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步,逐渐使传统武术成为国际的体育文化体系,对其进行大力推 广,使其成为中华民族向奥运会贡献的第一个体育项目。第三步,需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对传统武术教育进行强化。比如, 适当地改革传统武术教育内容,加强学校的传统武术研究,以及适当地增加 传统武术教学课时等。
- 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国内是传统武术走向世界的基础。国家体委下发的《关于加强武术工 作的决定》,需要认真贯彻执行,并且要努力做到“武术活动社会化、武术 技术规范化、武术理论科学化”。传统武术想要在现代发展,社会化、规范 化、科学化的要求,是其必须要考虑的内容,与此同时,也是奥林匹克运动 包含的三大特征。
- 多种办法推广武术
传统武术虽然源自中国,但其是属于世界的,尽管如此,传统武术要想 走向世界,还是需要一个推广的过程。我国在今后的传统武术推广工作中, 应该利用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推广方式。比如,举办各种比 赛、培训班、武术节,派遣优秀教练员外出指导、讲学,利用图书、广播、 影视、声像、报刊等传播媒介来推广、宣传传统武术,以及派遣优秀运动队 在国内外进行巡回表演等。
(三)传统武术未来奥运发展之路
源于古代搏斗术的武术套路,其技术渊源和文化心态,都反映出本来就 具有竞争性的一面,竞赛活动的可比性是任何体育项目进入奥运必备的因素之
* O
1.发展武术的人文精神和技击性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人类从野蛮进化到文明,从低级走向高级的过程。 武术的发展必然是由低级走向高级,由粗糙转为细腻,由外在到内化。武术 的内在本质是蕴含技击性,而技击性并不针对实用技击术。但在人们心目 中,武术的重心要是实际应用的技击术,武术被认为是花拳绣腿并不实用。 词语在不同的时代中,不同的语境下,会有不同的内涵与意义。“实用” 一 词在数字化时代的武术语境中,强调的不仅是武术的技击性,更重要的是体 现人文精神。在火器时代,交战双方的肉搏战已经不是主流战场。武术的本 质如果只是一味强调实用格斗的特性,那么在文明社会中,就看不到存在的市场(至少没有竞争力)数字化时代,人们追求人文精神就是找寻人的真正本性,它是一种回归 自然的最为“纯朴”的感悟。这种感悟体现在武术中正是来自对人体本体能力的一种体味,劲法的运用与自我体验的一种艺术升华,而并非那种野蛮象 征的搏打厮杀。这种自然的“纯朴”正是现代人们追求人文精神的表征,同时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数字化时代,武术存在的本质,更是武术能够生存 繁衍的支柱。在饱受文明的“禁锢”和激烈的竞争中,摆脱一切束缚,亲近自然,摆脱原始野性,是人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摆脱是在文明规范之下的 一种社会行为,体育正是要满足文明与野蛮交织在一起的要求,把“野蛮” 文明化。武术的那种战争式的搏打厮杀,是野蛮的原始形象的再现,必须转化自身的形式,把搏打厮杀进行“艺术化”的包装,使能够在满足文明人类的野性需求的同时来体现武术文明的文化艺术价值。这正是儒、道、释思想 影响下的中华民族对自身存在追求的一种境地,体现出中华民族尚武崇德的 “儒雅”风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数字化时代,武术发展的市场就在这里。大力发展武术的艺术性,让武术的艺术特性通过其表现技击性来体现出 东方文化的艺术魅力,把武术打造成富有健身益寿娱乐欣赏以及攻防技击价 值的文化精品。其具体操作路径有三;第一,武术以艺术化的形式来适合于 各类人群的健身益寿之价值,使人们把武术当作一种文化,在有兴致的练习 与对抗的玩味中体验到武术的延年益寿的效果。第二,通过武术的艺术化包
