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拳是形意拳五种基本拳法的总称,以金、木、水、火、土次第与劈、崩、 钻、炮、横五种拳法对应,动作简单、规矩严谨、左右式反复。其他各式拳法多 由此演变而成。五行拳,属内家拳,有内经之艺的誉称。五行,是古人对金、 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总称。它们的含义在历史上是发展着的。开始的时 候,它们是代表着构成宇宙的五种基本物质元素,后来人们又延伸其含义,分 别赋予了特定的属性,又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说理工具和 逻辑推理符号。《黄帝内经》按五行特性分别将其纳于五藏,如肺属金、肾属水、心属火、肝属 木、脾属土,六腑亦分别按表里关系含于五藏,用来阐明五脏六腑的生理特性和 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生克制化,秩序弁然,使人体脏腑经络、四肢百骸构成了一 个有机的整体。五行拳有劈、钻、崩、炮、横五式,分别应于金、木、水、火、土五行。 练此五式,可分别有利于肺、肾、肝、心、脾五藏。漫步周天则是利用其机制,在更 符合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强化引导和五脏六腑相联系的经络和部位,尤 其是贯通任督二脉,实现真气周天运行为主导,进一步带动全身真气的旺盛通畅 运行。五行拳有“三顶、三扣、三圆、三敏、三抱、三垂、三曲、三挺”八原则,也称形 意拳的“二十四法”。三顶:头上顶,有冲天之雄;手外顶,有推山之功;舌上顶,有吼狮吞象之容。三扣:肩扣,则气力到肘;膝胯扣则全身气凑;手足指掌扣,则周身力厚。三圆:脊背圆,其力摧身;前胸圆,则两肘力全;虎口圆,则勇猛外宣。三毒:心毒如怒狸攫鼠;眼毒如观兔之饥鹰;手毒如扑羊之饿虎。(另一说为 三敏,即心敏、眼敏、手敏是也)三抱:丹田抱气,气不外散;胆量抱身,临事不怯;两肘抱肋,出入不乱。 三垂:气垂则气降丹田;肩垂则肩能摧肘;肘垂则肘能摧手。传统武术养生的机理与技法三曲:两肱宜曲,曲则力富;两股宜曲,曲则力凑;手腕宜曲,曲则力厚。三挺:颈挺则精气实顶;腰挺则力达四肢;膝挺则有弹力。劈拳的养生机理与练习方法劈拳者,属金,是人体中一气之起落,在拳中是头手足三体合为一气而再造 人身,人的气质也由此而开始变化。三体式站好,是阴阳相合,阴阳相合其实又 是上下内外合为浑圆一气,所以其形象为太极。太极是气静的形态,气以动而生 物,其名为横(即产生),这个横便是形意拳有名无形,即有名而外形不显示出来 的横拳,也就是横为起的横。横为万物之始,所以横属土,内含四德(《易经》中所 讲元、亨、利、贞为四德,拳中劈、崩、钻、炮为四德)。按其五行循环的规律是土生 金,所以先练劈拳。形意拳万法皆由无极式一含一气一太极式一两仪式一三体式起式,是由无 极式至含一气的静到太极浑圆一气分为阴阳两仪的动,到三体式立定内外合为 一气的静,是由静(含一气)到动(太极式、两仪式),再由动到静(到三体式站好意 沉丹田的静),静极而心中再动(长时间站三体式便能感到心中真意萌动),这个 动就是练精化气的气动,是道家内炼丹的意动(产药),形意拳的虚无一气之动, 也就是形意拳所追求的内劲,人的生命中枢产生的真意的萌动。由着这个真意 的萌动再以五行十二形练去,便是以后天之形,容先天之意,这就是形意拳要锻 炼的根本,所追求的宗旨。劈拳,是身体内萌动的真意即一气的起落,劈拳练习时上下运用这一气,有 劈物之意,按五行则属金,其形像斧,在腹内则数肺(劈拳属金,中医肺属金,手太 阴肺经为十二经之首,劈拳与其经运行相合,所以属金),在拳中即为劈。劈拳的 劲锻炼得和顺,则肺气和润;劈拳的劲锻炼得谬误,则肺气不和顺。人的生命以 气为主,气和则身体强壮,气不和则身体虚弱,身体虚弱则病生,而拳也必然不会 练好,所以学习形意拳的人首先要练习好劈拳一一劈拳要天天练一练,以保肺气 和润。劈拳第一式:三体式起式以后各拳式起点均由无极式、含一气、太极式、两仪式至三体式站好,然后起 点操练。先将左手往下直落,到丹田(即小腹)处,左手下落时由手掌握成拳,再 由脐往上钻到口,手如同托下颌一样,再与左足一起同时往前起钻。