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技击性强,势势讲用

技击含义体现在着着势势、大小动作之中,也是陈照奎老师传 授套路的特征之一。健身性是武术的本质(锻炼的主要目的),技击 性则是武术的突出特征,是武术的“真”(护身的作用)。陈老师教拳 的第二遍为拆拳,即讲每个式子、每个动作的技击含义,根据太极 拳以防为主的原则,特别强调“化打统一,打就是化”,以及“引进落 空合即出”、“顺势借力”等战略战术。“第一金刚捣碓”,一、二动作 是设敌人右拳击来,我则先搠后援,引化来力之中再给他加上握 劲

使来劲落空;接第三动作发劲,即上引(握)下进(蹬对方下肢); 四、五、六动作,即若敌后退,我即快速(可用跃步)向敌上、中、下盘 同时用挤、撩、戳、踢等法进击发劲,做到一动无有不动,手到脚到, 上下一致,发人必倒。这叫“来,则顺势握;去,则顺势发”,愿来就 来,愿去就去,随屈就伸。陈老师风趣地讲「这叫来之欢迎,去之欢 送”。也就是拳论中讲的“因敌变化示神奇工这种分解方法,使学 者对着着的技击含义一目了然。他并从人体力学上把刚柔相济、柔 引刚发、引发螺旋、化打并用、虚实互换、避实击虚、声东击西、惊上 取下、引进落空等等太极战术瑜开揉碎,讲得一清二楚。他教拳时, 经常强调「每一个动作,那怕是一个微小的过渡动作,都有它的技 击含义,一点也不能马虎「因此,使人感到跟陈老师学拳才是学了 一套“明白拳

强调练单式功夫。陈老师常说:“没功夫,技巧也是空的;功夫 不出,什么技巧也不顶用,关键是出功夫怎样出功夫?他强调把 练套路、练推手与练单式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出功夫。他说「推手 是检验架子的试金石,走架子又是推手的基础,练单式则是出功夫 适应散打的关键「陈老师特别强调练单式。他说:“有些式子动作 的用法,在推手中你不能用,如肘法、腿法以及对人体要害部位的 击打、擒拿、点穴等功法,有些快速发劲动作,在套路中也不能一个

接一个地练,那样会把人累得喘气因此,他主张把套路中的各种 发劲动作抽出来作为单式练习,练习发放各种技击劲力。只有这样 遇到情况才能真正用得上。他说「那种宣传平时打得越慢越好,打 起来自然会快的说法是骗人另外,在推手、练拳劲力的变化上, 运劲的技巧上,内外三合以及劲分三节等等方面,他都有独到的见 解。他把太极拳的推手只看作一种锻炼方式,是一个锻炼阶段,最 后还是散打。他不赞成只练定步推手,而主张多练动步散手。当然, 散手也要体现缠劲,体现引进落空合即出、边引边进、松活弹抖等 太极拳的独特技击法。此外,他还强调练基本功,例如练百把气功 桩、抖杆子、拧棒子(太极尺)以及其它各种腰腿功等。

(十)力的旋律,美的造型

在坚持动作合乎规则的前提下,陈老财的拳架动作造型特别 优美。他说「拳势在符合技击含义的要求练拳时动作连贯又有 节奏,快慢相间,富有变化,姿势优美,就会感到好象进入了 一种艺 术境界,意趣横生,兴味很浓

从美学角度上看,陈照奎老师传授的拳架的艺术性主要表现 在拳架演练中的对称美、节奏美、开合美、螺旋美、轻沉美和意境之 美。《牛津字典》里把“对称”定义为“一个物体或任意一个整体各部 分之间的适当比例、平衡、一致、协调、调和所产生的美感J所以运 动中的对称劲(及其端丽的造型)本身就会给人以美感。节奏美,可 以从快慢相间一特点中去体会陈式太极拳这种独特的劲力的旋 律。此外,它还给人以下几种美感。

开合美。陈老师教拳特别强调注意开合。“逢开必合,逢合必 开”,“开中寓合,合中寓开”。尤其胸部,不象有的太极拳只强调含 胸。陈老师讲“胸有开有含,胸含则背开,背合则胸开”还强调“在 螺旋中开,在螺旋中合”。欲开先合,欲合先开。发如闷雷,聚如婴 儿……所以陈老师打起拳来忽隐忽现,忽开忽合,开合相寓。有时

上开下合,有时下开上合;手开脚合,脚开手合;脚开膝合,脚合裆 开,处处总有一开一合,开时气势饱满,神气鼓荡;合时精神内敛, 浑然一体。陈老师把打拳比喻作卷炮竹和放炮竹,卷得越紧,爆发 出的力越有劲。处处是蓄势,处处能放劲。

