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28年,南京中央国术馆请来了大名鼎鼎的孙禄堂任 武当门门长。之后,孙禄堂调任至同在南京的江苏省国术 馆任教务主任、教务长。为了听他每周一次的公开课,尚 武之人争相乘船前往。孙禄堂,名福全,生于成丰年间,是清末民初北派武 学集大成者。孙禄堂深通黄老' 易学、丹经,井博学百家, 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武技于一体,提出了 "拳与道合”的 武学思想。孙氏武学,以形意为基础,融合了八卦、太极, 三位一体。时人有云:"其所精之艺为形意拳.八卦拳.太 极拳皆内家绝学,禄堂更旁参外家各派,融会贯通,纯以 神行,集有清一代拳技之大成,江湖人称天下第一手.-孙禄堂一生与人交手无数,在技击中打响了名声。无 论是国内各派的高手还是东瀛的武士,都作为陪练成就了 "孙氏传奇”793年,孙禄堂撰弃旧俗,在镇江武馆开设女子武术 班,由他自幼习武的女儿孙剑云任教。7933年,孙禄堂预言自己的人生大限将至,家人大 惊,孙剑云定要带他到德国医院体检,结果各项指标都显 示健康,与年轻小伙无异.信不过西医,又看中医,名医 孔伯华为其把脉,道:"这么好的脉象,我还是第一次遇 到."然而就在7933年的〃月29日,一代宗师静坐安逝,无 疾而终。真正继承孙禄堂武学精要的,除了少数几名亲传 弟子外,惟有儿子孙存周与女儿孙剑云.孙存周去世之后,其弟子刘树林便转到孙剑云门下继 续学习。后来刘树林将自己的堂弟刘树春引荐给孙师傅, 请她传授其三体式桩功.一次午餐期间,刘树林从门外进 来,两手端一把椅子走到桌前正欲放下,只见孙剑云一缩 身形,人影一晃,即从八仙桌底下一掠而过,身子刚探出 桌子,两手旋即在刘树林端着的椅子上一拍,刘树林就从 屋里一下子飞到了屋外,越过了四五米的距离,落到三层 台阶下,稳稳地站在院子里,手里还端着那个椅子,脚下 则是三体式的架势.孙师傅转身对刘树春说:"树春你过 来看看,你的三体式要能站到这个地步,才能有用.”少年 刘树春被这样的身手和力道惊呆了,从此发奋刻苦练习形 意拳。刘树春生于7954年,练习形意拳至今已有四十多年, 现任北京武协形意拳研究会会长。在刘树春眼里,形意拳 的特点在于从本色里化出,实战回归自然,因为拿架子打 拳是没用的.形意没有拆手,讲究实练能力,其最高境界 在于“不见不闻之知觉”,"练奉如有人,用手如无人". 今天在广场上演练形意拳的刘树春,正朝着这样的境界 踏踏实实地走去。所谓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进于形神俱妙,与道合 真之境矣.近日深得斯理者,吾友尚云祥,其庶几乎."孙 禄堂这样评价尚云祥,尚云祥的武功修为由此可见一斑• 形意拳又称"行意拳"、"心意拳”、"心意六合拳",与太 极、八卦同属内家拳。内家拳理源于道家,形意武者大多 都有“以武入道"的至高追求.7864年,形意拳大师尚云祥出世。尚云祥年轻时先拜 宗师李存义为师,后得郭云深真传.尚云祥身材瘦小,不足 一米六,但却以"大杆子"、"半步崩拳”、■'丹田气打”及 实战武功名震武林他曾被清朝大内总管李莲英聘请为护 院,并曾在李存乂在北京的沛城镖局、保定的万通镖局主 持。尚云祥创立了名震江湖的"尚氏形意拳”,一世与人交 手无数,其常胜纪录造就了一代武林传奇。大成拳宗师王 芳斋对弟子说过:"尚云祥的那片竹林,粗的有水扛那么 粗,细的又只有小手指那么细。我们那片竹林,都只有饭 碗那么粗而已。”尚云祥的高徒刘华甫传武功干性格耿直的赵忠。 7963年起,邸国勇师从赵忠学练少林长拳和形意拳。邸 国勇生于7948年,河北蠡县人,学拳时年方75。邸国勇在 北大附中就读时,全身关节酸痛难忍,高中辅导员便引荐 他拜师学拳。一路坚持练下来,邸国勇自然是身体康健, 武功精进。除形意之外,邸国勇还研习戳脚翻子和八卦 掌。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邸师傅就和几位武术家在北京大学等院校内传授形意拳,而今,位居中国武术八段的 邸国勇师傅,不但桃李满天下,著作也传遍了世界各地。关于功夫的发展,邸师傅说:"现在,功夫也还有很大一 批人在默默传承着,希望科学的进步也能促进传统武术 的发展。”巴蜀怪杰巴蜀地区名山众多,秀甲天下的峨眉山和道教圣地青 城山为巴蜀武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在众以的武侠小 说中,人们也习惯以夸张描写和神秘附会的手法来刻画巴 蜀林。