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射箭,弹射而出,直进,走“弹”劲。与劈拳的 “旋”劲截然不同,二者不可混淆。常常有人劈、崩不分, 是拳理未明也。起点三体式,两手变拳,拳眼向上,松胯、下沉、后 坐,把本已经坐满在后脚跟上的身轴再加上一分重量,身 轴如弓拉开,绷紧,更加大了反弹力,从后脚跟开始发 力,经过涌泉穴时又加上了脚腕的弹力,在重心前移,已经失重的情况下,把整个身体弹射了出去,前手不动,不 可缩回,要有向前顶住的意思,后手随着身体的弹出向前 打去,前脚极力踵出,但不可两脚离地跳起,极力迈大 步,能多远就多远。前脚落地的同时后手要打到,同时原 来的前手极力拉回在肚脐处,这三者要同时完成。再动,出左手拳,其余均与前相同。远小于活步,所以松胯、拧腰的力量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久之,抖擞劲自然上身。转身。狸猫倒上树。右拳在前 时,收回前手,同时扣步,回身起右手右 脚,手与劈拳起钻式相同,右膝极力 上抬,尽量靠近躯干,脚尖向外扭 着,斜横着对前方,左手如劈拳束身 式放在右肘处。略停,出左手如劈拳劈 出,右手也如劈拳拉回到肚脐处,同 时右脚蹬下,仍斜着落地,左脚是向 前蹬劲,然后跟上右腿,成剪子股式 (即:左膝顶在右膝窝上,大腿夹紧),左脚跟抬起,手脚 要齐落,同时到。此式 称为“狸猫倒上树”,可以上跳前蹿,现在多不跳起。式关键是手脚要齐出齐落,使对方顾上不能顾下。 整个形意拳编在套路里用脚的方法不多,“狸猫上树”和 “狸猫倒上树”是为数不多者之一。形意不以用脚见长, 其用腿的原则是“抬腿不过膝”,目标在对方膝以下的部 位,包括脚背,脚尖,跺到哪里是哪里。“狸猫倒上树” 之妙在于手脚齐出,亦真亦假,可真可假,你防住了,就 是假的,防不住,就是真的。防住一个,还有另一个,两 个都防住,还有下一招劈拳在等着呢。崩拳收式。打到右拳在前时, 用重心带着先撤右脚,再将左脚后 撤到右脚后面,成剪子股式,同时 顺着右手出左拳,右拳拉回到小腹,手脚也要同时到位。此式也是 退步崩拳的一种。然后可直接站 起,也可成三体式再站起。崩拳的前手,既是盾牌、又是 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负责 把对方的防线撕开一个口子,让自 己的主力部队攻进去,所以它同时 具有防御与进攻的双重功能。常见有人在打崩拳时,过早 地把前手抽了回来,而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后手的打击上, 这大大降低了前手的作用和整体的效率。应该是后手不 过,前手不回,前手要顶住,吃住,压住对方,哪怕被对 方拿住,也要和对方保持接触状态,如果能够不用出后手 而只靠前手就把对方打出去,岂非更妙。即使不完全打 出,能打动,打起重心来,对于整体胜利也是重大贡献。 总之,对前手不能忽视,不能摆样子。初学者在练习时要在想象中顶着对方身体在打,而不 是空打,这与劈拳一样,前手要有重量感,要如同有人在 前阻碍而我必摧之方可前进。这就是“打拳如有人”,不 但形意,太极、八卦均如是。检验崩拳的功力如何,有两 个方法,一就是顶住其前手,看其后脚一蹬能否把前面的 人直接用前手顶出去,另一方法是拉住其后手,看其后脚 一蹬能否仍然把后手打出去,这两者实际是一回事,看你 能否打出整体的活力来,而不仅仅是一只手挥动的力量。大部分人打崩拳都是胳膊使足了劲向前打去,而且在 出拳之始就全力以赴,以为胳膊越使劲越好,胳膊越硬越 好…其竿正好相反,这有两大害处:一是手越使劲就越沉 重,重就慢,而且不容易变化了,这就给对方防御提供了 方便;二是胳膊硬就使得对方反弹回来的力毫无缓冲地作 用到自己身上,你打对方的力越大,自己受的震动也就越 大,俗语说“伤人一千,自损八百”,表面上看是你在打 别人,而实际的效果,则是你们两个共同承受着这个打 击,如果对方功力高,会接的话,那你就惨了,你就等于 在打自己。