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它是从古代战场上格斗中总结出 来的技术,但是这种格斗技术在世界任何一个地域同是如此,比如古 代罗马也同样有格斗技术。然而这种格斗技术一旦和本国的文化风土 相结合,就有了特点。中国文化熏陶之下的格斗技术,形成了中国武术。远在2500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代,诸侯纷争,七强图霸,都十分 重视对士兵的军事训练,而当时的军事技术没有火药枪炮,而是长枪 戈矛,与武术的格斗技术基本一致。各国招天下文武豪杰,又使一部 分农民弃田,成为游侠剑客,历史故事中的“荆轲刺秦王”便是生动的 一例,而至此武术流向广大民间。距今2000年左右的汉朝,武术与文化娱乐更为密切,出现了刀 舞、剑舞、沐猴舞,军事中的舞练技术在酒酣时被引以为乐。而1500 年前的唐朝“佩剑”成为一种时尚,唐诗中也有很多舞剑的描述,至 此,武术已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宋代城市的出现,商业的发达,开始有了民间武术的结社团体, 街头出现了打拳卖艺的人。进入明代,火器的发展,使武术逐渐退出 军事舞台,民间武术组织得以发展,出现了众多的拳种流派,有了专 门拳家和武术著作。明末清初,人们结合中国哲学中的太极阴阳五行和中国医学中 的经络学说,创立了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形成了内家拳系。近代以来,西方文化的传入,作为民间传承的武术在西洋体育 的冲击下,一面与西方体育抗衡,同时在抗衡中又受到西方体育的 渗透和影响,向体育方向转化,诸如列入学校体育和开始竞技比 赛等。1949年后的新中国,将武术正式确立为体育项目之一。武术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南拳北腿之分,三大派系(少林、武当、 峨眉)之别,有上百个拳种,一个拳种又可能会有几种流派,这是由于 长期处于封建社会时代,交通不发达,地域文化不交流造成的,更重 要的是受传统的宗法思想和血缘脉系的影响,造成各宗族、各地域, 实行自我封闭,也就形成了纷繁芜杂的武术。太极拳也不例外,不仅有我们较为熟知的陈、杨、吴、孙,有大架、 小架、赵堡架、老架、新架,还有李氏、乐氏、常氏等不多流传的太极 拳,自成一格。中国政府现在把武术确立为体育项目,一方面为增进人民的 健康服务,要向广大群众普及推广,就不能选择其中的一家一派的 拳术,在百花齐放,允许各种流派各自发展的情况下,政府组织专 家吸取其优点制定统一规范的太极拳。解放初以杨式大架为主 体,编制了 24式太极拳、88式太极拳。其间又有66式太极拳(未 推广),后来又适应群众的需要在前面的基础上编创了一个48 式太极拳,为了适应竞赛的需要又在48式基础上编创了 42式太 极拳。太极拳的运动与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项目大相径 庭,内倾特点,使可比性较差,随着竞技运动的发展,要保持这一竞技 项目,必须加强可比措施,因此出现了指定(难度)动作,放在比赛套 路之中。由此可见,政府编制规定的太极拳、剑,完全是处于对晋级、提高 的需要,同时不排斥各种传统的太极拳。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武术运动的健身功效,日益被世界人 民所认识,它所主张的“内外兼修”、“心身并练”,是众多奥林匹克项 目所不具备的。尤其是太极拳,已成为世界众多国家所欢迎的一种 健身手段,它使人们既了解中国文化,又获得了健康方法。太极拳在创立的过程中,以武术动作为核心,集纳中国传统养生 理论,如“元气论”、“脏腑学说”、“精气神论”等,对人体的祛病延年, 强筋壮骨产生了极明显的作用。它主张的“气沉丹田”,“以心行气”, “以气运身”大有益于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机能改善,以培养真气, 有助元气,增强人体抵抗力。有研究通过人体淋巴细胞指标测试,证 明练太极拳有助于增进免疫力。它主张“形神合一”,“一动无有不 动”,培养人的协调,有益于神经系统的均衡。腹式呼吸,松静自如, 血流通畅,极有利于血液循环,尤其是对微循环系统有明显作用。太 极拳屈膝、松胯、虚灵转换,轻灵如猫行,下肢肌肉力量锻炼,可预防 老年人骨质疏松,提高平衡能力,防止老年人摔跤。