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适应一般练拳人的需要,杨露禅删改所学太极拳中原有的发 劲、纵跳、震足和难度较大的动作,并由其子修改为中架子,又经其孙 杨澄甫一再修订,定型为杨式大架子。由于练法工正简易,故形成为现 代最为流行的杨式太极拳。杨氏祖孙三代在北京传拳久负盛名。1928年 后,杨澄甫到南京、上海、杭州、广州、汉口授徒,其拳式流传于全国 各大城市。杨式大架子的特点是舒展简洁、动作和顺、刚柔相济,能自 然地表现出气魄大、形象美的独特风格。其架式也有高、中、低之分, 可以按照学拳者不同年龄、性别、体力条件和不同的要求,适当调整运 动量。因之,它既适用于祛病防疾,又适于健康人用来增强体质,提 高技术。1925年,杨氏后人杨澄甫嘱弟子陈微明所著《太极拳术》一书 出版。为了普及推广太极拳,1963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了《杨式太极 拳》一书,介绍了著名拳师杨澄甫的技术套路和演练心得。1961年,杨 澄甫三子、嫡系传人杨振铎,在山西太原开始教拳,1982年成立“山西 省杨氏太极拳协会”并任会长,下属团体78个,会员3.5万人。1985年以 来杨振铎多次到美国、加拿大、法国、瑞典、意大利、新加坡、德国等 地授拳讲学。1999年春,他应邀回永年,在永年太极武术院举办杨式太 极拳培训班,教授学生160多人。1966年春,杨澄甫传人、上海永年太 极拳社教练傅宗元回永年,义务传授杨式太极拳、剑、刀、枪、推手等正宗技艺。1980年,杨澄甫四子杨振国,退休后在邯郸、郑州传拳,在 台湾、香港授拳讲学,有弟子5人,学员众多。并根据杨澄甫定型拳架 创编推广“杨式太极拳37势短套路”、“55势中套路”。2001年2月在 海南三亚“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上,37势短套路集体表演获特 等奖。

1999年,杨振铎长孙、嫡系传人、山西省杨氏太极拳协会常务副会 长杨军移居美国,创立了 “国际杨式太极拳协会”,任主席。在短短几 年中,已建立了30个国际协会下属的杨澄甫太极拳中心,将太极拳传播 发展至欧洲、北美、拉丁美洲的11个国家。次孙杨斌,少年随祖父杨振 铎习练杨式太极拳、剑、刀,随祖父在无锡、杭州、大同、焦作等地授 拳,现任山西省杨氏太极拳协会副会长,2003年,应邀赴意大利协助杨 军举办国际性培训班。

杨澄甫传人武汇川在上海,郑曼青在台湾、东南亚、美国,陈微明 在上海、苏州、广州、香港、台湾,牛春明在杭州,李雅轩在四川,董 英杰在香港、东南亚,崔毅士在北京,田兆麟、褚桂亭在上海,濮玉在 美国,曾如柏在香港,彳顷毕生之精力,研习、传播杨式太极拳,著书立 说,传承续代,使永年杨式太极拳枝繁叶茂。

杨式太极拳主要传播于河北、山西、湖北、武汉、无锡、宁波、 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地,还有新加坡、法国、瑞典、德国、意大 中国 利、加拿大以及美国等国家。主要传承人有杨振铭、杨振基、杨振铎、功 杨振国、傅钟文、韩会明、崔毅士、李雅轩、武汇川、董英志、许禹夫 生、陈微明、吴志青、杨振合、邓时海等。

武式太极拳 武河清(1812 ~ 1880),字禹襄,清直隶广平(今河 北永年)人,武术世家。杨露禅由陈家沟返永年,授拳自给。武禹襄 先在杨露禅处学拳,1852年到陈家沟拜访陈长兴,意欲学艺。时陈长兴已老迈,经陈长兴推荐,师承陈清平学陈氏太极拳小架,通其理法。 久之,渐融杨、陈所授为一炉,创编一种新的太极拳架势,在继承中有 发展,自成一派,后人称之为武式太极拳。传其外甥李经纶(字亦畲, 1832〜1892 ),李传于郝和(字为真,1849〜1920),故武氏又称郝 氏。武式太极拳注重身法严谨,动作轻灵,步法敏捷,架式小而紧凑, 动作缓匀,分清虚实,胸部、腹部的进退旋转始终保持中正,用动作的 虚实转换和“内气潜转”来支配外形,左右手各管半个身体,出手不过 足尖。武式太极拳于民国初年传入北京,后又传入南京、上海等地。 1963年曾整理出版《武式太极拳》一书。

