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的太极拳分析

恋爱中的男孩与女孩,就像推手的两个太极拳拳师。你来我往, 沾粘黏随,互相听劲,先动者往往会犯错误,后发者往往先至,被找 准重心摔得更狠。

男孩的招法更像是外家拳,硬打硬进无遮拦,讲究速度和力量。 女孩的表现则更倾向于内家拳,含蓄、化打结合,往往能“四两拨千 斤”,“无力打有力”。

有的男孩,则很有技巧,老谋深算,看似柔弱而屡屡得手,似乎 得了内家拳的精髓。非也。外家拳长期习练,到达高深阶段,也知道 松柔的厉害,由外家悟出内家之道理,得太极大道。正如王宗岳太极 拳论所说,“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日久, 不能豁然贯通焉”。

懂劲可不是那么容易。还记得林依轮唱的那首《爱情鸟》吗? 树上停着一只一只什么鸟,呼呼呼让我觉得心在跳,我

看不见她但却听得到这呼呼呼,这只爱情鸟她在向我欢叫。

树上停着一只一只什么鸟,呼呼呼如今变得静悄悄,因

为我爱的人已经不见了呼呼呼,这只爱情鸟何时才会来到,

我爱的人已经飞走了,爱我的人她还没有来到。

简单从太极的角度分析一下:林同学不知什么鸟,心就乱跳,属 于妄动,既未招熟所以也没懂劲。结果当然就是很凄惶的:我爱的人 已经飞走了,爱我的人她还没有来到。

太极拳为了说明“意”的重要,在拳谱中讲:“若言体用何为 准,意气君来骨肉臣。”换句话说,意是皇帝,骨头和肉都是服从于 他的臣子。许多人觉得意这个东西很悬乎,甚至不存在。但每个人都 喜欢过异性,当你对某个女孩(男孩)产生爱慕之心,你就有“意” 了。这个意的力量太巨大了,有人因为运用好了意,成为诗入、作 家。比如海子因为爱意,写下了至今还在感动我的诗篇《四姐妹》。

荒凉的山岗上站着四姐妹

所有的风只向她们吹

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破碎……

美丽的意念产生美丽的诗句,徐志摩、戴望舒、冯至、席慕蓉等 都是用意之好手。各自成就自己的诗名。

也有的人,意念过重,以至于走火入魔,操之过急,没掌握好 度,或者镇铛入狱,或者身败名裂。

知道这点,就明白师父在教拳时总是强调自然,不要意识过重是 什么意思。

“意气君来骨肉臣”借用到恋爱中的男女是多么容易理解呀! 一 个女孩对你有意了,骨头和肉都是你的了。

柏拉图认为: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 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 就不会得到满足。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 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 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 是道德的。

这就是有名的柏拉图式的爱情。

这有点类似太极拳中的凌空劲,神圣是神圣,存在是存在,然而 过于形而上而不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并且也容易被心怀叵测的 “大忽悠”们所选择并使用。

“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了

爱情是没有固定招式的,有的要靠情书,有的一个眼神就够了。 你不能按部就班、精确计算,那样就使得爱情没有意思。这话许多名 人都表达过。丁尼生说,爱情是自由自在的,而自由自在的爱情是最 真切的。蒙田说,发号施令爱情中是行不通的。黎里说,爱情没有规 则,也不应该有条件。这就像太极推手,真正的推手你不能预先设立 一个条条框框,要求对方按你的节奏和要求划圈,你得急来急应,缓 来缓随。

自然,这是爱情和太极都需要记住的词语。莎士比亚说,爱情不 是花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 硬的强迫。如果莎翁懂太极拳,他会在后面接上这句话:爱情是男孩 与女孩心灵与身体自然结合的过程。

但是真正做到自然谈何容易。许多人一推起手来,就极不自然, 不自觉地沦为互相较蛮力,汗流泱背、气喘吁吁。许多恋爱中的人口 口声声说:顺其自然。落到自己身上一点都不自然,觅死觅活的例子 多的是。

太极拳的最终技击是因为练出身体的本能,高手打人是下意识 的,比大脑还快。这不是预先算计出来的,也不能用力学的原理来解 释清楚。

现在某些拳家,打着科学的旗号,认为从力学的角度来研究太极 拳会更容易入道。他们认为拳不能离开运动,运动离不开力学。力学 是研究力的学问,力是力量的简称,力有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 作用点。这听上去很有逻辑,也很容易让人信服。

但笔者看来,这样就好像用经济学原理来分析爱情。比如网络写 手慕容雪村先生坚决认为婚姻是个赔本买卖。首先它的机会成本太 高,我们形容某人得不偿失,常说他“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那么 结婚就是捡了一粒芝麻,却丢了一个谷仓。投资理论讲“不能把所有 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结婚显然是违背了投资理论,你把所有 的蛋都放了进去,最后却未必就能孵出小鸡来,弄不好连蛋都要打 破。

