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种酒动是竞赛。竞赛是体育的特点之一。武术 作为体育运动的项目,当然也要搞比赛。搞比赛,必须有 统:一的竞赛规则。把所有的拳种、流派都纳入竞赛机制, 是困难的、不现实的。只能把那些在群众中开展得最广 泛、练功方法比较完善的一部分项目纳入竞赛。
目前每年举办一次全国武术表演观摩交流大会,一 次全国武术比赛。这既有丰富多彩的技术表演活动,又有 按规则进行的比赛活动。这种制度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里要保持下去。
关于技击,它是武术运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兼有健身 和防身的作用。但多年来,我们没有开展。有人说武术就 要讲打,只有技击才有真功夫。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应 该说套路、技击都是武术运动的形式,都有真功夫。根据 我国的国情,技击到底怎么搞,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 技击尚处在试验阶段,要逐步积累经验。对待技击的开展 要取慎重稳妥的态度。
7、加强新老武术工作者的团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要完成新形势下的武术工作任务,必须依靠广大武 术工作者的团结和共同努力。我们要通过落实党的各项 政策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 来。不少老拳师在物质生活条件困难的情况下,依然兢兢 业业、不辞辛苦地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下一代,且既教艺 又教人。他们这种敬业精神是值得提倡和学习的。年轻 的武术工作者奋发上进,刻苦练功,广采各家之长,丰富 自己的武术技艺。许多武术界的同道努力挖掘武术遗产, 探讨武术运动的规律,广泛开拓群众性的武术活动。这些 都应当很好地发扬光大。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历史 的社会的种种原因,武术界还存在一些不利于团结的因 素,武术队伍在思想认识和道德作风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流派之间的门户观念,标榜“惟我正宗”,等等。这些都 是不利于武术运动发展的。各门派之间要发扬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的新风尚。要看到,搞好团结是武术运动能否兴 旺发达的一个关键。
8、进行武德教育,树立良好的武风。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新的历史时期的战略 任务之一。在武术运动中,不论群众性的武术活动,还是 优秀运动队的武术比赛和表演,都要认真地抓好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进行武德教育,树立良好的武风。
要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培养有理想、有道 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的总要求,在武术队伍中,提倡爱 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进行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国际主义的 思想教育,倡导和发扬“五讲、四美”,反对和抵制资本主 义思想、封建残余思想和其他腐朽思想的影响。要在武术 界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自己的工作同 社会主义建设大局联系起来,为人民利益贡献自己的全 部力量。
要自觉遵纪守法,建立起好的武德武风,坚持高尚 的道德情操。明白习武是为了*炼身体、活跃业余文化生 活,更好地投身于社会主义建或。坚决反对和防止把练武 当做打架斗威的手段。坚决反对和制止利用武术宣扬封 建迷信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诈骗钱物,腐蚀青少年,甚 至聚众闹事、扰乱社会秩序的现象。
提倡新型的师徒关系。发扬尊师爱徒,敬老爱幼的好 风尚,反对封建宗派观念和搞哥们义气的旧习。凡事必须 分清是非,要提倡和发扬为社会主义利益、为人民利益而 见义勇为的高尚思想和行为。
9、加强武术的科学研究和理论探讨。
必须加强武术的科学研究和理论建设。武术工作者 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的观点,从事武术理论的研究。要建设一支武术研究 人员、武术教师、武术教练员和有研究能力的老拳师参 加的科研理论队伍。要认真研究武术的基本特点、规律、 各种套路的作用,并通过科学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 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武术的发展更加科学和完 善。
10、积极稳步地向国外推广。
把武术逐步推向世界,积极扩大中华武术的影响,海 外朋友强烈要求我们担负起这方面的责任。我们的方针 是立足于国内,同时积极稳步地向国外推广。从此,武术 运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群众性武术活动遍及 城乡;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取得了重大的成果;武术竞赛 制度进一步健全;武术技术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武术理论 研究日趋活跃。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形势的发展,武术被越 决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人们所重视,兴起了武术热,开展武 术运动,成立武术团体,举行国际武术比赛。国际级、洲级 武术组织陆续成立。这标志着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武术, 正在稳步地走向世界,开始形成一个世界性的运动项目。
(二)适时发出加强武术工作的决定。
为了进一步发挥武术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 用,完成体育工作的“三大任务”,把武术积极稳妥地推向 世界,为各国人民所享用,1987年8月6日,国家体委发 布了《关于加强武术工作的决定》。《决定》从12个方面提 出加强武术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1、进一步提高对武术的认识。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宝 贵文化遗产之一。它是一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独 特的传统体育运动,也是一门与多种学科联系的体育运 动科学。它具有健身、防身、竞技、表演和修身养性等功能 和特点,是人们增强体质、振奋精神的一种好手段。向世 界人民贡献具有中国特色的运动项目,是我国人民的光 荣责任和应尽义务。
2、大力普及群众性武术活动。广泛地开展群众性武 术活动是发展武术运动的基础。各级体委要从本地实际 情况出发,团结新老武术工作者,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力 量,大力普及武术。凡是有益健康、合乎科学的武术活动, 都要给予扶持和提倡。各级武术协会要协助同级体委在 管理与指导武术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要妥善管理、积极 指导、热情鼓励民间业余武术馆、校、社以及个人授拳活 动,扩大城乡武术辅导站的数量、提高质量。要多层次、多 渠道、多形式地发展群众武术活动,把路子走宽、趟活。要 帮助老拳师整理优秀武技,并关心他们的生活。
3、积极配合教育部门提高体育教师的武术教学能 力,落实学校体育课的武术教学。积极协助学校在大、中、 小学生中开展课外武术活动;发挥武术在培养全面发展 人才中的作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把工矿企业和农村的 武术活动广泛开展起来,为增强职工、农民体质和发展生 产、活跃生活服务。积极协助部队开展武术活动,发挥武 术在军事训练和提高战士索质中的作用。
4、继续做好挖掘、整理武术遗产工作。今后要把挖 ・掘、整理工作经常化,有计划地把挖掘的成果进行系统的 整理研究,,把具有独特风格和科学价值的武术技法保存 下来,并通过传授,让它得到继承和发展。
5、加强武术优秀运动队和业余体校、运动技术学校 武术班的建设,办好体育院校的武术系、科,努力提高技 术和理论水平,使它们成为培养各类武术人才的基地。
6、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竞赛制度,充分发挥竞赛的杠 杆作用。要贯彻改革精神,进一步做好武术技术和竞赛的 规范化工作。对尚不具备比赛条件的项目,按照“百花齐 放”的方针列为表演项目。比赛与表演同是推动武术发展 的重要手段,不应有所偏废。套路与散手等运动形式都应 积极提倡。要促进不同流派、风格的武术都得到继承、发 展。散手项目的竞赛应根据突出武术风格、特点的原则, 拓宽试验路子,认真总结经验,完善技术规范和竞赛规 则,加快步伐,争取早日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在完善以优 秀运动队为主体的等级制度的同时,摸索在群众中实行 等级制度的办法。根据已发的《武术裁判员暂行管理办 法》和《全国武术裁判队伍发展规划》,严格管理考核,提 高裁判员素质。
7、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现代 科学知识及手段,以体育专业科研人员为主体,同自然科 学、社会科学界各学科专家以及群众业余科研力量相结 合,对武术的基本概念、历史演变、哲学基础、生理机制、 技术原理、养生思想、美学思想、竞技与健身等方面进行 学术研究,逐步建立和完善武术的科学体系。
浏览24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