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套孙氏太极拳中,有许多动作是可以摘出来单独 反复练习的,以提高对动作的理解和练习的效果。下面分别讲述。

起式。

前进后退中反复做手的圆弧形运动,有如托住一个人 的双肘在牵引其重心,去体会起钻落翻、收放吞吐的滋 味。主要体会手足的配合,发力时全身的感觉。

懒扎衣。

在前后地来回运动中反复体会挪捋挤按这四个太极拳 最基本的动作,仔细体会如抽丝裂帛般伸缩起落的翻浪感 觉,这是最基本的化力和发力方法,也是最常用到的。

开合。

原地不动,但两脚的重心随着开合转换,反复开合, 体会全身的感觉,特别是腰、背、肩、肘、腕、指的节节 贯通感,体会“力发于脊”的作用机制。开合也可以和单 鞭、提手势、白鹤亮翅结合起来反复练,这样综合效果 更好,但建议开合还是要单独多练,因为它太重要了。

搂膝拗步。

这也是拳趟中非常多的动作,单个数量上(把倒撵猴 算作四个)和开合相等,足见其很重要,所以不可不细心 体味。它的最基本动作就是两手向里划圈,正好与云手相 反。除了按照套路中向侧后方迈步做外,还可以向前进 步、向后退步做。向前做动作与常规一样,这个动作与形 意拳中熊形很像;向后退步做只需把原来向前迈出的脚向 斜后方迈去,手与脚的配合不变,此式与形意拳中的倒劈 拳相仿。前后反复做熟后还可以横向移动做和任意方向的 转向做。

进步搬拦捶。

反复做搬拦,想转身时前脚一扣即可回身接着走。主 要体会剪子股式,该式为孙氏太极拳中特有的姿势,来源 于形意,要点在于两腿不可分的太大,大腿要靠住夹紧, 后退的膝盖要顶在前腿的膝盖凹处,前腿后蹬,后腿前 蹬,两胯和两肩松开抽住,发力全在腰。

如封似闭和抱虎推山。

进退脚步仍与懒扎衣等相同,主要体会手的前后圆弧 形运动。

三通背。

连续练习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单边动作连续做,另一 种是两边对称做。单边作法:①左通背掌—②转身成右通 背掌—③撤右脚至左脚后,随左脚,双手握拳收回一④垫 出左脚,钻出双手—⑤再拉回双手,上右脚(至此为套路 中的标准动作)一⑥右脚落实,出左手左脚,仍为左通背 掌式,再重复上面的动作。而双边对称做法是:在做到动 作⑤后,出右手右脚成右通背掌式,然后做与①—⑤完全 相反(左右对调)的动作。如此,左式变右式、右式变左 式地反复练习。总要转动圆活无碍为善。

云手。

手的动作无改变,而脚下则可以向各个方向运动,向 前走,脚向斜前方迈,向后走,脚也要向斜后方迈,与形意拳之毫形相仿。此式与搂膝拗步的手正好相反,后者是 由外向里画圆,而此式是由里向外画,脚步是一样的,故 两者可以结合起来练,更有利于体会身体和手的配合。

披身伏虎。

须与反向动作合起来练,做第一个披身伏虎后,以左 右踢脚为连接,起右脚后撤步至右后方,身体转向右,做 与前面完全对称的动作,然后还用两个起脚做转折,反复 练习,顺便把起脚也练了。

野马分鬃。

用开合、单鞭做连接,就可以不断做下去。若开合后 反向做单鞭,则可以做反向的野马分鬃,正反一起做更妙。

玉女穿梭。

在四个角的方向上反复走,走得多了才能体味“行云 流水,绵绵不绝”的意味。

金鸡独立。

起脚后最好向前平着踢出,然后顺势向下向前迈出踩 下,手脚要齐起齐落,轻抬轻落。身型下去时,动作有如 打千,后腿有如下跪,而不是向下坐,这样可以保持后脚 的蹬力,使身体始终具有前冲的蓄势。

弯弓射虎。

两手收回后不再做下面的双撞捶,而是换重心再出右 脚重复前式。若与反向动作连起来做则更佳,即把双撞捶 的手改成掌,出左脚,做反向动作,如此反复循环。

双撞捶。

可以在做完撞捶动作后撤右脚随左脚收手,再出左脚 重复动作;也可以换重心做反向动作,即出右脚撞捶,左 右反复。此式与形意拳之马形无论在步法上还是在手法上 都基本相同。

