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是习武者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武德之说,始见于春秋时期左丘明的《左传•宣公十二年》,其言:“武德有七:禁暴、戢兵、保大、公定、安民、和 众、丰财”。武第的起源可追溯到武术的萌芽阶段,以后 历经各朝各代的提倡,逐渐形成“尊师重道、孝悌仁义、扶 危济贫、除暴安良”或“虚心求教”「屈己待人,助人为乐” 等内容,力戒“骄奢淫逸,为盗采花”。佟忠义著《武士须 知》以“有恒心守纪律,尚谋略,勿骄矜,重信义为武德标 准”;《青萍剑・剑箴》中将武德概括为:“一戒自矜,二戒务 名,三戒好与人争胜,四戒好杀,五戒目空一世";……凡此种种,大同小异。武林中流派众多,每一门派都相应有自己的“门规”、 “戒律”、“戒约”,这些门规实际上都是不同背景下武德的 不同表述形式,如影响颇大的少林派武术,自产生发展至 今,戒约就修立四次,“禁叛师、禁异思、禁妄言、禁浮艺、 禁盗劫、禁狂斗、禁建戒、禁抗诏、禁欺弱、禁酒淫”的少林 十戒在中国武林影响很大。武林中人的道德信条从渊源关系上看,更多地受墨 家思想的影响。墨家要求言行一致,说到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状合符节也” 《吕氏春秋》记载了 . 一个颇为悲壮的故事:量家第三代大师孟胜与楚国的阳 城君交好,阳城君清孟胜守卫自己的封国。后来楚国内 乱,阳城君被逐,楚国未收弃阳城君的封国。孟胜认为护 国,理应|顷力守卫,宁死不屈。结果孟胜和183位弟子一 同赴死。[中国武林中正义之士, 一诺千金,于守信之道丝 毫不会马‘虎。信义,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组成部分,儒家 先贤孔子思想的核心“仁”,其内容“恭、宽、信、敏、惠”以 此标准调节人际关系。家尚武崇勇,武林中人性格豪 爽,以自身武功锄强扶弱,除暴安良,纵横天下,笑傲江湖,匡扶正义,实现其抱负和理想墨家所提倡的“有财 者勉以分人”深得武林侠士的首肯,据说宋代侠客柳开, 路过一家酒店时,看见一个士人坐立不安,得知其因家贫 不能葬其亲人,于是穷其所有,慷慨赠与士人一百多两银子助人为乐,自我牺牲以利他人,“先万民之身,然后其 身”,形成受人尊敬的“武侠风范”。武学宗师十分重视择徒,将此当作严守武德的第一 道关口,因为武技如若落入不轨之徒手中,极有可能作出 损人害人、败坏门风的事情来J如恶僧了因和尚、少林叛 逆马宁儿之辈。所以武林各派均严于择徒。《峨媚枪法・ 戒谨篇》言:“不知者不与言,不仁者不与传。谈元授道, 贵乎择人”。《永春白鹤拳拳谱》云“不信者不教,无礼者 不教”。《昆吾剑箴言》规定“人品不端者不传,不忠不孝 者不传,人而无恒者不传,不知珍重者不传,文武不就者 不传,借此求财者不传,俗气人骨者不传,市井人不传,拳 脚行不传”,如果没有合适对象,“宁可失传,也不轻传” 由于武艺的师承关系,师傅与徒弟之间的礼节也就成了渗透武德的途径。“凡吾习武之徒,必须认贤为师,谦虚好学,尊敬师长,尊尚武德”,而身为徒弟平日对待 师长,宜敬谨从事,勿得有违抗傲慢行为”,一日为师,终 生为父。从另一方面讲,在授受武功方面的“线”而非 “面”的传承特点,“事师如父”也就理所当然。据说,通臂 拳名师王占春,早先拜北京白云观道长韩屏山学拳,再三 登门而不得见,便索性扛了一口袋干粮,在白云观门前蹦 了半月,精诚所致,金石为开,终于被收为弟子,这种情况 武林中并不少见。应该说这是当时时代条件下使人际关 系密切的最佳方式。董海川先前常住徒弟史纪栋家,海 灯法师身边总有徒弟范应莲陪伴左右。中华民族是礼仪之帮,中国武林更讲究礼节。据《京城镖师李尧臣》等记载,旧时镖行的规矩,走镶沿途要喊 镖号。但到一地,必拜谒当地著名武师,然后喊镖,表示 诚意,遇上劫镖的,要特别和气,用江湖好言应付。内容 大致有二点:一是彼此都是武林中人,江湖朋友要讲义气;一是镖行或押师承认自己这碗饭是江湖朋友赏的。 