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 如此形成了查拳形神兼备、结构严谨、功架整齐、虚实分 明、动作舒展、脆快有力、攻防有致、清晰连贯的拳风拳貌。

探究中国的武术史,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武术之所以能够形 成拳术风格上的差异,这与华夏民族生活在一个地大物博的社 会环境和地理环境有着极大的关系,正是这种社会因素和地理 因素的存在造就了中国武术风格上的显著差异。

拳法多样是又寸"以不尽务"的集中体现

这里我们所论及的“拳法”是一个较为宽广的概念,对拳法广义的理解是指武术运动的方式,而狭义的理解是对组成拳 术单个动作或者组合动作的技术方法。通常包括了拳法(是对 用拳方法的简称)、掌法、勾法、爪法、指法、肘法、鞭法、身 法、步法、腿法以及剑法、刀法、棍法、枪法等各种拳系所流 传的器械的运用方法和方式。因为中国武术所包含的拳种、拳 系实在是举不胜举,因此我们选择几种具,备代表性的拳种,择 其要者,略述如次。

①山东省体育运动委员会.查拳(中华武术文库•拳协部•拳术类)[M].北 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5.

②山东省体育运动委员会.查拳(中华武术文库•拳协部•拳术类)[M].北 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5.

③山东省体育运动委员会.查拳(中华武术文库•拳协部•拳术类)[M].北 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5.

 

首先说拳法(拳的方法和方式),说到拳法就不能不提及以 拳著称的南拳。南拳的拳法中,以拳法最多,据研究记载南拳 拳法有:“冲拳、直拳、横拳、劈拳、点拳、抛拳、撩拳、剪 拳、贯拳、弹拳、滚拳、盖拳、拨拳、抄拳、连击拳、砸拳、 插拳、压拳、栽拳、勾拳、钻拳、架拳、双抱拳等。①

接下来说的是掌法,八卦掌的掌法在中国武术的拳法中特 色尤为鲜明。其掌法分为:“推掌、按掌、托掌、冲掌、穿掌、 削掌、片掌、劈掌、插掌、带掌、领掌、撩掌、缠掌、震掌、 切掌、掖塌掌、探掌、摔掌、挑掌、截手掌、云片掌、单撞掌、 盖掌、反背锤、砸锤、掩手掌、腕打、顶肘、膝撞、甩掌、片 旋掌。”②

查拳流传至今,积累下来的掌法有22种,分别是:“推 掌、分掌、削掌、挑掌、撩掌、砍掌、劈掌、甩掌、按掌、穿 掌、插掌、插爪、架掌、靠掌、托掌、缠掌、撞掌、抄掌、抡

① 胡金焕,孙崇雄.南拳汇宗[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 8.

②朱宝珍.传统八卦掌(第一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15-24.

拍掌、切掌、摆掌、击掌①

接着我们说的是步法。八极拳在行拳时,对于步法的要求 也非常重视,多用拥搓步、跺碾步和翻身垛子等步法。八极拳 步法歌诀写道:

“意要身正直,十指抓地牢,两膝微下蹲,

松胯易拧腰,两肘配两膝,把放任飘摇②

八卦掌的步法也种类多样,有:“鸡形步、趟泥步、阴阳 步、自然步、八字步、扣步、倒把步、掰步、摆步、旋步、单 碾步、开步、进步、迈步、退步、撤步、横开斜进步、跟步、 插步、独立步、过步、箭步、垫步、转步③

我们再来看一看中国武术中多样的腿法。起源于宋代的戳 脚便是一种以腿法为主的拳术。戳脚中典型动作为玉环步、鸳 鸯腿,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描写武松醉打 蒋门神时,就是用的玉环步和鸳鸯腿。戳脚套路可以分为“武 趟子”和“文趟子”两类,不管是“武趟子”,还是“文趟子”, 以腿法见长,注重以躯干带动四肢,以臀部发腿,由脊背出手, 讲究“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手打三分,脚踢七分”。 可见,戳脚这门拳术非常重视脚上的功夫Q戳脚的基本腿法包 括:“砸丁、后挑、揣、拐、点、蹶、圈、错、蹬、碾。”④

①山东省体育运动委员会.查拳(中华武术文库•拳协部•拳术类)[M].北 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9.

②中国武术系列规定套路编写组.八极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 4-5.

