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节鞭教学原则
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学生的积极配合。
要求学生善于模仿,勤于思考。
突出学生个性风格特点的发展。
九节鞭技术动作的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让学生由不会到 会,以至能轻松、自如而准确熟练地按照一定的动作规格要求完 成技术动作的过程。因此,根据人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由 浅入深、循序渐进和九节鞭套路技术动作的特点,我们把九节鞭 技术动作的形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步掌握阶段、改进提高 阶段、运用自如阶段。
第一阶段:初步掌握阶段
在这个阶段主要进行九节鞭基本动作、基本组合和基础套路 的教学。要求学生学会动作,明确规格,掌握练习方法,发展专 门身体素质,提高身体适应九节鞭教学训练的要求。
此阶段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九节鞭动作,学生学习的生理特 点是:大脑皮层兴奋过程扩散,处于泛化阶段。因此,学生初学 九节鞭动作,时常表现为不协调,不准确,动作紧张僵硬,缺乏 节奏,劲力不顺达,缺乏意识,不能用言语来描述动作的情况。 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大脑皮层兴奋的扩散,尚未建 立起本体感觉的运动条件反射。
教师在进行本阶段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相 及完整的技术概念。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由于学生尚未建立起准确的肌肉感觉,因此本阶段的 教学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多运用形象化的教学 手段进行示范与讲解,使学生在模仿学习中通过视觉反馈逐步建 立肌肉感觉。在进行示范教学时,技术动作要正确、熟练、轻 松、优美,而且还要把九节鞭的攻防意识贯穿到每个动作中,给 学生一个正确、生动、完整的动作概念。讲解要有针对性,要精 练、通俗、形象,抓住技术重点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才能有助于 学生迅速掌握九节鞭动作。
在初步掌握了九节鞭技术动作后,还必须进行反复练 习,强化条件刺激。只有反复练习,让机体承受一定的运动量后 才能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
利用保护、帮助、降低动作难度等方法,使学生在一 定的安全保护下提高肌肉的运动感觉,消除防御性反射对练习的 干扰。
教师在教材安排及教学要求上,要注意贯彻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的循序渐进的原则。
教师对学生完成动作的情况应多做正面的肯定和鼓励, 多从正面提出希望,以利于加速阳性条件反射的建立。
第二阶段:改进提高阶段
主要在巩固第一阶段教学成果的基础上,学习九节鞭中级套 路,要求掌握套路的动作规格和不同层次套路的动作特点,并进 一步加强身体训练,以适应更高的技术要求。
由于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强化建立了较牢固的运 动性的条件反射和动力定型,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兴奋与抑制过 程逐渐集中,分化能力增强,因此,学生能较正确地分析和完成 技术动作。在这一阶段,学生完成动作技术的外在表现为:技术 动作掌握得较正确,动作的协调性、速度、劲力、幅度以及节 奏、意识也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技术动作准确、连贯、轻松、自 如,动作紧张、不协调、多余动作以及错误动作也逐步减少以至 消失。同时,还能用语言清楚地描述自己完成动作的情况。但由 于这种动作定型建立得尚不稳定和巩固,因此遇到刺激很容易出 现多余的或错误的技术动作。
此阶段在九节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教学主要任务是 在初步掌握技术动作的基础上,不断地巩固提高,让学生进一步 掌握技术的细节,提高协调性和动作的节奏处理以及九节鞭的攻 防意识,提高动作的练习质量,巩固已建立的动力定型,使学生 逐步做到能连贯而正确地完成技术动作。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 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精练、准确地语言(如:九节 鞭的术语、口诀等),在进行动作技术教学时,合理运用动作的 口诀让学生体会技术要领,从而使学生更快、更容易地把握技术 要领。
科学地讲解动作要领,分析技术动作,及时找出出现 的错误动作,并启发学生自觉纠正错误动作,这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以提高动作质量。
