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少林伤科还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药,被应用于临床。按脏腑损伤 用药:如胸腹内伤治方、伤肺吐血不止方、胸部瘀血阴疼治方、瘀血内积治 方、诸般内伤瘀血治方等。按气血脏腑辨证用药:如青肿不痛或肿不消退 者,属气血虚,宜十全大补汤;肿或作寒热,属血伤而肝火动,宜四物汤加 山桅、柴胡;血出不止,或又发寒热,宜四君子汤加川菖、柴胡;受伤若腹 中作痛,“按之不能宁,属内有瘀血,宜承气下,按之不痛,属气血伤,宜 四物汤加参茂、白术”。在《少林寺伤科秘方》中还详述心、肺、肝、肾、 胃、肠损伤的辨证用药:如以胸为例,先投流伤饮,次投通圣散;伤肺则用 活血汤,次用小续命汤;伤肾先用小续命汤,次用流伤饮等。按时辰选方用 药,如12个时辰“血路丸仙方”(《少林寺张大周秘传良方》)。按四季打伤 主方用药:春打伤及破伤风方、夏打伤及破伤风方、秋打伤及破伤风方、冬 打伤及破伤风方。

《少林寺张大周秘传良方》载大小“南山豹方”专治全身损伤,并在中 药引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例如,腹部肚角穴处(位于脐下2寸,旁开2寸) 伤:木香、白菊、广皮。冷气痛:延胡索、良姜。胁下伤:赤芍,在左边 用青皮、丹皮,在右边用枳壳、木香。腹部伤:独活、续断、故纸(补骨 脂)、杜仲等。有跌打各部《药引诗诀》:“当归萼生地,槟榔赤芍宜。头痛 加羌活,防风白芷随。背上加乌药,灵仙动不灵……不通在小便,车前木 通益。”

武当道教医学在对内伤的治疗上,重视气滞、瘀血的病因学说,主张 “诸病皆有毒,治病必排毒”和“六腑以通为用”的治病原则,故临证治病 之时,善于运用行气活血、破血逐瘀或攻下、清热等法。诸如祛瘀止痛汤 (酒当归12g,酒赤芍、红花、桃仁、泽兰、木通、甘草各9g,川写、三 棱、降香各6g)、消肿化瘀散(当归、赤芍、生地、延胡索、血竭、乳香、 红花、大黄、姜黄、鳖甲、茄根、红曲、赤小豆各等份)、活血丸(乳香、 没药、儿茶、红花、桃仁、醋柴胡、旋覆花、益母草、连翘、皂刺各30g, 酒大黄、琥珀各15g)、跌打丸(当归、土鳖虫、川菖、没药各30g,麻黄、 乳香、自然铜各60g)等。剂型有汤剂、散剂、丸剂、膏剂等,既可内服、 又能外用。另外,武当道教医学还通过修炼内丹来调理内伤。内丹就是以静 功和气功修炼自身的精气神,从而达到健身强体、祛病疗疾的目的。

第二节答外伤的治疗

夕卜伤,语出《素问-移精变气论》:“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脏骨 髓,外伤空窍肌肤。” 一般指扑击、跌仆等外来因素所致的皮肤、肌肉、筋 骨的损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是外伤救护的四项基本技术。各武术流 派在长期的实践中,都积累了十分丰富、各具特色的外伤治疗方法。

一、少林伤科

少林伤科有着悠久的历史,产生于魏晋,成长于唐宋,学派形成于明 朝,发展于清代,它与武术发展息息相关。历代高僧武医相兼,其遣方用药 多遵中医理论,又具有浓厚的“禅”味,少林伤科是中医骨伤科不可或缺的 重要组成部分。

1 .少林伤科辨伤特点

少林伤科以武场、战场受伤居多,由于历史及客观条件的限制,只能凭 直观方法推理判定。因此,特别重视望诊,通过望诊来辨别伤病的轻重,判 定预后。这方面的具体内容,详见本章第一节《内伤的治疗》。


  1. 少林伤科治伤特点


少林伤科认为跌打损伤的种类有内伤、外伤、骨折骨碎、脱臼、筋脉 伤、弹箭镰创伤等,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以正骨、点穴、固定,以 及根据伤情辨证论治、辨穴用药和功能锻炼等为独特风格的伤科医学体系。

  • 手法整复:少林“卸骨术” “点穴术”之理,亦是正骨法、点穴疗 法之理;练成卸骨、点穴术,亦必会正骨、解穴法。学会“卸骨法,即精正 骨科,诚非虚语”(《少林绝技•卸骨》)。少林伤科对骨折、脱臼、筋伤,重 视手法整复,并积累了丰富的正骨经验。《少林真传伤科秘方》《少林寺跌 打奇验全方》书中,都详细记述了颅骨躯干、四肢骨折和肩、腕、肘、膝、 踝、指、趾脱臼的手法整复,以及“夹绑”固定法。对颈椎压缩性骨折、脱 臼,少林伤科采用仰卧位足踏带牵引整复法,较之明代采取悬吊带牵引整复 则又有所进步。

