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演比赛(套路和散打)中的礼仪
(1)在表演武术时(表演前或结束后),可根据情况向主席台贵宾、前辈或观众行“抱拳礼”或“持械礼”。
(2)比赛、演练套路结束后,下场待裁判长起立宣布成绩时, 面向裁判长行“抱拳礼”示答谢之意。
(3)比赛时,广播员介绍裁判时,被介绍者左脚向前上一步, 后脚跟上并步站立,行“注目礼”,然后右脚先撤,并步直立。广播员介绍总裁判长、仲裁时,被介绍者可以原地站立行“抱拳礼”。
长拳入门知识
2.长拳的特点与作用
长拳是新中国成立以发展起来的拳种。它在吸取查拳、华拳、炮拳、洪拳等拳种之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拳种。它具有动作舒展大方、快速有力、动迅静定、节奏鲜明等运动特色。
练习长拳能发展肌肉和韧带的柔韧性、弹性,以及关节的灵活性;对提高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机能有积极作用,还能促进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平衡器官以及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协调能力,进而较全面地发展身体素质。
长拳套路练习既是武术的基础训练形式,又是武术练习的最高表现形式,是我国重点推广普及的武术项目之一。
1.长拳的技术动作要求
姿势:头正、颈直、沉肩、挺胸、立腰。
身法:闪展、腾挪、起伏、转折等动作变化要上下合顺,首尾相随,完整一体。
眼法:手眼相随、手到眼到。
精神:全神贯注、情绪饱满,而面部应是含而不露,神态自然。
劲力:刚柔相济、顺达而有爆发力,做到以意取力,以气催力。
呼吸:顺其自然的腹式呼吸,以保持运动的持久和平衡。
节奏:练武术套路时动作的速度、力量等呈现出特有的规律性变化。
2.长拳传统技法一四击、八法、十二型
四击指踢、打、摔、拿。这是长拳套路的技术核心。
八法指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精神、气息、劲力、功夫。拳如流星眼似电、腰如蛇形步赛粘、精力充沛气直沉、力要顺达功要纯。
十二型指武术的十二种动静之势。动如涛、静如岳、起如 猿、落如鹊、站如松、立如鸡、转如轮、折如云、快如风、缓如鹰、轻如叶、重如铁。
学武先学何种拳法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同时,武术种类繁多,按现在的分类有套路和散打两种形式。武术套路又分为拳术、器械、 对练、集体项目等。拳种有长拳、南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一百三十多种。不同的拳种有其不同的风格特点,对身体及年龄均有不同的要求。
太极拳比较适合中老年人习练。清晨、茶余饭后或是节假 日的时间打打太极拳,对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均有益处。一般来 说对基本功的要求不是很高(专业运动员除外),当然若有基本功更好。
形意拳、八卦掌等拳种,比较适合青少年习练。有一定的基本功底的习练者更佳,对速度、力量、耐力也有一定的要求。
长拳适合少年儿童练习。如查拳、花拳、炮捶、红拳、少林拳等是少年儿童较喜欢的拳种。
为什么说长拳适合于少年儿童呢?由于长拳的特点和少年儿童自身生理特点决定的。下面分析一下这两方面的特点:
练习长拳,要求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底。因其动作特点舒展大方,刚健潇洒,快速有力,节奏鲜明;而且多起伏转折、蹿蹦跳跃动作。所以长拳需要有良好的柔韧性、协调性,以及相当的速度和力量等条件。
医学实践证明,少年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其骨骼富有弹性,肌肉中肌纤维较细,进行柔韧性训练效果好。身体可塑性大,便于增加关节、韧带的活动范围,柔韧性训练一般在5〜8岁期间训练效果最好。
在练习动作时要做到“动迅静定站如松快如风”。即在快速完成跳跃或旋转动作后,立刻停住站稳或接定平衡动作,纹丝不动。从动作上看来,长拳又是一项技巧性强,灵活性大,运动量可大可小又容易调整的项目。从长拳的这些特点看,较适合于少年儿童.