生活中这样的事例是很多的,比如:我们抡大锤打石 头,我们的锤子柄一定不会用铁的或硬木头的,而一定是 用柔韧有弹性的木杆,而且手要松着握,一定不能死死抓 紧,否则一锤子下去,手不被震裂才怪。打崩拳也是这个 道理,出手应该越松柔越好,只有在挨到对方并吃准可以 发力时才发,发则就把所有能量都甩给对方,而自己的身 体不能给对方所用,对方想反弹却找不到途径。所以说, 会打拳的人是打别人,不会打拳的人是打自己。第五节钻拳劈拳中有起钻之式,为何还要有钻拳?二者当然有很 大不同。虽然出手的手势相同,但周身的劲力完全不同。 劈拳的钻是压着起,像钢铿,而钻拳的钻是挖着起,目的 是铲起对方的根,要像挖土机、铲车一样把对方整个挖出 来、抛起来。所以是先钻入地下,再钻上天空。不是一般 理解的只钻入对方的防御圈,或钻到对方的身上。在行拳 时要有“铲”的意思,至少要有两手如同抄住了对方的两 腿将其扔出之意。绝对不能打成上勾拳。起点三体式,如劈拳先抓回,起钻,再动时,先将后脚前移, 前脚直着向前迈出,前脚变后脚并松胯发力蹬出;后手从胸前顺着前野渣话j食 胳膊上面斜着钻出,前手回到肚脐,二 处。手钻的力量是从脚跟发出,、两胯连开带裹,胳膊与腿均撑"圆,如同在怀里抱着个充足了气的气球,腿要圆裆,手也是连裹带压,前手前脚如楔子,要楔进对方的防御圈,钻进去。或者说我整个的身体如同一个大楔 子,斜着楔入到对方脚下,连铲带挖,把其整体撞出去。 两手虽然做的是反向运动,但一沉一合,就合出一个斜向 上的整力来。但切记,此力不是由胳膊向上挑起来的,相 反,是双手连裹带压把对方的重心压到地下,借助其挣 力,我松胯、沉腰进步,手向上斜钻,合力把对方挑起来,是由脚从根上走出来的。浑身的 劲路走对了,走整了,手型与步型都 对了,只要向前一迈步,一蹬劲,钻 劲也就出来了。换式时垫步出拳规矩 与前相同,只是左右互换。后脚的跟步要轻快、自然、迅速,从时间上说要略晚 些,因为后脚上来时力已经发完,拳已经打出,仅是跟步 而已,而常常见有人后脚跟上时用力跺地,那便是画蛇添 足了。更有甚者,等到后脚跺地时再把拳打出去,还美其 名曰“打旋转力”,大谬也。如此打法,前面的蹬力弹力 都没有用处了,费了半天劲,只是向前迈了一步,到真正 出拳时全没用上,等于打的是定步崩拳,何苦来哉!这是 把崩拳当劈拳打了,又是驴唇不对马嘴。打崩拳时身轴也 旋转,但与劈拳的转完全不同,劈拳的轴转是立地有根, 原地旋转;而崩拳的轴是在整体平移的过程中,只在起始 蹬出时和前脚落地时有拧的动作,而在移动中是不可能旋 转的。所以,崩拳基本上不是靠旋转打人,而是靠弹射。孙式崩拳总是左脚在前,右脚在后,有些人觉得这样 容易把腿练偏,就把它改成左右换着打。有些初学者也诉 苦说,总是右脚在后蹬,太累,两边也不平衡。这些都只 看到表面现象,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实,崩拳如果打 正确了,两腿是同样的吃重,后腿用多大的劲蹬,前腿就 要用多大的劲来“刹车”,这样才能在快速运动中立住站 稳,如果前腿的力不如后腿大,人还能够站住吗?所以不 必担心会把腿练偏。当然,练的时候,只有这一种打法,而到了实际应用 中,应该怎么都能打,左右交叉,顺步,斜步,退步,定 步,至少十种步法,都要能够把拳打出去。在崩拳的出拳中,仍然不能只用手臂的力量去击打, 与拳击的直拳不同。重要的是出拳时的那种抖擞劲,一松 胯,一拧腰,两手就像拨浪鼓似的,松着弹射出去。尤其 在打定步崩拳时,更能体会到这种惊弹的感觉。能把抖擞 劲打出来,靠的是轴的弹性,如同鲤鱼打挺般,用胯的松 活把躯干抖起来。也就是说,仔细分析,崩拳仍然不是打 的直线的单向的冲击力,而是弧形的弹抖劲。崩拳似箭,如射,那么一个简单的事实就是:任何弹 道都是弧线,或曰抛物线。崩拳的抛物线是靠抖擞出来 的,手只管往前打,而松胯(特别是前胯)则附加上了弹 抖劲,实际的作用力就是二者的合力。练抖擞劲最好的办 法,是练定步崩拳。三体式站定,不动步,重心也不可 动,只在原地把两拳轮流打出,因为可借助的后蹬力要远

浏览33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