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留意了这些,就是在与人推手过程中,也可以去探求太极拳 的真谛从而得到提高。具体做法是在推手中练到“曲伸开合”,完全 听从、顺从他人的运动,自己还能保持中正、做到自由自在就基本接 近成功了。这些道理恐怕在刚开始的阶段需要一个明白的老师引路并口传心 授。功夫如果做到没有一呼一吸之间的那个息的程度了,所有练拳的 法门就融入我们的生活习惯中了。为什么这样解释呢?先来了解什么 是“息”:一呼一吸之间那个叫息。实际上我们一呼一吸之间有一段 是不呼不吸的,这个中间段很短促,是很难把握的。换句话说,如果 我们连“息”都把握住了,那练太极拳真的就很容易,如呼吸一般自 然、自动修炼了!这个体育(指太极拳)锻炼的衡量标准是什么呢?前面说的怎 样用心意去留意转换(虚实)和放松(气)就是它的大原则,筋骨 的锻炼就是次要的了,是自然而成的。大家如果要详细地推敲我写这个“总势歌诀”的根本用意何在, 我是希望大家有个延年益寿的健康身体和不老的心态。为什么王老夫 子会这样说呢?同学们仔细去看看这篇“总歌诀”吧,没有一处是提 到“劲”、“功力”或者教你怎样去“打架”的!我把真实想法毫无保留地告诉了你们。如果大家不从这里出发去 推敲探求锻炼身体的好办法,就是一辈子枉费很多时间也是徒劳啊!最后提出一个问题供同学们思考:最好的健康术是否是最佳的竞 技术?个人看法是练功夫的人如果在现代社会把身体和脑子都练坏 了,就不如不练,更别指望用于技击!撒放秘诀 (清•李亦畲李老自己也谈了心得体会:擎、弓、松、放四字,有四不能: 脚手不随者不能,身法散乱者不能,一身不成一家者不能,精神不 团聚者不能。欲致此境,须避此病;不然,虽终身由之,究莫名其 妙矣!此段话本身就是一个解释说明,所以这里不多作字面讲述。后面 括号内的四个字请大家不要忽视!没有灵,是谈不上借力的;没有 敛,根本就不可能引;没有静,谈何容易松啊;没有整体,如何能体 现太极拳发放时的威力呢?

敷字诀解

(清-李亦畲)

“敷”,所谓“一言以蔽之”也。人有不习此技,而获闻此诀者,无心而白于余。始而不解,及详味之,乃知“敷”者,包获周匝,“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气虽尚在自己骨里,而意恰在彼皮里膜外之间,所谓“气未到而意已吞”也。妙绝!妙绝!这段话的意思讲:一个不练太极拳的人无意中传了他一个“敷” 字诀,刚开始他不理解这个字的真正含义,后来功夫长进了,仔细推 敲就明白了这个“敷”字其实可以“一言以蔽之”来描述太极拳。 他明白了 “敷”字其实就是包围、获取、周身围绕的意思,目的是 “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气自己放松的“气感”运动状态尚且还停留 在自己骨子里的时候,而意图、侦察、判断力已经进入到对方皮膜之 间,这个就是拳书中所说的“气未到而意已吞” 了。真是妙绝!妙 绝!

四字秘诀

(清-武禹)

敷:敷者,运气于已身,敷布彼劲之上,使不得动也。盖:盖者,以气盖彼来处也。对:对者,以气对彼来处,认定准头而去也。吞:吞者,以气全吞而入于化也。这四段话是武老的解释。我们清楚地看到每一个字的解释都是没 有离开“气”字的!所以李雅轩先生曾说:太极拳就是内功。通过前 面的学习,再加上你自己的亲身实践,不难明白我们前面强调的 “气”就是一种放松运动后出来的神经感知状态!是“有象无形” (有这样一个现象,却没有形状)的。武老继续解说:此四字无形无声,非懂劲后,练到极精地位者, 不能知全。是以气言,能直养其气而无害,使能施于四体,四体不言 而喻矣。我们的理解,这四个字其实就是讲一种“气”的运动状态,是 “气”的运用。按照武老的说法:此四字无形无声,如果我们不一心 一意去放松,去追求“无形无象”的自然并把它做到极致,是不可能 完全明白的。因为这个是从“气”字上来解说的,只要你的四肢百骸 能够运化、实施这种“气” 了,这“四字秘诀”就可以不言而喻!

