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撤步虎势:上身右后转体,同时右腿撤 回,右臂亦随之抽回,两臂屈肘交叉于胸目 两掌心向下,如图2 — 32。右脚落地随即左 蹬直铺地,左脚里扣,全脚掌落地,右腿屈 蹲步,上身前俯,两臂、两掌触地,如图2 33。上身直起,右腿弓步,右脚脚尖指向右少 两脚成“丁字型”,直腰弓腿时两臂伸直又 向里圈,上身向左侧歪腰斜身,扭头向左下 看,如图2 —34,称此势为虎势。
两臂又贴身做逆时针环绕一周,左臂反臂向 后落平,拳心向上;右臂屈肘抱于胸前,拳心 向下,左腿在前微弓,右腿在后蹬直,右肩在 前,左肩左臂在后成一直线,上身左后扭转, 头向左扭,如图2—35。右脚向右前方迈出一 步,同时右拳亦向右前方打出,左臂落下屈肘 抱于左肋旁,如图2—36。右脚落地左脚又 起,向右脚前跳去,同时左拳打出,右臂又收 回抱右肋旁,如图2—37。左脚落地右脚又提 起,同时以左脚为轴向右后转身,右脚亦向后图
2迈出,左臂仍向 原方向伸直不 动,如图2 — 38。 随右脚落地,右 臂同时也向前伸 直,成左拗势,如 图2 — 39(左拗 势之练法,参见 本书第一章第二 节说明)。
如上所述,练功者从拳场中之第8角或第4角方向上由左大势 起势开始,经刹山捶顺势、右扎头跳步
、撒步虎势、反
臂捶跳步三拳 等,到达拳场的第2角或第6角成左拗势,扎法至此结束。
扎法练习时的注意要点:
- .由左大势起势到跳步三拳成左拗势结束,整个扎法练习动作 虽然复杂,但也要一气贯串,中间的任何姿势或动作都不能间断或停 歇,此要求与摆法、撤法的要求相同。
- .扎法练习时也要松肩松胯,脚步要轻灵,动作要舒展流畅,期 山捶时左臂要伸长轮圆,扎头时要向左侧身下覆,如鹉子翻身,撤步 铺腿时右胯、左腿、两小臂触地,反臂捶跳步三拳时,一定要手脚齐 到。
- .扎法练习中的方向,如图2- 40所示。练者应特别注意跳步扎头后 的方向、撒步虎势时的方向及反臂捶 跳步三拳的方向等。
扎法的练习方法很多,以上介绍 的仅是各种扎法练习方法中的一种, 初学者练熟后即可学习扎法的各种变 化。
第五节梅花桩架子中的行步三法
在梅花桩架子中桩步为静,五势变化和行步为动,因而行步三法 是在运动中练形、练气、练神的方法,是梅花桩架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练功者可以把行步三法作为一种单独练法进行练习,这也是一种练 气、练神的很好方法。在练功中只要注意呼吸自然、动作流畅,摆法、 撤法、扎法都是一气贯串、连续完成。练时注意力集中,摆法时扭头向 左,撤法时两眼始终看着撤去的方向,扎法的动作比较复杂,两眼注 视的方向按各动作的要求。
在行步三法中的步点要清楚,行走的方向要正确。行步中的脚步 应贴地而行,不要提起脚跟、抬起腿来。因为梅花桩武功之行走不是 用腿的力量,而是真意发自丹田,身体带动脚步。梅花桩武功自古有 “善长于步”之称,因而精妙神奇的步法皆由行步练习而得。由于有了 行步,才使桩步五势可在拳场的八个方向练习并进行变化,拳法与阵 法统一了起来。所以说,行步也是阵法的基础,梅花桩架子中是包含 有阵法训练的°当对行步三法单独练习时,是把摆法、撤法、扎法,再 摆法、撤法、扎法……等顺序串起来练习。行步中所有的动作、步法皆 由真意指挥,发自丹田之力,注意不是用手脚肩胯的筋肉之力。
第二、三、四节所谓的摆法、撤法、扎法之练法,也仅是千变万化 的练法中之一种,练者不要认为这是常用的或基本的练法。行步三法 的练法都是可以随意变化的,初学者把上述练法学会练熟之后,就可 学习行步三法的各种变化,并进而掌握它们变化的规律,这部分内容 本书将在今后的有关章节中讲述。
