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少林禅医的诊疗特色
少林禅医虽然与中医密不可分,但是也有着自身的一些特点。下面主要 -从少林禅医心理疗法、少林禅医伤科、禅医少林养生功法等几方面,来阐述 少林禅医的内容和特色。
- 少林禅医的心理疗法
中医学认为身心是统一的整体,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心理行为会 影响身体之内气的运行。关于这一点,《素问・举痛论》记载:“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禅医 也认为身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禅医认为人生的苦恼疾病,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八类:生、老、病、死、 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导致八苦病的原因是由于人们的内心 的无明,进而导致人们贪、嗔、痴、慢、疑等心理的障碍和迷惑。要想治疗 八苦病,必须破除无明,改变自己贪、嗔、痴、慢、疑的习惯,而禅观是破 除无明,改变贪嗔痴等的有效方法。禅观,谓依禅理参究修行。“禅”,是指 集中意识后获得的心性统一和安定;“观”,是“观想”,指禅的境地里详细 地思念、念想的对象。通过禅观的方法,人们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的生 命,进而建立起正确的行为方式。因此禅医非常重视心理对生理的影响,认 为心理的问题是导致疾病的根源,若要根除疾病,必须在心理上和行为上
古代有僧人,将禅学理论应用于心理疾病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明代医家江曜在其著作《名医类案》中记载了真空寺老僧用禅观方法治疗办 子元心疾的病案。老僧指出:“相公贵恙,起于烦恼,生于妄想,一三者妄 想,忽然而生,忽然而灭,禅家谓之幻心;能昭见其妄,而斩断念头,禅家 谓之觉心。故曰:不患念起,惟患觉迟。此心若同太虚,烦恼何处安脚? ” 同时老僧也用中医理论对办子元的心疾做了分析:"'相公贵恙,亦原于水火 不交,何以故?凡溺爱冶容而作色荒,禅家谓之外感之欲;夜深枕上思得 冶容,或成宵寐之变,禅家谓之内生之欲。二者之欲,绸缪染著,皆消耗元 精。若能离之,则肾水滋生,可以上交于心。至若思索文字,忘其寝食,禅 家谓之理障;经纶职业,不告锄劳,禅家谓之事障。二者之障,虽非人欲, 亦损性灵,若能遣之,则心火不致上炎,可以下交于肾。故曰尘不相缘,根 无所偶,返流全一,六欲不行。'子元如是言,乃独处一室,扫空万缘,静坐 月余,心疾如失。”
禅医关于心理疗法的理论与实践,可以和中医身心医学相互印证,取长 补短,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整理和提高。
- 少林禅医伤科诊疗法
少林伤科归属于祖国医学范畴,但具有其显著的特色,主要表现为内伤 诊断、穴道论、伤科辨证等方面。
在诊断方面是富有特色的五望诊伤方法,即望眼、指甲、足爪、脚底、 阳物。五望中,以望眼、甲和爪最具临床意义。望眼诊伤法的最早文献见于 《跌损妙方》,是伤科诊断一大创新,其后一直在少林伤科和民间武术伤科中 应用。望眼诊伤法是以中医五脏与眼的关系为理论依据,以眼科五轮八廓为 指导。望甲、爪诊伤法,是以中医脏腑学说中肝与爪的关系和损伤恶血必归 于肝的从肝论治理论为依据。此外,尚有望脚趾、足底等辨伤轻重的经验。
