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搏技空间

搏技空间即武家施展搏打技术的空间,是开展搏技技法攻守所直接涉及的范围。客观现实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搏技技法与其他所有武术运动动作一样,都会有一个能以施展开来的特定空间。而任何一个运动空间,都会有一个独特凝聚。中国武家只有将搏技空间认识清楚、拿捏得当、把控合理,并在仔细观察、切身体验、具体践行基础上,才能体会到搏技技法空间攻守的内存奥妙和内含韵味以及内在的攻守玄机,才能在搏技攻守中做到攻守自如。

1.空间认识

空间即由天地万物、万象、万事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氛围的空洞范围。它是天地间存在的一种客观区域形式,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的表现,是武术攻守进退的范围、场地、区域,是天、地、人在某一时刻凝聚而成且具有一定氛围的时空显现。这是中国武家历来所重视、强调、探讨的问题,是中国武家为人处世所必须把持的分寸尺度火,是中国武家搏打厮杀、攻守进退、浴血拼杀所必需的攻守空间,是中国武家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所必需的运动动作施展空间。

对一个自然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孕育空间、生长空间、生存空间、生活空间、修德空间、振兵空间、治气空间、修炼空间、活动空间、运武空间、学习空间、工作空间。这些空间也是千差万别1,如果自己把握不好自己的空间进出,是会令自己、家人、朋友、家族、国家所不可思议、无可奈何、痛心疾首的。中国武象学家认为:“空间乃天地之间,万物生长之处,万事产生之所,万象变化之地,人类斗争之处,人类攻守之所,人类对抗之地,人类存活之处,人类生活之所,人类发展之地,一人一出,感受万千,乃上上之为也。”并讲:“空间者,大到露鹏展翅,中到叱咤风云,小到微乎其微,千奇百怪,千差万别,无奇不有,无象不现,有可生可化者,有实实在在的,有虚无缥缈的,有昙花一现的,有万物一生的,有天地一存的”。

2.武术空间

武术空间有心理空间、动作空间、攻守空间之分。心理空间由思维空间、谋略空间、辩证空间、反应空间、随机空间、预测空间、计策空间构成。动作空间由运动空间、锻炼空间、康复空间、益寿空间、保健空间、娱乐空间、修炼空间构成。攻守空间

由斗争空间、对抗空间、作战空间、拼杀空间、格杀空间、绝杀空间、毁灭空间构成。对于中国武家来说,攻守空间无疑始终是第一性的,初级必须求进入,中级必须求进出,高级必须求退出。而这个退出就是高度进入之上的退出,是高度有为进入之上的无为退出,是高度精明进入之上的糊涂退出,是高度规则进入之上的自然退出。

3.武家空间

从生存角度来讲,武家的空间有睡空间、醒空间、迷空间之分,有内空间、外空间、动空间之别。从修炼角度来讲,武家的空间有上空间、中空间、下空间之分,有凝空间、聚空间、会空间之别。从心理角度来讲,武家的空间有思维空间、感觉空间、知觉空间、表象空间之分,有记忆空间、注意空间、情感空间、意志空间之别。从做事角度来讲,武家的空间有情空间、理空间、法空间之分,有勇敢无畏空间、心虚胆怯空间、害怕恐惧空间之别。从武学角度来讲,武家的空间有攻守空间、娱乐空间、保健空间之分,理论空间、运动空间、建设空间之别。从做人角度来讲,武家的空间有七情空间、六欲空间、三斗(天、地、人)空间之分,有亲空间、爱空间、恩空间之别。

4.搏技空间

中国武学中的搏技空间,归属于武技空间,是武技踢、打、摔、搏、拿、撕、和、仿、行等九大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传统攻守六形即踢、打、摔、搏、拿、撕等搏打厮杀空间中,踢以腿脚攻击为主体,空间最大;打以拳掌攻击为主体,空间排行第二;摔以三节即上肢节、下肢节、中轴节攻击为主体,空间排行第三;拿以捡捉攻击为主体,空间排行第四;搏以肘膝攻击为主体,空间排行第五;撕以手足撕扯攻击为主体,空间排行第六。其空间的大小,直接决定着其技术性招法的适应范围。也就是说,在什么样的空间,什么样的技法、招法、制法,才更具有其发挥攻击的最大优势。

