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炳恒(1887 ~ 1960),字文轩,邢台县郭村 人。张正学之子。张正学中年得子,对其十分溺爱,但对其教授太极拳则十分严格,并注重其文化学习。炳恒幼时聪抵,读书写字成绩极佳。练习拳术酷似其父,伸手打人神猛,常使人猝不及防。父亡后,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常到北京 与其父旧友研究拳术,如当时的北京体育研究会 会员吴鉴泉、纪子修、杨梦祥、刘恩绶、刘彩臣、郭 志云、郎晋墀、杨季子、叶膺唐、伊见恩、许小鲁、杨敝序等。并将研究成果编纂成拳谱,以示后 人。一 1934年,经郑宝庆 推荐,张炳恒到山西太 原、平遥、阳泉一带传授 杨式太极拳,建国后回 家务农于1960年病逝,享年73岁。张炳恒的山西平遥弟子欢迎张炳恒合影 主要传人有:杨明聚(在太原传授,内丘宋村人)、郭九彬(同里村人)、 李登赢(邢台县苏村人)、张风林(张炳恒之子)等。

郑宝庆(1877~ 1941)字吉斋,邢台县梅花寨村人。幼年丧父,读过私塾。16岁在邢台城里府前南鞋铺学徒,同年与张正学之子张炳恒义结金兰。从此开始向张正学学练太极拳。民国初年,张正学病 逝后,郑宝庆往山西太原、平遥一带做生意。结识了两位清末道台孔 兆芬、孔兆义,他们深知太极拳有健身益寿之功效,遂向郑宝庆学练 太极拳。冯、阎大战后,郑宝庆回到邢台。1923年,冯玉祥所属胡景 翼部驻军邢台。胡景翼曾与李宝玉当众推手,被李宝玉推出一丈多 远,因此对太极拳赞叹不已。胡景翼先后请郑宝庆、李宝玉、王其和 等人到师部。次年,胡景翼移师河南任督军,聘请他们一同前往。李 宝玉和王其和推辞未去。郑宝庆随军前往,担任了胡景翼的武术教官。胡景翼本人也向郑宝庆学习太极拳的技巧。一年多以后,郑宝庆因厌烦军阀恶习,遂借口家中有事,回到邢台。正值邢台成立第一高小,郑宝庆被聘为体育教师。同时收了几个递帖弟子。

1933年,原石家庄英美烟草公司经理张良臣聘郑宝庆为西席,郑宝庆一家四口移居石家庄。抗战爆发后,石家庄被日军占领,郑宝庆让16岁的儿子参加了八路军。张良臣将公司及烟厂委托别人代管,带领郑宝庆一家三口人回到北京老家。郑宝庆在北京又收了朱某和当时的北京统税局长荆某为徒。1941年,郑宝庆患阑尾炎,张、荆建议到医院动手术。因当时医院里都是日本人,郑宝庆执意不去, 凭着自己懂医术,就自己给自己扎针煎药,终因病情恶化不医而逝。享年64岁。由张、荆将灵柩送回邢台梅花寨村,由弟子李更仁、温成美将其安葬。

郑宝庆练太极拳花了毕生精力,虽没有太大、太多的事迹,但也没有辜负张正学的遗愿。在太极拳的继承、发展和推广方面做了所应做的一切。郑宝庆所传弟子多是一些商人和儒生,这些人也多注重养生或保健,不重技击,所以传人也少。其主要传人有本村的李更仁、温成美、郑美秀,邢台城区的贾绍、杨化龙、李青山、李青江、张子贵、尹意乐、胡金明,驻军胡景翼,山西平遥的孔兆芬、孔兆义、北京的张良臣和荆某、朱某等。

张钦霖(1887 —969),邢台县大石头庄村人。自幼习武,天资聪颖,在家乡跟一位洪拳师傅学武。后又去河南少林寺拜师学艺。也曾去过武当山、五台山拜师学武。1906年背井离乡去北京谋生,佣工于杨健侯家,并拜杨澄甫为师,学习杨式太极拳,是杨澄甫的入室弟子。

为了谋生,经朋友介绍,张钦霖通过比武,进了北京“会友镖局”。在镖局期间,又按照镖局规 矩,拜“神拳宋迈伦”为师,学习三皇炮锤。

张钦霖在镖局从业十几年,直到1921年,由于交通、邮电的发 展,北京“会友”等镖局相继解散,张钦霖的保镖生涯也宣告结束。

离开镖局后,张钦霖便随杨澄甫在北京教拳。在教拳期间,结识著名武术家、自然门传人万籁声。同时,结识“金丹派”左一峰,练习吐纳术,因其能与太极拳贯通运用,自此拳技更增。1925年,张钦霖到太原传拳。当时,张钦霖与刘东汉弟兄相称。1928年3月14 日,中央国术馆在南京成立,张钦霖在庆祝大会上表演了杨式太极拳。在南京期间,张钦霖游览紫金山时,遇北京白云观黄山道长。八国联军进北京后,黄山道长四海云游。张钦霖遇到黄山道长时,道长说正在寻徒搀其回家。张钦霖便主动搀扶,使尽全身力气,道长仍改丝不动。待道长膀尖微动,张钦霖已被弹出很远张钦霖运气用内功搀扶,道长看出破绽,只是双手一伸,打了个哈欠,张钦霖已腾空而起,倒身落地。张钦霖大惊,忽想起道长寻徒之言,恍然大悟。于是倒头便拜,足足跪了一个时辰,道长才收其为徒,道长见其悟性很高,便传其一套罕见的太极套路与练法,并嘱咐他不可随意传于他人,也不可失传,从此张钦霖武功大进。

