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梢
拳谚有“拳打四梢齐”的说法,那么什么是四梢呢?四梢就是骨骼的末梢、筋脉的末梢、肌肉的末梢、血液的末梢,它们所处的部位
牙齿为骨骼的末梢,由于骨骼为人体的框架,经络、肌肉、血脉又都附着于骨骼,气是沿着经络血脉而运行,所以说气是源于脏腑而缘于骨骼,骨动则筋脉亦动,骨直则筋脉伸展。
3、筋脉之末梢:
足趾、手指为筋脉的末梢,筋脉经络为气必行之道路,通上而连接于下,周身气息贯通,能够达于趾、指,这样也就相应地加强和锻炼了筋脉的功能。筋脉功能的加强,又能更好地便于气的流通,筋脉伸则肌肉鼓胀。
4、肌肉之末梢:
口中之舌为肌肉的末梢,因为经络和气机被肌肉包容着,舌头是接通任、督二脉的桥梁,当督脉之气上升至百会穴后,又从两侧耳前向下凝聚于上唇人中穴,通过舌头的接引才能下降任脉,注于气海,汇聚于丹田。气循经脉运行,肌肉自然要鼓胀,毛发则随着肌肉的鼓 胀、皮下肌的收缩而坚立起来。
5、血液之末梢:
毛发为血液的末梢。毛发长在皮外,根在皮内,联于经络。血液是人体的物质基础,毛发的营养也自然来源于血液,所以毛发的润泽与枯燥,是标志着血液盛衰状况的。血能养气,气又能活血,气血交融流通,毛发起伏,气透贯毛发,毛发竖立、肌肉收缩,则力量壮 大。
明白了人体四个末梢部位与气关联的意义,就应该把它练通畅,在意念的引导下,使气能运行于身体的各个部位。它既是存在于人身的形状体态之中,又是能使形体活动和催力发放的一种特殊功能物质,这就是真正的“气”。总之,气之根在命门,盛在脏腑,行于筋脉经络,通达于四梢。因而,要培其元气,守中气;保其正气,护肾气;养肝气,调肺气,理脾气,升清气,降浊气,存丹田气,去浮躁气,避邪恶气,总之还是应该练气,不能有过度的忧、思、悲、怒情绪,以避免对其气的伤损。必须使气息平和畅达,通行无阻,能使内外、上下合成一体,气息运行周身,才能称之为全功。
6.气血解
人体生命和它的功能是气之和合,血液之凝聚,是以气为主,以血为辅,气在人体中主君,血在人体中主臣,君臣相宜,生命旺盛。如果血不足时,生命还可以暂时存在;若气不足时,随时就可死亡。能够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气的作用是最大的。
气者,论其大概,源出于命门,通三焦:上焦心肺膻中部位,中焦脾胃中院处,下焦肝肾关元气海的地方,司根本于肺。“气”就是人体活动的元气、脏气、空气,是一切气机的概括。内行于脏腑以里的心、肝、脾、肺、肾,外护于表的筋、骨、肉、皮毛,气息的运动周通于全身,或是出入,或是升降,昼夜都有其正常规律。气本来是无形的,属性为阳,能激发推动血液流通,就是由气进行运动的功能作用。
血者,水谷之精华。饮食受脾、胃等消化系统功能的化生,是由血浆、红白细胞、血小板等组成的一种精微物质,能够调和五脏,润泽六腑,然后流入筋脉。血液是经胆、脾、胃、肠所化生的物质,心 脏为其统帅,注入于肝,与空气交融于肺,施排泄于肾,灌注全身各部,依循着动、静二脉环绕运行。人体的各器官没有血液提供养分就 不能发挥其功能,眼得血才能视看,耳得血才可听闻,手得血才能摄捏,足得血才能行走,脏得血方能进行分泌汁液,肺得血方可进行呼 吸,人体功能的出入、升降、濡润、宣通,均是靠着血液的功能作用来完成的。
气血盛的人则容貌壮,气血弱的人则形体衰,人的强弱是由气血来证实的,人的性命生死是靠气血来决定的,修炼功夫的人确应注意 调气、养血。
7.气血相辅
人的一身,内有五脏六腑,外有五官百骸、筋脉、肌肉、毛发。
五脏就是心、肝、脾、肺、肾。
六腑就是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五官就是耳、目、口、鼻、舌。
百骸就是头、身、手、足,四肢躯干的骨骼百节,是以筋肉、经脉的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完整身体。