孙式太极拳套路的编排上是不对称的,许多动作只做 一边,通过单式反复的训练可以把另一边的感觉找一找, 那么是否就该把另一边补上?或者干脆有人说孙式太极不 够完备,包括一些门里人也心怀疑问,所以在官方定的孙 式太极拳竞赛套路里,就出现了故意逆反的编排,以为是 在为传统的孙式拳补遗,实则把孙式拳糟蹋得非驴非马, 不伦不类,惨不忍睹。

在我看来,所谓孙式太极拳不对称,根本就不是个 问题。

第一,天下万物,大到宇宙,小到原子,都是不对称 的。人的左右脑、左右手不同,内脏如双肾的分布不对 称,左右腿迈步的大小也不同。所以,不对称是常态,对 称才是反常。

第二,拳的套路本就是一种训练方法,不可能把所有 的可能性都考虑进去,就像大学里的教科书不可能把你这 一生要遇到的问题和知识点都教给你一样。拳的编排既不 可能也没必要面面俱到,提这种要求,本身就是幼稚的。

第三,孔圣要求学生举一反三,如果达不到,就是愚 不可及了。拳里有左边的,自己还琢磨不出右边的,这个 拳恐怕也就练不出来了。不要说个别动作,就是整趟拳都 能反着打。之所以没有编排成套路,是无此必要。

太极拳的进阶

怎样才算把孙式太极拳练好了?怎么区分不同阶段的 练拳修为?或者说,怎么来看一个人的孙式太极拳打得 如何?

自己看别人,别人看自己,自己看自己,都需要一个 标准。

标准的制定一定要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经验,同 时还要有明确的界定划分和可操作性,缺失任何一条在实 际执行中都会遇到麻烦。

虽然练拳绝对是个人色彩非常浓厚的行为,也就是现 在时髦用语“人性化”,因人而异,但是作为一个武术流 派,肯定有她普遍性传承规律,这个基本特征是不能改变 的,就像遗传基因,遵循严格复制的原则。我们探讨孙式 太极拳的标准考虑的就应该是拳的“遗传基因”,她就应 该符合孙氏武学的普遍规律和孙式太极拳的特殊规律。

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取八卦六爻之数,试提出如 下标准:

共分为六个阶段:二、三段为初级阶段,主要考 察套路;四、五段为中级阶段,主要考察功力;六段为高 级阶段,主要考察学养。

初级:

一段:能够完整打出孙式太极拳传统98式的。

二段:完整连贯打出,动作基本正确,没有大毛病。

三段:准确完成套路,连续性较好,没有明显缺陷。

中级:

四段:动作规范,到位,节奏流畅,能初步表现出拳 的味道,打出拳的顺劲、开劲,打出拳的外在意境。

五段:阴阳相合,顺中有逆,逆中有顺,转换圆活, 气势饱满,打出拳的逆劲,打出拳的内在意境。

高级:

六段:周身一体,一气贯穿,形式沉稳,动作轻灵, 精神鼓荡,气势威严,刚柔相济,收放自如,行云流水, 绵绵不绝。

注释:一段:入门,一切从零开始,对“九要”,对手位脚 位身法步法有初步了解,把套路串下来,把基本的路线划 下来就行。动作不准确,不规范,都没关系。

初学,断断续续,摇摇晃晃,散、软、僵、漂、乱是 必然的。

散:手足无措,互不统属,互不照应,各动各的。

软:立轴不稳,身如面条,前仰后合,左歪右斜。

僵:曲颈勾头,耸肩翻肘,挺胸撅臀,扭膝夹裆,肢 体滞涩,动如木偶。

漂:脚下无根,如踩棉花,身体轻浮,形似摆柳。

乱:节奏忽快忽慢,步子忽大忽小,身型忽高忽低, 全无定准,似是而非。

这些毛病初学者不可避免,也不必大惊小怪,人人都 是从此开始的,在以后的各阶段练习中逐步克服,即使练 了几十年的人也不敢说完全没有。

二段:套路已经比较熟练,能连贯打完套路,基本掌 握“九要”等各种规矩,手脚的位置动作没有偏差太远就 行,在此阶段还不能抠动作细节主要着眼于整体结构的完 整,初具孙式太极拳的模样,没有大毛病就可以。

三段:强调动作要准确,动作间的连接要圆滑流利,能正确掌握“九要”和其他拳中规矩,没有明显的不足。 套路打起来自己觉得舒服,别人看起来顺畅,能够体现孙 式拳的“单重”、“一轴到底”、“滚拔运动”等特点。

浏览43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