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气功观

孔子,名丘(前551—前479年),字仲尼,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瞰 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南辛镇鲁源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 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后人尊为“至圣”,与孟子并称“孔孟”。 全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编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春秋》,享年73岁,逝世后葬于山东曲阜城北泗水之上(今日曲阜孔林 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史 记•孔子世家》。

孔子是殷人的后裔。周灭殷以后,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 宋,建都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继位。微仲系孔 子的先祖,其后世子孙为躲避战乱而从宋国迁居鲁国,逐渐衰落。孔子家 族从河南商丘迁居山东曲阜至今已经70多代。

孔子虽然自言“贫且贱”,但事实说明他从小受到过良好的中国古代 贵族式传统文化教育。这种良好的人文传统,奠定了孔子一生中庸或中和 生活方式的坚实基础,使孔子的养生思想,比老子更倾向于人文社会实践 方面。

孔子的气功、养生观,以中庸之道或中正合和为本,其说在《论语》 《大学》和《中庸》中阐述较详,由此衍生出带有儒家特色的中庸修炼模 式和修齐治平修身模式,备受历朝历代儒家、文人墨客和练功家重视。

(-)孟子的养气说

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今山东省邹城人,战国 中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继承和发扬者。传说孟 子师承子思(或子思的学生),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 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与孔子并称“孔孟”,故后人尊称其为“亚圣”。孟 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不被接受,遂退隐,和弟子一起著 述,有《孟子》七篇传世。

孟子的思想和方法,一方面继承了孔子以中庸为本的仁义道德思想, 另一方面又有所发挥,形成“性本善” 一说。其气功思想和方法,以“养 气”说为代表自成一体,成为历朝历代文人墨客修身养性的典范,从战国 中、后期一直延续至今。

三、道家气功

道家气功起源于距今2500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炼丹家和方仙 家,是一种以老子《道德经》《庄子》《易经》的哲学思想和方法为核心, 以无极一太极一有极一无极为基本模式,以修道育德、道气合一、内圣外 王为修炼目标,以修道、内炼或炼丹(内丹)为特色的内外(性命)双修 功夫,主要包括老子、庄子的气功模式以及道家气功修炼模式三方面内 容。

(-)老子的气功修炼模式

老子(约前571—约前471年),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或老 耽,春秋末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古时为亳州辖区,今河南鹿邑东)人, 曾在西周国都洛阳担任守藏室史官(相当于现在的图书馆管理员),道家 创始人,《道德经》一书作者,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晋以后逐渐被道教奉为始祖,尊称太上老君。生卒年代至今不详,现在比 较流行的说法是生于约公元前571年,卒于约公元前471年左右,寿命约 100岁,又有说老子活了 160岁、200岁的说法,均缺乏史据。

《吕氏春秋》和《史记》认为,老子生活年代在春秋末,比孔子略早 或与孔子同时。《吕氏春秋》曰:“孔子学于老聃。”①《史记•老子韩非列

①[美]麦克•哈特,著;赵梅,等,译.影响人类历史进程100名人排行榜. 海口市:海南出版社,1999: 379.

传》说孔子:“将问礼于老子。”①

传说老子晚年因见周政日衰,遂有退隐之心,西出函谷关时被驻守官 令尹喜留下一段时间,写下了五千言的《道德经》一书。

最初,老子书称作《老子》,《道德经》是后来的称谓,成书年代过去 多有争论。据1993年出土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其成书年代至少 在战国中、前期。

老子学道于殷商著名文化大师商容,又作常根。故事原文见西汉刘向 撰《说苑》作“常根”。魏晋皇甫谧著《高土传》作“商容”,南宋小说 《世说新语》注云“商容,老子师”②。商荣临终前对老子说的一段话,道 出了老子顺应自然、道德兼备、刚柔相济的思想精华所在。

《说苑》:常极有疾,老子往问焉。日:“先生疾甚矣,无遗可以语弟 子者乎?”常极日:“子虽不问,吾将语子:过故乡而下车,子知之乎?” 老子日:“非谓其不忘故邪?”“过乔木而趋,子知之乎?”老子日:“非谓 敬其老邪?”张其□而示老子日:“吾舌存乎?”老子日:“然。”“吾齿存 乎?”老子日:“已矣。”“子知之乎?”老子日:“岂非柔存而刚亡邪?”常 极日:“噫!天下之事尽于此矣。吾何以复语子哉!”③

故事的大意是,商容病了,临终前,平日里非常孝敬老师的老子前去 探望他:“老师,我看您病得很厉害,请问您还有什么要嘱咐弟子的吗?”

