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搏技的基本构筑
搏技是武术运动技术中难度较大的运动系统,由许多搏击功夫组成。在武术运动中,这些搏击功夫彼此有分工地完成着对敌的短距离攻击。由于搏击功夫在功用、形式、章法上的不同,引起了攻击形式、结构、路线上的千变万化。中国武术的搏技就是由许多形式、结构、章法相近的搏击功夫以它们之间的间运紧密集合在一起构成武术运动搏技照法的。再由几种不同的搏技照法结合在一起构成行使一定方法的搏技招法,几种搏技招法依次配伍在一起构成互相配合执行连续搏击攻守的制趟,这些制趟构成了以搏击为主体的武术搏击攻守套路,俗称搏技小念头,即极为深层的攻守理念,最终构成了极为复杂、多变、高深的武术搏技运动系统。这是潜意识、下意识、无意识的搏技攻守,是搏击攻守自动化、自然化、无为化的根本所在。 所谓自动化即无需考虑且恰到好处刺激(视觉刺激、听觉刺激、触觉刺激构成)的攻守进退,是武家的高级境界。自然化即水到渠成、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等符合自然规律的攻守进退,是武家的超高境界。无为化即神不知、鬼不觉、人不晓等超越绝密、绝杀、密闭的攻守进退,是武家的最高境界。
一、搏技概述
搏技是指在上肢、下肢、躯干相互配合实施的瞬间控制下所发起的短距离攻击技术。这是使对手无法摆脱短搏攻击的一种技术,是短距离攻击对手的超常能力发挥,是搏击功夫排列、组合、配伍的共同结果,是武术典型的短距离攻守进退,是既不让对手远离又不让对手贴死拿死的搏击打斗,是既能摆脱擒拿摔跌技术又能破坏踢格打斗技术的一种短距离攻守技术。
(一)搏法简介
搏法即开展搏击的基本方法,是构成搏技的基本单位,由肘法(为太阳,属土)、膝法(为太阴,属木)、胯法(为少阴,属金)、节法(为少阳,属水)、头法(为阳明,属火)、肩法(为厥阴,属土)等六法构成。其中,肘法是指武术运动中用肘刚(即肘关节的百劲聚集点)向对手攻击的方法,由前肘类、后肘类、侧肘类组成。膝法是指武术运动中用膝刚(即膝关节的百劲聚集点)向对手攻击的方法,由前膝类、侧膝类、上膝类、下膝类组成。头法是指武术运动中用头刚(即头部的百劲聚集点)向对手攻击的方法,由前头类、顶头类、口头类、后头类、中头类等五类组成。肩法是指武术运动中用肩刚(即肩部的百劲聚集点)向对手攻击的方法,由上肩类、侧肩类、活肩类组成。胯法是指武术运动中用胯刚(即胯部的百劲聚集点)向对手攻击的方法,由活胯类、侧胯类、下胯类、后胯类组成。节法是指武术运动中用节刚(即节部的百劲聚集点)向对手攻击的方法,由腿节类、臂节类、腰节类、尺节类、身节类、胫节类、肱节类、股节类等八类组成。
(二)搏技功用
在一般打斗中有三种情况最容易出现:一是阳性处理,即打的不合适就跳开、撤开、跑开;二是禀性处理,即打的招架不住就捉住、抱住、擒住;三是阴性处理,即打的无可奈何就死防、死守、装死。而最常见的就是攻守中的禀性处理。武术搏技攻守主要针对的就是对招架不住就捉住、抱住、擒住这个极为难缠攻守问题的解开、解决、解除。这不仅仅是人与人搏打厮杀最易形成的一种对抗形式,而且还是武术攻守最为短线的攻击,也是开展死缠硬泡攻击的根本做法,更是其他所有攻击技术所无法替代的徒手攻守技术。具有极强的拨乱反正的功用,具体有主要功用、基本功用、综合功用之分。
1.主要功用
搏技是武术九技中摆脱、解脱对手常规攻击的根本。其主要功用是,在短距离攻击中不仅能够确保自己不被控制,还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短打优势而一举战胜对手。这是武术九技在短距离攻守中最具权威的技术。其肘法攻击素有千斤肘之说,是造成对手骨裂骨折最有效的攻击。其膝法攻击素有万斤膝之说,是造成对手伤残最有力的攻击。其头法攻击素有头碰石碑之说,是一头定乾坤的攻击。其肩法攻击素有肩膀无敌之说,是造成对手瞬间远去最直观的攻击。其胯法攻击素有胯当天下之说,是造成对手下盘无法正常移动、攻守、进退最有效的攻击。其节法攻击素有一节鬼见愁之说,是切金断玉、挡磕招架、鼎力支撑最有效的攻守。
