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在冷兵器逐渐增多的时候,剑术好像成了道家的专利。所谓专利,不是说只有道家才有剑术,而是说高超剑术肯定来自道家。近年逐渐发现,仅从武当山道教传入民间的剑术,已知的就有武当丹派剑、武当剑、武当太乙玄门剑、武当太乙神剑、武当十三剑、武当奇巧剑、武当九宫八卦飞龙剑、武当张三丰太极剑、八卦太极剑、九子寻母剑、武当绝命剑、玄武剑、武当八 仙剑、武当纯阳剑、白虹剑多种。
多年来,武当剑早已享誉武坛,不断发展,有人也称为武当十三剑、珍珠滚盘剑、纯阳剑、武当剑中丹派剑法最有名。关于这派剑法的流传情况一开始鲜为人知,直到第九代传人宋唯一在 《武当剑谱》中详为记载后才多为世人所知。他是武当第九代传人, 也是武当剑术传世以来第一位著谱人。
宋唯一写的书叫《武当剑术》,是民国时候的书,1922年出版。 这也是目前发现最早、最完整的著述。这本书中说张三丰是宋朝人,武当剑术之所以能名扬天下是因为:“赵宋时,徽宗诏征之, 因北方多匪,道梗不得前。祖师以剑飞之,群盗尽歼,故以剑术名于世也。至元顺帝时,祖师在武当山收弟子八名。嘉靖时,游四名山,续传张松溪一名,前后共九人,成为三乘九派。松溪列下乘第九丹字派。”宋唯一的这段论说被后来很多研究武当剑术的人引用,但也有很多人提出质疑,因为张三丰到底生于哪个朝代一直有争议。不过我们还是可以根据宋唯一说的了解一下武当剑法。
“丹派剑法”是武当派的镇教之宝。那么什么是“丹字派”呢?
丹字的本义,原指丹砂,俗称朱砂。因古代道家用炉火烧炼 药物时多采用朱砂,炼成之物称为“金丹”、“仙丹”,以后就 泛指各种精制的药体,如丸散丹膏、灵丹妙药等。再说炼丹。它有外丹与内丹之分。古代道家用鼎炉烧炼药石成丹者称外丹;而修炼精气神,在人体内结丹者称为内丹,也称金丹。修炼内丹所在的丹田,是人体经络的重要穴位,是真气(元气)聚结以及结丹存丹之处。因而古人说:“丹者,一东之所结也。”它通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神气相合等过程而结成内丹,能养生长寿,返老还童,甚至说能得道成仙。
道家内丹术的渊源,可追溯至秦汉之际,至隋唐时期日益兴盛起来,到了宋金以后,发展成两大派,即以张紫阳为代表的南宗及以王重阳为代表的北宗。南宗修炼主“先命后性”,北宗修炼主“先性后命”,丹法日趋完整细密。
武当派始祖张三丰,虽出身北宗传人,而丹法却承接南宗,融会贯通,独具特色,主张性命双修,三教同流。所著《张三丰全集》是道家内丹学史上的一部名著,也是武当丹派武功行功走 架的指南。
然后来说“丹”字之成派。当初,始祖创武当剑时曾以九字为序,立武当剑九字九派。九字者,乃“字、柱、极、符、鉴、七、釜、筹、丹”九字是也。并将九派分为三乘,前三字为上乘, 乃偃月神术。中三字为中乘,乃匕首飞术。后三字为下乘,乃长剑舞术。将三乘之精要“神、飞、舞”三字贯于九派九字当中。即一生三,三生九之义也。
始祖为何将丹字丹派列在九字之最后,宋唯一在《武当剑谱》中作了解释,他逐字说明字的字义及意境,在谈到后三个字时说:“釜者,变化万物之器也,釜中不可无物,故又以八筹次之。筹 者,物之聚也。凡物皆可为药,药有治症之能,故又以九丹名之。九者,究也,尽也,物为至丹,功力极矣。夫丹之功能活人,又并有飞升之效,以明万物之生化不尽也,故以‘丹‘字终焉。”
可见,“丹”字的成派是由武当剑九字九派的排列开始形成的。武当丹派武功就是以道家内丹功为内功根基的,以剑术之九字九派为序列的,以武当剑为代表的武功门派。简而言之,武当丹派, 是道家内丹功用于武功的一个门派。
根据宋唯一介绍的“武当丹派剑术系谱序”,祖师传剑于张 松溪为丹派内家剑术第一代。