合则周身柔软似无骨, 忽然放开都是手”。给人以潇洒而浑厚、舒展而紧凑的开合之美的 感受。

螺旋美。拳以腰为枢纽,以丹田内转为轴心,全身处处都是螺 旋劲,全身各部位既有自转,又有公转,非圆即弧,非顺即逆,内旋 外旋,旋腕转臂,旋踝转膝,起落螺旋。周身象一个滚动中的具有弹 性的球体,而且全身各个部位、关节都似若干螺旋中的球体。这种 螺旋力律给人以圆活之趣。某些动作如同滚动腾跃前进之龙蟒之 形。正象怀素描写他的草书一样“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 堂”「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奔放流畅,一气呵成,给 人们刚劲有力,而又婉转自如的美的感受。

轻沉美。陈式太极拳动作之美是自然之美。不论刚劲、柔劲, 正如拳论所云「四肢发动,气形诸外,而内持静重,刚势也;气屯于 内,而外现轻和,柔势也。”阴柔轻灵的一面,譬如和风细雨;阳刚沉 着的一面,譬之为雷霆万钧。“轻如杨花,坚如金石,虎威比猛,鹰扬 比疾,行同乎水流,止侔乎山立”「秀若处女见人,肆若猛虎下山”。 有人把太极拳的轻柔之姿比作“沉鱼落雁”,鱼在水中似静而微动, 有时全身抖然一动又静静地螺旋下沉;又如大雁自空而降,全身舒 展.盘旋飘然下落,沉稳而轻灵,给人以松静沉稳之美的享受。陈师 演练的“懒扎衣”、“单鞭”、“斜行”等式,都给人一种轻沉兼备的感 觉。“轻沉兼备、刚柔内含”是太极拳的高级功夫,前边讲的松活弹 抖,则是这种轻沉兼备功夫的典型形象表现。

意境美。兴趣是生命力的一种表现。陈老师所传太极拳架构 思和编排科学,造型美,易引起练者的兴趣。陈老师常讲:一定要在 心情愉快,情趣横生的心情下打拳才能打好。所以上场打拳一定要清心涤虑,专心致志,打拳不仅仅是练武,并且通过练武抒发自己 高洁的革命胸怀和情操,不仅仅在其肌体功夫的深厚坚实,更在于 唤起内在的精神力量。拳以传神。打拳要体现出人不犯我,我不犯 人,人若犯我,我必借其力还治其身的精神;把以谦让为怀的美德, 以不卑不亢、从容不迫的神态注入拳艺之中。即把崇高的精神、情 操、意志溶入每一个动作之中,表达于外,亦即所谓武术家的“神 韵”,给人以意境美。正如陈鑫公《拳论》中所述,打拳要有景。他说: “一片神行之谓景。景不离情,犹情之不离乎理相连

连故也。心无妙 趣打拳,则打不出好景致。问何以打出好景致?始则遵乎规矩,继 则化乎规矩,终则神乎规矩。在我打得天花乱坠,在人自然拍案惊 奇。里面有情,外面有景,直如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阳春烟景,大块 文章。处处则柳弹花娇,招招则山明水秀,游人触目兴怀,诗家心 往神驰,真好景致!拳景致此,可以观矣。”打拳至此才算达到神形 兼备的高级水平。

当然,上述这些艺术性完全寓于技击性之中。技击性是武术套 路艺术性的生命和灵魂,没有技击性也就没有武术的艺术性。那种 没有技击性的艺术动作,只能称为舞蹈。技击讲求快,表现在套路 中则有迅猛、紧凑、利落,瞬息万变之美;技击讲求劲力的功夫,在 套路中则显示出激烈、阳刚之美;太极拳的技击特点上有柔化刚 发、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之妙,表现在拳架上则有刚柔、开合、轻 沉之姿。从而形成内容(技击含义)与形式(动作姿势)的完美统一。 如“青龙出水”、“高探马”等式,身灵、肩松、步稳、发劲松活弹抖,外 形潇酒大方。如果具有同样的技击含义而外形是耸肩、挺腰、拱背、 蹶臀,则不堪入目。当然,这些要求都要在长期的刻苦实践中去不 断地领悟其中的实质,并且不断地融化、提高、升华。

总之,陈式太极拳的艺术性,是具有技击攻防的实践意义包含 在内的固有属性。我认为在具有技击含义的基础上,发扬这种传统 套路的艺术性,使健身性、技击性、艺术性三者全面发展,既是陈照

浏览36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