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道教文化与武当派的形成
道教跟佛教不同,佛教主要来源于异域,而道教却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古代荆楚文化便是道教的主要源头之一。位于荆楚文化的武当山区,早在道教诞生之前就已经是民间巫术和神仙方术盛行的地区。《国语•楚辞》说:“民神杂糅家为巫史”。武当山道教中保留了许多楚文化遗风,如宋朝的武当道士多擅长符篆斋醮、祈雨禳灾;又如元明武当道斋醮奏乐多用钟、鼓、罄、古琴、笙、笛、管等乐器,武当道士诵经的韵子中也有与楚歌类似的曲调结构。所以,武当山的道教文化深受楚文化的影响,而道教思想则源于中国先秦时期的祖先崇拜、鬼神信仰、道家哲学和神仙方术。
荆楚文化中的老庄道家哲学又代表着中国文化的主流。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一书。庄子将其发扬光大,著有《庄子》一书,后世便以“老庄”并称道家。
中国历史上的武术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思想系统,并非只是我们肉眼看到的摩拳擦掌、舞刀弄剑。武当派就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老庄学说中所说的“道”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为了能更好地将其表达,就必须采取一种上天入地、放荡不羁、怪诞幻想的超现实方式。而武当武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
道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使武当派武术具有一套自己的内在气质,它借鉴“以柔克刚” “物极必反” “物壮则老”等作为指导原则,使“道”成为道教的最高信仰。
“道”字不好解释,《老子》二十五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简单地说,“道”其实就是“无”的意思,例如太极拳就是深受道家文化影响下的一种拳术,非常讲究心灵的自由和逍遥自在。
“天人合一”是道家文化的中心思想。道家非常推崇自然,老子就说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国武术拳种中都讲究师法自然,顺乎自然,从大自然的升华衍变现象中获得灵感和启迪,取各种飞禽走兽的形象、动作、攻防意蕴,融入拳术的姿势之中,用最接近自然的方法来增强技击的力量。这是人对自然的模仿。拳家由对自然形态特征的领悟,把圆、空等运动形态融入武术运动之中,圆空是大自然天地的基本特征,也是运动的最佳方式与境界。圆则灵活多变,空则轻灵无滞,圆空则能活泼自如,循环无端,变化无穷,故少林拳技以圆空为基 本架式和方法,太极拳要求处处带有圆弧形,八卦掌以圆为法,南拳中讲究圈桥动作的运用。很明显,武术众多的拳法流派都追求整体圆融,式正招圆。武当内家拳派当中,以动物命名的拳最多,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处处体现在武当内家拳中。如形意拳中鹰拳、蛇拳、猴拳、虎拳、熊拳等,如八卦掌中的龙形八卦、游身八卦,以及太极拳中以野马、黑虎、白猿、大鹏、白蛇、青龙命名的招式等。看起来这是拳术的仿生学问,其实最根本的还是探索的道——即自然的“圆”的同变化。所谓念生,无非是自然界中的生物为了适应生存,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逐渐造就了不同的圆旋的生活行为, 而拳家发现后则加以转化借用,形成技击之术。据传,武当派始祖张三丰当年在武当山观蛇鹊相斗,司其圆旋柔绵之妙,创造出了长拳七十二式,其旨趣也在发现自然之妙。武当武术的自然之神韵,是拳家将拳法融归自然之结果。能达到表现自然之神韵的境界,必有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享受相吻合。既养精养气,也养神养意,既能颐神养生健体,又能得到非常高雅文明的审美享受。
中国的很多拳法都讲究行云流水,武当功夫也同样如此,这也是深受道家文化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以静制动,以逸待劳,后发先至,乘势借力,要求斗智不斗力,尚意不尚力。在对敌时, 要求化去对方的劲力,而不宜以硬对硬(贵化不贵抗);步走弧形(圈步),进以侧门(从敌方身侧抢进)动如蛇之行,劲似蚕作茧,心息相依,闪展巧取。以上这些都是道家思想中“先发制人”的内涵。
道家思想中的阴阳五行学说,所谓的“阴不离阳,阳不离阴, 阴阳相随相济,方为懂劲”,阐述了武术活动中最一般的规律特征,在它的规范下推衍出了武术中一系列的对应概念:形神、动 静、刚柔、快慢、虚实、开合、内外、进退、起伏、显藏、攻守、收放等,此一系列描述事物变化的原理,被极其广泛地运用于各个拳种、门派的理论之中,成为立拳之本。它们所代表的诸多对应因素的不同组合及其对立与转化的种种变化,就构成了中国武术极为丰富、色彩各异的多种技击方法和拳种流派。
身处于老庄哲学流行的荆楚文化地区的武当武术就表现得更为明显。武当武术身姿非常漂亮,柔中有刚、刚中带柔、动静结合、刚柔相济、动若行云流水的独特风格,给人以美的享受;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先制、四两拨千斤的技击特点,包含了人生的处世哲学。武当武术强调内功修炼,以意运气、以气运身, 偏于阴柔,而且武当拳手法多变,以翻钻为主,多用掌而少用拳, 不像少林拳那样,多是出拳直击。武当拳法跳跃动作较少,步型低矮、走圈步。跳跃少,与重在实践有关;步型低,与重在擒拿有关,走圈步,与重视跌法有关。武当武术集武术、养身之大成,揉道家哲学于一体,莫不是中华武术的瑰宝。
武当武术中的招式也表现得非常有诗意,荆楚地区的人们真是富有想象力!如下面这些招式,便十分形象化,富于审美的魅力:迎风铁扇、弃物投先、红霞贯日、仙人照掌、燕抬腮、虎抱头等,使人仿佛想武当道境的空明灵秀和清仙之气;招数的左右摇摆,绵绵不断,又仿佛使人想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的至道玄机,想到天地初开时荒茫混沌的自然之力,由此形成了
武当武术的独特风格。
釜与偏重技击的佛门少林武术不同的是,武当武术讲究技击和养生并重,并融养生于技击之中。而这也是道家修行最高宗旨。道教的养生术,以老庄的道家思想为理论依据,致力于人的的生命的维持与养护,讲求修炼者对身心的自我调控、养护与开发。派在道教看来,生命既已形成,对元神的彰显固然重要,对形体的养护也是不可轻视的。这种实实在在的养生方法深深地植入传统武术的修习当中。
上面已经说过“天人合一”的思想用在了武术当中,而内家拳的养生活动更为强调“天地”所给的条件,道教徒一般是在早晨练功。早晨练功就是利用初阳上升和自然界的空气对人有益的时机,好吸入更多的阳光,从而补充人体里的元气,以便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就是依照天地运转的规律,选择最艰难的季节来练功。内家拳中的一些内功训练也大都直接引用了道家养生术的“四时摄养”、“五脏调养”、“起居皆宜”等取法自然、适应变法、顺乎天时地利、以求健康长生的理论。这些练法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使人体与日月、星辰、天地万物、四时气候、地理等外在的自然环境协调起来,达到人体自身、人体与天地自然的平衡,从而延年益寿,以求长生不老。
武当人练武还讲究“内修外行”,即练拳的目的是养生第一, 防身第二。要求尚意不尚力,贵化不贵抗。就是说,练武当拳的 人,要有仁爱之心,要爱护人,感化人,不要轻易对人使用武力。 武当拳有五不传:“骨柔质钝者不传,心险者不传,好斗者不传, 狂酒者不传,轻露者不传。”所以武当拳的目的不是用来打人的, 而是用来强身健体、长生不老的。

浏览2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