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犀牛摆头
右拳变掌,掌指向上掌心向左,向上举至右鬓处,左拳亦变掌掌心向左,同时斜向右上方举至右臂肘弯处
接上动作,左掌向外翻转至掌心向外,由右肩处经胸前向左平掠身体也随着左转,同时吸气
接上动作,身体左转90度,左腿屈膝,右腿蹬直,成左弓步,左掌继续平掠180度,变拳抱于左肋间,待动作停止后呼气。
右掌由右鬓处经胸前向左膝内侧下按,掌心向下,上体稍前倾,同时吸气。
当右掌下按至左膝内侧时,即停止,不再下按,然后右掌旋转成掌心向外,掌指向下呼气。
接上动作,右掌由左膝内侧向上提起,向上至左肩前变握拳,同时身体右转45度,吸气。
接上动作,右拳经胸前向右肋间收回抱拳,身体随着右拳的收回
右转45度,两腿屈膝成马步,然后呼气。左摆头,整个动作方向相反地重复一遍为右摆头。
(5)大鹏展翅
两拳由两肋间上举至胸前,屈肘与肩平,两拳向内旋转成拳心向下,两拳面相对,国第二部分一连兀一气功接上动作,两肘微向后张,两拳向左、右两侧分开,待两拳分至两肩处变掌,掌心向下,缓慢向两侧平直伸展,同时吸气。
由上动作,两臂肘、腕微屈,向胸前并拢至与肩同宽,两掌心向下,两肩、肘下沉,其势像熊站立,同时呼气,
(6)平托海底
由上一动作,上体稍前倾,两掌由胸前向下按落至两膝内侧,两掌变掌心向上,掌指相对,两手臂像抱一个大的球状物,成圆弧形。
两手向上平托至胸前膻中穴处,两肘屈曲,臂与肩平,同时吸
(7)抱归丹田
接上动作,两手腕外旋,两掌心向外,两臂稍向外伸,由胸前向左右两侧平掠,两臂伸直后变握拳,然后还抱于两侧腰肋间,同时呼气。
两拳由左右两肋处上举至胸前,手腕外旋至手心向外时变掌,掌指向上,向前缓缓平直推出,同时吸气。
当两掌推出,两臂伸直后,手腕内旋,手心向上,变握拳收回,
(9)高举擎天
两拳由两侧腰间上举至两肩前,与肩平,两拳转成拳心相对,经由两鬓同时上举至两臂伸直,同时吸气。
两拳由头两侧上方向下落至胸前,两手腕成交叉状,左上右下, 然后外旋变掌,掌心向下,向两侧划掠至腰肋间变拳抱于两侧,同时呼气。
(10)阴阳再现
右手由右肋间上举至右肩前,外旋成拳心向下,向前平直伸出,臂伸直后变掌,掌心向下,同时吸气。手腕翻转成掌心向上,变握拳拳心向上,缓慢收抱于右腰间,同时呼气。
左手与右手动作一样,重复一遍为左势。
全套功法动作练完后,身体缓缓直立,两手松开,自然下垂两腿并拢站立,还原为立正式为收式
三、浑元一气功的行功运气有关理论
1.阴阳、五行说
(1)阴阳
中国古代先人的智能是相当高的,认识也有卓越的见解,几千年前就以唯物科学观对事物现象和本质的认识与其变化规律进行了正确的哲理论述,使得整个的宇宙观念就以相对的“阴阳”来概括,阴阳也就成为代表一切物体变化的依存因素的根据。
所谓阴阳,是古人对自然事物认识的辩证观点,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相对变化因素,如天的阴晴、明暗、寒暑。阴阳观,是对一切具体事物起着决定性的认识理念,所以人的生死及强弱,也就自然成为这样认识中的一个方面。
无阴不生,无阳不生,阴阳合乃生,这就是阴阳的统一。它的变化是由一面向其相反一面转化,这就成了在统一体中的对立。我们在浑元一气功论述中讲的阴阳,是前人用这种概念及认识作为功夫中的理论指导,所以我们也就按其习惯了的说法来讲,实际这些变化就是人体运动规律和相对活动形式的表现,如动静、升降、虚实等;简而言之,天地自然不能无阴阳,人体生命也不能无阴阳,武术运动中有千变万化的动作,更是阴阳相对变化的表现,这就形成了天、人、术的整体阴阳观。阴的转化由阳接替,阳的转变由阴来接续,互相转化,互相辅助,循环变化并得以提高。人的意念、气息、形体能够完全统一起来,是技艺的关键所在,因此,在一个整体中的阴阳随时变化,又是可以预料的,看是阴而有阳,看是阳而有阴,这样奇妙的转接变化,还是需要用心体会和掌握的。
大自然的天地之阴阳,互相汇合能产生风、雨、雷、电、光、暗,能生万物,长万物。拳术中人体的阴阳和技术概念的阴阳相合,可形成一气,这个一气可解释为气势、气息、气力,也只有这个气,才可使技术得以发挥到极限地步,也就是其理想的境界。
练习气功,也就需要先了解气的基本功能概念。气,就是人体所需要的空气,是构成人体生命的最基本物质,有气则生,无气即死。气功就是呼吸功能进行空气出入交换、循环规律的体现。古代的