2.基本功用
搏技是武术攻守的重头戏,是武术攻守的砥柱、轴心、重点、难点、要点,是克制死缠烂泡的基本手段,是摧毁其他攻击的基本办法,是组成武术攻守运化的根基,是构成武术进退的中流砥柱,是使武术运动形式丰富多彩的主体,是使所有攻法更加得手吃劲的大前提。需要明确的是,搏斗技术是借助综合功法、技法、招法得以完成的,都是在精巧功法、奇特技法、玄妙招法配合下得以成功的,是中国古人攻杀战守的擎天玉柱、架海金梁。
3.综合功用
在一般的武术谈论、实战、对抗中,人们大多以踢打摔拿为主题。但在实际搏打厮杀、攻杀战守、浴血拼杀中,人们看到的往往都是扭打撕扯、死缠烂抱、摔跌擒拿,大多都是一种体力、心力、胆力的较量,这也正是武术搏击技术发挥的最佳良机,这也就铸就了武术搏击技术在错综复杂人与人攻守对抗中的综合功用。
一般来讲,在实力相当的攻杀战守中,想三拳两腿就打倒、打晕、打死对手而一举获胜,那是电影、电视、电脑中的事情,是根本不可能的。在你死我活的生死较量中,即使你打断对方的骨头、打烂了对方的肠肉、打中对方的要害,也都会坚持几分钟的垂死挣扎而进行最后一拼的。除非你击中对手的晕厥穴,才能出现瞬间倒地的不省人事,就是你击中了对手的昏迷穴、休克穴、死亡穴,对手至少也还能坚持三两分钟左右的拼命攻击。这也正是觉得自己获胜了,但又被对手所伤损,甚至被所消灭的原因所在。所以说,在实力相当的攻守中,一般是绝对不会在短时间内轻易征服、打坏、打残、打死对手的,严格地讲,只有彻底征服了对手的胆量、无奈、精神,才能算得上一段时间内的彻底征服。
所谓一段时间内的彻底征服是说,人类是最聪明的高级动物,其一切都在与时俱进,皆是相对而立的,自然征服也是具有时间性的。也就是说,征服问题是一个持之以恒的问题,是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问题,任何瞬间的永固征服都是根本不可能的,除非你在强大止戈力量支持下并坚持着极为文明的领导他、惩罚他、管制他、甚至消灭他。否则就一定会变成被领导、被管制、被奴役、被消灭。
(三)搏技配伍
搏技配伍即搏技在攻杀战守中的合理配备、配搭、配合、配套、配置、配制,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搏技功夫配合起来一起开展攻守的合理选择过程。这是高境界、高档次、高层次搏技攻守对抗的必须,是绝招、奇招、高招形成的大前提,由君(木)、臣(火)、佐(土)、使(金)、弓(水)等五部分构成。其相生相克、相通相主、相乘相侮,共同维护着中国武术搏技的攻守进退。
具体来讲,君则君主之意,意味着先到、主宰、决策、统领、包含,通常由肘、膝、头、肩、胯、节等六法构成。臣则臣相之意,意味着辅助、统帅、承上、启下,通常由把、持、控、制、降、伏等六法构成。佐则内助之意,意味着辅佐、帮助、支撑、支持,通常由抱、搂、举、托、沉、坠等六法构成。使则行走之意,意味着联络、出使、跑腿、沟通,通常由入、随、跟、进、闯、插等六法构成。引则先锋之意,意味着带路、向导、引领、先锋,通常由挤、靠、贴、粘、缠、绕等六法构成。
总体来讲,武术搏技由大搏、上搏、小搏、胳搏、肩搏、柱搏、桩搏、胯搏、端搏等九搏构成。所谓大搏即肘搏,简称肘,亦称千斤肘搏击,由前肘类、后肘类、侧肘类构成。上搏即膝搏,简称膝,亦称万斤膝搏击,由前膝类、侧膝类、上膝类、下膝类构成。 小搏即头搏,简称头,亦称铁头搏,由前头类、顶头类、后头类、中头类等构成。胳搏即胳膊搏击,简称胳,亦称上肢搏,由身节类、臂节类、肱节类、尺节类等构成。肩搏即肩膀搏击,简称肩,亦称肩膀搏,由上肩类、侧肩类、活肩类构成。柱搏即除去上三盘的搏击,简称柱,亦称腰腿搏,由腰节类、腿节类、股节类、胫节类构成。桩搏即主体搏击,简称桩,亦称主体搏,由身(全身性搏击)搏类、干(躯干部分)搏类、轴(中轴即头颈躯干部分)搏类构成。胯搏即臀胯搏击,简称胯,亦称臀胯搏,由活胯类、侧类、下胯类、后胯类构成。端搏即手足搏击,简称端,亦称足手搏,由手搏、足搏、腕搏、踝搏构成。
浏览36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