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界历来有门户之见。寇氏青则认为,各门各派各有所长,应互相学习,只有功夫大小之别,无拳种优劣之分。因此,得到众人的尊重。寇长青不但武功高强,而且武德高尚。田德林、王万庆、刘玉祥、赵安祥、王建勋等,都是邢台武术界的知名人士,寇长者与他们常 在一起谈拳论技,相互之间十分敬重。任县崔书其也是一代名师,曾 与寇长青有过交往,几十年以后谈及此事时,还常说他对寇长青印象十分好。杨俊的“昆山刀”练得很好,并愿意传给后人。寇长胃在20 世纪50、70年代先后两次请他向本门弟子传刀术。本门弟子胡金 泉、苏梅生、刘云廷等至今仍在传授杨俊的“昆山刀”。
寇长青授徒不分贵贱,有教无类,一视同仁,不以“拳”谋私,更不卖拳,教拳从不收钱礼。在20世纪50年代初,寇长青居住东门里。 这一时期,革命前辈刘振河经常与寇K青谈拳论技,并荐其孙刘五印向寇长青学拳。当时,寇长青亲授弟子有邢台县委书记赵明琛、县武 装部长樊凤书、县委组织部吴部长、县法院院长司福魁、著名老中医 张醒悟。后来又教邢台地区法院院长冯振彬。那时,寇长青家境非 常困难,所教的徒弟有意接济和照顾,均被寇长青婉言拒绝,说自己没有困难,教拳就是教拳,不是卖拳。
寇长青不仅教拳不卖拳,并且对家庭生活困难的弟子给予力所 能及的帮助。当时住在东关街的张清杰,小名“小五”,与寇长青年岁 相差无几,家庭极为贫寒,且本人耳聋,教其练拳非常困难°尽管如此,只因其好拳爱学,寇长青也收他为徒,不厌其烦,十分耐心。在生活中也给予特殊照顾,他房子漏雨无钱修,寇长青出钱帮他修房。那时,向寇长青学拳的有胡金泉、张友敬、张友道,还有同院的周保善、 贾如意、楚大贵等人。张友道当时患有肺结核病,在20世纪50年代 初期,这种病对人类危害极大。寇长青教他练太极拳,先练内功,后 练拳架,经过几年的刻苦锻炼,他终于战胜了病魔。张友道70多岁 时,曾在一次座谈会上说,自己能有如此体魄,活到如此高龄,从内心 感谢寇长青。内疚的是,寇长青在世时没收过他一分钱,没有吃过他 一顿饭。
“文化大革命”期间,武术界许多人士受到批斗和冲击,并作为专 政对象报到了专政机关。寇长青得知后,主动向在保卫部门任职的 长子寇桂林反映真实情况,申振元、陈国太、徐青山等武术界的许多 名师因此被保护下来。
寇长青经常与出身梅花拳世家的王建勋交流拳技,对两种拳技 进行认真的对照和研讨。用太极中正原理纠正梅花拳的一些不规范 动作,使梅花拳产生了新的教学方法。1956年公私合营后,两人又到 -个饭店工作。次年,寇长青从东门里搬到东河沿居住,与王建勋一 路之隔,两位好友吃、住和工作都在一起,可谓形影不离,有空即练, 拳不离手,话不离拳。1959年,他俩率弟子参加邯郸地区武术运动 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邢台人民争了光。
1961年,邯郸地区武术研讨会时,寇长青一趟太极剑,以其如游 龙戏水般的稳中轻灵,干净利落,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杨澄 甫的次子杨振基,曾到寇长青家中交流杨式太极拳的技法°即使在 20世纪60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寇长青也没有停止过对武术 的追求,正是在这一时期,寇K青达到了他习武生涯的颠峰。他根据 杨班侯、杨建侯的“方桌”推手架,经多年细研揣摩,独创了动作轻灵、 身法圆转、退撤紧跟的杨式“推手小架”,即将动作融于推手技击之 中,身活步灵,堪称一绝。
1962年,寇长青在马路街小学设拳场,向青少年传授太极拳。 1963年,由于邢台遭遇百年不遇洪水,教拳被迫停止。1964年,受邢 台市体委副主任张志成之邀,寇长青担任了邢台市举重武术协会常 务副主席,在全市开展了广泛的群众性习武活动。寇长青在主持市 武协工作期间,遇事一贯实事求是,很多名师找他问技看拳,他总是 认真地指出成绩和不足。一次在观看武术表演时,一个女运动员在 表演太极剑时加了一个空翻动作,寇长青只问了一句“谁教的学生?” 并没有提出批评,但是在烛后评议时,他毫不客气地指出:太极剑加 空翻极不协调,拳术不能乱编,要练到脱规矩而成规矩。
