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散打运动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 展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散打运动的发展曾一度红 火,当时的国家体委专门设立武术机构负责全国武术的普及和 推广。

1953年,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上,武术散手被 列为竞赛项目,其后由于武术散手的比赛形式、竞赛规则还没有 过多地考虑安全问题,以及发展武术套路被列为重点推广项目等 多种原因,散打运动的发展十分谨慎、缓慢,后来十年的“文化大 革命”几乎使散打运动绝迹。改革开放后,散打运动才逐步走向 繁荣。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文化界出现了“百花齐 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形势。从那时起,武术开始在全国广泛地发 展起来。原国家体委运动司武术处成立了武术散打调研组,并在 湖南湘潭举行了全国武术比赛,其间听取了部分教练员及武术工 作者的意见。随后在北京召开座谈会,听取武术界特别是部分老 武术工作者的意见,最终总结出《关于开展武术散打运动的报 告》。原国家体委对报告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积极、稳妥”的方 针,为武术运动的开展奠定了政治基础。

1979年,为全面继承和发展武术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遗产, 原国家体委决定按照竞技体育的模式首先在浙江省体委、北京体 育学院和武汉体育学院三个单位进行武术散手项目的试点,以取 得经验,逐步推广。同年5月,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 交流大会上作了首次汇报表演。9月的第4届全运会期间,原国 家体委又调试点单位的散手代表队赴石家庄赛区,与河北散手队 进行了公开的表演。这时的散手比赛不设擂台,只在地上画一直 径为6米的圆圈,出圈即为出界,相当于现在的下擂台。

1980年,原国家体委又调集散打试点单位的有关人员开始拟 定《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征求意见稿通过试验修改,于1982 年1月制定了《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初稿),并按此规则在北京体 育馆举行了全国武术散打邀请赛。

1982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武术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武术散 打的问题。大会报告中指出:“技击尚处在实验阶段,要逐渐积累 经验。对待技击的开展要取慎重稳妥的态度「'在大会总结报告 中又提到:“关于武术技击,目前应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自 此,散打按照“积极、慎重、稳妥”的精神发展,每年举行一次“全国 武术对抗性项目(散手)表演赛”。

1988年在兰州举行的散手表演赛中第一次设台比赛。台高 60厘米,长8米,宽8米,中心有一个醒目的太极图案,突出了武 术的民族特点与风格。自此,武术散打以擂台形式进行比赛被确 定下来,体现了武术的民族特性。

武术散打运动的开展,深受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但 是,由于武术散打是一项对抗强度高且容易出现伤害事故的运动 项目,因而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训练水平以及竞赛组 织、场地条件、医务监督要求都很高。为此,1989年原国家体委办 公厅发出《关于加强武术散打比赛管理的通知》,这个通知榛证了 武术散打运动沿着规范、科学的方向发展。

1989年在江西宜春举行了第一次武术散打正式比赛一一全 国武术散打擂台赛。这次比赛正式采用《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并 且散打被正式批准为竞赛项目,这是武术散手发展史上的一个转 折点,标志着武术散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90年,原国家体委正式颁布执行《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和公 布实施《武术散打技术等级标准》,并实行裁判员、运动员等级制 度。同年批准了 14名散打武英级运动员,中国武术散打裁判员 队伍,经过数年的实践和努力已初步形成。1990年,经过考核由 原国家体委批准了第一批国家级武术散打裁判员。武术散打比 赛的评分采用电子计分器,比以往的评分方法有了很大改进。武 术散打邀请赛、武术之乡比赛、武术馆校比赛

革命老区武术比赛 等不断举办,对武术散打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993年,第七届全国运动会在四川成都举行,散手首次成为 全运会比赛项目,并设男子团体1枚金牌。

1994年,原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协会主办的“94 中华武术散手擂台争霸赛''在广州市摆擂决战,诞生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位“武状元”陈超。从此,开始了武术散手 商业性比赛的探索。

1997年,第八届全国运动会武术比赛在上海举行。原国家体 委对此次全运会竞赛项目进行了调整,武术是此次全国运动会唯 一被保留的非奥运会项目,共设金牌15块,其中散手项目由1枚 金牌升为3枚金牌,并分设大、中、小三个级别的比赛。

1999年,为使武术散手进一步规范化,突出民族特色,经国家 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决定,将散手正式更名为“散打”,全国比 赛正式改名为“全国武术锦标赛散打团体赛”,并且增设了全国散 打青年锦标赛。此次比赛正式脱掉了护头、护胸、护腿、护脚背等 护具,只保留了护裆、护齿和拳套,这是武术散打史上从全式护具 到点式护具的一次重大改革,使武术散打以一个崭新的形象展现 在体育大舞台上。

