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腿法
蹬脚:支撑脚微屈站稳,另一只脚屈膝抬起,小腿上摆,勾脚尖蹬脚跟, 高过于腰部。
分脚:支撑脚微屈站稳,另一只脚屈膝抬起,小腿上摆,绷脚面踢脚尖, 高过于腰部。
拍脚:支撑脚微屈站稳,另一只脚向上摆踢,绷脚面,同侧手掌在额前 迎拍脚面。
摆莲脚:支撑腿微屈站稳,另一只脚经前向外侧做弧形摆动,脚面绷平, 两手掌在额前依次迎拍脚面。
各种腿法均要求支撑腿稳定,膝关节不要僵直,上体保持中正。拍腿动 作时不可低头弯腰;摆莲腿时注意身体不要左右歪斜摇摆。
五、 步型与步法
“打拳容易走步难,一步练错百步歪”,这是拳家们常说的一句话,可 见步型和步法在太极拳中的重要性。
(一)步型
太极拳步型,是动作定势时下肢的固定姿势,即下肢静态的动力定型。 步型的稳定是实现各种技法的基础,而步型的关键是稳定,其规律要点是:第 一,身体中正,重心稳定。步型承载全身的重量,保持身体的中正,使人身重 心头影线落在重心支撑面内,是稳定的重要条件,这是力学原理决定的,所以 做好步型必须做到尾阊中正,上体正直。
第二,气沉丹田,降低重心。力学告诉我们相对重心位置越低越稳定, 太极拳要求全身放松,各个环节重量下沉,特别是利用气沉丹田、膈肌下降使 腹部充实相对,降低人体重心(人体重心大约在脐内三寸处),从而追求人体 稳定。
第三,开胯圆裆,扩大底面。下肢腹股沟内缩,两腿有内外对向撑力, 支撑八面之意,无形中扩大了两腿所围成的支撑底面,避免夹裆、敞裆的毛 病,以提高稳定性。
太极拳的基本步型有马步、弓步、虚步、丁字步、仆步、独立步等。
(二)步法
众所周知,太极拳之妙用全在于正确掌握阴阳、开合、动静之机,八种 劲路与无过不及和随屈就伸的原则。所以谈太极拳者,亦多注意于内气、内劲 之探索,这当然是无可非议的。然而,对太极拳之步法,亦万万不可轻视。舍 己从人之妙用与各种劲路之发挥,都离不开正确、熟练的步法。
太极拳对步法的要求是:“进退转换,虚实'分明” “沾地就是实,一松 就是虚”,此即所谓"实非全实,虚非全虚”,虚实变化,自自然然,是渐变 而非突变的。亦即轮
四、 腿法
蹬脚:支撑脚微屈站稳,另一只脚屈膝抬起,小腿上摆,勾脚尖蹬脚跟, 高过于腰部。
分脚:支撑脚微屈站稳,另一只脚屈膝抬起,小腿上摆,绷脚面踢脚尖, 高过于腰部。
拍脚:支撑脚微屈站稳,另一只脚向上摆踢,绷脚面,同侧手掌在额前 迎拍脚面。
摆莲脚:支撑腿微屈站稳,另一只脚经前向外侧做弧形摆动,脚面绷平, 两手掌在额前依次迎拍脚面。
各种腿法均要求支撑腿稳定,膝关节不要僵直,上体保持中正。拍腿动 作时不可低头弯腰;摆莲腿时注意身体不要左右歪斜摇摆。
五、 步型与步法
“打拳容易走步难,一步练错百步歪”,这是拳家们常说的一句话,可 见步型和步法在太极拳中的重要性。
(一)步型
太极拳步型,是动作定势时下肢的固定姿势,即下肢静态的动力定型。 步型的稳定是实现各种技法的基础,而步型的关键是稳定,其规律要点是:第 一,身体中正,重心稳定。步型承载全身的重量,保持身体的中正,使人身重 心头影线落在重心支撑面内,是稳定的重要条件,这是力学原理决定的,所以 做好步型必须做到尾阊中正,上体正直。
第二,气沉丹田,降低重心。力学告诉我们相对重心位置越低越稳定, 太极拳要求全身放松,各个环节重量下沉,特别是利用气沉丹田、膈肌下降使 腹部充实相对,降低人体重心(人体重心大约在脐内三寸处),从而追求人体 稳定。
第三,开胯圆裆,扩大底面。下肢腹股沟内缩,两腿有内外对向撑力, 支撑八面之意,无形中扩大了两腿所围成的支撑底面,避免夹裆、敞裆的毛 病,以提高稳定性。
太极拳的基本步型有马步、弓步、虚步、丁字步、仆步、独立步等。
(二)步法
众所周知,太极拳之妙用全在于正确掌握阴阳、开合、动静之机,八种 劲路与无过不及和随屈就伸的原则。所以谈太极拳者,亦多注意于内气、内劲 之探索,这当然是无可非议的。然而,对太极拳之步法,亦万万不可轻视。舍 己从人之妙用与各种劲路之发挥,都离不开正确、熟练的步法。
太极拳对步法的要求是:“进退转换,虚实'分明” “沾地就是实,一松 就是虚”,此即所谓"实非全实,虚非全虚”,虚实变化,自自然然,是渐变 而非突变的。亦即轮
第三节太极拳的基本技术分析
一、预备式
起势
并步站立,两手下垂于体侧,重心右移,左脚平行开步,与肩同宽,脚 尖向前,移重心到两脚之间,双目平视;两手上拉,与肩同高;手腕下沉,两 手下按,两腿微屈,与腰同高,目视前方。
动作要点:周身放松,呼吸自然。两臂上拉时就像在拉一根橡皮筋,往 下按时就像在是按压一块漂浮在水中的木板。
呼吸配合:两脚开立之后,先做深呼吸一次,然后两手上提时吸气,两 手下按时呼气,并配合两腿缓慢下蹲。
卷肱势