中医学认为筋脉与经脉在人体中的走向相同,而功能有别。
筋脉,前人认为“筋”,始于爪甲,聚于肘、膝,缠结于头面。其上肢是由贴近于躯干的肩膀,再经过肘而至手指;下肢则由胯经过膝关节而至足趾,皆与头面之筋脉相通连。它们的功能是在神经的指挥下可使关节运动,强壮有力,是和肌肉不可分离的同一体系。
关于经脉,气的运行道路就是经络与血脉。血液是流动于脉内的一种精微物质,气是顺着经络,沿血脉运行的一种气机活动,因此气行于脉外,血行于脉中,这也就是气循血而行。血者,比如是水,脉就比如是川渠,血流必然要人于脉血液的流动实际是发源于心, 气机鼓动心脏使血液运动,也可以说血由气而行。无论是气循血行,
还是血由气行,都说明了它们既有各自的属性,又具有共通、统一的功能, 气血随时来回周流全身经脉,昼夜循环,有序不紊,不可有
无,不可分离。中医学称之为:气为血之帅,能生血,行血;血为气之母,能充分供应气的所需营养。二者关系密切,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气血相送歌:
气随血来血随气,气血相随自然宜;
同心合意齐出入,体态魂魄有灵机;
二、浑元一气功的练法
1.浑元一气功的概念
气功的理论大都是根据道家思想的哲学观点为其理论基础的,天人合一观是其主体思想。道家鼻祖——老子认为,天、地不分谓之“道”,道中蕴含着一种变化因素向相对的两面转化,就形成了阴、阳,阴阳的相互依存转化,就生成了自然界的各种物类。老子把这些 自然看作是从无到有的造化,总结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但是道家又把人的最高修养境界说成是还归到虚无混沌的原始自然状态,所以就又认为,按照自然变化规律发展,就生成了天地万物,向相反的方向发展,求得了归本,就可以得道成仙。其实这个“得道”应该理解为懂得了其中道理和掌握了办法、门道、窍门。 身体功能和生命期限超过了一般常人的,即所谓“仙”。“顺则生人生物,逆则成仙”,并且还提出了“返者道之验”的主张,由此,内丹(内功)学根据这个“返”字的道理具体指导了归三(精、气、神)为二(神、气),归二为一(金丹、内丹)的做法。由上所述的这些论据,就给了历代练功者有可凭的“道生一”所致的“浑元一气”之概念。其实,这些应该说是古代人对理论的含糊和盲目依从的 一种表现。
时代前进和事物的不断改变,也相应地使人的观念有了改变。 本书中的浑元一气是以人体的一切机能为基础,经过锻炼达到了一种境界。浑元,指的就是把人体的内外、上下拟为浑然一体,没有上不
能下,没有内不能外,也没有左不能右或右不能左的牵拉、抑遏。一气,也就是人体中先天和后天素质相合的统一气机活动。总起来说,浑元一气就是意识思维活动与以气能调动的一切机能活动合为一体,以意引导,发于中宫,达于四梢的有序循环运动。
经过了一番认识,浑元一气已有梗概,它既不是纯粹的肺脏功 能呼吸交换的空气,也不是漫无适从、任其游弋的自然气机,而是意不外散,精神特别集中,是受着中枢神经的指挥,依附着呼吸,有规律、有节奏的气机所产生的功能运动。
2.练功时间
“每晨寅、卯时为之”。即是每天早晨的5~7时(或3~5时),宜选择空气清新、没有外界干扰的地方进行练功,初练者,可 在晚间9时以后再练一次,这样效果会更好,既能巩固前者,又能有所提高。
气功是前人创造的,时间的选择也是他们的体验总结的认识,由于当时的社会和科学条件,他们不可能有其他的认识方法。很可能是觉得 一夜的睡眠使体能得到恢复、蓄养,这时的体力旺盛、精神的充沛程度都达到了最佳时段,或者是认为一天新的活动酹要开始,这个时候是潜意识的预备和过渡时段。总之,这个时间的选择一定有其道理。

浏览4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