武禹襄文追鸿儒,性情耿直,不思仕途,痴迷拳术,受时风和家 境影响习文练武,先习洪拳,拳技精湛。广平府西大街的太和堂中药 店的房屋是武家产业。武禹襄常到太和堂闲坐,见店伙计所演拳技与众 不同,就以客东之谊前来请教求授,练习有年,而奥妙难悟。后来杨露 禅回到广平府,住在太和堂内以教拳为业,道光十三年(1833 ),武禹 襄向杨露禅学习太极拳,得以了解此拳术概要。咸丰二年(1852),武 禹襄奉母命往河南舞阳县探望长兄武澄清,绕道温县欲拜陈长兴为师, 学习太极拳。陈长兴当时年迈,就推荐武禹襄到温县赵堡镇拜访当地著 名拳师陈清平。陈清平祖居陈家沟,到了祖父陈万拔、叔祖父陈万选这 一代移居王培垮村(在陈家沟东)。陈清平的父亲陈锡铭在赵堡镇经营 粮行,陈锡铭去世后,陈清平继续在赵堡开粮店,因生意兴隆便买地筑 屋定居于赵堡,并教授拳技。因他教学有方,造就了不少人才,如和兆 元、李作智、牛发虎、张敬之、李景延等,成为当地名师。据传,武禹 襄到赵堡镇造访陈清平时,陈清平正为一场官司所牵连。怀庆府(清 制,温县隶属怀庆府)知府与武家私交很好,武禹襄便烦他为陈清平了 结了官司。陈清平深为感激,得知武禹襄是为学拳而来,留武禹襄在赵堡住月余,教授武禹襄太极拳术。武禹襄回到广平府,经多年潜心研 习,专心钻研拳技,将多家拳术融会贯通,创编了新的太极拳套路,后 称为武式太极拳,武禹襄经常同精于武技的壮汉搏击,并将心得体会写 成文章,如《打手要言》、《十三势行功要解》、《太极拳解》、《太 极拳论要解》、《十三势说略》、《四字秘诀》、《打手撒放》、《身 法八要》等著名拳论。

武禹襄出身富贵之家,不以教拳为业。传其艺者仅有二甥李亦畲、 李启轩。光绪七年(1881),亦畲将王宗岳、武禹襄拳论及自身体会手 书三册,俗称“老三本”。

李亦畲也不以教拳为生,传人有郝为真、葛福来、李逊之等人。 郝为真传拳广府城,三走顺德府(今河北邢台),授徒众多。民国3年 (1914),为真进京访友,收徒孙禄堂。禄堂将形意、八卦拳融于太极 拳学中,人称“孙式太极拳”。是年秋,为真受聘为直隶省立第十三中 学(现永年县第二医院所在地)暨县立高小武术教员,这是太极拳进入 正规学校列为必修课之始。

民国19年( 1930),郝月如应邀赴镇江、南京教拳。月如之子少如 到常州、上海教拳,1937年在上海开办“郝派(武式)”太极拳社。民

国21年( 1932),李福荫、李召荫、冷荫堂、郝砚耕集资组建“太极酱 园”研究传授太极拳艺。同年,郝向荣及李福荫、李香远赴山西协助李 槐荫成立“山西省国术促进会”。民国25年( 1936 ),韩钦贤到邯郸 教拳。清河人顾胤柯(葛顺成传人)、霍孟魁(李福荫弟子)、阎志 高(郝为真弟子)于1926年、1938年相继赴沈阳教拳,武式太极拳传 入东北。

武式太极拳的传人郝为真和郝月如为武式太极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 贡献,成为武式太极拳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并在技术特点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因此,也有些太极拳传人及研究者称郝式一支所传太极拳为 郝式太极拳。

1951年,郝向荣到永年师范(今永年二中所在地)供职,兼教太极 拳。同年,定居天津的郝振铎在津门传拳,1961年创办“天津武氏太极 拳研究会”。1959年后,徐震任甘肃武术协会主席,在武式太极拳基础 上创编一套“定式太极拳”,于西北推广。1961年,郝少如于上海市体 育馆举办武式太极拳培训班,1963年编著出版《武式太极拳》一书。其 弟子于1983年成立了 “上海武式太极拳研究会”,将武式太极拳由上海 传至浙江、福建、广东、四川等地。

1979年,永年武式太极拳学校于广府成立,姚继祖任校长。1984 年,姚继祖出席武汉国际太极拳、剑表演观摩会,被评为“全国太极 十三名家”之一。1989年,吴文翰于北京开始传授武式太极拳。

1994年,姚继祖被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评为“全国十三名太极大 师”之一。1995年,国家武术协会出版《武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一书。 1997年,李光藩组织成立了永年廉让堂太极拳研究会,任会长。1999 年,姚继祖编著出版《武氏太极拳全书》。2001年钟振山、乔松茂以武 式太极名家身份,出席了在三亚举行的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2004 年10月5日,郝平顺组织成立了 “永年郝为真太极拳学术研究会”。

浏览6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