手心朝上握 拳往前钻,与足迈步同时,拳高不过眼,低不过口。左足往前垫步时,远近随着人 的高矮,只要身体向前行走不费力为最佳,落地时左足往外扭,扭至45。为好(与 后足成为90。),此时裆要内开,右手微拉到右肋,手心朝上握拳靠住。劈拳第二式:换掌式再出右手与右足齐向前去,右手出时,随出随翻,到前手时,右手心朝下。此 时左手由拳变掌并翻至手心向下,右手中指在左手食指根上出手,两手徐徐拉 开,右手往前推,左手往后拉,手足齐落,仍与三体合一之式相同,是展开四平前 后梢,即手足展开,其劲六合。再往前进,与左式相同,左右进退落起形式皆有行 如槐虫(尺蠖),起如挑担之意。行如槐虫即前进时、向前垫步时双脚掌住劲,后 脚向前进步时越过前脚,前脚变为后脚,此时后脚蹬劲,前脚迈出,如槐虫以屈求 伸之意;起如挑担即拳起时身心有挑担般上起之意。如此循环,打多少手劈拳需 回身时根据地方远近而定,但无论远近,必须左手左足在前时再回身,取天之左 旋之义。身体向右转,因劈拳是五行之首属金,为天地氤氲万物之首,古以左为 上,所以身体右转而取天向左旋之义。劈拳第三式:回身式回身时,将左手左足一起扭回,左足与右足成一内八字形,左手挽回在左肋 心口边靠住,右手与右足和身体向后回身,右手钻至下颌再与右足同时迈步钻 出,再将左手左足同时出去,左手中指从右手食指根上出手,两手撕开,左足同时 前进至右足前,足尖向前,仍如三体合一之式再进,左足与左手再同时垫步出手 钻出,右足与右手再进步出手,仍与左式相同。左右交替往来,出手起落皆相同, 来回多少趟自己决定,不必拘泥。劈拳第四式:收式收式时,操练劈拳走到原起点处,左手左足在前,劈拳回身打出左手左足,仍 还于起点三体式为止,唯右足要往前跟步,不可离前足太近,心沉沉稳住,提顶合 口,鼻孔呼吸仍如前,稳住一会儿,随便休息,提顶呼吸如平常。有先贤说过,休 息时,眼不可低头下看,要微微仰头上看,是因眼上翻数阳,眼下视数阴的原因。 眼上翻能泄阴火,头目自清,眼下视数阴,阴火上撞,目红头晕,说的就是此道理。 宋李石著《续博物志》记载:“春回放莺,引线向上,令小儿引口仰视,可以泄内 热。”唐《燕京岁明记》说风筝“儿童放之空中最能清目”,先贤又说“舌顶上腭,口 内若生津液,定要将其咽下腹内,以免喉内干燥”。以后练拳皆应如此,学习者应 谨记。劈拳是以桩为拳,不动为桩动则为拳。劈拳又分为定步劈拳和活步劈拳, 定步是活步的基础,所以,练好劈拳要以定步为主。崩拳的养生机理与技法崩拳,在五行学说中属木。崩拳者,属木,是一气之伸缩,两手往来之理 也。式如连珠箭,在腹内则属肝,在拳中则为崩,所谓即崩拳似箭,属木者是也其拳顺则肝气舒,其拳谬则肝气伤肝气伤则脾胃不和矣其气不舒,则 横拳亦必失和矣。此拳善能平气舒肝,长精神,强筋骨,壮脑力,故学者,当细 研究也。在演练的过程中,不要误把崩拳练成“直拳”。其实,崩拳的轨迹是外 直而内圆的,应细心体会这微小的变化。在出拳时,一边下压,一边前进,从而 使交替出拳的两臂产生强大的“锉劲”(遇到格挡可继续进击),这样,就构成了 攻中有防的拳式动作。崩拳打完,把拳收回小腹前的过程中,要走弧形,使连 环出击的双拳,在人体躯干的中线前构成一正立圆的轨迹。崩拳的身法要注 意,在做顺步崩拳时,身躯要保持侧身向前的姿态,拳要沿着胸腹前的中线向 前打出。在做拗步崩拳时,要转腰敛胯拧身,做到侧而不歪,从而确保人体重 心的稳固和拳式动作的协调配合。崩拳的劲力要领是,前脚向前进步要远,后 脚要用力蹬地后再向前紧跟半步,要把下肢步法所产生的劲力传送到腰脊肩 背之中,继而通过肘臂发出“其形似箭,有射物之意”的刚猛之劲。崩拳的步 法,是一股势不可挡向前的冲劲;崩拳的拳法,是一股笔直向前的穿透力。在 实战中,要充分体现出“脚踏中门夺地位,就是神仙也难防”的直攻快速特点。 从宏观的武学理念讲,在五行学说中,属木的崩拳与属木的肝脏具有内外相应 的关系。因此说,经常演练崩拳的拳式动作,能够刺激肝经,使肝藏血等生理 功能得以加强,继而使目光敏锐、炯炯有神(肝开窍于目),从而使拳式动作的 演练得到画龙点睛的奇效,通过炯炯有神的眼神,更表现出演练者内在的精神 气质。

浏览27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