张松溪,河南省登封县人,明嘉靖年间最著名的技击家。偶游于四明山,见一道人行水上,趋过分水岭,异之。近前为礼,约坐于石,见其人飘然若仙,谈诸理,有叩则鸣;研究武术,闻求与交手,慷慨不吝。于是各踮地步,方一举手,道士不见,似觉有物附脑后,左右闪摆不能脱卸。许时,觉是道士,随想用手挥去,无奈屡捣不著,使用玉环飞脚踢去,反被道士托住脚跟,将其掀翻伏地。道士上前谢曰:“承让承让,君其勿怪。”张君知道,此非凡人,因拜为师。叩问道号,道士曰:“吾非他,乃世传之三丰也。”遂留张君于四明山,在彼学剑。后25年入嵩山, 传九转还原之功。道号称丹崖子。其后开传,名为武当下乘丹字第九派,四明内家之剑术也。
张松溪对内家拳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自创了松溪派。他被认为是自张三丰后将内家拳发扬光大的武人。他得到 了张三丰的真传,非常擅长技击,精通内家拳法。据说有少林僧70人向他挑战,他心平气和,指然不动。一个少林僧人向他进攻, 他微微侧身,借力将这位僧人弹远,足见其内力之深厚。张松溪 创立了独立的门派后,武当派从此声名大震,变得人才济济,产生了一大批武林高手。他们是:叶继美、吴昆山、周云泉、单思南、阵贞石、孙继嗟、李天目、徐岱岳、余时仲,吴七郎、陈茂宏、 卢绍歧、董扶舆、夏枝溪、柴元明、姚石门、僧耳、僧尾等人。
第二代赵太斌,泰安县人,武技无人能敌。明朝万历九年,在泰安设立了擂台,三个月都没有遇到敌手。张松溪听说后就登台和他交手。赵太斌被点一指,胸部就如撕心裂肺般疼痛。张松 溪就没再打下去,赵太斌忍着剧痛跟随张松溪一直到郊外,并拜他为师。张松溪用手点了下尾闾穴,心痛才好点,并且告诉赵太斌:
“此是武当三丰祖师之传,鄙人何敢为师,君欲学之,后以师兄呼之可也。”于是,把剑术传授给了赵太斌,这时赵君已经30岁, 入泰山练剑很多年,号丹云山樵。
第三代王九成,湖北省均县人,是个很有名的武术家。清朝顺治元年,贩货南洋,匹马出都。一天,行至半途,遇到两名劫匪, 王九成拿起兵器和他们交手,可怎么也打不过对手,眼看着就要 被劫匪打败了。突然,林中飞出一个人,手中的剑一挥,两个匪徒就仓皇逃走了。王九成非常佩服这位侠士的高强武功,就恭恭敬敬地请教他的大名。这个人说自己姓赵,丹云山樵是他的别号。王九成对此人早有耳闻,当即就要拜他为师。赵太斌说:“余不敢当,如必相从,君以师兄呼之可也。”于是把剑术传授给了他。王九成拜师学武时28岁,号武当丹绪。
第四代颜昔圣,湖南省衡山县人,很有才华。康熙二十年因赴试北斗,错过了住宿的时间。就在他无助之时,耳边响起了寺庙的钟声,就走进寺庙,请求僧人让他住上一晚。僧人答应了他, 让他去南舍住。开门一看,才发现已经有人在这里居住了,颜昔圣告知了舍中人来意,也就住下了。晚上,这两人聊天,那个人告诉颜昔圣,自己叫王九成。就在两人聊得正起劲时,窗外有个 人影想要偷袭,颜昔圣一下子很害怕,刚要大叫,忽然感觉到一道寒光穿射窗外。颜昔圣到门外捡取了一样东西,乃是一支三寸许长白光晶莹之剑。颜感到非常惊讶,大声告诉了同榻者王九成。王说:“既然相遇,何敢深隐,此我之剑,我即剑士也。”颜昔圣对这位豪杰顶礼膜拜,立即要拜他为师。这个时候,颜昔圣比前面几个师父都年轻,才21岁,在衡山练剑许多年,号称定丹叟。
第五代吕十娘,浙江省堇B县人。虽是女流之辈,但却喜欢武术。她的父亲吕晓村和颜昔圣是挚友。一天在雪地里同游,见颜君踏雪无踪,感到很惊讶,就问他为什么。颜君说:“既系莫逆,何敢深隐,我剑士也。”吕十娘的父亲回到家后,就让十娘拜他为师。颜昔圣把剑术交给了她。十娘学剑才15岁,号丹霞客,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第六代李大年,陕西省华阴县人,很早就是孤儿了。清朝乾隆年间,吕君丹霞客访女至华阴,路上遇到了李大年。很多乡人都在为他诉苦,吕十娘听说后,深感同情,就把李大年带回了四明山,传练剑术数载。李大年那时才9岁,号金丹赤子。
紧接着,第七代传人是安徽人陈荫昌,第八代是曲阳县人张野鹤,这八位传人是根据近代武当剑宗师宋唯一写的《武当剑术》罗列出来的。在剑谱自序中得知宋唯一从技于张君野鹤。同时, 宋唯一对武当剑的传承起了关键的作用,是武当剑第九代传人。
浏览36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