而今在巴蜀大地上,也确凿还活跃着一批身怀绝 技的武林怪杰.被称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的明代史学家黄宗羲, 在中国武术史上最早提出拳术有内外家之说,井以"主于 搏人"与"以静制动"来划分内外家拳。迄今为止所发现的 记载张三丰传"内家拳”的最早文献便出自他手。张松溪是明代内家拳的重要传人。在金庸名作《倚天 屠龙记》中,张松溪是武林泰斗张三丰7位高徒中的老四, 如此显赫的传承当然是小说的浪漫假想。但不可否认的 是,张松溪确实造诣斐然。他经历实战,创立了中国内家 拳的重要流派,其武学精华一路传到了明末武将王征南 手上,黄宗羲所作的《王征南墓志铭》即记录了明清天变 之际,张松溪武学一脉的传承与武学特点•王征南之后, 松溪内家拳又传到南京,四川等地,造就了一大批武林高 手。四川武者赵通强是松溪内家拳第十二代传人,师承松 溪宗师陈季康先生。赵师傅为我们演练的松溪内家拳起 势,就包涵着古代武学宗师的历史态度:一手握拳干胸前 意为发誓,'复明”,一手反至后腰,意在"反清"。这一动作 想必就是怀揣"反清复明"之鸿鹄大志的王征南加上的。赵通强生于7957年,四川南充人,自幼爱武o 1965年, 74岁的赵通强由父亲介绍入陈家拜师学拳。陈季康师傅会看相,说赵通强将来必有造化,但告诫 其不可随便显露功夫,因为松溪内家拳有"非为危困者不 发”的古训。但青年赵通强对此不太在意,他喜欢找人此武较量,在南充未遇对手,于是走遍各地此武切磋,所用 皆为松溪内家之快拳快招。从南充打到内江后,赵通强在 内江石油管理局组建了工人武术队。一次赵通强与长江 大侠吕紫剑之徒比武,获胜后又向战败者的大师兄挑战, 最后被大侠吕紫剑喝止.赵通强敬重吕紫剑为人,自认到 处挑战不甚礼貌,最后赵通强拜吕紫剑为师,师徒把酒言 欢,合影留念,赵通强与八卦掌的缘分也由此建立。长江大侠吕紫剑与津门大侠霍元甲、关东大侠杜心武 并称清末民初武林"三大侠客”,曾与神掌李长叶结为师 徒,学习八卦掌,是风云一时的爱国武术家,曾完胜日本 武士和美国拳师。吕紫剑年轻时善勇好斗,与人交手无数, 年老时则主张习武者以和为贵。当他见到血气方刚的少壮 拳师赵通强时,便想到当年的自己,顿生爱才之心,并收之 为徒.2012年70月27 EI ,长江大侠驾鹤西去,享年779岁,就 此带走了不老神话,留下了一生传奇-从20世纪80年代起,赵通强就是国家一级裁判,但 他很少见到自家松溪内家拳在此赛中出现.松溪内家拳因 有单传的习规,流传上受到诸劣限制,故传承者很少,所知 者也不琢。2009年,作为松溪内家拳联合总会的会长,赵 通强带队到河南安阳参加全国性的武术比赛,裁判们从 未见过此拳,仲裁主任亦十分惊讶,后者后来为研究松溪 内家拳还专程走访四川.今天的赵通强严肃沉稳,早已不 是当年动辄找人玫武的浮躁青年。希望严谨的赵师傅能 将这一拳种推广开来,更为大众所熟知。吴成模7957年出生,7962年习拳,后作为知青下放农 村,回城后研习三元门拳至今.三元门拳是重庆一大派,最早来自于陕西赵派,创拳 始祖是安定邦,民国期间由殷正奇传青羊宫道士忠亮。忠 亮早年与自然门万籁声大师有深交,民国时期干成都打擂 获得数枚金章,曾风云一时,解放后忠亮当过骨科医生, 时局动荡时被管制,负责看管他的小组长发现他为人宽 厚、功夫了得,顿生敬佩之心,后来把吴成模予以引荐。吴师傅研习的三元门功夫有燕青、小燕青' 大洪拳、小洪拳、八门序子、霸王锤等。"天下英雄出我辈,一入江 湖岁月催.”今日的吴师傅,脸上已刻有岁月的痕迹,但尚武 的中正之心却愈加坚定。都江堰市古称"灌县”.灌县的尚武民风可追溯到汉 代,经盛唐,过元明,这片土地的历史充满了勇武的刀兵气 息。清代,灌县出了川个武举人、7名武榜眼、7名武状元.清 末民初,这里已成为四川打擂习武之风最盛的地区,其中 青城派武功最为注重格斗实战,后来蒋中正的侍卫萧俊举、 冯玉祥的保镖叶丹一、林森的保镖张至清皆出自该派.抗 战期间,沦陷区的国术馆相继关闭或搬迁,而灌县的国术 馆却开办得如火如荼,在艰难岁月里培养出了不少人才。7965年,刘绥滨出生在寒冷的黑龙法,父亲是共而 国的军人,祖父与母亲却是民国时期灌县国术馆的毕业 生.由于体质极差,刘绥滨出生后在医院住了一年。东北 苦寒,为了活命,刘绥滨回到了灌县老家。6岁时,为了增强 体质,刘绥滨开始随祖父练习青城南派单鞍拳,随母亲练
浏览22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