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养生
“养生” 一词早就出现在我国古代的文献中,历代都有名人事例和名篇叙述面世,总结出了各人的养生理念,汇聚了多种功法流传。
何为养生?养生是人类的一种认识行为,采取一些必要措施,培养健康体魄,可使其延年益寿。就人体而言,自有形以来就是利用物质能量使其得以发育成长(包括先天和后天)。
养,也就是人在意识形成以后能自主积极地摄取所需物质能量,使人体更充分地得到滋养。
生,即是人体生命,有外象的各种体能表现,又有内在的器官功能活动(包括意识思维)。
人的生命是存在于环境条件下的一个活动物体,想要适应环境和条件,以及正常发挥或超常发挥人体活动能力,就得采取一定的保障措施来加强人体活动能力(即生命力)。
怎样养生?人体生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旺盛机能物体,其形状结构是内有五脏六腑、经络,外有筋骨皮肉、毛发,而让其能活能动的则是精、气、神、力,养精养神需调气,调养气血自有力,力是贯穿 于精气神之中的必然表现,坚持调养方法,才能培养成健康的身心。古人云:“勿劳尔形,勿扰而精,其乐融融,乃可长生。”
养生之事人人都能做到,但是不一定人人都能想到,只有对生命价值有所认知的人,才会想到和做到“养生” 一事。怎样来认识与对待生命呢?有一句非为名言的俗语曰:“有权、有钱、有成功,没有 健康一切空”,道得可谓淋漓尽致。
二、认识与对待生命
1.生命的表现
人的生命是有价值意义的,即便不去刻意分析理解,它也是事实的存在。由于社会事物的复杂多变性,使人的情感随客观而变化,有不尽相同的表现,产生了七情六欲,喜、怒、忧、惧、爱、恶、欲。其中的“惧”也就是怕,怕什么?说到底是怕死。为什么怕死?因为有一种眷恋,那就是有喜爱的人,爱做的事。如果人不怕死,那就什么也不怕了。但是世上还真的有两类不怕死的人:为目的不顾性命冲锋陷阵的勇士和为大义视死如归、凛然不屈的志士,他们抛弃了个人的眷恋顾全大局,这一类属不寻常的人。还有的就是精神病患者和心胸狭隘因微不足道的小事想不开而轻生的人,这一类属不正常的人。那么我们绝大多数都属于正常人,正常的人就应该用正常观点来认识和对待生命。
2.正确认识生命
在大自然界中,人类的诞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致使进入了高度文明时代。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组织建立了政治体系的领袖伟人,发明创造了能服务于人类的科学尖端的智慧贤达,授人文化、技能知识及明理兴业的恩师表率,让世人敬佩、颂扬。人类物种的繁衍、延续,是先辈们天高地厚之恩德体现,也该受报答之情。尘世间能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之举的也仅是寥若星辰,普遍的平庸的碌碌常人,只是简单而平凡的劳作不已,从事于各行各业,给社会增添了决定性的无限活力,看似微不足道,实则是真正的社会基础由此看

来,是人,生命都是高尚的、有价值的、只是能力的差别和贡献的方式有所不同。只要不是道德败坏、危害社会的不耻之徒,都应该正确 认识和对待生命,为能够做人类中的一员而自豪。
人的生命、形体是两种不同的精气细胞(精子、卵子)的结合,有规律、有系统、有极限地分裂变化而成的.细胞的健康与否,是决定先天素质(遗传)的根本 天地造物,优胜劣汰,自然界中人是最优秀的,但在整个的人类中依然是有差别的,同样的环境、同等的条件,为什么有的人身强力壮,寿命也长,有的就体衰力弱且寿命短,这就纯属个人问题先天遗传是上代先辈们在社会阶段和环境因素的生活中认知的欠缺(不可说是愚昧无知),有些不良作为,对人体的某些系统器官造成了伤损,积淀为潜在病原,一旦条件适应,就在后代人的身上迸发。后天因素,也是有些人的不良嗜好对身体直接造成的。
“一个生命的存在会给另一些与之相关相联的生命以快乐、希望、安慰,或鼓励,而一个生命的凋谢则会给另一些生命留下失望、忧伤,甚至是绵长的悲哀”。生命的伟大、高尚、珍贵,不仅是只有一次,而是他应有的社会活动和贡献,以及还“牵动着其他生命的精神、感情、前途和命运”。不要认为生命只是一个人的事情,生命是具有一定社会性的。
生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它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对社会、家庭、他人的奉献,如果身体不健康,做什么事都力不从心,甚或疾病缠身,其他人忍受着护理的拖累、心理上的惊恐压力,家庭和社会还 要承担医疗费用,造成经济损失,自己更是有难以言表的痛苦,这样
