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镖局职能
社会商业的发展,使一个城市有众多地方的商人,或者一个地方的商人去众多城市经商,于是货物的贩运和资本调拨遇到困难,要求社会为其提供服务,因而有镖局的兴起和汇票的使用。镖局凭借武术专门为商号保护钱财或人身安全,其业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运送货物与资金,称为走镖。一类是看家护院,保障后勤,称为坐镖。前者根据项目的不同,又分为信镖、票镖、银镖、粮镖、物镖、人身镖六类;后者根据目的不同,又分为护院、坐店、守夜。
走镖是镖局的主要业务,山西人在外经商的人多,经营的地方多,和镖局打交道也多,“清嘉庆年间当时晋中平、祁、太等县的商人,在北京开干果店和做其他生意的人不少,每逢年终结帐,他们都要往山西老家捎些银两,一般是从镖局运现。”“镖局也代理商号发往各地的汇款,兼办汇款业务。嘉庆年间在京城经商的山西等地的生意人,年节往家捎钱时,也多靠镖局运现,虽要付酬金,却比较安全可靠。”“太谷之领袖票号为志成信、协成乾,志成信为最老,协成乾系志成信之伙友分设者。志成信在外设有镖局,名曰志一堂,系送现银,有账可嵇者在道光年间,且票号在北京仍用志一堂名号。”“山西榆次人安晋元在张家口开办有“三合镖局”,王福元在蒙古三岔河开办有“兴元镖局”。此外还有“志一堂”、“长胜”、“三义”、“无敌”等镖局,太谷车二、祁县戴二闾等都是有名的镖师。据说, 车二的徒弟李复祯,出师后经常保镖于京津及辽宁一带。”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镖局的主要业务是对现银的运输,为晋商资金运输提供了安全保障。
坐镖是镖局的第二大业务,商号要请镖局之镖师来坐阵,以保证其家宅和商号的安全,由于商号将其视为镇宅(号)之人,所以待镖师如上宾。由于坐镖没有走镖的长途劳累及凶险较小,故而多数成名老镖师多在商号坐镖。“李广亨、在太谷“中兴正”商号任护卫”“形意拳高手如李老农、申天宝、冯克智、胡铎、李发黝、武鸣国、吴本忠、车毅斋、贺运亨等,多在曹氏三多堂担任过护院拳师” “重金聘请车永宏先生为教师兼护院,轮流留住各家。”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晋商多把镖师作为其宅(号)的保护者,这些镖师为晋商经营保驾护航,外则解决晋商经营中的安全问题,内则保证固定资产完整无缺。
三、镖局在晋商发展中的安全作用分析
(一)镖局的性质分析
就其性质而言,镖局是我国清代保险业的雏形。“镖局的兴起,解除了商人路途艰险的困难,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实际是中国早期古老的保险业”。也是我国长期实行的货币清算制度,“起镖运现的货币清算制度,在我国长期的延续,既是商品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又与国内社会秩序安定有关。”镖局作为一种以武力为保障,专门为商业运输现银和货物的机构,在封建时代商品经济与货物、银两运输不相适应的条件下实现了埠际间的商品流通和货币清算,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业务的扩大提供了物质保障。而其分散风险,共同承担或实行约定的损失赔偿责任制,更是体现了经济补偿的作用和基本的保险原理。
(二)镖局是晋商货物贩运和资金运输的重要安全保障
镖局在商业资金运转中的作用突出,是运转过程中的主要安全保障,甚至在清代对外经贸活动中,镖局也被雇请护送出洋货船。“余金氏,以大海之洋行为业, 自置洋船五,在东西洋贸易。每船必有标客,以御盗贼”;“时有巨商贸贩外国, 苦海盗,聘洪护镖”。晋商由于其资本雄厚、分号众多、区域很广的特点使其对现银和货物的运输有较大的依赖性,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平遥蔚泰厚票号向苏州运现银430, 500两,咸丰元年(1851)又有票号由京向苏州运银共557, 482两。这些史料充分说明晋商经营需要大量的货物和现银长途运输,而这些是正是盗匪眼中的最爱。大量的货物和现银要在相距很远的多个地方间进行转运,就需要依靠镖局来实现其运输中的安全。尤其是山西地面上或山西人在外地开设的镖局更是晋商经营中的安全保障。镖局在晋商现银长途运输中为其保驾护航,使晋商在经营中无后顾之忧,才使晋商开创出“天下最富”的辉煌。
(三)镖局是晋商经营场所、家宅和人身的重要安全保障