商容说:“你不问我,我也要告诉你的:你知道路过故乡要下车拜访 乡里乡亲吗?”老子答道:“不是为了不忘故土吗?”

商容继续说:“你知道遇到老人要礼让吗?”老子答道:“不是为了尊 敬老人吗?”

商容点头不语,张开口: “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答道:“在。”“我 的牙齿还在吗?”老子答道:“都掉光了。” “你知道原因吗?”老子答道: “那不是柔软的能够长存,刚强的容易消亡吗?”

商容露出满意的微笑:“是啊,天下的道理全都包含在这里了,我还 有什么可说的呢。“说完,大师含笑离去。

故事中,商容所说的天下“道理”,包含三层寓意:其一,感恩之道;

①[美]麦克•哈特,著;赵梅,等,译.影响人类历史进程100名人排行榜. 海口市:海南出版社,1999: 379.

② 陈志坚,主编.诸子集成(第二册).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 345.

③ 陈志坚,主编.诸子集成(第二册).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 345. 其二,敬人之道;其三,顺应自然的刚柔之道。知感恩则亲情和;知敬人 则情理顺;知刚柔则万事通。能够做到亲情和睦,人情顺畅,世事通达, 岂有不通大道之理?老子之师的天下“道理”,当是感恩、敬人、顺应自 然的三位一体之道。

总体来看,老子的气功修炼模式是一种以《道德经》中道气和德气为 基础,道、德二气互动循环修炼的道家修炼方式。《道德经》传世以来, 受到历朝历代道家、道教信徒、文人墨客的极力追捧,被奉为道学《圣 经》。

(-)庄子的气功修炼模式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战国中期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 县,又说安徽省蒙城县)人,其生活年代大约与孟子同时。著有《庄子》 一书。现存《庄子》33篇,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内篇(7篇)当出自庄子 一人之手,其余各篇为外篇(26篇),是庄子后学作品的汇集。《庄子・ 养生主》属于内篇,系庄子本人所作。

庄子的气功修炼模式,在继承老子《道德经》思想的同时又有所发 挥,形成融逍遥养神、导引养生、内圣外王等于一体的庄子修道方式。从 战国中后期开始,逐渐成为道家和道教经典。

(三)道家气功修炼模式

春秋战国至两汉以后,道家以《道德经》《庄子》《易经》等的思想 和方法为指南,以道、太极、阴阳、八卦圆图为基本图式,融方术内炼思 想和方法于一体,逐渐形成带有道统特色的修炼模式:道家内炼模式,广 泛用于道家气功、养生修炼。

四、五行气功

五行气功,简称五行功,是一种以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 融合道家、武术、医疗等多家气功内涵而形成的气功、养生修炼技艺。

五行的概念起源于中国古人观察宇宙自然现象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或 远古河图洛书思想的延伸。商周时期,古人用金、木、水、火、土五种元 素描述自然现象逐渐衍出一门五行学说。

“五行” 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尚书・周书・洪范》:“稣埋洪水,汩陈其五行。”①五行的概念起源于中国古人观察宇宙自然现象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或 远古河图洛书思想的延伸。商周时期,古人用金、木、水、火、土五种元 素描述自然现象逐渐衍生出一门五行学说。

五行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生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初称五 材,后称五行,又称五气。《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天生五材,民并用 之,废一不可。”②《国语•郑语》:“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 物。”五行,从朴素的自然、物质的五行到抽象的哲学五行,而有了广义 和狭义之别。

广义五行即天之五气,或一气生成的五气。《尚书正义》:“言五者, 各有材干也。谓之行者,若在天,则为五气流注;在地,世所行用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相生》:“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 时,列为五行。”③

 

 

 

浏览29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