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场上,申思的淡定、自信、从容以及行 云流水、舒展霸气的拳姿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至今,对于申思赛场英姿,仍有拳友记忆犹 新。
2006年5月27日,在北京军事科学院综合大 礼堂内。中国北京第二届东亚武术交流大会正在 举行。国内太极、少林、八极、咏春' 白眉、南 拳等各门派400余名选手,以及来自日本、朝鲜 等国的武术爱好者云集于此。上午11时许,只见 一名身着太极练功服的十四五岁少年从容进场。 宽松的白色练功服上,一青龙自下而上盘绕于前 胸后背。他满脸英武之气,冲一旁的父亲笑说: “老爸,隋唐秦叔宝走马取金堤,看儿走马摘两 金。”平淡的话语中流露着自信和孩子特有的顽 皮。他就是申思。比赛开始了,只见这白衣少年 猿臂轻舒,气沉丹田,上步轻灵,稳如泰山,弹 抖腾挪,潇洒自然,整套动作如行云流水。申思 最后一连串的发力动作,虎虎生威,振奋人心, 在场的观众不禁掌声雷动。这场比赛,他以8.78 的高分名列榜首,先取一金。下午,在男子B组 陈式单剑比赛中,申思又手持利剑,时而剑走游 龙,时常旋风倒卷,最终以绝对高分再夺一金。
在这个阳光明媚的5月初夏,申思先后参加了两 场比赛,共夺得四块金牌。在同门师兄弟看来, 只要是申思参加的比赛,几乎每次都是夺金凯 旋。但外人却不知晓,这少年成名背后的艰辛困 苦。
金牌凝聚恩师心血
无数次聆听恩师教诲,一次次参加赛事交 流,申思渐渐成熟了许多,悟清了师父的话: 太极拳是武术中的奇葩,是集技击、强体、健 身、益智为一体的独特的运动方式,它将阴阳、 动静、有无、形神等对立统一的哲理融于武术之 中。一生学之不尽,也受益无穷,学好太极拳, 非一日之功。
中学时学业紧张,为了鼓励自己学习练拳 两不忘,申思在家的墙壁上写下这样的字句:
“卧薪尝胆”、“苦心人,天不负"、"练拳要 像陈发科,日练拳20遍,不看电视,要看唯有 太极拳"、"每天五点钟起床,不起是狗熊”。 稚气的语言里,流露出练好太极拳的决心。而这 些自编的“座右铭",申思一直践行着。为了了 解太极拳的医学原理,申思又认真请教学中医的 父亲,学习起穴位图。在父亲的指导下,日积月 累,申思居然能熟练指出身上80多个穴位的位置 及它的作用。
对于申思,王西安大师更是倾尽心血。太极 拳中有个动作叫“六封四闭”,申思当时练了很 久,却怎么都做不好,恩师也有些诧异。一次, 在练习这个动作时,恩师便在一旁静观。当时的 申思个子低,恩师站着看了半天,后又蹲着看。 反复几次,他惬意地笑了,对申思说,你要结合 太极的力量——王西安和他的弟子们92 腰裆劲才行。恩师这一 “蹲”,问题便迎刃而 解。
太极刀中,“舞花竖刀翻身砍”这一招,须 双手紧握刀把,跃身翻跟头而过。申思感觉自己 翻的跟头已够高了,可恩师还是嫌低。后来,他 索性再舞刀演示翻跟头。看着年近六旬的恩师, 申思忙接过刀,劝他爱惜身体,但恩师却认真地 说:“老师必须以身示教,否则,学生难以更快 地领悟其中奥妙。”这番朴实的话,让申思铭记 至今,也使他对“老师”这两个字有了更深的理 解。
申思平时爱读中外名著,作文也写得非常 好,曾先后在2002年第九届全国万校小学生作 文竞赛、2004年第四届中华杯全国中小学生作 文大赛中分获二等奖和三等奖,曾被焦作市评为 才艺少年。在一篇文章中,申思这样表达对恩师 的感激之情:在我6年练拳生涯中,对我影响最 大,关怀最多的莫过于我的老师王西安。恩师言 传身教,与我情同父子,点点滴滴关怀着我…… 父母说,是恩师的指点,让我少走了太多弯路。 投了一个好老师,是我一生的财富。
事实也是如此。申思最初参加比赛时,为了 让表演富于观赏性,王西安还精心依据申思练拳 的特点为他专门编排套路,使表演能充分展示出 功夫的迅、猛、灵、脆、爆发力强、前柔后刚等 特点,这为申思拿金牌做了很好的铺垫。
这些年来,无论是申思学习上的波动,还是 思想上的压力,王西安总是帮申思及时调整好心 态。随着功课越来越紧张,申思有时不能处理好 学习与学拳的矛盾,王西安便常以自己儿时的 学拳经历勉励他珍惜光阴,希望他做一个有志
向的好男儿,不能浑浑噩噩枉度一生,并时常 教他学拳与做人的道理。这些都给了申思很大 的影响。
海外传拳声名远
