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拳“势”的角度来看中国武术的技术体系,“武不尽势” 足以展现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磅礴之气。“武 不尽势”不仅表明了中国武术技术动作的姿势、形态、过程、 方法是无序多样的,不能用概括性的言语来一语概之,更加无 法用有限的数字来统计理解;同时也说明了中国武术技术动作 姿势、形态、方法的复杂多变,不能够用硬性的指标来界定衡 量,更加无法用定性的标准来规范统一。这就使得中国武术的 技术动作形成并具备了以下的表象。

拳种林立是对〃武不尽势〃的高度慨括

中国武术如同浩瀚的大海,深不见底,源远流长。纵观枝 繁叶茂的中国武术技术体系,可谓拳种浩繁,包罗万象。在20 世纪的80年代,国家体育主管部门进行了一次全国规模性的武 术挖掘、整理、统计工作,专家们把经过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拳 术进行了归类整理,流传至今的拳种已达129种之多。习云太 先生所著《中国武术史》中记载:“拳种部分有46节计75种, 器械部分有27节,足见其众多纷繁①下面,让我们来认识 中国武术中几个比较著名的拳种。

①习云太.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

太极拳作为中国武术的精华,它综合了各家拳法之长,融 合了阴阳经络学说,结合导引吐纳,成为内外双修,身心并练, 并将意识、呼吸、动作三者结合为一的内家拳法。“太极”是 中国哲学的一个术语,指派生万物的本源。太极拳是据太极之 理立论的一种拳术。现如今,太极拳以其深邃的文化内涵和独 具魅力的技术及技法,渐渐地成为中国武术的代名词,享誉海 外。关于太极拳的起源及其创始人,学界和民间的说法不一。 根据有说服力的考证,太极拳源于明末清初,为河南温县陈家 沟陈王廷始创。据《遗词》记载:

“闲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 龙成虎任方便……”

可见在当时的陈家沟,习练太极拳法是非常寻常的事情。 陈家沟太极拳即为后世的“陈氏太极拳”,此后从陈家沟小范围 内开始传向全国,并在传习过程中逐步衍生出了与陈氏太极拳 特点有异的杨式、武式、孙氏、吴氏等多种太极拳流派。

各派太极拳虽然在动作、套路、风格等方面各成一体,但 他们之间依然保持着一些基本相同的技术方法和运动特点。 “在身体姿势方面,均要求悬顶、顺项、含胸拔背、沉肩坠肘、 塌腕、松腰实腹、敛臀落胯、膝部松活、两足分清虚实、全身 中正安舒。在动作运动路线方面,均要求弧形运转、节节贯通、 上下相通。达到运动圆活、衔接顺畅。在动作速度和劲力上, 除陈式太极拳外,均要求以柔和缓慢为主,练习速度均匀。在 整体要求方面,均要求以内在的意识为主导,以意导体、以体 导气,意、气、体三者配合协调。在技击上,均强调在‘舍己

从人’的前提下,求得以静制动、以柔克刚①

八卦掌,俗称“转掌”或“推磨掌”,为董海川在清朝道光 年间所创,是与太极拳和形意拳齐名的中国三大内家拳。八卦 掌取名自《易经》,拳理拳法深契《易经》的义理与象数。《易 经》上说: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 相荡,变化无穷。

八卦掌的先师依据此原理创编了老八掌、六十四掌之势法, 并由此而生生不已,并因此而变化无穷,此八卦掌之致精微也。 八卦掌的“传统掌法、掌势和步法因派别而已,但皆以八卦之 数定掌数,即:八大老掌、八大母掌;以掌势和架势的高低定 上、中、下三盘掌或势,即二十四势(掌);又以易卦之理推演 出一掌(势)变八手(掌)之数,演变成八八六十四手,后人 又将六十四手组合成六十四掌或六十四式。”②在演练时,习练 者多以绕圈走为基本运动形式,以“摆扣步”和“趟泥步”为 基本步法,运用走转的足迹、路线循走阴阳鱼、走八卦图、走 九宫等。

形意拳,又名“心意拳”、“行意拳”、“心意六合拳",与 太极、少林、八卦并称为武林中四大名拳,其流传距今已有400 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形意拳的创始人当属明朝末年山西 永济尊村姬际可,字龙峰。”③形意拳,“取其以心行意之义”,

①康戈武.中国武术实用大全[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0. 192- 193.