少林伤科倡导气血学说,以经络学说、子午流注为理论基础,创立了 “血头行走穴位论”和“致命大穴论”。《血头行走穴道歌》:“周身之血有一 头,日夜行走不停留。遇时遇穴若伤损,一七不治命要休。子时走往心窝 穴(今剑突),丑时须向泉井(膻中)求。井口(人中)是寅山根(印堂) 卯,辰到天心(囱门)巳凤头(风府)o午时却与中原(命门)会,左右蟾 宫(肾俞)分在未。凤尾(长强)属申屈井(神阙)酉,丹肾(关元)俱为 戌时位。六宫(曲骨)直等亥时来,不教乱缚斯为贵。”这一气血流注的次 序与中医十二经脉的气血循行次序完全不同,是少林伤科的一个显著特点。 其以经络气血传输为理论依据,以脏腑经络、穴道部位为辨伤基础,以独特 的少林寺秘传内外损伤方、点穴疗法及正骨夹缚为治疗方法,从而形成了一 套完整的少林寺伤科治疗体系。少林伤科注重对穴道、脏腑、气血、部位、 脉象、生死等的辨证诊断。少林伤科认为气血循行经络中,穴道是内部组织 器官之间互相贯通的一些特定部位,全身共有108穴,大穴36,小穴72, 血头在十二时辰行走十二穴道。伤患部位与脏腑密切相关,通过经络相互 沟通,各部位的伤患反映特定脏腑的内伤。少林伤科注重脉学,以浮、沉、 迟、数、滑、涩六脉变化来判定伤势,推断预后,判别轻重,辨证施药。
在遣方用药方面,少林伤科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异远真人在《跌损妙 方》中对伤科用药就有高度的概括总结:“归尾兼生地,槟榔赤芍宜。四味 堪为主,加减任迁移。乳香并没药,骨碎以补之。头上加羌活,防风白芷 随。胸中加枳壳,枳实又云皮。腕下用桔梗,菖蒲浓朴治。背上用乌药,灵 仙妙可施。两手要续断,五加连桂枝。两胁柴胡进,胆草紫荆医。大茴与故 纸,杜仲入腰支。小茴与木香,肚痛不须疑。大便若阻隔,大黄枳实推。小 便如闭塞,车前木通提。假使实见肿,泽兰效最奇。倘然伤一腿,牛膝木瓜 知。全身有丹方,饮酒贵满卮。芒麻烧存性,桃仁何累累。红花少不得,血 竭也难离。”少林伤科在遣方用药方面独具特色,以异远真人“用药歌”为 少林伤科治伤方药基础,歌诀中善用引经药,以使药达病所,这种以主方加 引经药的配伍方法,几百年来一直是少林伤科治创疗伤常用方法,至今仍指 导临床用药。少林伤科的代表方主要有“少林寺秘传内外损伤主方”,以及 在此基础上化裁而来的“十三味总方”,后者为君方,用药精炼,主理气活 血,疏肝祛瘀;少林内伤急救方药有“七厘散”用于头部及损伤早期,“飞 龙夺命丹”用于损伤重症,“地鳖紫金丹”用于下焦损伤及损伤后期。这些 方剂不但用药精炼,而且用法独特。
在重视药物的同时,少林伤科还重视整复疗法的应用。少林伤科重视点 穴治疗。点穴治疗是指在被点之穴前面疏导,或在对称部位之穴疏导,使所 闭之穴受到震动刺激而渐渐开启,所滞之气血缓缓通过其穴而恢复流行。如 果被点后时间拖得太长,则气血必有一部分会凝结而成瘀血。少林点穴法 有一套辨证施治手法,将常用的点摸、点打、点揉、点划手法归为补、泻、 温、清四法,遵循《内经》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温之、热则清之的治 贝U,应用于骨折、筋伤、脱臼、内伤和各种杂病的治疗。
在骨伤治疗中,重视人体解剖结构。解剖学说是医学的基础理论,同时 也是少林功 一卸骨术、擒拿术的基础理论。练习卸骨术、擒拿术须了解 筋骨各部的位置,关节衔接的式样,即便是极小的子骨,也不可忽略。同样 医治卸骨术的正骨术也要对上述筋骨了如指掌,二者是相通的。
- 少林禅医饮食疗法
少林禅医不但有其独特的学术理论及行之有效的临床医术,而且特别注 重饮食养生。禅医理论认为:用药不如进食,药疗不如食疗。佛禅一道,于 饮食中讲究较多,斋饭素食,乃是总括。观之牛羊一类,虽饮水食草,然膘 肥体壮,或奔跑或负重,皆有坚忍耐力。所以,禅医医理在于引导患者医病 之时,不食荤腥,而是食之以特定之谷物、蔬菜。腥是所有动物肉类,荤是 葱、韭、蒜、芥等,且苦辣酸甜咸五味皆不可过食。民间亦常有“鱼生火, 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 F。通过特殊之饮食调理,由内而外来调理人 体脏腑、气血,从而祛病强身。
浏览30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