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防守脚型

脚掌阻挡:同丁腿脚型。

脚外侧阻挡:同侧踹脚型。

提膝护裆1:脚尖内扣、下绷,扣住支撑腿,用脚外侧和小腿外侧阻挡进攻腿。

提膝护裆2:提膝的腿稍向前,脚外侧上翘,用脚底外侧截击对方。

提膝护裆3:膝关节尽量高提,脚尖向前,脚尖上勾,用脚掌截击对方。

二、步型

步型也叫桩功,是武术运动的基础。拳谚道:“未习武,先站桩”。步型是下肢站 立动作的定型姿势,是以静站的方式发展腿部力量。各种步型形成的动力定型动作,经过练习就有了根基,下盘就显得稳固。拳谚说:“动如风,站如钉”、“起之有根、落如盘石”,这表明根基的稳固是构成武术运动特点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脚下稳固与否是关系到散打能否取胜的关键,如果在激烈的散打中脚下有根就能做到快速起动和急停,击打有力、准确。如果脚下无根,动作轻飘,出击准确性下降,很难控制身体的惯性,被对手打、推下擂台的现象出现的较多。

中国武术流派繁多,各流派均有自己的步型。笔者从诸步型选出:实战步、四六步、弓步、马步、仆步、虔步、歇步、丁步八种。

1.实战步:两脚前后开立,左(右)脚在前,脚尖稍内扣,膝微屈,右(左)脚在后,脚尖向外斜45度,膝微屈,左(右)臂弯屈略大于90度,肘尖下垂,左(右)手 握拳前伸,拳心向斜下方,与鼻同高,右(左)臂弯屈小于90度,右手握拳,拳心向左斜下方,稍低于下须,右肘自然下垂,身体左侧向前,稍向前,重心在两腿之间。

要点:松肩、垂肘、自然站立

2.四六步(半马步):两脚前后开立,左脚稍内扣,膝关节弯曲大于90度左右,右脚在后,脚尖向外斜45度,膝关节内扣,左臂弯屈略大于90度,肘尖下垂,左手握拳前伸,拳心向右斜下方,与下颌同高。右臂弯曲90度,右手握拳,拳心向左斜下方。放于左肘后,右肘自然下垂,身体左侧向前,重心在两腿之间。

要点:松肩、垂肘、五脚趾抓地,意念腿入土半尺。

3.弓步:左脚向前一大步,脚尖内扣,左腿屈膝半蹲(大腿平于地面),膝与脚尖垂直。右腿挺膝伸直,脚尖内扣(斜向前方),两脚全脚着地。上体正对前方。眼向前平视,两手抱拳与腰间。左腿在前为左弓步,右腿在前为右弓步。

要点:挺胸、塌腰、前脚尖同后脚跟成一条直线。

4.马步:两脚左右开立,比肩宽二拳左右,脚尖正对前方,屈膝半蹲,膝部不超过脚尖垂直线,大腿与地面平行,全脚着地,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两手抱拳于腰间。

要点:挺胸、塌腰、展筋、十脚趾抓地。

4.仆步:两脚左右开立,右腿屈膝全蹲,大腿和腰靠紧,臀部接近小腿,全脚着地,脚和膝外展。左腿挺直平行,脚尖里扣,全脚着地。两手抱拳与腰间。眼向左方平视。仆左腿为左仆步3仆右腿为右仆步。

要点:沉龌、挺胸。

5.虚步,两脚前后开立,右脚外展45。度,屈膝半蹲,左脚脚尖点地,脚面绷平, 脚尖稍内扣,膝微屈,重心落于后腿上,两手握掌于腰间。眼向前平视。要点,虚实分明,挺胸、收腹、塌腰。

6.歇步:两腿交叉靠拢全蹲,左全脚掌着地,脚尖外展,右前脚掌着地,膝部贴于前腿外侧,臀部坐于后腿接近脚跟处,两手握拳于腰间。目视左前方。

要点:两腿靠拢并贴紧、挺胸、塌腰。

7. 丁步:并步站立,两腿屈膝半蹲,右脚全脚着地,左脚脚尖里扣,虚点地面,脚面绷平,贴于右脚脚弓处,重心落于右腿上,两手抱于腰侧。目视前方。左脚尖点地为左丁步,右脚尖点地为右丁步。

要点:挺胸、收腹、塌腰。

每种步型静站30秒一5分钟,时间由短逐渐加长,也可负重练习,如头顶沙袋、碗 等物,身穿沙衣,做马步时两大腿上可横放一块板,上面放沙袋、砖等物。

三、腿部力量训练

力量素质是运动员的基本素质之一,力量素质与散手技术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它影响着运动员肌肉耐力的增长,灵敏素质的发展和速度素质的提高,还影响打拳、踢腿、 施摔、防守、移动等技术发展。所以称力量素质为基本的运动素质。腿部力量在散打中更为重要,因为一切的攻防动作都有步法的配合,腿部力量差起动就不能快,动作也不可能灵活多变,也很难持久,就不能达到“一腿力千钧” 另外,腿法技术也需要有腿部力量。武术家中有被誉为“铁腿”、“神腿”之美称,这反映出他们的腿法技术高超,当然,也与他腿部力量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负重提踵