可以结合九节鞭的攻防特点进行教学,进一步加深学 生对九节鞭动作的理解。如“手、眼、身法、步”的配合等等, 从而将九节鞭的“精、气、神、韵”充分的体现出来,培养学 生的九节鞭演练意识,提高演练技巧。
第三阶段:运用自如阶段
进一步巩固与提髙初、屮级套路的演练技巧和动作质量,学 习九节鞭高级套路,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技术特点,形成学生 个人技术特点与风格。
这一阶段对九节鞭技术动作的掌握已基本巩固,大脑皮层中 的兴奋与抑制在运动中枢内形成了牢固的动力定型,分化抑制完 善,反馈调节能力增强。由于不断强化练习,已建立了牢固性条 件反射和动力定型,其外在表现为:动作逐步达到成熟阶段,在 不同的条件下也能准确地完成技术动作,而且某些环节的技术动 作还可以出现自动化程度。动作轻松灵活,能发挥自己的运动素 质,更加有利于动力定型的巩固和技术动作质量的提高,促进技 术动作的自动化。
这一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稳定技术,不断强化已形成的 运动技能,逐步达到高标准,同时要根据教学大纲和计划的要求 完成套路技术。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增加完成套路次数的要求。为了进一步让学生对套路 技术的熟练程度形成自动化,在他们已掌握了套路基本技术后, 应不断增加完成套路的次数以巩固已建立的条件反射,强化本体 感觉,提高完成技术动作的质量。同时也可以采用加大难度的练 习方法,提高动作的精确度,以利于建立精细分化抑制。
加强九节鞭动作攻防意识的教学,提高套路的演练水 平与技巧。学生只掌握套路的基本动作是不够的。九节鞭运动讲 求“精、气、神、韵”,在套路演练时还要不断强调“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的协调配合。只有动作的外形,没有内在的 “精、气、神、韵”,就不能很好的将九节鞭套路的真正内涵表 现出来。因此,在这一阶段要多加强学生的攻防意识的教学,根 据九节鞭动作本身的攻防特点进行实战演示教学,加深学生对九 节鞭动作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对套路的演练水平与技巧得到进一 步的提高。
在这一阶段,如果发现学生有错误的技术动作时应及 时、彻底地纠正,提高动作质量,以免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
在这一阶段由于学生的运动量与技术都有了更高的要
求,因此,要使学生承受较大的负荷量,就要把提高技术与发展 身体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每堂课都可以结合武术基本功练习来 发展、提高学生的专项身体素质。
总之,形成九节鞭技术动作的三个阶段是相互联系、相互补 充的,各个阶段没有明显的界限。通过上述分析,可以使我们更 好地掌握运动规律,并灵活地运用到九节鞭教学中去,以不断提 高教学质量和成效。
三、九节鞭教学歩骤
九节鞭套路由数十个动作组成,每个动作都包含着方向路 线、架势结构、劲力方法、心志意向、节奏神韵等要素。教学中 应根据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通过一定的步骤使学生逐步掌握动 作。一般可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九节鞭动作的方向路线。通 过教师的正确示范和简介要领,使学生弄清动作的方向路线。对 于动作姿势可做一般的要求,否则易引起学生的疲劳,分散学生 对方向路线的注意力,从而降低了学习效率,影响了教学任务的 完成。
第二步: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完成九节鞭动作的姿势达到准确
与工整。在学生掌握了动作的方向路线之后,教师要按正常的速 度进行正确的示范,并组织学生反复练习,不断纠正错误动作, 严格要求,强调动作细节的准确与工整,克服紧张、僵硬、不协 调等反应,使正确的动作逐步成型。
第三步: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连贯完整地完成动作。教师要根 据套路的节奏进行正确连贯的完整示范,使学生明确九节鞭动作 之间衔接的技巧与方法,并严格地组织练习,强调动作协调、完 整统一、用力顺达。
第四步: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九节鞭动作的特点与演练风 格。主要是通过教师对动作的性质、劲力、风格、节奏的分析, 进一步讲解精神、意气与形体动作的结合,在教师的指导下,使 学生体会“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的演练技巧,突出“九节 鞭”这一项目的特点与技术风格。
第五步:主要任务是通过训练继续巩固与提高。这一步要求 教师认真组织学生进行训练,将前四个步骤掌握的动作技术进行 巩固与提高,使学生在纠正错误动作的同时巩固正确的动力定 型。
浏览1,53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