道理是颇有道理,但这样的机械分析,会让爱情、太极拳的核心 魅力丢失许多。太极拳讲究听对方的意,对手的眼神、呼吸,都可能 是破绽,对方想发未发之时往往就被打倒,而这些在力学上是没有斤 两的,也无法用最先进的仪器测试出来。力学培养出来的高手也许能 打倒几个人,但太极拳的养生价值、文化价值则没有了。

一个没有文化价值、养生价值的太极拳基本上可以改名字了,也 不会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最早是从1982年放映的电视连续 剧《霍元甲》中听到的。得说说,太极内功。

大师李经梧对太极内功的解释是:太极内功是一种动静功结合的 导引法,主要通过意守、以息运气、呼吸锻炼等方法,以增强内气而 产生祛病强身等功效。太极内功原系太极拳的内练功,早先在武术界 中流传,以增强技击能力为主要目的。

没有内功的太极拳就是花架子,好看不中用,技击和养生的效果 都不会很好。恋爱也讲内功。一个情场高手,总是受异性的欢迎,有还是“不 主动、不拒绝、不负责”的三不男人。

内功像什么?就像目前流行的一个词语:软实力。

有钱、有花招的人,还得有个人软实力,才能赢得爱情。

诗歌的“气势”李永明先生诗歌《柔奴》的太极拳解读

如果说太极是身体的哲学,那么诗歌就是的语言的哲学。

一首好诗也应和一套好的太极拳一样,立身中正、八面支撑,内 在气势如滔滔江水,虽隐隐涌来,但不可抵挡;也应如拳论所说, “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气;在读李永明先生传来的诗歌《柔奴》时,我感受到了其内在的 气势,情理交织让人欷嗽不已,内含的力量整体推进,冲击着阅读者的心。

柔奴是谁?读这首诗前,我并不知道。

我从作者的这几句诗读到了感动与震撼:

别有养生经,心安即故里。

旷达感东坡,喟然叹观止。

岂料微贱躯,一语垂青史。

汲汲人间世,戚戚虑生死。

贫贱与富责,大化如草纸。

庄周蝴蝶梦,寓意盖如此。

笑问红尘客,何不齐忧喜。

“心安即故里”、“汲汲人间世,戚戚虑生死”、“贫贱与富贵,大 化如草纸”像一套太极拳的几个密集的招式,作者出招上下相随,心 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数十年人生感悟融合于诗句,直指阅 读者的内心深处,激起大家的共鸣。

太极拳讲求丹田核心,这个核心在肚脐下三寸地方,练功的开 合、吞吐、进退、刚柔皆由此而发,也回归于此。而诗歌也应有其自 身的“丹田”之处。一句“心安即故里”,应是诗歌的丹田。

围绕这个“丹田”核心,作者既有评述“一语垂青史”,也有结 合自身的经历的感悟——“贫贱与富贵,大化如草纸。庄周蝴蝶梦, 寓意盖如此气 寥寥数语,参尽人生大道。

虚灵顶劲,往往是指太极的修炼者全身为一整体,下沉时,不忘 上领,有上就有下,有前必有后,松而不懈,始终有一个“魂”,与 身体的各个部位保持着若即若离的意识的联系。从《柔奴》这首诗, 我也读到虚灵顶劲,诗歌一开始娓娓道来:柔奴谁家女,鲜卑宇文 氏。歌动琢玉郎,炎海生凉意。与后来的“心安即故里”、“一语垂 青史”是有“无形的皮筋”相联系的。这里有意,但意识很淡,这 里如果说得过重,就不是虚灵顶劲,而是头重足轻了。从诗歌语言的 结构安排上,眼前的这首《柔奴》也是符合“生理规律”的,虽然 作者写作时不会想到这些。

当然一套好的太极拳,不但禁得起分招分式的解剖,更重要的是 整体给周围造成一种潜在的“气场”,让周围的环境和观众都受到感 染,甚至屏气凝神,生怕破坏眼前的气氛。《柔奴》是一个浑然的整 体,一个宠辱不惊的平凡女子、一句浓缩心学哲学精髓的平凡之语、 一段洞明世事的平实总结、一首不露痕迹摄人心魄的好诗,淡淡的开 始,淡淡的结尾,留下无穷意味。

为此,我专门查阅了柔奴的身份:

宇文柔奴,生卒年不详,北宋画家王巩的歌女。宋神宗元丰二年 (1079)八月,王巩因苏东坡“乌台诗案”被牵连,贬宾州(今广西 宾阳县)。歌女宇文柔奴只身相随,陪王巩寄居宾州五年(一说三 年)。

北归后,王巩宴请苏东坡叙旧。席间,苏东坡问其歌女宇文柔奴 客岭南意如何:“广南风土,应是不好?”宇文柔奴平静回答:“此心 安处,便是吾乡。” 一个弱女子竟能脱口说出如此豁达之语,苏东坡 感到十分意外,对宇文柔奴大力口赞赏,并为之填下《定风波》一词。

 

 

浏览41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