唯物辩证观点就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变化规律,有两个基本条件,就是自身和外界,也就是两个大的自然面。当一事物的发展过程在另一方面的影响下,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又向其原始一面转化(物极必反),这样形成了循环规律,也是事物的普遍性规律。这两个面就用“阴阳”二字来概括并进行论述。气功中气息运行就是依附这种观点作为指导,以使其得到发展,于是在无数次的循环过程中,循环基础有了改变。
人身本来是一个整体,气在人体中按照一定的循环路线运行,其上升与下降,又分别为前、后两面,身体的最高的头部和最低的脚下,以及左右,就成了两个相对的面,寓一而有二。整体里出现了阴阳两面,互相转化,由阳转化为阴,又由阴继而转化为阳,周而复始,循环无穷,浑然一体,又可说是合二为一也。
浑元一气功所讲的“阴阳”就是气息在人体中运行时,循环转化、接替的两个面。人体是不能没有动静的,动到极点则必以静处,静极则必反还以动,动就是阳,静就是阴。气的呼吸,呼为阳,吸为阴,气升为阳,气降为阴。
督脉行于脊背之当中,以人之脉络论之,它是周流诸阳之分,为阳脉之海,所以背为其阳。
任脉行于胸腹之当中,为人身阴脉之总会,是诸阴脉之海,故此腹为其阴。
头为诸阳之首,统领一身之气,阴气沿督脉自下而上,升至头顶,这个过程叫作阴转阳,由舌头接引(称过桥)阳气顺任脉从上向下运行,为阳转阴。气息在人体中运行,头这个部位确为阴阳互相转化接替的关键所在,阴阳转接,不停止地循环,使气达到圆满充盈状态,周身内外、上下、四肢百骸,各个部位都能运行得到,才能称得上是全功,也就是浑元之气。
歌日:
阴转阳来阳转阴,阴阳相转互为根;
欲知阴阳转接处,还向阴阳转中寻
(2 )五行
五行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种认识观点,一切事物的变化、互助、依存,以及相互制约的属性关系,都用五行学说来概括。武术和气功都是以人体机能变化为基础的,所以把人体机能变化的互助关系用五行来形容也就是很自然的了,也是让人便于认识、理解的一种 很有效的方法人的体位、器官、脏腑都按五行学说的属性表示,有利于理解其功能的技术表现与作用。
五行就是水、木、火、土、金。它们的属性关系是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这就是五行的互生关系。金能克木,木能克土,土能克水,水能克火,火能克金,这些又是其相互的抑制关系。
人体脏腑的属性就是肾属水,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此为之内五行。外应其通之窍:心通于舌,肝通于目,脾通于口唇,肺通于鼻,肾通于耳,此为其外五行。手的变化也是技术的体现,故而手亦有被列于五行之说,手有五指,并有长短之分,各自也均有所属。中指长,属火;小指短,属水;食指属木;无名指属金;大拇指属土。总的来说,内五行随意念而动,外五行要随其意动而动,能互为牵拉、催促,能合聚为一体,这样一来,人体功能就可以得到极限发挥了。
歌曰:脏动犹是炮中火,手出好似箭离弓,面上发动要色变,五行相催无错误。
2.动静、虚实说
1 动静
我们所要讲的气功和武术有密切的连带关系,都是以人体而论的,人体具有极其活跃的生命力,特别是内在的活动,如呼吸、血液循环、代谢功能,都是分秒也不停止的。所谓的动静,是主观意识的指导及形体的运动表现。各拳派都有其对动静概念的认识,太极拳讲的是“动静之机,阴阳之母,动之则分,静之则合”。这是理性认识指导运动的动静变化,还有开合、收纵、俱静、俱动等。其关键的动静变化还在于“静中犹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这是主观的 动静和客观的动静之精确要点。少林拳中要求的是“动如涛,静如岳”,动如波涛汹涌,势不可挡,静如山岳,巍然屹立不动。
总的来说,动者,是意识和身体各部形态、体能统一发挥所要起的和能起到的作用静者,浑然凝聚,止而不发也。若要详细地来讲何为其静,是不显露我所藏之机,这个机是指主观的能力主导、要领的掌握、目的的实施、客观的机会(时间、条件)。其动,是使其不能见我所出之形迹也,迅猛异常,难料难防,其中也包括目的和方法。真正的动静,是在蓄而未蓄之际,发而未发之时,在一种相对的状态中才可说是其动或静也。

浏览42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