2000年,由中国武术协会主办、北京国武体育交流有限责任 公司承办的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在北京正式开赛,这是中国散 打进行的迄今为止最有力度的职业化改革,历时3年,是赛期最 长、影响力最广的赛事,已经发展成了品牌赛事。

2001年,广东南海举办第9届全运会,武术散打的金牌增设 到6枚。

2002年,在大连举办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来自全国40个单 位的38支男队和24支女队近600名选手参加了比赛,首次增设 了女子项目,完善了武术散打在项目上的设置。

2003年,全国武术散打冠军赛(男子赛区)在河南郑州举行, 共有42个代表队的468名运动员参加了这次比赛,这是有史以 来参赛队伍和参赛人数最多的一次。经过两天的激烈争夺,11个 级别的冠军各归其主,此次比赛的激烈性和观赏性都很高,门票 价格高达百元。

2004年,福建省体育中心举行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团 体),首次采用了新规则——《武术散打竞赛规则M2004年版),增 加了比赛的激烈程度,提高了裁判的可操作性,竞技散打呈现出 了群雄争霸的局面。

2005年,第二届中国武术散打俱乐部联赛在北京开战,全国 34个俱乐部的190名选手参加了比赛。比赛分为资格赛、擂主 冠军赛、武状元争霸赛三个部分,包括男子60公斤级、65公斤 级、70公斤级、75公斤级、80公斤级、85公斤级、85公斤级以上・ 及女子60公斤级8个级别,最终决出2005年度的中国武术散 打“武状元气

2006年,江西南昌大学体育馆举行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来 自全国各地的48支代表队共600多名武术散打优秀运动员齐聚 南昌,此次比赛是中国武术最高级别和最高水平的全国性大赛。

2007年,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和山东省武术院联合 主办的2007年全国爰子武术散打锦标赛,11个单项级别的金牌 各归其主,安徽队获蔺团体总分第一名。本次比赛吸引了全国48 支代表队的300多名运动员参加,各级别成绩前12名的选手将

获得本年度全国武术散打冠军赛的参赛资格,并选拔出代表我国 参加“2008年北京武术比赛”的参赛选手。

2008年,由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办的“大比武2008——中 国武术散打功夫王争霸赛”开赛,是目前国内唯一由官方组织的 顶级武术散打赛事。有来自北京、陕西、辽宁、黑龙江、北京体育 大学等40多个代表队参赛。此次功夫王争霸赛是国内最具权 威、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武术散打赛事。各路散打高手将在 70公斤级、80公斤级、90公斤级和90公斤级以上4个级别中, 经过海选赛和擂主赛,决出4个级别的冠军,优胜者可获得巨额 奖金。

2009年,山东荷泽举办第11届“好当家杯”全运会散打比赛, 此次比赛女子散打项目只设一枚团体金牌,比赛中选手的动作规 范、打击力度、速度都有明显提高,比赛精彩纷呈,紧张激烈。比 赛中,没有出现反判现象,先后倒地、双方下台等小错误的出现是 历届全运会以来的最低水平,裁判业务水平明显提高。

CKA中国武术散打超级联赛是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 理中心和中国武术协会主办,中国武术散打超级联赛组委会、北 京东方武联体育文化有限公司组织承办的国家级体育赛事。

2010年,中国武术散打超级联赛(CKA)在陕西渭南的华山 之巅拉开战幕,共有8个省份派出代表队参加了比赛,赛制也从 去年的循环积分赛制变为南北地区对抗的形式,选手依体重分为 65公斤级、70公斤级、75公斤级、80公斤级、85公斤级5个级别, 采用团体之间的单循环淘汰赛制,最终决出总冠军。总决赛由南 方冠军对阵北方冠军,全年赛事16场,更加注重文化内涵及时尚 色彩,突出中华武学的独特魅力,使更多的人关注、重视、喜爱中 国武术散打运动。

2012年,陕西省西安市成立了中国国家散打队,建立一支专 门的国家队在中国武术发展史上尚属首次。国家散打队的任务 是打好包括亚运会、亚锦赛、世锦赛和世界杯等在内的国内国际 赛事。

2013年,中国真功夫武术散打百强争霸赛年终总决赛,在西 安城市运动公园体育馆举行。“天圆地方”的独特擂台,绚丽震撼 的灯光音响

浏览42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