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南拳
浙江南拳包括在温州、台州、金华、杭州、宁波等浙江各地区流行的南拳。它们各自成体系,有高桩低桩、满手半手、主刚主柔、重内重外、步轻步重之分,但总的特点是:多以四平马步为主,沉桥落膊,稳扎稳打,落地生根,手法较多,腿法较少,刚劲有力,以气催力,气力合一。在浙江较著名且流传的南拳有黑虎拳、洪家拳、金刚拳和温州南拳。其中温州南拳主要流行于浙江温州地区,据温州拳械录载:此拳与福建南拳有着密切关系, 且也受内家拳法的影响。1929年在“浙江国术游艺大会”上,瑞安谢忠祥表演了温州南拳代表套路“六步拳”,经专家考证为明代古拳种。
江苏南拳
江苏南拳流行的不多。目前流传稍广的仅有一支——苏南南拳,这套拳法据传源于常州地区,始于宋末元初,盛行于明清。虽属南拳,但独具特色,既没有一般南拳的硬脆刚劲,也没有拍打呼叫及慢速推掌运指的方法。讲究声动并举的开合呼吸,拳架低矮,套路短小,运动幅度较小,无高腿、直腿,多近身短打。
江西南拳
江西南拳流行于江西的南拳主要有:硬门拳、字门拳、鱼门拳、法门拳、虎拳及三十六路宋江拳等。硬门拳主要流行于南昌、丰城、清江、宜春等地,分许多支派,著名的有“马家”和“猴家”,
“马家”架子大,动作舒展大方;“猴家”架子小,紧凑严密,灵活多变。字门拳分江西字门拳和四川字门拳,这里我们仅介绍江西字门拳。江西字门拳主要流行于上饶、抚州、九江和宜春等地,其源流无从考证,据传至今约有两三百年历史,清光绪年间江西上饶鹅湖峰顶寺可修禅师亦精此拳。字门拳是内外双修,既练拳又练气的一种南拳,其技击方法有十六字要诀:“擒拿封闭, 方圆抖落,圆捆扁折,吞吐沉浮”。
湖南南拳
湖南南拳主要流传于湖南境内的湘潭、长沙、岳阳等地以及靠近于广东、江西一带的广大地区。拳种流行较杂,除主要有巫家拳、洪家拳、薛家拳、岳家教四大家外,还有十二路技子拳、八拳、万法归宗、孙家拳、自然门、龟牛拳、败桩十八拔等。其主要特点除与南拳的一般性特点相同外,湖南南拳多少更注重了一点心法和内气的修炼;拳套动作精巧灵活,实战性、主攻性更强。在四大家中,尤以巫家拳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
巫家拳主要流行于湖南湘潭、长沙、株洲、醴陵,以及河南、河北、山东、湖北等地。由福建汀州连城人巫必达,字有能(1751 年一1812年)所创。据传巫必达拜少林寺僧人明如禅师学得福建少林拳后,云游南北,较技各路高手,并在湖北一面授徒,一面精心学习武当内家拳法,后将早年少林拳法与内家拳法有机结合, 创编出“南少林内家拳”。晚年武功更为高强,先后在山东、河南、河北、湖北和湖南等地授拳。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巫定居湖南湘潭,主要门徒有李维潭、冯南山、冯连山兄弟、彭跃以及部分太平天国人士。后李家以铝术著称,冯家以棍术闻名。后世为纪念始祖巫必达,即将“南少林内家拳”易名为“巫家拳”或是“巫家艺”。
(四)李小龙和咏春拳
咏春拳是南拳中的一种,它之所以为人津津乐道全靠李小龙。 不过李小龙和这套拳的关系,流传着一些传闻,其中最著名的传 闻就是咏春拳把李小龙视为叛徒,任何在咏春拳拜师的年轻人入 门前必须踩过李小龙的相片。制造这个传言的人显然不够理智。
首先,咏春拳是个秘密流传的门派,直到清代末年从来没有 人公开过这个拳种。清代末年佛山梁赞开设赞生堂公开收徒,这 门武术才被世人所知道。与太极拳或者少林拳等北方传统武术不 同,咏春拳根本没有所谓的掌门人。
世人所熟知的掌门人制度其实是武侠小说杜撰出来的事情,真正的古代武林中掌门人虽然也存在,但是主要存在于以自然村 为特征的氏族武术体系,陈式太极拳这样的地方宗族武术,其掌 门人就是陈家沟的族长,除了负责传授武术之外,其实也是当地 的乡绅领袖,几乎相当于现在村干部的角色。而少林这样以寺庙 为主体的武术流派,掌门人自然是寺庙的最高主管方丈。其他秘 密流传或者在传播范围较广的武术流派根本就没有什么掌门人, 大家只是学习的武术内容接近而已,由于地域和交通不便很难成 为一个组织。