对方若问:“穿的谁家衣? ”须回:“穿的朋友衣'再问:“吃 的谁家饭?”须答:“吃的朋友饭"如此这般地拉过一阵 话,一般道上朋友都会放行。如果不讲礼节,傲慢失德, 可能惹出事端。据《沧县志》载;有一年,一镖师押镖从沧 州著名武术家李冠铭门前经过,高声喊镖,耀武扬威,却并未按规矩前来拜谒。李冠铭闻讯大怒,骑马追至后, “恰有一牌坊,冠铭手攀房梁,以股夹马,马跳嘶不能稍 动,镖师大骇,逊谢哀之,铭始大笑驰去。后凡镖师过沧 州,相戒不喊镖”。武林中人视持艺傲物、目空一切者为 鄙薄小人,立身处世,与人交往,提倡谦逊作风。《少林戒约》云:“对待齐辈,须和顺温良,诚信勿欺”。著名武术家 孙禄堂一再强调「所谓武德,不外乎两个内容,一是手德,二为口德。口德,就是要谦虚”。与人为善不只是态 度上的谦恭,而是事关武学修为的大事。“满招损,谦受 益,古训昭然。信不我欺,况以世界之大,人类之众,得失 既有独厚,习艺复有专精。从来绝技不管女流,自古奇技 多出僧道。勿以貌取人,当虚怀而潜修。所谓良贾深藏 若虚,大勇恂然若怯,盖造诣愈深,其涵养力愈大也”(《武 士须知》据说民间武师张全一和少林高僧一贯禅师, 你来我往交游二十多年,对方竟然不知是武林中人,后经 别人说破,才知彼此身怀绝技,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大成拳宗师王茸斋先生轶事》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太极 五星椎名师李瑞东和王芳斋一次相遇在袁世凯府中的宴会上。袁世凯执意让二人比武助兴。两人谁也不愿打, 商定作一回推手比赛应付。只见两人双手相搭,你来我 往,内力绵厚,在座行家十分敬佩。但袁世凯却不知深 浅,一定要两人见出高低。两人都是一代宗师,谁也不愿 落败,只好拿出平生本领比了起来。忽然李瑞东变换手 法,王芳斋稍一疏忽时,右手和右小臂被牢牢抓住。李瑞东接着使出太极拳中的“大履”绝招,往回撤步,双手一 捋。情急之中,王茸斋急中生智,起快一跟步,顺势往前 送力。李瑞东当时年事已高,一时站立不稳,跌坐地上。 王茸斋赶紧上前,将李瑞东扶了起来,当着袁世凯和众人的面说李先生功夫比我强,这次是李先生让了我一招推手也不是真正的比武,我打算下月在吉祥戏院当众重比武,请各位光临! ”第二天,王梦斋到李瑞东家中探望, 一来表示歉意,二来相约下次比武时李将王打倒,以换回 面子。谁知几天后,李瑞东突患伤寒去世,王梦斋内心也 始终排遣不开,总觉对不起李先生。王梦斋比武取胜,正大光明,却内疚不安,表现了 一代宗师的人品。也有相反的例子,李渔《笠翁一家百》中 讲了一个故事,说秦淮民间有一名叫健儿的人,武功高 强,但好勇斗狠,骄横不法,多次叹息世上无对手,只恨没 有和楚霸王生在同时。一次,贩内得三十金,归家途中, 在店饮酒,解金置于案头。卖酒老翁告诉他前面有强人 出没,金子要好好收藏。健儿眉眼一横,将一包金子掷于 地:我纵横天下三十年,未有对手,有能取我金子的人,我 磕头投降。问他能敌多少人,大言不惭“遇见一万打一 万,遇见一千打一千,如果是计数而敌,那就太无能了 喝完酒上马而行,走不多远,一后生骑马追上,并肩而行。 健儿问小伙:“你佩带弓箭,会射吗?”后生说学过还不熟。 健儿接弓便使劲拉,却拉不开,后生接过,一箭射中一只 判鸭后生说:你佩短刀,一定精于击刺。鲤儿吹嘘自己 这方面有特长。后生接过刀,嘻嘻一笑:你这是杀鸡宰狗 的东西,有何用处?说着两手一折,刀弯得像钩子,再用 手一抖,刀又还原如初。健儿脸色大变,捧上金子,趴地 求饶。自觉无颜再回家乡,找一村落,卖酒为生,从此决 不与人较力。武林中出言不逊,狂妄自大,恃强傲物之辈,为人不齿,结局也多是不妙。与方世玉擂台较艺的雷 老虎,在擂台上挂一对子,上联为“拳打广东一省”,下联 是“脚踏苏杭二州'《水浒传》设搐叫阵的擎天柱任原,自 诩“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苍龙”,最终都颜面失尽,一 命呜呼。

浏览41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