第三章梅花桩架子的基本拳路
第一节 梅花桩武功的基本训练方法
梅花桩武功的基本训练方法就是梅花桩架子,它不仅练形,也要 练气、练神,是内外兼练的。凡练梅花桩架子者,首先要懂得《梅拳秘 谱》所讲的练法三论,即“浑元论”、“聚气论”和“中气论”。“浑元论” 说:
浑元一气吾道成,
道成莫外我真形,
真形内藏真精神,
真精内藏气擎停。
欲得形形求真形,
顺得形形合真形,
真形合来有真诀,
合到真形彻底灵。
口诀中之“浑元一气”是梅花桩武功的最高境界,也是梅花桩架子锻炼所要达到的目的.在“浑元一气”状态下所做出来的武功动作,都是那么神妙莫测,随心如意,威武自然,谐和圆融,这就叫做“真形”「真形”是自然之态,不是人为意志的表演。“真形”是由元神所主宰•由真意所催动,一切皆勃发于内心深处,因此说“真形”之主宰是“真精神”。而“真精神”的动力和源泉,则是“气擎停”。我们把武功中的姿势和动作称为“形形”,梅花桩武功是以武治心的,通过武功锻炼使形气合一,再神气合一而达精气神一体,即浑元一气。这也就是口诀中的“形形合真形”了。当然要想做到这些要有“真诀”的指导,《梅拳秘谱》中所讲的拳理就有很多“真诀”,按拳理之要求练到“真形”与“形形”相合时,就能达到“彻底灵”。所谓“彻底灵”,也就是拳法练的无拘无束,随心如意,成为真正的“自然之态工 此篇所讲的“浑元一气”之理,也是梅花桩武功达最高境界时的要求。“聚气论”说:势峥蛛,气泓浓, 团团聚聚在中宫, 隐而不发节节灵, 忽然,神以役气,气以役形,霹雳交,心火动,上下左右遍体行。
梅花桩武功练气必须聚气,聚气就是虚心实腹的意思,这就是老子所 说的练功之要。虚心即摒熄杂念,是为了识心;而实腹则是为了聚气, 只有聚气练功才能成丹。梅花桩武功认为“内丹未有不借外丹而成 者”,所以它也是以武治心的,如上述口诀所说:内气泓浓是由势峥蛛 而来,团聚中宫隐而不发就可“节节灵工口诀又说,梅花桩之动是忽 然而动,是“神”役使的“气”「气”又役使的“形”,一动则全身俱动,百 脉畅通。由以上可见,梅花桩之聚气是没有人意念催使的自然聚气, 因而梅花桩之功是在武功基础上的无为功。
无为功的功法是比较玄妙的,它的功果是自然而得的,不是人力 所为。因为只有自然的造化,才是最神妙、最准确的,而人工之所为永 远是望尘莫及的。
《梅拳秘谱》的“中气论,实际上是梅花桩武功的内丹学说,养成 内丹是练功的目的。《梅拳秘谱・中气论》说:“中气者,即仙家所谓元 阳、医家所谓元气也。以其居人身之正中,故武功谓之中气•此气即先 天真乙之元气。仙炼之为内丹,武炼之则为外丹,然内丹未有不借外 丹而成者也。盖动静互根,温养有法,自有结胎还原之妙,俗学不谙中 气根源,惟务手舞足蹈.欲入元窍必不能也。人自有生以来,禀先天之 气,养神以化气,积气以化精。当父母媾精初凝于虚危穴中,虚危穴前 对脐后对肾,非上非下,非左非右,不前不后,不偏不倚•正居一身之 正中,称为天根,号目命门,即《易传》所谓之太极是也。真阴真阳俱藏 此中,神明赖之,呼吸依之。”如上述可知,所谓中气者实际上就是武 功中所说之元气,元气炼之即可成丹,梅花桩武功内外兼练,要求浑 元一气,所以它也是治心之法,有治心的作用。所谓内丹必借外丹而 成之说,也说明了梅花桩武功是一切功法的基础和根本。“动静互 根”即梅花桩架子的练功。“温养有法”指内功的修养,梅花桩武功称 为武炼,而练气、练神的内功修养就是文炼。文炼、武炼是缺一不可、 相辅相成的。内丹炼成灵妙莫测,坚刚莫敌,为人身之至宝,气力之根 本。练功者不懂此道理,只知手舞足蹈,要想学到武功之奥妙是不可 能的。上文中所说的“虚危穴”,根据它的位置和作用,也就是人体的 玄牝一窍。
浏览48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