黄山道长所传的这一套太极拳,在套路、练法和技击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其套路名称和动作与其他各式太极拳都大不相同。当年,张钦霖赴杭州参加14省武术擂台赛,成绩名列前茅。同 年11月,南京举行武术国考,张钦霖力战群雄,再次名列前茅,总裁 判长李景林对张钦霖的太极功夫给予了高度评价。1929年,上海举行第二次武术大赛,张钦霖再次名列前茅。同年,山西太原举行规模空前的武术大赛,张钦霖荣获第一名。此后, 张钦霖名声大振,登门比武、拜师者甚多。号称“三省无敌”的胡耀 贞坚欲拜列门墙,河北王善之、李云龙,山西 刘志亮等人都先后求教于张钦霖门下。无论何人,他都依礼相待,比武时点到为止.并不伤人,实在迫于无奈才被迫还手。

山西祁县高手乔九,其家与太谷县孔祥熙家毗邻,皆为山西特大富商。乔家曾重金聘请四方武林高手,住府授艺,乔九颇得真传。执意要跟张钦霖比个高低。张钦霖谦虚不过,只好奉陪。乔九运内气 朝张钦霖胸击一掌,张钦霖微微含胸,缠化而软发之,使乔九倒退数步之外,岂料乔九怒目变色,急趋向前,以虎狼之势朝张钦霖打来。张钦霖纹丝不动,引化而捧之,但见乔九腾空而起,倒身仰翻落地。

20世纪30年代初,张钦霖应山西省政府聘请,到阎锡山麾下担任武术教官。“九一八”事变后,北京一个叫武田西的日本军官,力大如牛,摆摔跤场面,将中国人摔伤无数。张钦霖应朋友之约前去扑出武川西狂叫着,一个饿虎扑食朝张钦霖扑来。张钦霖用太极桩功“千斤垂二任武田怎样用力,张钦霖纹丝不动。然后张钦霖用“四两拨千斤”之法,把武川西摔出两丈开外这时只听一声口哨,几个 宪兵扛枪过来,张钦霖在同胞的掩护下进入人群,早已不知去向。后去一个朋友家暂避。由于特务告密,被一个叫板田的日本大佐抓去。 板田精通八卦和柔道,他提出与张钦霖比武,如果张钦霖赢了就可以获释,输了就要给板田磕头拜师。张钦霖满口答应。次日,比武开始,板用出招凶猛重快。张钦霖用太极内功,动速静定,三招过后,板田没占上风。张钦霖看时机已到,便大显身手,直打得板田大佐筋疲力尽,狼狈不堪,只好认输。此后,很多义士要张钦霖留在北京教拳,但因屡遭日本特务追杀,张钦霖又回到太原。

抗战前夕,张钦霖已经在山西名声大振,人称其为太极专家。太原沦陷前日本人就在太原摆擂,并在广告牌上画着一个中国人被 日本人踩在脚下,激怒了整个山西武术界。很多爱国义士找张钦霖 商量对付日本人的办法,张钦霖与弟子商量后,决定应战。擂台二有几个中国青年被打下台来,张钦霖的徒弟也伤了两个。其弟子张生进、刘锡九、王善之还抢着要上。张钦霖拦住弟子们,一个旱地拔葱,跃上台去,只是一掌就将日本武士井田一郎打翻在地。日本武士随后上来两个,接着是五个,都被张钦霖打翻在地。宪兵随后包围了擂 台,张钦霖与弟子正准备打一场恶战。忽然人群大乱,有人朝天鸣 枪,许多中国军人开进现场。为首之人走上前来,说擂台比武,难免有伤,张钦霖虽然出手过重,由省府处置。来人将张钦霖带到山西省府,磕头便拜,要张钦霖收其为徒,此人便是阎锡山手下的重要人物秃九峰。

张钦霖所传太极拳与其师杨澄甫不同,他把左一峰所传“金丹 派”内功与太极拳融为一体,“俾学者可藉先天呼吸,能收延年益寿之奇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解放初期,周恩来、贺龙都曾看过张钦霖的表演。1960年,张钦霖随女儿、女婿回到宁晋县郝庄村,张钦霖一生轻财重艺,视拳如珍宝,去世时身无余财,家无长物。只留下了一套与世不同的太极拳套路和习练方法。

 

浏览42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