身体重心微向左移,上体右转,同时右臂外旋,右手向右后上方划 弧平举,’臂微屈,手心斜向上,高与耳平;左臂亦外旋,左手手心向上举于胸 前,手指向前;眼看右手。
上体左转,身体重心移至两腿之间,同时右臂屈肘折向前,右手由 耳侧向前推出,掌心向前,手指向上,高与鼻平;左臂屈肘回收至左肋外侧, 手心向上;眼看右手。
身体重心微向右移,上体左转,同时右臂外旋,右手翻掌,手心向上; 左手随转体向左后上方划弧平举,臂微屈,手心向上,高与耳平;眼看左手。
与(2)相同,只是左君相反。要点:腰、胯松沉,上体保持自然中正; 两手随上体转动须沿弧线运动。一手前推和一手回收的速度要均匀一致,避免 僵硬。
呼吸配合:两手展开时吸气;合手“卷肱”时呼气。
搂膝拗步
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体微左转,左脚收至右脚内侧,脚尖点地; 同时右手向右后上方划弧至右肩外侧,手与耳同高,手心斜向上;左臂屈肘, 左手向右下方划弧至右胸前,手心斜向下;眼看右手。
左脚向前方迈出一步,上体左转,重心前移成弓步,同时左掌向下 经左膝前搂过,按与左胯旁,指尖向前,手心向下;右手屈收,经耳侧向前推 出,掌心向前,手指向上,高与鼻平;眼看右掌指。
右腿慢慢屈膝,上体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然后
身体右转,左脚尖内扣,身体重心再移至右腿,右脚随上体右转收至左脚内侧, 脚尖点地;同时左手向外翻掌,由下向左后上方划弧至左肩外侧,肘微屈,左 手与耳高,手心斜向上;右手向左、向内划弧停于左胸前,手心斜向下;眼看 左手。
与(2)相同,只是左右相反。动作要点提示:身体重心转换时, 两腿要虚实分明,左右转体动作应以腰为轴,上体保持自然中正;弓步推掌时, 身体不可前俯
后仰,要沉肩坠肘,坐腕舒指,同时与松腰、弓腿上下协调一致; 弓步时,后腿要自然伸直,后脚跟应以脚掌为轴做后蹬调整,使前后脚的夹角 在45°以上,两脚跟横向距离在30厘米左右。
本式是一种健肾健胃运动,可以单式重复练习,不仅可以防治慢性腰腿 疾病和上肢关节疾病,且对哮喘病、气管炎和各种肾疾病有良好的疗效。
野马分鬃
右腿蹬伸,重心后移,左腿屈膝半蹲,右脚尖抬起。随之上体左转, 右脚尖内扣落地踏实;右手向上抬至肩高,掌心斜向右前方,指尖向上;左手 经面前向左划孤至身体左侧前方,掌心斜向左前方,指尖向上。上动不停,上 体继续左转,重心移至右腿支撑,左脚收于右脚内侧,脚尖点地,成丁步;同 时右手向左划弧于胸前屈臂成圆,掌心向下,指尖向左,左手外旋向下划弧经 体前屈臂抱于右腹前,掌心向上,指尖向右,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目视左前方。
左腿向左前方上步,脚跟着地,脚尖翘起,随即右腿蹬伸,重心前移, 左脚全脚掌着地踏实,屈膝成左弓步;同时,左手由下至上分出,掌心斜向上, 指尖斜向前;右手按至右胯前外侧,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目视左手。
左腿蹬伸,重心后移,右腿屈膝半蹲,左脚尖抬起。随之上体右转, 左脚尖内扣落地踏实,重心移至左腿支撑,上体继续右转,右脚收于左脚内侧, 脚尖点地,成丁步;同时左手向右划弧于胸前屈臂成圆,掌心向下,指尖向右, 右手外旋向左划弧经体前屈臂抱于左腹前,掌心向上,指尖向左,两手心相对 成抱球状,目视右前方。
右腿向右前方上步,脚跟着地,脚尖翘起,随即左腿蹬伸,重心前移, 右脚全脚掌着地踏实,屈膝成右弓步;同时,右手由下至上分出,掌心斜向上, 指尖斜向前;左手按至左胯前外侧,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目视右手。
云手
腰胯松沉,重心微向后移,右手向内翻掌,手心向下,左手向外翻掌, 向前上伸于右臂内侧,手心向上;然后上体左转,左脚尖外摆,右脚尖随之内 扣,重心移至左腿,右脚收至左脚内侧,成小开立步;同时随身体左转,左手 向上,向左经脸前立圆云转,至身体左侧时,向外翻掌成平举;右手向下、向 左经腹前立圆云转至左肩前,手心斜向内;眼看左手。
上体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向左横跨一步,脚尖向前;同时随 身体右转,右手经脸前向右立圆云转,至身体右侧时,向外翻掌成平举;左手 向下经腹前向右立圆云转至右肩前,手心斜向内;眼看右手。
上体左转,重心移至左腿,两脚均向前,成左弓步;同时左手经脸 前向左立圆云转,至身体左侧时,向外翻掌成平举;右手向下经腹前向左立圆 云转至左肩前
浏览34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