咏春拳就是这样一种松散的武术流派,很难说哪位曾经是咏 春拳的掌门人,只是作为一个传统武术拳种存在于世上,所以没 有任何人有能力约束整个拳种必须按照某一规则去行事。这样的 组织形态,自然不可能要求门人如何如何。据叶问“封门弟子” 梁挺介绍:“现在国内外咏春拳共有几十个分支,有的是叶问在 香港及海外的弟子所开设的武馆,有些则是原佛山咏春拳改革开 放后被重新挖掘出来的。这些分支互相之间联系并不紧密,或者 存在竞争关系。”
其次,当时香港地界的咏春拳都是叶问所传授的,所以李小 龙和咏春拳的关系其实就是他们师徒间的关系。黄淳梁的弟子回 忆,李小龙和叶问之间并非完全没有分歧。尤其是李小龙从美国 回到香港发展后,李曾经要求师傅叶问表演木人桩的技巧给他看,并且用电影胶片记录下来,还曾许诺给叶问3万元的报酬,在当 时这是一笔不小的钱,足够买下一套公寓。但是被叶拒绝了,实 际上叶的拒绝并非因为不想将咏春拳的秘密外泄,后来叶问也曾 为了保存视频资料而允许徒弟把自己练功的过程拍摄下来。叶问 主要是觉得徒弟在和自己做生意,虽然叶本人授武为生,毕竟是 旧武林人士,而且出身大户人家,在他眼中的师徒关系,并不是 拿了钱教功夫,纯粹的金钱交易。
在叶问看来,李小龙这种举动很不尊重自己。但李小龙却不 认为是看不起自己的师傅,他在美国生活的时间长了,这种做法 完全符合美国人做事的风格。从李小龙一贯的行为来看,他并不 是一个善于揣摩别人心理的人,非常自我且完美主义。当时他提 出给酬金很可能是未经大脑的想法,而不是有意羞辱叶问。
在之后的岁月里,李小龙和当年咏春的师兄弟关系融洽。他 们拍下了很多聚会的合影。李小龙和叶问的关系也没有到不可收 拾的程度,李小龙在香港拍电影期间仍然有和叶问一起吃饭叙旧 的记录。
当然,李和香港咏春拳同人的关系也并非毫无问题。梁挺的 徒弟回忆认为,很多师叔伯认为李的截拳道根本仍是咏春拳,而 且李小龙当年走得太早,对于咏春拳的秘密其实掌握有限,所以 所谓修正咏春拳的问题根本是其见识少导致的。他们师傅梁挺就 曾公开说过:“李小龙识个屁。
但是无论咏春的人对李的评价如何,都不能改变他对这门武
术贡献良多的事实。咏春拳从一个只有几十人练习的南方小拳种 发展至今,已经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学习者多达百万人,在 世界范围的影响力仅次于太极拳。能做到这一点,得益干李小龙 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大部分前来拜师学习咏春拳的中外青年,都 是受到李小龙的影响而追寻着他的足迹走进了这门武术的殿堂。
不过,咏春拳虽然因李小龙而闻名,但李小龙所习并非完全 是咏春拳。李小龙在世时说过,人有高矮胖瘦,每个人的先天条 件不一样,我们都有两条腿,一对胳膊,除非地球上有长着三条 腿的人或三只胳膊的人,那样打斗时的状态是从根本不一样的, 关键是在于如何表达自己,在实战中表现真实的自己,格斗时人 类心理情感的变化,随之会影响其身体,在打斗风格上不是对于 某种风格完全的模仿,完全按照一定的套路去效仿。
所以,与其说李小龙练习的是咏春拳,不如说他在自创一套 拳法,而这套拳法也有自己的名字,叫截拳道,是在咏春拳的基 础上改进而来的。李小龙说过,咏春拳是有缺点的,别的门派也 一样,没有十全十美,关键就是看怎么去结合它,吸取好的部分, 取之精华,去其糟粕。也就是说任何一个能成为大师的人,绝不 仅仅是模仿,而是模仿之后的超越!
中华武术这项传统文化,要继续发扬光大,也需要更多的习 武之士在继承前辈武艺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新与超越。
浏览42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