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养生与保健的内涵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 健康四大基石。理解祖国传统养生理论的精髓,以及生活方式和健康 的生活行为与健康长寿的关系。掌握养生保健的基本规律、方法、手 段、法则,并能够运用所学养生保健理论知识,根据个人自身的状况 特点进行实践,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日常生活 活动。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四大基石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WHO)总结出健康的四大基石,就是: 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这与我国传统养生之道 有其不谋而合之处。养生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健康地延长寿命。那么 健康的含义是什么?由于人们所处的时代、环境和条件的不同,对健 康的认识理解也不同,但概而言之,健康的涵义不仅是没有疾病,而 且还应该是身体、精神和社会的完善状态的体现。所以健康的内涵应 该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等内容。人应该活多少岁?按 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和生物学原理,哺乳动物的寿命是它的生长期 的5~7倍,人的生长期是用最后一颗牙齿长出来的时间20~25 岁)来计算,因此人的寿命最短100岁,最长175岁,公认的正常寿 命应该是120岁。为什么大多数人却没有达到呢?主要原因是不重视 养生保健,不懂养生保健,而且不学习保健知识,不听养生保健讲 座。现在绝大多数人都是病死的,很少数是老死的,应该绝大多数是老死而少数是病死才合理。联合国提出了一个口号:“千万不要死于 无知。”但我们许许多多的人却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因为我 们大多数的人不学习养生保健知识,不接受健康教育,不懂养生保健 之道。健康对每个人来说,除了先天遗传因素外,后天的保养直接关系 着人一生的健康状况,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从现在起,学习养生保健 知识,讲求养生之道。尽早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的生活习 惯,尤其青年人更要重视“储蓄健康”,这将有助于延长健康年龄。要想拥有健康,就要“储蓄健康”,千万不能“透支健康”。科学 的养生保健就是“储蓄健康”,而不良的生活习惯就是“透支健康”。 诸如吸烟酗酒、暴饮暴食、睡眠不足、过度疲劳、饱食贪睡、缺乏运 动、压抑情绪、极度紧张、饮水不足、暴晒太阳、久蹲厕所、偏食零 食、常吃肥肉、食糖过多、不吃早餐、刻意节食、生活懒散、乱吃补 药、久开空调、久看电视、蒙头睡觉、食盐过量、饮食结构不合理等 等都是不良的生活习惯,这些都是引起常见病、现代生活方式病和影 响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人们必须清醒认识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它违反了养生之道,这是在“透支”健康,减短寿命。顺应自然,四时养生四时(四季)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与健康息息相 关。人类要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必须与四时气候相适应,否则有损 健康,引起疾病。《素问•上古天真论》云:“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 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人如能顺应 四时气候的变化,就能增进健康。春季养生春季,从立春至立夏前。此时大地回春,阳气升发,是万物复苏 的季节。春季养生调息,要按照“春捂秋冻”的原则。生活起居:宜晚睡早起,多户外散步,呼吸新鲜空气,不要急于脱掉棉衣,注意穿衣保暖,防止感冒。精神调节:春属木,与肝相应,肝主疏泄,其志为怒,恶忧郁而 喜调达。故春季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要心胸开阔,乐观愉 快。饮食营养:春季调养以养胃气为本,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 涩,宜平补,以清淡为主。体育锻炼:由于在寒冷的冬季里,人体的新陈代谢,藏精多于化 气,各脏腑器官的阳气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而入春以后,应加强体育锻炼,多做伸展练习,但运动量不能过大。防病保健:初春,由寒转暖,温热毒邪开始活动,致病的微生物 细菌、病毒等,随之生长繁殖,流感、肺炎、麻疹、流脑等传染病多 有发生、流行,要加强预防伤风感冒。