的生命价值、意义又何在呢?没有价值、意义的生命给社会造成了损害,已不需要,也不必要存在了(俗话说的生不如死)。当然,人的生命是有极限的,新陈代谢的规律无法逆转,也无法违背,但是不到尽头而死亡,虽然没有做过危害社会的事情,因其对社会活动的义务没有做到最后,从某种意义上讲也算是一种罪行呀。
离了谁地球都照样转,这是一句真正实话,因为一个人在自然界中是非常渺小的,孤立的一个人是没有丝毫力量的。但这又是一句很不妥的话,即便没有了整个的人类,地球在宇宙空间中也照样转,这是人类认知后才被证明了的,如果没有人类的认知,还怎么知道它转和不转?所以说,每个人都是整体中的一员,都是整体中的一个活动分子,都有责任互相帮助,这样才能做好社会活动。健康能保证身体、能维持生命,使得人能思考、能辨别,能具备一切活动能力,这样才算是健全的生命体,每个人也都是社会上不可缺少的一分子。
3.理智对待生命
怎样才能有一个全面健康的身体呢?那就要求现代人改变不良嗜好,生活有规律,吃饭不挑食,饥、饱适宜为度,克服懒惰,积极参加身体素质的培育锻炼,以后天之努力补先天之不足,按照正确 科学的民族传统养生、修身之功法技术,可以练到延年益寿、返老还童的境界,使自身精力旺盛,也给后人遗留健康基因。人真正的高尚是既为自己,也为他人,为自己是能很好地发挥自身能力为社会做贡献;为他人(自己的后代)是给予莫大的好处——健康。特别是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还给家人减少了精神和经济负担,这就是人生价值的真正所在。
智慧的人选择了修身锻炼.也是保证健康的根本方法,整体功能 得到了调理,激发了对已受损细胞的修复和对未来不利因素侵害的防 御功能,不需要依赖不必要的药物和补品(所谓保健品)就已经增强了旺盛的生命力,较能抗寒暑、耐饥渴,有超常的能力发挥。聪明的人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大损伤身体,避免了疾病发生,保持了生命的正常存在,具有活动能力。愚蠢的人对生命没有正确认识,什么都不在乎,贪图一时之快,根本上违背了养生规律,正如《黄帝内经• 上古天真论》所云:“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这种消极的人生观,虽然同样是生活但没有实质意义,随时都可能有疾病发生,被动的治疗耗材,甚至害命。
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的生存与进化,都是改变自身的功能素质以适应环境的。人类当前面临的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对身体健康以至于生命延续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因素,甚至是挑战(病种衍生、患者 年轻化)。要生存就必须得适应,要适应就得改变人身各系统的功能素质,药物和其他物品虽然能暂时解除人身的一些症状反应,但也给人体组织器官、生理功能带来了相应的损害,任何事物都是存在着两方面的属性,药物能一时缓解病痛,同时也能抑制、损伤其他组织器 官的功能;保健补品的激发作用,使人体潜能集中和过早发挥,短时间看似健康,其实是对身体非常不利的”犹如饮鸩止渴一样,扰乱了机能组织功能,损害了生命的延长。但是世间的绝大多数人没有这种认识、没有这样的觉悟,不知道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自身功能的锻炼(有惰性的人不太情愿),形成自发的机能调理,使内瘴自消除,外邪不侵入,焕发精神,健康长寿。
三天五天不食不饮,不会因饥渴死亡,只有空气交换的呼吸是时刻不能停止的,如果不能呼吸,恐怕就能窒息而死。呼吸还不是意识控制能回避的,即便气味不好也得呼吸。据报道,在矿难中被困职工长达二十余日,最后能够活下来。有冬眠习性的一些动物,几个月不吃不喝也不会死,因为是他(它)们具有功能系统无毒害化的循环保证了生命,如果所处的地方没有空气,这种奇迹是绝对不会有的:那么空气对人体生命的重要性,本愚人说的不是诳语吧,调理呼吸系统功能(气功)也不会是恶意误人吧。
浑元一气世间稀,十个艺人九不知,
周身上下和内外,是处焉能无其(气)机。
不悟则悲,能觉方为大乐,生命的珍贵价值用言语无法表达尽致,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伟大民族中的健康一员,为社会多做贡献。

浏览35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