动作:扛上杠铃,双脚趾踏住木板做提踵练习,数次为一组。

用途:提高小腿后群肌力量。

(二)负重赴腿

动作:扛上杠铃做左右赴步接站立练习,数次为一组。

用途:提高大腿前部肌群的力量和弹性。

(三)脚蹬杠铃

动作:仰卧在垫上,用两脚将杠铃蹬起至两膝伸直,数次为一组。 用途:提高下肢伸肌力量。

(四)负重深蹲

动作:肩扛杠铃,两脚开立做深蹲段起立,反复练习。

用途:提高大腿前部力量。

(五)提壶铃深蹲

动作:双手提壶铃于体前,做深蹲接站立练习,数次为一组。

用途:提高大腿前部肌群力量。

(六)卯提壶铃

动作:坐在高凳上,脚踝挂上壶铃,由下垂提至水平,再还原,反复练习。

用途:发展腿前肌肉和伸肌力量。

(七)向后挑地秤

动作:左手虎口向上握住地秤杆,上体前俯,同时左腿折窝挂住地秤下部,向后上方捺起,同时上体前俯,将地秤挑至体前。左右腿反复练习。

用途:提高腿后部肌群力量,这是摔跤中的挑勾的练习方法,能提高挑勾技术。

(八)向前勾地秤

动作:右手虎口向上握住地秤把,用右腿窝缠秤杆,脚面要紧贴杆的下端,右腿、 脚用力向前勾挑,右手要配合往右侧下方掰按,使地秤头向前滑出,左右腿交替反复练习。

用途,提高踝、脏前部肌肉力量。

四、跑跳训练

(一)跳楼梯

动作:屈膝蹲站,两手放在体前或体后,向楼梯上跳。也可将小腿绑上小沙袋练习。

用途:提高大腿前部力量和腿部灵活性。

(二)跑楼梯

动作,小腿带上小沙袋跑楼梯。一步迈一蹬或二、三蹬。

用途:提高腿部力量和弹跳力。

(三)快速跑

动作:3一100米快速跑数组。

跑步,下山坡练习,数组。

用途,提高快速奔跑能力。

(四)耐力跑

动作:1500米至5000米跑。

用途:提高长时间奔跑能力。

(五)绳跳

动作:双脚跳,单脚交替跳,2 — 5分钟一组、5—20分钟一组。 用途:发展腿部灵活性,为提高步法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屈腿跳

动作:原地向上跳,遂即双手抱腿,连续练习

用途:提高弹跳能力。

(七)单腿向上跳

动作:助跑1一3步,遂即向上起跳,一腿跳,另一腿屈膝向上,同时两臂上举,左右腿交替练习。

用途:提高单腿起跳能力。

(八)跳转

动作:两脚开站与肩同宽,右臂向右侧斜上举,左臂随右摆,然后两臂向左上摆动,腰向左转,同时右脚向上起跳,身体腾空左转一周。交替向左右跳转。

用途,提高跳转能力和在空中控制平衡的能力。

五、腿部柔韧性训练

腿是人体四肢最长部位。拳谚说:“ 一寸长,一寸强”,因为腿控制范围大,攻击距离远。腿功也是习武最难掌握的功法,拳谚道:“若要武练成,功从腿上生。”腿部柔韧性直接关系腿法的运用,腿部筋骨不开,就不能踢出轻快有力的腿法,更不能达到 “出腿如箭的速度”。

腿为下肢三节(即胯方、膝节、踝节)的主体,又称全身根节,主管下肢一切活动。散打运动,对腿部柔韧性要求较高,只有通过严格的腿部功法的训练,才能在打斗中出腿迅疾有力,下盘坚实稳固,动似龙腾虎跃,静则稳如泰山,快似疾风暴雨,慢如流水行云。要想练习散手或成为一名散手运动员,必须从腿功练起,先将腿部韧带拉开, 方可学习腿法技术。

腿部柔韧性练习分静力性和动力性二大类:静力性练习注重于“压、耗、控等”, 动力性练习注重于“蹈”,即踢腿,拳谚道:“打拳不蹈腿,到老冒失鬼”。

(一)压腿

压腿有正压、侧压、后压三种,主要是拉长腿部肌肉和韧带,加大迷关节的活动范围。

正压腿:而对平行木或一定高度的物体,左腿提起,脚后跟放在平衡木上,脚尖勾起,踝关节屈紧,两手扶按膝上。两腿伸直、挺胸、收龌、上体前屈,并向前、向下做振压动作。下面练习时都是左右腿交替进行。

也可以将脚放在地上,双手按膝部,头碰脚尖,也可以双手抓住脚尖用嘴碰,称此动作为吻靴。

要点:挺胸、两腿伸直,逐渐加大振幅,先以前颌,鼻尖触及脚,最后过渡到下颌能触及脚尖。在地面上吻靴一腿伸直,一腿弯曲。

1.侧压腿:侧对平行木或一定高度的物体,口提举起,脚后跟放在平行木上,脚 尖勾起,踝关节紧屈。右挎屈肘上举,左掌附丁右胸前。两腿伸直、立腰、放出 上体向左振压。两腿交替进行。

也可以将脚放在地上,用头部侧面碰脚尖,此动作为卧靴。

耍点:挺胸、收腹、逐步过渡到侧卧在被压的腿上。

2.后压腿:背对平行木或--定高度的物体,右腿向后抬起,脚背放在平行木上,脚面绷宜,上体后屈并做振压动作,左右腿交替进行。

脚也可以放的位置高过肩部,双手扶物向后振压。

要点:双膝挺直、展慨、挺胸、腰后弯。

浏览28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