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张大经
张大经,字建常,山西凤台人。清乾隆十六年(1751)辛未科武进士第一人。
乾隆十六年,张大经获取一甲一名武状元,授矛一等侍卫后,张大经出任陕西兴汉镇总兵。乾隆二十年(1755),授湖北武昌城守营参将。乾隆二十三年,张大经以承担缉捕造反的马朝柱,限期已满,一无所获,被部议降一级调用。乾隆二十四年,捐复补山东济南城守营参将。乾隆二十八年,迁文登营副将。乾隆三十四年(1769)正月,张大经奉命再升任陕西兴汉镇总兵。乾隆三十六年,张大经奉命率领西宁、陕西官兵各100。人随从大军出征金川。三十七年二月,张大经所属的军队一出师就包围了资哩城,他率师出中路进军。九月,出师,进攻兜乌。接下来,张大经派兵千人驻扎在阿喀木雅,很快转移驻扎木阑坝鄂克什旧寨,十二月,大军攻克木尔古罗及卡了。进攻造反的布朗郭宗,张大经偕待卫普尔普等直逼造反者大寨,攻克造反者的寨。焚毁寨楼,杀死许多造反者。乾隆帝传谕交部议,从优叙功,官加三等。正好副将军阿桂已攻克美诺的谋反的酋长僧格桑,酋长逃走遁、投奔布朗郭宗,张大经随将军温福跟踪追到底木达,从侧面进攻布朗郭宗,一举攻克反叛的酋长。返回后,又跟从大部队攻占底木达,生擒了僧格桑的父亲、首领泽旺。大获全胜,出师告捷。乾隆三十八年二月,大军攻克聪尔拉。张大经偕同副都统乌什哈达等,冒雪登上山口两峰,夺其碉堡。这个月,大军移营,温福进驻木果木,张大经率领将士500人分驻簇拉角克,乾隆帝认为这个地方处于功聪尔拉口以北,形势十分险要,谕旨要增添兵力,协助严加防御。四月,张大经偕同乌什哈达等攻占达扎克角山,击败大量造反的民众;居高临下,顺势沿山而下,攻克得斯东寨。大量造反的人仓皇弃寨,逃遁而去。六月,张大经以军功得叙,官加三等。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这月,木果木大营溃败,温福遇害。七月,当时主将参赞大臣海兰察传檄张大经撤兵退出。不巧路遇大量造反的民众聚集在乾海子险要地带,道路险阻又不能骑马,只有徒步尽力奋战。终归寡不敌众,张大经等将士战死沙场,张大经以身殉职,在金川营阵亡。乾隆帝赐恤,予骑都尉世职,子孙后代沿袭。死于这次战事的诸将领都入祀昭忠祠,得到当时人们的祭祀。
张大经等有战绩者,一并绘画图形,悬挂于北京皇城西苑紫光阁。这次战死的马全列于前50名功臣,其余的如张大经以及牛天畏、阿尔素纳等皆列于绘画的后50名殉难功臣之中。乾隆帝传谕旨:“总兵张大经效命行间,亦殊可悯,著照高天喜之例,酌减议叙”。命祀昭忠祠,寻议,照阵亡旗员二品大臣例,恩荫骑都尉。张大经是在《清史稿》中载有传记的有限的几个武将之一。
3.马全
马全(1732 ~1774)初名马臻,又名马琮,字具堂,号纯斋,阳曲(今山西太原)人。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庚辰科武进士第一人。
马球出身武将世家。他的父亲马云翱是雍正二年甲辰科武进士,曾任提标游击,累官至参将,正三品官衔。马云翱有四个儿子,马琮排行老二。马球从小就跟随父亲习文练武,很早就刀枪娴熟和熟谙兵术。乾隆十二年,马琮的父亲领兵参加了平定四川大金川藏族土司莎罗奔发动叛乱的平叛战争。当时,马琮年仅17岁,他就和哥哥马昭一起随父从军,人川作战。马云翱战死沙场。马球和哥哥马昭一起扶父亲的灵柩回故土下葬,从此下决心继承父业,做一个像父辈一样报国立功、效死疆场的军人。不久,马琮参加乡试,考中了武举人。乾隆十七年,赴京都参加兵部武会试,又考中了,成为备选殿试的“武贡士”。殿试时,马琮再次考中鼎甲第三名“武探花”。被授予二等侍卫衔,正四品。