  • 朱宝珍.传统八卦掌(第一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L 1.

  • 买正虎.形意拳搏击的理与法[M].北京:北京体育出版社, 1.


亦称为“形意拳”。形意拳脱胎于“心意六合拳”而自成体系, 在山西、河北形成技法独特的两大系别。

形意拳的基本桩法为“三体势”,基本拳法以五行拳和十二 形拳为主,其中,五行拳分为:劈、崩、钻、炮、横五拳,十 二形拳即为:龙、虎、猴、马、龟、鸡、鹤、燕、蛇、鹰、 熊。形意拳拳系中,还包括单练套路、对练套路、器械套路三 类。单练套路有:“五行连环、鸡行四把、八势拳、闸势锤、 十二洪锤、八字功、龙虎斗等”;对练套路有:“五行生克、安 身炮、三手炮、五花炮、六捶、九环套、散手炮等”①;器械套 路有:“三才剑、行步六剑、五行剑、连环剑、十二形剑、三 合刀、三才刀、六合刀、连环刀、连环棍、五行枪、连环枪、 六合枪、凤翅镇,等等”②。它在我国的大江南北、全国各地传 习很广,在国外也有很多国家和地区早有流传。

相比于上述的内家拳系,少林拳术则属外家拳的范畴。少 林拳术因其悠久的历史,深广的影响,而成为我国著名的武术 拳种之一,它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武 术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李连杰主演的电 影《少林寺》,更使得少林寺名闻天下,少林武术成为人们耳熟 能详的名词。近年来,少林武术用它的魅力吸引了一代代为此 “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弟子。少林武术起源于古代嵩山少林寺, 并因此得名。少林拳术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年,备受世人的敬仰,

①孙豹隐.形意拳[Ml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2. 3.

②康戈武.中国武术实用大全[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0. 192- 虽受一些神话传说的影响,但主要还是因为它的功夫过硬,风 格独特,具有极大的实战价值。

少林拳术的套路结构紧凑而简约,动作质朴而敏捷,招式 多变而严密,劲法灵活而富有弹性,着眼于实际而不练花架, 自卫的特色尤为突出。这想必与少林拳法源自强身健体、保寺 护院有着极大的关系。故此,少林拳以“刚健有力、朴实无华 的风格,套路繁多、利于实战的特点”①,在中国武术史上独创 一家,在国内外久负盛名,素来享有“少林武术甲天下”之美 誉。

武当武术也是我国武苑中一个重要的拳种流派,它和少林 武术齐名,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由此可见,武当 武术在中国武术的发展史中也占有一席之地。武当武术创立于 明代,创自武当山道人张三丰。原本武当道人习练武术是为了 强身健体,修道养生,以武求道,但历经数百年的发展演变, 武当武术不断地繁衍、丰富,由最简单的“八门五手”的十三 势拳而发展到今天众多的门类。

如:“武当太极拳,共有八路,计一百零八式。走拳时缓 慢柔和,用缠丝弧形劲,气贯全身,走运四梢,内气随丹田开 阖升降,旋转变化,使气血运行全身,而达到外强内壮之目的。 此拳将太极之运气,形意之劲力,八卦之身法揉为一体”②,可 谓之为武当武术集大成者。武当剑,乃武当门派嫡传之武当山护山剑。武当剑分为:单剑、对剑和散剑等。剑法由十三字诀 演化而生,即:“由抽、带、提、格、击、刺、点、崩、搅、 洗、压、截、劈十三势应用变化而成J①其特点是:“太极 腰”、“八卦步”、“体用结合”、“姿势优美明快”、“以洗练 取胜”。自古便有诗人赞美武当剑术是“翻天兮惊鸟飞,滚地兮 不沾尘”,可见武当剑法的轻盈飘逸、端倪莫测。此外,在《武 当武功》一书中还记有:武当长拳、武当八极拳、龙华拳、玄 真拳、武当对剑、武当太极剑、龙华剑、龙门十三枪、形意连 环刀、三合刀、玄武棍等诸多武当武术的内容。

①吴宗农主编.中国名拳[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149.

②裴锡荣,李春生主编.武当武功[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浏览39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