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轩老师阐述太极拳 推要领(于-九五四年)

我们练太极拳为什么必须练推手 呢?这个问题很容易解答,因为太极 拳一百多个动作的实用价值都得从推 手中体验出来。但我们得认识推手不 是打架,也不等于对打,切忌摔扭和 用力推手。

善勺方式大体可分为

(一)单手定步,(二)双手定 步,(三)活步(九宫步),(四) 大撷。

单手定步的推法现在练习的很 少,初学入门的人单推手是必要的练 法。虽简单的两人都限单手一粘一 走,然对于初步听劲增强腰腿功夫是 很有帮助的,现在流行的定步双推法 都属于增长功夫的基本练习,太极拳 的实用价值,必须在这种方法上打下 坚强的基础。初学入门但求上下一致 进退精通圆活,动作不妨稍快,进一 步研究搠撅挤按,你粘我走,我粘你 走,但不能太快了,太快则粘走都不 踏实,每一动作都容易忽略过去,听 劲的意义不符合了。这里最重要的诀 窍有四点:

要慢:不论是粘是走都得寸寸 节节找劲听劲,不轻易放过一分;

要圆:双手最忌走直角,处处 须保持弧形状态;

要定:定步推手只许换步不许 走动。因推手的目的是要在腰腿上打 下坚强的基础,对方来逼只能用坐腿 腰的方法去消对方的来势,习之久之 腰腿自有功夫;

要近:凡找劲听劲锻炼腰腿功 夫,都须逼近才能切实。

活步推手:进两步退两步,彼此 不变方向,我按进一步,挤进一步, 彼握退一步,搠退一步,彼此周而复 始,借此练习进退轻捷,推须不变方

向,才能逼出腰腿功夫。

大振:进三步退二步,彼此向四 隅进退,我按进一步,挤进一步,肘 靠进一步,彼搠掘退一步,探例①退 一步切肘,这一步包括探捌切三个动 作,因振是退二步,故名大握,无论 练习哪种推手法,最忌不按规则和用 力冲击,绝不能有胜负观念。

我们只需认准一个条文钻研,这 一条钻通了,其它的条文就同时通了, 这就是用心之久,豁然贯通的道理。

譬如一间房子有几个门可以出 入,要进房的人只需走一扇门,不过 这个门却是必要的,得不到这个门是 永远无法进入这间房子的,我们要知 道这几个门没有好坏高下之分,从东 边来的人走东门,从西边来的走西 门,从各人所接近的门走。

练太极拳的人都知道练架子是练 体,推手是练用。练体或练用是不是 两回事?要解决这个问题,先要明了 太极拳的体是什么?用又是什么?练 体离不了十三势,练用也离不了十三 势,没有太极拳也没有推手,十三势 是搠搦挤按探捌肘靠进退顾盼定,这 是谁都知道的。可是一般练太极拳推 手的人,是不是每个动作都在这十三 势上注意了?当然有许多人知道在这 上面注意,但是还有不少人只知道依 样画葫芦,不在这上面注意。不知道 在十三势上注意的,我敢说练体得不 到体,练用得不到用。因此十三势歌 上说:“不向此中推求去,枉费功夫 贻叹息。”练架子是练推手的体,练 推手是练架子所得的用,可以说整个 体都是用,也可以说整个用都是体, 这样说来练架子练推手不是没有分别 吗?有的,我今日根据古人谈太极理 论中属于推手的条文,录在下面逐一 加以注释,再综合起来作一个总结, 我将我个人研究推手的经过写在后 面:

太极拳经说:“人刚我柔谓之 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刚字是采取 攻势的意义,并非刚强之刚,例如推 手的按挤两个动作是采用攻势的。柔 字是采用守势的意义,并非柔弱之 柔,例如推手的摧搠两个动作是采取 守势的。刚柔不过是攻守的两个代名 词,完全是用意的,用势的,不是用 刚柔之劲来攻打的。对方用按挤两种 攻势来逼,我用搠握两种势去消灭 它,这个动作叫做走。顺背是得势与 不得势的区别,能保持重心则得势为 顺,失去重心则失势为背。例如我方 用按挤去攻逼,意思使对方失势,这 个动作叫做粘,又说动急则急应,动 缓则缓随,这是纯采取守势的说法, 学者不可误认为是自己不作主宰缓急 随人,须知攻击在人,应敌在我,我 能随敌缓急,从容应付不失重心,可 说已尽太极拳之能事了。又说“左重 则左虚,右重则右渺”,太极拳就是 一种轴心运动。所以行功心解上说 “气如车轮,腰如车轴”,就是气如车 轮则左重的向左转动,右重的向右转 动,是当然之理容易明了,不过要练 得烂熟能得心应手,却不是一件容易 的事。又说:“仰之则弥高,俯之则 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 前三句皆是引劲落空之意