除此之外,它对 人的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具有良好作用。现代人的健康标准十分注 重心理健康。在现代人紧张的生活工作中,与大自然相融洽,与拳友 和谐相处,给人带来良好的心境;太极拳还修炼人宽和、宁静、从容、 稳健的品德,这一切都对人的心理健康带来效果。太极拳既然以健身为主,为什么又列入亚运会项目比赛呢?太 极拳虽然为各国民众所喜爱,但毕竟是一种民间活动,不可能得到政 府的有力支持和帮助。一旦太极拳列入亚运会的竞技项目,显然就 加大了它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了解太极拳,同时又会引起政府的 重视,这样太极拳的社会地位就会大大提高,极有益于太极拳的普 及;同时竞技太极拳总是选拔优胜者去比赛,产生了最优者,它促使 太极拳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又促进了太极拳的普及。这就是太极拳 列入亚运会的战略目的,它还将争取进入奥运会。首先,太极拳独到的健身效果和价值,使它成为中国武术一宝, 它造福于人类的效果也是西方任何一种体育项目不能替代的。作为 函馆市民特别应当重视它,你们很荣幸有一个强大而有活力的太极 拳研究会来组织指导大家。因此,大家积极地拥护研究会,团结在它 的周围,积极地参与活动,“人心齐,泰山移”,函馆的太极拳在研究会 的组织指导下才会更加繁荣,人们才会更多的受益。其次,要把它当作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必不可少,天天坚持,必 然有效;绝不能当成一种负担,而应作为一种需求自觉地、心甘情愿 地去从事它,每天不练拳就感到缺少了什么,这样坚持有恒,就为你 积累了健康财富。否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没有什么意义的。第三,要把太极拳作为一种身心全面锻炼的活动。它不同于西 方体育,不仅要求活动肢体,更强调精神、道德、身体的全面锻炼。开 始可以要求“身正体松”为主,继而要求“圆活连贯”,最后要求“虚静 自如,行气用意”。要^序渐进,逐步提高,要在实练中去渐渐体会、 悟通,心急不得,硬求不来。第四,不要苛求技术规格。技术规格毕竟是形式,重要的是按照 太极拳的实质持之有恒,把技术规格上的纠正作为不断提高的一种 技术追求,鼓励自己进取、提高,但从锻炼效果看,它不是最本质的。 要相互帮助,相互纠正提高,若实在一时纠正不了,也不影响参加太 极拳的健身活动。函馆太极拳协会成立以来,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其中包括成功地进行了一些交流活动。我以为要进一步提高技术水 平,就要更进一步深入交流,而且应增加各种形式比赛的交流。通过 比赛一是促进了训练,毕竟在众目睽睽之下的赛场,又有对手的竞 争,它会使你比平时更刻苦地准备,这就会有提高;二是在赛场上可 以看到许多好手的表演练习,感知学习到很多东西,同一个动作人家 是怎么做的,会启发你,换一句话,有很多长处者都可以是你的“老 师”,学其一技之长,某一个优点,就是进步,即使得不到名次,也没有 什么,因为重要的是有所收获,有益于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有了这种思想,我们就不会因比赛得不到名次而丧失参赛的兴趣, 而是重在参与、交流,在参与中促进提高。尤其开始几年参赛,要有“名 落孙山”的思想准备,不要只学不赛,赛也是学,连续几年,定有效果。由此,日本的全国比赛,地区比赛都可以适当参加。甚至由本会 或联合其他会搞一些邀请赛、观摩交流赛等,都很有意思。大家像过 节一样,参加比赛。此外,还应积极参加国外的,尤其是带队到中国参加比赛,目前 中国比赛较多,尤其是地区性的研究会只要有信息,报名参加一下, 扩大影响,交流了技术,增进了友谊。如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上海 国际武术博览会,青岛、北京等地也都有国际赛事。这种比赛一般都 考虑到既交流,又获奖,不像中国武术锦标赛、世界武术锦标赛、亚运 会一样强手如林。函馆太极拳协会20年,也培养了不少高手,不妨 让他们代表函馆去一试身手,会大大有益于提高的。

浏览24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