,使筋 肉弹回的一种手法。此法常用于浅表的肌肉、肌腱等部 位,具有解除粘连、散瘀止痛、舒筋活络之功效。
操作技巧:术者略伸腕关节,拇指与食指微屈对指呈 钳形,摸好患者被弹的肌腹或肌腱的两侧边,作垂直于肌 纤维方向的压挤和提捏,如弹琴弦之感。运用此法力求部 位选准,用力适度,动作轻柔,一般以弹1〜2次为宜,切 忌粗暴用力,避免造成局部的血管损伤(照片41)。

捋法指术者用手指或掌指关节的掌侧面置于患者病变 部位的体表,快速而反复滑搓的一种方法。本法具有舒筋 通络、行气活血之功。捋法可分为指捋和掌捋两种。
操作技巧:将食、中指略屈,夹住患肢相对应的两 侧,行五指并拢之力快速向肢体末端滑搓。以患者对施术 部位有压迫感为度。用力要均匀连续(照片42)。此法多 用于手指、足趾及跟腱部。

操作技巧:术者一手握住患肢远端以固定体位,另一 手腕部略背伸,掌指关节微屈,五指稍分开,贴压在施治 部位上,作上下方向的快速往返捋动(照片43)。操作时 注意掌指着力要和缓连贯,用力均匀。

叩法指术者用手指或手掌着力,上下起落轻巧拍打患 者体表某部位的一种方法。此法可用于身体各部位,具有 舒筋通络、祛瘀止痛、散结化滞、解除疲劳之功效。依病 变部位不同,临床上分为指叩和拳叩两种。
操作技巧:术者五指伸直分开呈扇状,对准患者病变 部位,以小指尺侧接触皮肤行向下叩击的动作。叩时用力 轻柔而富有弹性和节奏感。切忌忽轻忽重,以局部皮肤略 发红晕为度(照片44)。此法多用于头部。

(1)空拳叩法
操作技巧:术者五指并拢向掌心屈曲呈空拳状,拳眼 向上着力叩击。临床常左右空拳交替叩,用力不宜过重, 频率以100〜120次/分为宜(照片45)。此法多用于腰背 部。
实拳叩法
操作技巧:术者双手握实拳,以小鱼际肌尺侧面为着 力点,双拳交替叩击病变部位。频率由慢到快,着力自轻 而重,再由快到慢,自重而轻,反复2~4次,以患者局部 有酸痛感为宜(照片46)。此法多用于膝关节。

抖法指术者双手握住患者肢体远端,轻轻用力作小幅 度的相反方向的连续抖动,使肢体随着抖动似波浪状地起 伏。抖法多用于四肢部位,具有舒筋活络、畅通气血、通 利关节、解除疲劳之效。
操作技巧:助手或术者一手固定患者被抖动肢体的近 端,用双手或单手紧握其远端,在该肢体充分放松的前提下,稍向远心端用力作上下、左右或前后方向的抖动,使 患肢随抖动呈波浪状起伏(照片47)。切勿粗暴拉伸,用 力应持续均匀而缓和有力,抖动幅度要小,节奏由慢而 快,使关节有舒松适宜之感。

搓法是用双手掌或手指挟住一定部位,着力作左右或 上下往返快速移动。本法具有疏通经络、调气和血、解痉 镇痛之功。多用于软组织损伤、肌肉痉挛痹痛或强手法之 后。根据施治部位差异,临床上又分为指搓法、掌搓法。
操作技巧:术者一手扶握患者施治部位近端,另一上 肢垂肘提腕,以拇指尺侧面及食指槎侧面在患部上下移 搓,并适当施以压力,力度逐渐深透。搓的速度由慢到 快,再由快到慢,用力深入浅出(照片48)。单手指搓法 多用于头部及四肢表浅部位,双手指搓法常用于颈项部。

操作技巧:用双手掌侧或背侧面挟住患部,施治时以 一定力度压紧皮肤,相对用力作方向相反的来回快速搓揉, 边搓边上下往返移动,直至肌肉放松而毕(照片49)。此法 作用力较大,操作时患者有明显的热胀感和局部舒适感。

端提法是指术者用双手对按相应部位,以患者自身重 量或在助手对抗作用下,酌其病情自下而上牵提的一种方 法。此法具有升阳提气、通经活络、顺筋理肌、解除粘连 之效。常用于头、颈、胸、肩及双上肢。
操作技巧:术者立于患者身后,双手从其腋下伸出屈 肘,扣在前胸部,令患者呼气,在其自身重量对抗下,同 时突然向上端提。也可在持续端提状态下,轻轻旋转,反 复2〜4次(照片50)。运用此法应注意不急不躁,既有持 续牵引之意,又有突然拔伸之感。

捏脊法指术者用双手拇指指腹与食指中节的槎侧,在 患者皮肤表面循序捏拿捻动之手法。本法具有调和阴阳、 养阴清热、调理脏腑、祛滞消积之功效。系小儿推拿常用 手法之一。
操作技巧:术者用双手食指中节槎侧向患者后正中部 下前方按推,同时双手拇指捏拿起皮肤,从下腰部沿后正 中线向头部徐徐捏拿上移,边捏边放边上提,至大椎穴处 (照片51)。一般反复3〜5次。运用此法注意着力要轻柔、 均匀、灵活、连贯,使患儿易于接受才能达到治疗的目 的。

旋转法指术者用双手对施治部位行相反交错用力,被 动旋转病变部位的一种方法。本法具有纠正关节的微细错 位、解除粘连之功效。旋转法是治疗颈、肩、腰、背及四 肢关节病变的有效手法之一。
操作技巧:以准确的病变部位为轴,其远心端在术者 双手辅助下行缓慢均匀的旋转,旋转幅度应由小到大,频 率不宜过快。运用此法意在纠正小关节错位和改善关节活 动功能,绝不可操之过急,超出生理功能范围的粗暴用 力,造成不必要的损伤。由于病变部位不同,其旋转手法 亦各有异,将在分类手法中再详细阐述(照片52)。
浏览2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