乾隆十七年,马琮先出任潼绵营都司,接着又出任福建抚标右营游击。走马上任后,年轻气盛的探花马琮得意忘形,憋不住劲儿,常以“武探花”夸耀于人。有一次,他又在同事官员面前大吹大擂,说自已如何受到皇上的恩赏和器重。由于已不是第一次这么吹嘘了,所以引起在场同僚们的反感,其中有一个自视武艺不俗的游击,对他反复炫耀很不服气,便顶撞道:“就看你这副样子,能当上探花,八成是靠通关节,二成是靠碰运气。”这位游击的话未落音,马琼暴跳如雷,指着他的鼻子大声喝问:“你说我是通关节碰上的,那好,有本事你就跟我比试比试。” 这位游击冷冷一笑说道:“比就比,只怕你这位探花郎是个‘见花谢哩!”他的这句话十分恶毒,暗示马琮是个“采花贼”。马琮如何受得了这口气!此话一出口,便扑了上去,连续向对方攻击。这位游击促不及防,被马獴一拳打了个正着。好在他也不是酒囊饭袋,见马琮招招都是致命之招,也拼出全身力气,进行还击。马琮能中探花,功夫当然了得,他招招凶狠。不出十招,那位游击就只有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了。他想若跟马球硬拼下去,势必吃大亏,因此趁劝架者上前劝解,赶紧溜了出去,跨上马,向城外逃去;假如他不再吭声也就没事了,可是他边逃边骂:“你马家十八代老祖宗!你若有胆量,就出来跟老子再干一仗!”马琮一听,怒不可遏,冲出房间,骑上快马追了上去。他策马猛追,追到城外护城河的吊桥上,见那位游击所骑的马尾巴翘起,一把抓住,马匹受惊将背上的主人掀了下来。马琮也翻身下马扑在一起,在吊桥上扭打起来,结果双双堕入护城河中。他们都不会水,被淹得直翻白眼。他们的上司将他们训斥一番,然后捆绑起来,送到福 建总督衙门,听候发落。总督听了参将说明事情经过,将二人关押起来,经上报将 二人同时革职,赶出军营。马琮被革职后,只身来到京城,靠朋友周济和沿街落摊卖艺,勉强求得一日三餐。后来,他开了个武馆,收徒授艺。乾隆二十四年,他隐姓埋名,等待时机。不久,重新加入京都巡捕营当兵,他刻苦读书、习武,力争文武双全,把名字也改为“马全”,来激励自己。
乾隆二十五年九月,马全在北京参加了兵部武举会试。依赖平时刻苦演练,无论内场、外场都顺利通过了,获得了武艺俱优的“双好”。冬十月,马全参加武殿试,乾隆帝亲临中南海紫光阁观看,会试获“双好”的考生依次入场考试。第一天,御试中式武举骑射、步射,次日,御试马全他们开弓、舞刀和掇石等技勇项目。第三天,乾隆帝又复试中式武举的马、步射。马全臂力过人、射艺娴熟,以精湛的武功时时博得全场不断的喝彩。乾隆帝偶然觉得马全似曾相识,终于认出他就是壬申科武探花马琛。就问马全:“你不是马琮吗?”马全立即叩头谢罪,将以往丢官经历以及报国志向禀明了皇帝。乾隆帝大喜过望,凭马全的考试成绩,钦点他为武状元,赏赐盔甲、腰刀、顶戴等,授予头等侍卫,正三品官衔。
乾隆二十七年(1767),马全保护并随从皇上南巡,乾隆帝命他代理江西南昌镇总兵,赏赐孔雀翎。乾隆二十八年,马全任南赣镇总兵。任职期间,他上疏校阅各营士兵,赴禁山关隘山口巡查,防奸人阑人。上(指乾隆帝)褒其奋勉,授江苏苏松镇总兵,擢升江南提督(从一品)
马全任江苏提督掌管军权以后,立即整饬军务。以往江南海防的一些配备水陆两军的装备不合理。当时驻防崇明岛,几乎全用水兵巡逻,却配备了战马一百多匹;而沿岸需要依靠骑马巡哨的金山、柘林、青村、南汇等营,却仅有战马几十匹。马全立即上奏兵部,将崇明岛上的马匹一大半调配给沿岸四营。又在崇明岛增加了战舰,改变了“陆营少马,水营乏舟”的极不协调的防务布署。此外,马全将《中书政考》这本当时兵部印行的兵制手册,扩大颁发给参将以下的低级军官, 组织宣讲,使将士遵守规制,军队秩序大大改善。马全得到了朝廷的赞许。马全在江苏任上干了几年,又奉命调任甘肃提督。他人京拜见皇帝时,乾隆帝特别赏赐黑狐褂,以示嘉奖。