坐镖是镖局的另一重要业务,其业务场所就是晋商的经营场所和家宅,山西商人经营有方,家资钳万,其商号和家宅必然会有一些肖小之徒窥探,不免会出现偷、盗、抢、赖、仇人纵火等意外,对经营造成很大的影响。镖局进入这些场所,承担起这些场所的保安工作,使商人从这些并不擅长也不专业的事务中脱身出来,安心进行商业经营,人尽其才,实现商业王国。而将经营场所、家宅和自身的安全交给专业的镖局来进行管理,也是人尽其才,使有心图谋不轨的职业、专业和业余的盗匪们心存畏惧而放弃。实现晋商经营场所、家宅和自身的安全不受影响。
第二节镖局集中运现在明清金融业发展中的作用
保证安全是镖局的基本功能,集中运现是其重要业务之一。镖局集中运现在金融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山西票号产生以前承担着为众多商家异地集中运现的职能,是我国北方商业活动中债权债务清偿和结算的重要内容,山西票号产生以后则承担着为票号异地调拔资金的职能,在商业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镖局在票号产生以前承担为众多商家异地集中运现的职能
集中运现是镖局的重要业务之一,所谓集中运现,本文是指镖局在一次运送现银过程中,同时为众多商家服务。
在清代票号产生以前,资本流通中几乎全部是金属货币的流通,金属货币由于其笨重使得运输起来很不方便,国人的银钱转移,小量可以自行揣带,稍多的话,比如说可兑十两银子的铜钱(约一万枚),或一千两的银锭,就得车载马驮。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资本逐渐活跃,商品流通范围日益扩大,与其相对应的是货而流通量的日益增加,但“由于铜钱价微,仅能充当小额交易或找零,在大宗物品的买卖上,就需要使用银锭来授受。大宗现银的移转,固可请人扛抬,若两地相距太远,或路途不平静,银主为避免沿途宵小匪盗的窥视骚扰,通常会先向当地镖局缴费,请镖局担任护送。”可见,出于金属货币本身的特性和运送过程中的安全需求,镖局运送大宗现银是商业活动所必要的,而集中运现则多见于晋商的商业活动中。
晋商在数百年的商贸活动中,创建了“过镖”制度。所谓“过镖”制,即赊购结账制,是指晋中商人在长期的经商实践中总结并实施的一种会计结算制度。商号间在大量的业务往来之前,先议定价格、利率等,再确定一个期限,到期必须清理债务,结算账目,最后将所盈银两送归各自总店。其要点有三:一是总号与分号、总号与分散在全国各地的连锁店之间,都要按照镖期进行财务结算和清理;二是晋商与发生贸易(含借贷)关系的相与家(即买卖双方的另一方),无论盈亏也必须以镖期为限,准时清理双方债务;三是所有盈利部分,都要通过金融界的调剂,以银两现金的形式由当地镖局负责押运交到指定地点,习惯上把这种清理债务和银两归现的制度和方法叫做“过镖”。在这一制度中,“到期必须清理债务” 和“最后将所盈银两送归各自总店”的商家显然不只一家,晋商所有总号分庄,对“过镖”无不重视,因为它关系到所有商号资金供求和资产负债能否平衡,是企业兴衰存亡的关键。在清代,“过镖”由各地的商人会馆负责组织。进入20世 纪初,光绪皇帝支持新政,半官半民的商会在各地纷纷成立,过标就由商会负责了。每当过标,运载现银的标车到达,一般是在下午时分。那时,夕阳西斜,明标到来(解现银者谓之“明标”),接近城门,便呜火枪一声,赶车人高扬长鞭,人欢马叫,高喊而入,络绎不已。过标时,商会还要组织唱戏,即从“过镖”的第二天起,所有商号和金融机构,要筹措资金,聘请梨园优伶到城中的财神庙或关帝庙唱戏三天,娱乐庆贺,并祈求神灵保佑,发财致富,吉利平安。所以镖局是为众多商家服务的,同时为众多的商家异地运送现银,承担着异地集中运现的功能。镖局集中运现的到来,是当地商界的一件大事,因为只有它的到来,各商家在商品 交易中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才能集中进行清偿和结算,利润才能送回总店。
镖局集中运现不同于镖局为某一特定商家的零星运现,当然两者之间有相似点,镖局能够在现银运输过程中提供安全服务,但这种安全服务所反映的商业活动是不同的。某一特定商家的零星运现反映的是某一特定商家的商品交易所带来的现金交易或零星的、不定期的债权债务的清偿和结算,而集中运现反映的是众多商家的定期的、集中的债权债务的清偿和结算。“过镖”,即众多商家(含金融机构)集中清理债权和债务,显然是与镖局的集中运送现银相联系的,如果镖局的作用局限在为某一特定商家零星运现的规模上,“过镖”成为众商家商业活动中的一种制度是不可想象的。
镖局通过集中运现进行汇兑银两,既有与商品交易活动有关的,如各商家清偿债权债务所需的银两,也有与商品交易活动有关的,如运回老家的所得利润。
浏览31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