装,强化其娱乐欣赏价值,把武术套路打造成东方文化艺术精品。加大对武 术竞赛套路中最为吸引观众的“武打式”对练项目的研发,把活泼而又逼真 的武打形象塑造成为武术套路代表作品。同时,进一步开发非武术竞赛的娱 乐性表演活动。由于武术不拘泥于规则的限制,而且又具有独特的中华民族 风格,较之竞赛更受国人乃至世界人民的喜爱。通过多种媒介加大拓展武术 比赛的立体式卖点(醉翁之意),使其成为人们娱乐的另一交织点。第三, 通过对武术技击的抽象与概括,使武术的技击方法能够在体育的舞台中,艺术性地展现具有武术特色的人类技击原本能力。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数 字化社会中,人类文明对武术提出的主流要求,把武术从一般的角斗引入到 高雅的“艺术”殿堂,这是武术提升自身地位与完善自身发展的重要之路。 如果仅停留在一般的角斗上,仅局限在搏打和厮杀,那么,武术依然不能登上大雅之堂,更不能具有典雅性的、饱含人文精神的文化艺术精品。武术会永远都是野蛮的再现,而不能步入文明的行列。现代社会,把武术打造成中 华民族的文化精品,使之走“儒雅”之路是必然趋势。
- 项目的设置和规则的制定应是当务之急
武术项目的设置要考虑可比性、可评性和观赏性,既能保持民族特色, 又能够适应国际惯例和奥运要求。鉴于现有的武术项目经过10多年的推广已 经具备广泛的基础,因此挑选进入奥运的武术项目应从现有项目中选择,不 应再进行新的内容尝试。武术作为东方体育在异文化的西方看来是独具魅力 的,世界性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要兼顾不同的地理文化。在设项时要考虑一些 能充分体现东方文化、武术特色的项目,使之在保留自身运动规律和特点的 同时又能切入奥运。因此建议:武术套路散打各设3枚金牌。武术散打设大、 中、小3个级别。武术套路则设男、女全能项目各1枚金牌(长拳或太极拳、 短器械、长器械3项各任选1项),采取现行规定套路为宜,因为现行套路经过几年的推广已普遍被人们所接受,但难度应增加,再设男女混合项目金牌 1枚(以南拳、南刀、南棍为宜)a南拳作为中国武术中的一大类,近几十 年来发展很快,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各国特别在东南亚地区广泛受到欢 迎,习练人数众多,从竞赛来看,南拳保留有浓厚的传统武术特点,极富观 赏性,且具备较强的可比性武术的规则宜沿袭现行基本规则,不要做很大的变动,原则应该简单、 易掌握、易操作。鉴于武术评分的主观性较强,可借鉴其他一些国际竞赛项 目的规则,把评分精细分类,限制单个裁判员的权限,预防因个别人为的因素导致整体成绩偏离实际水平。
- 全面系统地安排和实施武术走向奥运的工作
为了让武术进军奥运的工作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建议成立一 个专门的组织机构(暂称之为“武术与奥运工作室”)来进行系统的策划和 实施。这个机构专门从事武术进入奥运的有关工作,具体内容包括:制定规 划、培养人才、组织科研、广泛宣传。
- 把武术纳入完善的正规教育体系
武术的文化特性是其流传至今的根本原因。而任何一种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想让中国武术真正走向世界,就要把武术纳入完善的 正规教育体系。我国虽已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把武术列入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但实践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武术教育并不健全,甚至落空。 究其原因,主要是武术在学校体育课中的地位很低,武术师资严重缺乏。为 扭转这种落后状态,首先要确立武术的应有地位,把武术作为受教育者德、 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要树立武术教育的长远目标:第一步 是让武术成为国家的体育文化体系,逐步把武术纳入完善的正规教育体系, 成为大、中、小学和军事训练必不可少的体育内容,使每个学生和每个战士 都懂得武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步是逐步使武术成为国际的体育文化体系,大力推广武术,能够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世界、为奥运会做贡献的一个体育项目。此外,还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加强武术教育。例如采用多种形式办学来大力培训武术师资,可以适当增加武术教学时数和改革武术教学内容,创办高等武术院系,加强学校.
浏览30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