就是说他 仰攻我,我引得更高,他俯攻我,我 引得更深,他直迸我引得他更长。总 之,顺他的来势引向空处,不抵抗不 截击。第四句说明退不得,彼进我退 便是自促,无论练架子或推手,都忌 直进直退。行功心解说,进退须有转 换,便是说明不能直进直退。

例如,搂膝拗步的进必须附带左 顾右盼的姿势,倒撵猴的退也是一样 要向左右转换,便是以退为进,不是 真退,真退就是败了,所以古人拳语 曰:“有进,进也。”(纪效新书)上 也说:“步步向前,天下无敌。”又 说:“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 这就是形容太极拳之轻灵,绝对不许 对方借力的意思,是推手最重要的理 论根据。又说:“人不知我,我独知 人”,这是推手极烂熟后的境界。推 手的作用重要部分,在锻炼触觉术语 谓之听劲,就是利用十指罗纹,探听 对方的动作的意向和劲路,而我处处 -意在敌先,使对方来不及防备。又 说:“神以知来,智以藏往”。神就 是利用手上的神经,探知对方的来 势,再凭我的智慧隐藏我的攻势,这 样便到了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境 界。又说:“单重则随,双重则滞”, 这两句是练习推手最重要的,最应注 意的,必须时刻用实际行动去体验 它,若不认识这个理论,根本谈不上 会太极拳。所以太极拳论上说过, “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因 有缺陷凹凸便不能圆,不圆就双重 了,圆轮着地哪有两个重点,若有两 个便行动不了。有人解释双重说: “两脚同时着地,两手同进打出是双 重,一脚一手是单重。”这是极端错 误的解释。

我们要知道,单重双重不在形式 而在内容,太极拳是轴心运动,找到 了轴心所在,则触处成圆,处处单 重。找不着重心,则触处成滞,处处 双重。岂但两手两脚,就是一个指头 也免不了双重,又说:“精练已极, 极小一圆皆有轴心”。由轴心发出来 的圆,便无缺陷处,无凹凸处,哪得 有双重。又说:“粘即走,走即粘”。 太极是画圆的中心点,向外半弧为 阳,向内半弧为阴,阳的作用为粘为 攻,阴的作用为走为守,粘又是走的 必备,走又是粘的必备。所以下面紧 接着说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 济方为懂

所谓阴阳粘走、刚柔粘连等等都 是攻守两个动作的代名词,攻里有 守,守里有攻,所以谓之相济,认识 这个便等于懂劲,在懂劲的基础上做 功夫,才能做到愈练愈精。又说: “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太 极推手在随机运化,本身不可有丝毫 安排等待的心思,这就谓之舍己从 人,也就是说要在本身确实做到圆活 轻灵的地步才可以随人粘走,毫无障 碍,但是有许多人误认“舍己从人” 四字,以为是从对方研究来势,早安 排一个如你来如何应的心思,这就是 舍近求远了。行功心解说:“发劲须 沉着松净,专注一方。”发劲须在推 手时专功练习,才能沉着松净,又必 须在沉着松净的两个条件下发出去的 才是内劲,而不是拙力。“专注一 方”四字看去似简单,实际这里面包 含时间、地位、方向三个要素,有一 个不适合便不是沉着松净的内劲,也 发不干脆。因此必须在推手时一方准 备接受发劲,不走不化,一方专心按 规律发出去,练习既熟,方能一触即 发,发无不中。

打手歌说:"搠振挤按须认真, 上下相随人难进”。搠掘挤按是曲中 求直的四个动作,这四个动作包含了 探洌肘靠进退顾盼定九个动作,说搠 振挤按须认真,就等于说十三势须认 真。十三势歌第一句“十三总势莫轻 视”,就是要势势认真,能主宰于腰, 上下自然相随,能相随,即能消灭对 方的攻势,因此说人难进。十三势歌 第二句“命意源头在腰隙”,也就是 这个意思。又说:“引进落空合即 出,沾连粘随不丢顶”,随对方来势 引向空处,引到和我的出击条件相合 时,便速行出击。这引字有两种意 义,一是因势利导使其落空,一是故 露破绽,引他冒进。“虚笼诈诱,只 为一转。”所谓虚笼诈诱就是引进落 空,这转字就是出击。

此中前辈说,推手只在不丢不顶 中讨消息,不丢是不脱离对方的手, 不顶是不抵抗对方的手,这中间包含 沾连粘随四种动作。沾连是属于不丢 的,粘随是属于不顶的,就是说对方 进我用沾连,对方退我用粘随。这打 手歌虽是初步入门极简单的法则,但 不经口传面授纵绘图上说千言万语也 属无益,所以十三势歌有“入门引路 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的说法。 什么叫法自修呢?就是要依据上势的 法则自修,若不依据法则自修也是徒 劳,又说:“学而不练负师之传,练 而不规成艺之病。”可见练习必须重 视这个法则。以上谨就社会上最流 行、为一般爱好太极拳者所熟知的理 论加以解释。

一、推手一定要放松软。但也要

浏览20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