乱环诀

(清-牛连元转授杨氏秘诀)
乱环法术最难通,上下随合妙无穷。

陷敌深入乱环内,四两千斤着法成。

手脚齐进横竖找,掌中乱环落不空。

欲知环中法何在?发落点对即成功。

本文理解重点在“乱”和“环”字上:“乱”不是来、乱打和 乱整,是自在随意的“乱”,要使对手“拳拳服膺”的“乱” ! “环”, 通常理解就是环形、连环,推广之其实也指“连环阵法”,是寰中 (宇宙中)的一切自然法则,所以说“乱环法术最难通”。“上下随合”是运用拳法的一种状态,在前面已经提过,这里要 求的是在“上下随合”中探寻其无穷的奥妙。“陷敌深入乱环内”仅仅是阶段性目的,“四两千斤”指的是明 白“虚实”,只有明白虚实的“着法”才是成功的手段。“手脚齐进横竖找”应该是《乱环诀》运用中的关键原则:找着 横可以使对手“上下不能相随”;找着竖可以使对手“内外不能相 合”;横竖同时找,可以使对手顾此失彼,如陷罗网欲逃不能。在这样的基础上,我“掌中之乱环”必定落向彼之不空处。就可 以处处做到“发落点”正确,犯者应手而仆。最终《乱环诀》的方法就在不断地练习中掌握。此诀得益于福州黄奇斌先生。

十八在诀

(清•牛连元转授杨氏秘诀)

搠在两臂,捋在掌中,挤在手背,按在腰攻;

采在十指,列在两肱,肘在屈使,靠在肩胸。

进在云手,退在转肱,顾在三前,盼在七星,定在有隙,中在得横。滞在双重,通在单轻。虚在当守,实在必冲。本篇文字意思较明,仅仅对一些术语做个介绍。“三前”,指的是“眼前、手前、脚前”;“七星”是指身躯“手、 肘、肩,胯、膝、脚”部位的六大关节,再加上以头为首的中心线上 的点,圆转得如七颗星星。“七星”的说法与“九曲珠”的说法是一 致的,是中国化的比喻。本篇基本上介绍的都是练法与用法。比如:“进在云手”,在身形 五法的“进”中要求使用左顾右盼的云手一式;“退在转肱”,如倒 转肱一式,就要求在有步骤地退让中必须有向前扑打且兼顾左右之 意。“定在有隙,中在得横” 一句话告诉我们所谓的“中定”其实是 指两种状态:中和定。中是怎么来的?本文告诉我们,把“横向”的 处理好就自然明白了 “中”的概念;“定”也不是硬抗,只要你能处处占据对方的“有隙”处,就自然定得住!“虚在当守,实在必冲”前半句好于后半句。这里的虚,不仅仅 是指自身的松静、虚静,凡手脚够得着的虚空处,都是我们需要清楚 认识、明白和防范、防守的空间。“实在必冲”不太好,只是体现了 “功力”的运用,没有体现机智活泼的战术运用。因为“冲”字明显 让人有阻力感和拼劲的不安全性。我们要练的太极对“实”的冲击 是“惊鸿一瞥”的,如陈老爷子所说:电闪不及合眸,雷发不及掩耳。所以对手是想使劲也来不及的。我们无须去“冲”,应如秋风扫 落叶一般!

第四章身边家拳人

老记者由文入武40年——重庆・杨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何华云的太极拳生活这拳永远在民间重庆•峨嵋派大唐拳创立者罗正航的内家拳生活远在莫斯科的武当太极俄罗斯•中医鱼韦的异域拳医生活又能演又能打——山东•演员沙学周的太极演艺太极改变人生——北京外企高管•老六路传人袁兴的修炼纪录养生是根技击是枝叶——成都•石化工作者蒋德伟的太极生活追寻太极的细腻与文雅——北京•大学校园里王红江的太极拳观身体隐秘原理:有次序的节节贯穿——重庆•轮船公司员工张敬江先生的太极生活老记者由文入武40年——重庆・杨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何华云的太极拳生活20年的办报经历,当过报社印刷厂拣字员、记者、编辑、总编 室主任,本是地地道道的文人,却因为一次偶然的音乐为媒,一头扎进太极拳的武学怀抱,临到如今退休,成了专业的太极拳传播者。

浏览32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