③ 朱宝珍.传统A卦掌M一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29-36.

④康戈武.中国武术实用大全[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0.205.

在中国武术诸多的拳系中,不同的器械在使用和演练时, 会因器械的长短、大小、轻重、软硬等形状、质地、构造上的 不同,而产生和演化出形式多样、形态各异的方法。下面试举 一些武术器械的方法,略述如下。

拳谚说:“枪为艺中之王」程宗猷在《耕余剩技•长枪法 选》中指出:

“枪乃艺中之王,以其各器难敌也。”

“世人尊枪为艺中王,盖亦以长技无逾于此

可见,因为枪本身较长,攻击远,直出直入,攻防变化快, 故在持枪者与持其他器械者对抗时,枪占有一定的优势。枪法 的内容很多,吴殳也多次提到枪法有“五百余法”。但概括地说 来,可大体分为攻防两个方面。枪法中主攻的枪法是扎法,旧 时也称之为戳法;主防的枪法则称之为革法,旧时也称之为倒 手。

程真如在《峨眉枪法》中说:

“我有枪法一十八扎,十二倒手,攻守兼施,破诸武艺」

其中的“一十八扎”,均为“攻人之法”。在这些扎法中, 除“单杀手”(即“青龙献爪势”)为单手扎枪外,其余都是用 两手持枪,在不同的情况下,从不同方向,攻击对方的不同部 位。或从圈里圈外,或从上、中、下三路出枪,即所谓“左右 各有上中下也”。上路枪扎头、面,中路枪扎手、肘、腹,下路 枪扎腿、膝、脚,各有所用。

枪的革法也很多,但不外乎是从圈里或圈外防对方由上、 中、下扎来的枪,其主要是:

“拦拿革中,勾剔格上,提掳革下。”

“圈内有拿,圈外有拦,遮下有提,护上有捉,惟劈则上 与左右可兼用也①

在这些基本革法的基础上,又派生出许多方法,只是因攻 方出枪不同,在防守的动作和方法上有些细微的差别。

劈挂刀,隶属劈挂拳拳系,是中国武术优秀的传统套路, 是劈挂拳系中短兵套路之一。“劈挂刀的刀法无一花架,根据 劈挂拳的特点集小缠刀、子宫刀之精华,并吸收了苗刀刀法, 及通背二十四势的先进步法研创的②劈挂刀特点大开大合, 放长击远,迅猛彪悍,气势磅礴。其刀法主要有:“劈刀、挂 刀、推刀、抹刀、扎刀、托刀、撩刀、扫刀,云刀J③在此基 础上,配合以步法、身法,使得劈挂刀演练时呈现出“以身催 刀,身械协调,上下相连,内外合一”的奇妙刀法。

再如鞭杆,它是坚木制成的圆柱形短棍。从外观上看,鞭 杆一端稍细为梢,另一端略粗为把,把端直径约3.5厘米、演练 时,既可以双手持握,又可单手持握,把梢并用。鞭杆的技法 特点可以精辟地概括为:“换手倒把较多,忽而持梢,忽而握 把,忽双手抡挥,忽单手运转④这足以说明鞭杆的演练方式 和方法是多样、多变的。

①温力.六合大枪(中华武术书文库•拳械部•器械类)[M],北京:人民体 育出版社,1989. 42.

②中国武术系列规定套路编写组.劈挂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 192.

③中国武术系列规定套路编写组.劈挂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 194.

④康戈武.中国武术实用大全[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0.239.

我们所罗列的上述拳法、掌法、步法、腿法、枪法、刀法、 棍法等,无论是在“形”和“势”上,还是在“功能”和“效 果”上,都是各有区别的,因此更加彰显出中国武术丰富的形 式和内容。

 

结语

 

任何事物都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即世间万物“无常 形”、“无常势”。因而,中国武术也表现出“拳无常势”、“拳 无定势”的特征,这一点不论是在武术套路中,还是在武术技 击中都是能够得以应验的。明代唐顺之对于这个问题有一段非 常精辟的论述:

“拳有势者,所以为变化也。横邪(通“斜”)侧面,起立走 伏,皆有墙户,可以守,可以攻,故谓之势。拳有定势而用时 则无定势,然当其用也,变无定势而实不失势,故谓之把势J (《武编•前集•卷五・拳》)

浏览25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