5.空间追求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无论你想什么、做什么、干什么,只要努力进入那个空间,就会顺理成章、一顺百顺、一步一个脚印的迎刃而解,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一般最容易追求的空间,是自己的生存、生活、生发空间,其次是学习、工作、科研空间,其三是感觉、知觉、表象空间,其四是意念、灵悟、记忆空间,其五是预测、推理、估算空间,其六是战略、战术、战法空间,其七是谋略、计策、点子空间,其八是辨证、分析、科研空间,其九是斗志、斗勇、斗智空间。而这一层层空间的打入,都是建立在实践、体会、厉行基础之上的,任何不切实际的感觉、灵悟、预测、推理、估算都是徒劳的。这和所有的搏打厮杀一样,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因为武家搏打厮杀的虚假,就意味着自己疼痛、伤残、休克、死亡等武家四果的呈现。

所谓生存、生活、生发,是中国武家对人生境界的古老三大划分。这三个层面的关系,是塔式支撑性的,是绝对不可逾越的。但无论在哪个层面,止戈技术的基本建设都是第一性的,是永远绝对不敢放松的自己尖端止戈能力的建设。这是由自然规律所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需要明白的是,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武的维护、保护、呵护下所产生、维持、延续的。其最忌讳的是懒惰、延误、愚蠢、懦弱俗称武家三生四大忌讳,是落后的根本。最关键的是勤劳、勇敢、智慧、止戈俗称武家三生四柱,是做人的根本。最重要的是治气、刺激、打骂、训教俗称武家三生必须,是成功的根本。最可贵的是自批、自斗、自省、自治俗称武家三生自律,是人敬的根本。

(五)研究范围

1.武家研究范围

中国武家的研究范围是非常严谨、完善、系统的。总的来讲,其一即攻守的智慧、谋略、能力;其二即攻守原理、招数、理论;其三即攻守利害、矛盾、斗争。如果分层而论,第一层即攻守的功夫、技术、艺法;第二层即攻守的方法、技巧、手段;第三层即攻守的文明、文化、哲学、科学;第四层即攻守的继承、传播、发扬,光大;第五层 即攻守的宣传、建设、打造;第六层即攻守中的说辞、辱骂、逼迫、惩罚、击打、管制等;第七层即攻守的运动、理论、建设、锻炼、保健、益寿等;第八层即攻守的指导、教学、训练、锤炼、锻炼、修炼等;第九层即攻守的修德、振兵、治气、止戈、长生、不老、返老、还童等。中国武家认为:“人乃充气之身,充水之体,充万物精华之血肉之躯,皮毛不及猛兽坚固,四肢不及猛兽锋利,块头不及猛兽魁梧,心思不及猛兽歹毒,之所以成为动物世界之主宰,只因攻守智慧超越猛兽,攻守谋略高于猛兽,攻守能力超脱猛兽。”也就是说,攻守智慧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进步的核心,如果人类没有超越猛兽的智慧、谋略、能力,是绝对不会主宰动物世界的。但攻守智慧、谋略、能力不是一个独立的东西,而是包裹着以上十二个外层的运动整体,其共同维系着严谨、完善、系统的中国武术的攻守、娱乐、保健运动。

2.搏技研究范围

搏技是武技的中间环节(踢、打、搏、摔、拿),武技是武术的中间环节(功、技、艺),武术是武家赖以生存的根本。脱离武术的武家俗称无根武家,是永远无法根深、蒂固、占地、支撑、做大、做强的。所以说,搏技与武术、武术与武家、武家与主宰 是永远不可分割的。

搏技研究范围除具有武家研究的范围外,主要是对武术搏技技法的完整系统分析;其次是对现代武学中常见肘搏、膝搏、胯搏、头搏、肩搏、节搏等搏攻技法实质的探讨;其三是对现代武术中常见肘搏技法、膝搏技法、胯搏技法、头搏技法、肩搏技法、节搏技法和抓、把、操、控、持、握等武术降伏技巧以及技法与技法之间、技巧与技巧之间、功法与功法之间、招法与招法之间、制法与制法之间、战法与战法之间相互合理联合、配合、组合、排列等内在关系科学研究。

浏览46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