作为一个太极拳界优秀的阳光少年,申思 的成长凝聚着父母和恩师太多的爱。申思的母亲 阎素杰是王西安拳法研究会会长,为了让申思健 康成长,作为母亲的她不仅给了儿子练拳方面的 指导和生活上的照顾,更多的是人生道路上的指 引。对母亲付出的艰辛,申思总是以“无以回 报”来形容。而他的恩师,更是经常关注着他, 鼓励着他,以期让他走得更远。在他的网站开办 之初,恩师就前来探望,并鼓励他说:“太极拳 作为中华武苑的一支古老奇葩,让习练者一生学 之不尽,受益无穷。也正由此,它才相传世代, 并受到全世界的关爰。所以,无论作为长辈还是 老师,我都希望你能持之以恒,戒骄戒躁,将太 极拳的发扬和传播作为毕生的事业,无论碰到什 么困难和阻力,都不能退却。”
带着父母的爰和恩师的期望前行,申思的 路越走越宽。几年前,他以优秀的成绩奔赴加拿 大留学。在异国他乡,繁重的功课之余,他最大 的爰好和兴趣就是练习太极拳。在练习中,他的 思绪就会飘到遥远的故乡,飘到父母和恩师的身 边。在加拿大,申思还和父亲申昌明一起在当地 推广普及太极拳。申思定期免费在校园普及太极 拳,使学校刮起太极风。申昌明在当地成立了太 极拳培训点,先后义务培养了一批教练。如今, 他在加拿大已经创办了王西安拳法研究会加拿大 分会,太极拳发展呈星火燎原之势。
圆满人生太极缘
2011年,华谊兄弟涉足太极拳,拍摄了电影 《太极》三部曲。曾经到太极拳发源地温县广觅 小演员的华谊公司,最终看中了外形俊朗、拳法 精湛的申思。为了不放弃一展拳姿、宣传太极拳 的机会,申思回国参加华谊兄弟电影《太极》的 拍摄。对于申思来说,这是一个天赐良机,从小 喜爱电影的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做一名武打明 星,把恩师挚爰的太极拳搬上银幕,让更多人了 解太极拳的美。
机会亦是挑战。电影对申思来说,是一个全 新的领域。在剧组中,申思还担任太极拳顾问、 男一号的太极动作替身,并饰演了 “豆腐哥” 一 角,可谓是“压力山大”。但申思充分发挥了自 己的闯劲和韧劲。他一边自学大学的课程,一边
研究动作电影,思忖如何将刚柔相济的太极拳动 作融入影视编排之中。在剧中,由他编排的太极 动作既能体现太极拳的特点,又能使每个动作在 镜头前表现得完美,整套动作新颖独特,节奏明 快,打破了以往人们对太极拳的看法。而在拍摄
“豆腐哥”的戏份时,申思本身所具有的演员天 分也被挖掘了出来。
作为一个影视新人,申思有着超常的自信。
在镜头面前,他总能自然地在镜头前流露自己的 情绪。但在拍摄打戏时,习武出身的他由于镜头 感不强,动作总是不能在镜头面前展现得十分完 美,申思就一遍遍私下揣摩,反复演练。没有拍 摄任务时,他也会到拍摄现场帮忙,学习更多的 知识。最终,申思很幸运地得到了动作导演洪金 宝的赏识,这位圈子里的"大哥大”亲自上阵,
为他示范。申思也极争气,一点就通,并且不用 替身,亲力亲为,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拍摄任 务。目前,从导演到场工,每个人都很喜欢他, 都记住了这个阳光帅气、谦虚努力的新人演员名 字叫申思。
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德若木之根, 才若木之枝。在多年太极拳无声无息的浸润里, 申思努力修德修才,展示出一名太极拳人的博大 胸怀。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申思通过家乡 的红十字会向灾区捐款;2010年玉树地震时, 远在加拿大的他又通过母亲捐助灾区;2010年 春节,作为温哥华太极拳协会的会长,他又号召 当地的太极拳爰好者在中国城进行慈善表演,为 当地的保护动物组织募捐;《太极》杀青后,刚 刚领到第一个月工资的申思,又思忖着如何用人 生第一笔收入做有意义的事情。随后。申思在家 乡经过细致的入户考察后,资助了两名贫困小学 生,并表示会资助她们到高中毕业。当时有记者 采访,却被申思婉言拒绝。他说:“每个人都要 懂得感恩,我只是想尽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们。因 为太极,我和恩师结缘,因为太极,我拥有了更 精彩的人生。恩师一生传播太极,功德无量,从 不图回报。作为恩师弟子,我只希望能用自己最 有限的力量,像恩师一样,有所作为!”
骏马驰骋志在远,雄鹰搏击向长空。明天的申 思,一定会用自己的心智与汗水,画好人生最美 好的“圆”,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路。
浏览26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