预防措施,一是讲卫生,除害 虫,消灭传染源;二是多开窗户,使室内空气流通。夏季养生夏季,从立夏至立秋前。夏季气候炎热,雨水充沛,是万物繁茂 的季节,养生旨在保存体力,增强防暑能力。生活起居:宜晚睡早起,与日同兴,以适应夏季自然界阳盛阴衰 的变化。要睡好午觉,一为避暑,二为保持和恢复体力。精神调节:夏季属火,与心相应,所以要重视心神的调养。所谓 “心静自然凉”。饮食调养:一宜清补,二应吃淡、性凉食物。夏季炎热,食物易 腐烂,要注意饮食卫生,预防消化道传染病。体育锻炼: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公 园、河湖水边、庭院空气新鲜处,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 瑜珈为好。夏天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因为可致大汗淋漓,汗泄太 多,伤阴损阳。防病保健:一是预防暑热伤人。二是对于一些每逢冬季发作的疾病,进行“冬病夏治”。秋季养生秋季,从立秋至立冬前。气候由热转寒,阳气渐收,阴气渐长, 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生活起居:宜早睡早起,养秋收之气,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初 秋,凉风时至,天气变化无常,有“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 况。故穿衣方面,注意酌情慢慢增加,不能一下穿得过多。精神调节:秋主肺,其志在忧,忧伤肺,故秋季养生首先要培养 乐观情绪。秋高气爽,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乐而忘忧,是调 解精神的良剂。饮食调养:秋主肺,味属辛,秋季气候干燥,易生秋燥,燥易耗 人,津液伤肺,故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尽量少食葱、姜、蒜等辛味 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疏。体育锻炼:金秋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的好时期,但因为人 体生理活动处于“收”的阶段,阴精阳气处收敛内养状态,故体育锻 炼也要顺应这一原则。冬季养生冬季,从立冬至立春前。冬季天寒地冻,万物凋零,是一年中最 为寒冷的季节。冬季养生宜“避寒就温”,预防寒症,适当进补,防 止旧病复发,如慢性支气管炎复发。生活起居:早睡晚起,衣着暖身,居室保温,睡前热水洗脚,以 利安眠。精神调节:宜知足常乐,精神安静自如,恬淡节欲,使神气内 藏,养精蓄锐。体育锻炼: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 多喝药一碗。”冬日虽寒,仍要持之以恒地进行体育锻炼,以积蓄体 能和强健内脏。但要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雾中锻炼。饮食:一要滋阴潜阳,宜温补。可选取用如狗肉、牛肉、羊肉、 韭菜、牛奶、虾、大枣、黑大米、黑木耳、香菇、鳖、'龟等食品。昼夜小四季养生中医认为一天24小时也存在类似一年四季的变化。现代生物学 证明,人体确实存在类似的生物钟变化。早上好像春天,中午如同夏 天,黄昏如同秋天,半夜好比冬天,也可以参照四季养生进行自身的 保养。尤其是黄昏,应该特别注意,因为黄昏是白天和黑夜交替的时 刻,太阳下山,百鸟归林,由动转静,由热转冷,由亮转暗,这时人 体也有较大的变化,所以传统养生强调,黄昏的时候可以适当运动, 半夜不要饮酒寻欢,应当使心神安静下来,这样才有利于健康。调养心神,精神养生精神养生,是通过调养心神、舒畅情绪、调节生活等方法来保持 人体的心态平衡,从而保证身心健康。祖国医学将人体心理活动归纳 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简称为“七情”,分别由心、肝、 脾、肺、肾五脏所主。在七情中,只有“喜”属于良性刺激,其余六 情属恶性刺激,喜为心态,笑为心声,笑是喜形于外的体现,经常保 持喜悦、乐观的情绪,对健康有莫大好处。所以中国的养生学家非常 重视精神调节在养生保健中的作用。把精神养生作为养生诸法核心, 是“千古养生第一法”。高尚的情操一个人是不是培养和建立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决定能否调节好自 己精神状态的重要前提。《黄帝内经》中就指出,能够青春常在的人 应该是有高尚道德的人,只有“德全”才能“不危”,有了高尚的精 神境界,才能真正达到精神保养的各项要求,而且大大有益于自己的 精神健康。清静恬淡“清”是指善以待人,不安坏心;“静”是指无论遇到什么情况, 都要镇静安定,戒骄戒躁;“恬淡”是指没有超越现实的杂念,不背 沉重的精神负担。人的一生总有顺境和逆境,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 无论何种情况,都应当在高尚的道德观念的指引下,面对现实,不要 使情绪过分激动,事事随遇而安,相信“好人一生平安”。

浏览33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