少年儿童正处灵活性和协调性发展的最佳阶段,容易在武术、体操等项目取得好成绩。一个人的速度发展,最佳年龄是在 9〜12岁期间,且神经中枢的兴奋与抑制转化最快。从生理学角度看,长拳是较适合少年儿童训练的拳种。
因为长拳拳种对基本功要求非常严格,也可以说它是其他传统拳种的基础,在练拳术套路的前期,练好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
擒拿与反擒拿简介
擒拿是由武术运动逐步发展而成的一项克敌制胜的技击招法。它是针对人体各部位的关节和穴位,采用锁、扣、缠、拿、抓、拧、点、压、拨、叨等手法,拿住对方一个或两个关节,达到“拿其 一点,控其全身”的目的。由于人体各部位的构造功能,有一定的限度,各个关节的弯曲旋转幅度有一定的范围。因此,体的某些肌肉、骨骼、穴位受到超过生理限度的压迫或外界暴力时,就会产生剧烈的反应,轻者出现酸、麻、木等感觉;重者失去抵抗能力;再者则分筋错位,脱臼骨折,造成伤残;更有甚者会失去知觉而昏迷,乃至丧失生命。反擒拿则是被人擒拿时,审对方之意, 凭肌肉感觉,及时掌握其劲路变化,顺人之势,借人之力,化解其擒拿之后而反击之。使用擒拿与反擒拿时,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快速勇猛出手稳,力点准,发劲狠。
武谚说:“远打,近拿,贴身摔擒拿技术具有快速灵敏,贴身近战和技击性强的特点。而且擒拿是用反关节和点拿穴位的方法制胜于敌,技术性强而又复杂,练习者需具备一定的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和生物力学等方面的知识。并在熟练掌握各种方法要领的同时,还要加强基本功和自身身体素质的训练,以及掌握必要的擒拿技法规律。在学习和运用擒拿技术的同时要做到上下相随,协调击打;见手使手,借劲使劲,顺势发力;虚实 分明,避实击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扬长避短,沉着善战。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技术娴熟,才能在擒拿搏击中灵活运用、得心应手,充分发挥飞的攻击力。
擒拿的基本手法
擒拿技术是一门与敌人进行近身近战的格斗技术,以擒拿对手的关节和穴位为主。在近距离的实战中,只有针对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擒拿手法,才能制服对方取胜。因此学好手法是非常重要的。擒拿的手法很多,简要介绍以下几种。
(1)抓:对方用拳或掌击来,五指合力将其前臂或腕关节握住。在实战中,抓和拿是并举配合运用的。
(2)拧:对方用拳或掌击来,抓住对方前臂或腕关节向里或向外。
(3)拨:对方用拳击打我腹部时,我用前臂由上向下、向里封堵,使对方攻击方向改变后迅速回收,称之为拨。
(4)架:对方用拳或掌击来,用前臂向上横截,支撑对方前伸臂。
(5)压:对方用拳或掌击打我腹部时,我前臂由上向下挤住对方前伸臂用力向下。常与拿一起使用,压住对方的臂、腕、肘、 膝等关节处,使其无法移动。
(6)缠:对方抓住我手腕时,我被抓手以腕关节为轴向上、向 外、向下旋转,抓拧对方手腕。
(7)推:对方用拳或掌击来,用手向外或向前用力,使其前臂 移动,改变攻击方向,称之为推。
(8)托:对方用拳或掌由上向下击来,我用手掌由下向上举, 控制对方手臂,阻止对方下击。
(9)叨:对方用拳或掌击打我头面部,我反手由里向外,小指一侧先接触对方前臂或腕关节,然后五指合力,将其前臂或腕关节攥住,称之为叨。
(10)掳抓:对方用拳或掌击打我头面部,我用前臂由下向上横截,当触到对方前伸臂时,顺势反手抓紧对方前臂或腕关节,用力向自己斜下方拉,称之为掳抓。
(11)搅架:对方用拳或掌击打我头面部,我用前臂向斜上方 架出,拳心朝里,当触到对方前臂后迅速外旋上架前臂,拳心朝外。上架前臂要贴紧,方前臂,不但使对方前臂改变攻击方向, 还可紧紧将其控制住。
散手打简介
散手打,亦称散手手,古称相搏、手搏、白打、手战、卡等。由于徒手相搏相角的对抗形式是在台子上进行的,又称“打擂台”。 现代散打是以武术中踢、打、摔的动作为内容,按照一定的体重分级,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斗智、较技的对抗性竞赛项目。 中国武术散打自1979年3月被确定为试点项目以来,经过二十几年的内部交流、公开表演,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比较科学地规范了技术动作,逐步完善了规则,确定了竞赛模式,于 1989年被国家体委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目前,除每年举行全国 性的团体赛和个人冠军赛外,武术散打还被列为全运会、亚运会和世界武术锦标赛项目。随着散打运动在国内外交流的日益频繁,散打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散打这一运动形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和喜爱。
浏览30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