1966年,寇长青在人民公园门内西侧教拳。八卦掌传人刘怀军 曾说:“寇师傅练拳优美稳健,多少年来我还未见有谁能比,其八卦也 独有风格,可惜当时未能从学。 「
1972年,寇长青带弟子参加了邢台地区武术表演赛,寇志军表演 双铜,刘云廷表演太极拳和太极剑,杨增信表演燕青锤,均取得了好成绩。寇长青不仅是一位武功高深 的拳师,还是一位声名远扬的厨 师。其弟子范学敏学有成就,常到 我国驻外机构掌灶。寇长青教范 学敏炒菜的照片曾在河北省以师 带徒展览会上展出。
寇长青集平生所学,在杨式太 极拳老架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 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杨式寇家太 极拳。他习拳60载,桃李满门,弟 子逾千。其弟子张友道、胡金全、 王起芳、王喜魁、王利德、白振全、 杨增信、阎建国、刘云廷、苏梅生等 均学有所成,承传拳艺,教徒不辍。
1983年5月12日,寇长青因病逝世。同年,其弟子以他的名字命名 成立了“邢台市长青太极拳社”,2000年5月12日更名为“邢台市寇长青太极拳总社”。
韩钦贤碍于王万庆既是刘赢州的徒弟,又与自己弟弟兄弟相 称,不让王万庆以师事己。韩钦贤见王万庆情切意诚,便答应代师 授艺,让王万庆作为郝为真的记名弟子。随取出郝为真遗像,摆上 蜡杆,行拜师大礼。礼毕,恰逢李圣端来此,见状忙问其故,韩钦贤 细说个中原委。李圣端一边表示祝贺,一边顺手端起郝为真遗像 说:但此相片须归我所有,随携相片而去。在随后的几年里,韩钦贤 每年都要抽一定的时间来邢,给王万庆讲解太极拳精要。有时委托 李福荫来邢,刻意培养。王万庆将杨式、武式的大、小拳架融会贯 通于一身,功夫日深。每年有到邢台造访李宝玉、李圣端、路勒等 武林名士者,都是由王万庆出面接待并与之周旋。来访者无不保 羽而归。有一来访者在和王万庆交手后心悦诚服地说,过去只知 邢台南有路勤,北有李圣端,现在才知当中间还有王万庆。
20世纪20年代末,太极名家李圣端 在羊市街东头路南,开设了一家“回春酱菜园”。酱菜园除经营生意外,主要用于 结纳各地的太极名家和武术爱好者。王万庆被聘为酱菜园的掌柜。伙计中有一 韩姓青年与王万庆为挚友。时逢其兄来 邢,经介绍以“老勤哥”称之。经促膝 长谈后得知,“老勤哥”原来就是一代太 极名师韩钦贤。王万庆欲执弟子礼师出徒后,王万庆练太极拳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出门坛子功,进 门太极球,就连吃喝也是在站稳“川”字桩后进行。每天早晨四点左 右即起床,先到城墙上,绕城跑九里十八步,然后在“保圣庵”习武。河北乐亭县杨一清来邢台探亲,无意中发现了晨练中的王万庆。杨 一清经悉心考究后曰:孺子可教。遂传授给王万庆一套杨式太极小 架及点穴秘籍。杨式小架近年来已成为 凤毛麟角,点穴功夫更成为一些门派的不 传之秘。此事也成就近代武林史中师访徒授艺的一段佳话。王万庆(1909~ 1989),回族,祖籍河北邱县陈 村,曾居邢台市马市街,中年隐居于市郊晋祠道 村。王万庆自幼嗜好武术,曾习家传查拳。后拜 任县大北张村刘赢州为师,学习三皇炮锤,为刘赢 州入室弟子,并随刘赢州之子刘东汉精研太极拳。 王万庆为人机敏,行动矫健,一出师门,即获得“活 腰”雅称王万庆言语诙谐,崇尚侠义,给人以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王万庆寇长青师承传递表
王万庆对于太极拳的追求,一生不懈、也曾经历了拜师、访 友、动手三步骤。他曾长期跟随亦师亦友的李宝玉、曹柯等,在 一起磨爬滚打,也曾专程赴北京,虔诚请教崔毅士。王万庆对于 太极拳能够实学实用,博采众家之长,终将太极真流学到手。王万庆出身清贫,早年就拥护共产 党。20世纪40年代,有数名八路军便 衣到邢台城侦察,被皇协军高德林部抓 住。地下党组织通过王万庆进行营救。 王万庆当时是“稻香村”糕点铺的掌柜, 遂以稻香村店铺作保,将八路军战士救 出。事后,皇协军咬定王万庆私通八 路,将其抓捕入狱3个多月。对革命的 贡献,王万庆从来没有提及过,只是在 “文革”期间,由组织通过他了解获救同 志的出狱情况时,才为后人所知。
浏览7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