乾隆中期,大金川土司莎罗奔的侄子郎卡取代莎罗奔主持土司事务。与小金川土司泽旺勾结,掀起第二次金川叛乱。他们依靠地势险要,道路崎岖,龟缩潜居在石碉里,因而难以攻克。乾隆三十一年(1771)以来的五六年时间里,原四川总督阿尔泰作战不力。乾隆帝一怒之下将阿尔泰赐死,改命大学土温福前往平叛。乾隆三十四年,马全出任提督江南总兵。乾隆三十八年,马全人京觐见,请求入川平 息大小金川叛乱,为国尽忠,替父报仇。乾隆帝加封马全为领队大臣,特赐元狐马褂一件,命他立即赴川作战。马全来到金川,战事正相持不下。一开始,温福一鼓作气连夺关隘,此后,反而畏缩不前,仿照叛军修筑石碉,所谓“以碉卡逼碉卡”,以守为攻。马全认为在地势险峻、叛敌势单力薄的情况下,应该速战速决。当时,清朝大军平叛主要有三支主力:主帅温福,驻扎木果木大营;第二支是提督董天弼,驻扎底木达;此外就是马全所在的都统海兰察这一支,驻扎控嗒营。马全和海兰察安营扎寨后,立即猛攻昔岭,接连摧毁敌碉两座,乘胜穷追不舍。从天亮到夜晚,“糜战冰雪中一昼夜,卒败贼(指造反的人)。”马全率军踏冰卧雪与叛军激战,终于将叛军击溃。马全料定敌人还会反扑,纠集兵力,卷土重来。于是,由都统海兰察先领兵在一个地势险要的地方埋伏,果不其然,敌人又蜂拥而来;马全再引军佯败,敌人紧迫不舍,进入埋伏地,海兰察率军忽然杀出,两下夹攻,再次大败叛乱敌军。在收复地区,马全建筑起石碉,但马全不过是侧翼偏师,他的胜利不能改变整个战局。主帅温福照旧拥兵自重,按兵不动,马全心急如焚。一天,他亲到大营,希望说服温福调动全军主动出击。他对温福说:“金川基尔小夷,我们却一再攻打不下,以至于多年屯兵前线,士气衰落,糜费钱粮。您身为国家重臣,不能出奇制胜,威振敌人,每天只知道躲在石碉里饮酒议事,打骂士兵,最终拿什么回报天子?”温福不但置之不理,反而斥责马全狂妄自大,将他赶了出来。眼看温福的刚愎无能,将要导致全军的失败,马全却又无可奈何。乾隆三十八年五月,他叫随他从军的侄子马国琦回家去,临行时,马全沉痛地对侄儿说:“你回去告诉你父亲好好侍奉奶奶,我也许不能再回家了!”六月,叛军果然先攻破董天弼的营碉,继而派兵切断通往木果木大营的粮道。六月十日又开始袭击木果木大营。先夺炮台,又断水道。温福的部队顿时大乱,纷纷争着躲进石碉,自相践踏,死伤无数。温福中炮身亡。叛军从四面八方拥入大营,清军主力彻底溃败。六月十一日,叛军包围了马全的营地。马全身先土卒,率众奋力拼杀,斩杀无数。马全率领的的清军以寡敌众,迎击数十倍的敌人,而且眼看敌人云集,越来越多,还在不断地增加。马全的部队孤立无援,有减无增,只有下令冲出重围。他率领部分精锐殿后, 掩护部队撤退。最后,马全亲手持利刃杀死数十名敌兵,力战而死,当时马全年仅42岁。乾隆帝赐马全谥号“壮节”。马全以身殉职,战死之后,乾隆皇帝痛心疾首地说:“提督马全乃为国家出力有用之人,今力战死事,实堪轸惜!”并下令为他绘肖像画,挂在紫光阁内,并亲自撰写御制诗赞誉马全。诗曰:“挟翼虽英,御须造父。设非其人,良才徒苦。陷木果木,将军愤辕。殿后捐躯,愧惜难言。”在中国武举史上,罕见一人两次名列鼎甲的。前后两榜鼎甲,仅此一人,这就是马全。

浏览42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