  • 辨穴施治:辨穴施治是少林伤科的传统,强调先看穴后看症,特 别是对36大穴有否受伤及伤情轻重尤为重视。在治疗上虽是分别辨穴施 治,但在方剂的运用上,有的以“少林寺秘传内外损伤主方”为主,以十四 味加减方为辅,进行加减治疗;有的以十三味总方进行加减应用;《救伤秘 旨》在治疗36大穴伤时,仅用3张汤剂方和3种丸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 加减。

  • 医疗点穴:点穴主要是阻滞气血正常运行,使全身的功能活动受 到制约;若能开启门户,使气血恢复流行,则经脉疏通,病伤自愈。少林点 穴法有一套辨证施治手法,将常用的点摸、点打、点揉、点划手法归为补、 泻、温、清四法,遵循《内经》“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温之,热则清 之”的治则,应用于骨折、筋伤、脱臼、内伤和各种杂病的治疗,为少林伤 科一大特色。少林伤科的手法治疗注重医者自我锻炼,操作部位上重视经 穴,注重点面线三者结合,注意力量上的运用,主张用巧力、寸劲,反对用 暴力、蛮力,强调以柔克刚,刚柔相济,用力似棉裹铁,使力渗到深处。这 种境界只有深研武术者方能达到,此是少林伤科的独有特色。

  • 动静结合:少林伤科对于骨折、伤筋、脱位等的治疗,十分强调合 适的夹缚固定和练功活动,认为在治疗损伤的全过程中必须贯彻动静结合的 原则,早期以静为主,中期动静结合,后期以动为主,最大程度地恢复机体 的功能和促进机体的康复,练功方法如易筋经、少林内功等。



  1. 少林伤科药物治疗特点


佛家多习“五明”之学,其中一明为“医方明”。少林伤科在急救、正 骨、内伤、金创等多方面有独特的经验方。

  • 急救方药:少林伤科认为伤科者第一要务即辨伤之轻重。对于损 伤昏厥,除以手法抢救外,还以内、外药物开窍或固脱抢救。跌打损伤致昏 厥闭证,常用牙皂细末、生半夏末、二味复生散、卧龙开窍散等吹鼻开窍启 闭。内服中药应辨明气闭昏厥或瘀滞昏厥,前者宜宣通开窍,少室复脉散主 之;后者宜逐瘀开窍,根据伤部位、伤情、伤早晚期,选用不同的急救药, 少林七厘散用于头部及损伤早期;少林飞龙夺命丹用于损伤重症,少林地鳖 紫金丹用于下焦损伤及损伤后期。暑厥闭证,内服少林行军散。刀伤、枪伤 大出血致气虚血脱者,常用独参汤、复脉汤补气固脱,回阳救逆。

  • 正骨方药:少林伤科正骨麻醉药有梦魂丹内服,或五生麻醉散、麻 药外用做局部麻醉,应用于骨折、脱臼难整复者或小手术患者。通治正骨的 方药有接骨金丹、紫金丹、正骨丹等,方中以活血祛瘀、接骨续筋药物配伍 为主,并按早、中、晚三期用药施治:早期常用活血止痛散、吉利散,中期 用上通治剂,晚期常用壮骨续筋丹、生血补髓汤等。


(4)金创方药:少林伤科早期因为局限于寺内,僧人善用拳脚与棍棒, 故开放性创伤较少。后期少林伤科延伸到军阵战场,故刀斧、剑枪、暗器、 弹炮所致创伤以皮开肉绽、血流筋断者居多,俗名“红伤”。唐代及以后历 代的军营中,少林武术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由于战争的需要,大批的伤员 需要救治,促进了少林伤科开放性创伤救治技术的发展,积累了清创缝合、 接骨续筋、内外药物治疗等成功经验。如《少林寺秘方集锦》《少林寺伤科 秘方》等书中,都载录不少少林刀枪特效方药。少林伤科认为,轻伤皮肉或 筋脉,止血为第一重要,须先止血,然后用内服药培其元气。外用药之掺药 止血,常选用桃花散、旱金枪方、如圣金刀散、珍珠八宝散;敷药止血,常 选用少林止血散、少林万能止血散、少林金伤散、杨家枪伤散;单方止血, 如鲜马灯草。内服药常选用外伤见血主方加减。金疡红肿溃烂或溃烂不愈, 采用内外结合治疗的方法。内服解毒祛腐.消肿止痛,生肌收敛药物,常选 用金枪烂方、金伤愈灵丹;外用敷贴拔毒生肌药散、膏药,常用少林寺僧医 世代所传的少林拔毒生肌散、少林观音膏等。

浏览32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