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拿技技法辩析
拿技技法辩析即拿技技法在攻杀战守中的辩证分析,是随机应变中的论打、论对、论格,是战前对敌我擒拿对抗方法猜想、预测、模拟,是战后对敌我擒拿对抗方法分析、探讨、总结,是擒拿格斗提高升华的必须,是擒拿格斗最终生擒、活拿、拿下对手的关键,是擒拿格斗死拉、硬拽、烂磨的对辩实际。中国武家认为:“拿技者,攻守之尽头,拿住之实现,擒获之辩析。”也就是说,在攻守后期,由于攻守双方的极度疲劳,较多的身体接触自然就成了必然,于是擒拿方法、手段、技巧的辨证论打就成了攻守最终成败的重中之重。
一、拿技技法辩析的要点
技法是完成拿技的基础,辩证是提高拿技的灵魂,分析是拿技升华的关键。中国武家就是依此开展中国武术擒拿的辩析论打的。其中分析的要点,首先必须细审攻击的性质;其次,必须细审对手攻击的层次、境界、档次;其三,必须摸清对手的攻击特征,守护核心,薄弱环节,分清属刚、属柔,还是属刚柔并济;其四,必须注意对手有无人性、野性、兽性、恶性、混性、匪性和怪癖、嗜好、恶习以及奇功绝技。其中辨证的要点是,必须根据作战性质,格情轻重,斗势缓急,战局紧松,选择合情合理合法的作战尺度、分寸、火候,制定攻守原则,准确选用拿类对峙和恰到好处的捡拿技法进攻、捕拿技法进攻、锁拿技法进攻、抱拿技法进攻、摞拿技法进攻、捉拿技法进攻开展有辨证、有分析、有准备的攻守对抗。
(一)捡拿技法辩证的要点
捡拿技法辩证的要点首先必须认识敌我捡拿技法的架、式、势以及捡拿技法架、式、势变化的基本规律;其次必须注意对手捡法打入与捡法实施的转化特征;最后必须注意对手应用其他辅助擒拿方法的基本特征以及成捡即由捡到制的具体过程。中国武家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展开对捡拿技法攻守形式的生克分析辩证。
(二)捕拿技法辩证的要点
捕拿技法辩证的要点;首先必须认识捕拿技法的架、式、势以及捕拿技法架、式、势变化的基本规律;其次要注意对手捕法打入与捕法实施的转化特征;最后要注意对手应用其他辅助捕法技术的基本特征以及成捕即由捕到获的具体过程。中国武家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展开对捕拿技法攻守形式的生克分析辩证。
(三)锁拿技法辩证的要点
锁拿技法辩证的要点:首先必须认识锁拿技法的架、式、势以及锁拿技法架、式、势变化的基本规律;其次要注意锁与锁的转化特征。最后要注意对手应用其他辅助锁法技术的基本特征以及成锁即由锁到定的基本过程。中国武家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展开对锁拿技法攻守形式的生克分析辩证。
(四)抱拿技法辩证的要点
抱拿技法辩证的要点:首先必须认识抱拿技法的架、式、势以及抱拿技法架、式、势变化的基本规律;其次要注意对手抱拿技法中抱劲的转化特征以及成抱即由抱到缩的全过程;最后要注意对手应用其他辅助抱法技术的基本特征以及辅助抱法攻守的基本特性。中国武家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展开抱拿技法攻守形式的生克分析辩证。
(五)摞拿技法辩证的要点
擦拿技法辩证的要点:首先必须认识摞拿技法的架、式、势以及摞拿技法架、式、势变化的基本规律;其次要注意摞拿固定劲力与摞拿技法实施的转化特征;最后要注意对手应用其他辅助摸法技术的基本特征以及成捺即由摞到紧的基本过程。中国武家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展开对摞拿技法攻守形式的生克分析辩证。
(六)捉拿技法辩证的要点
捉拿技法辩证的要点;首先必须认识捉拿技法的架、式、势以及捉拿技法架、式、势变化的基本规律;其次要注意手法与手法、手法与腿法、腿法与腿法的转化特征;最后要注意对手应用其他辅助捉法技术的基本特征以及成捉即由捉到住的基本过程。中国武家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展开对捉拿技法攻守形式的生克分析辩证。
二、拿技技法的辩析
拿技技法辩析即对敌拿技综合攻守的擒拿技法辩证与分析,是擒拿过程中极为正面、现实、客观的攻守辩证,由辩表里、辩攻守、辩进退、辩刚柔、辩虚实、辩劲力、辩轻重、辩善恶、辩得失、辩好坏、辩真假、辩利害等十二辩析组成。虽说临阵辩证都是潜意识、下意识、无意识的,但与平时攻守辨证分析的积累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如果平时没有攻守辨证分析修炼,最好也不过是有创意、有发挥。越是临阵拿技技法攻守自动化的人越是得道高人,越是攻守理论、攻守谋略、攻守智慧、攻守文化、攻守文明内涵丰富的拿技技法攻守者越高深莫测。
(一)辩表里
武学拿技中的表为阳,即两手抓逮把持操控、捡捕锁摞抱捉、固定封闭握住等人体的外围空间攻守;里为阴即人体外围空间攻守运动动作所必须的心身支撑。表里辩析的基点,多为表硬里软、表强里弱、表坚里惑、表疯里雅、表狂里静、表得里失,往往表面行动多为心身的释放,心身的健康完美强悍才是表面支撑的实质,才是拿技技法攻守的真谛,才是拿技技法辩析的核心。
单就拿技攻守的表里辨析,即往往是表刚里柔、表虚里实、表动里静、表疾里徐、表攻里守、表进里退。比如,刚性的劲力走向和对敌强硬的抖摇震颤以及对敌惊诈的忽悠晃荡,几乎是拿技技法实现关键。尤其是巧妙的方法实施和强硬的手段实现以及对敌的合理招数应对,都是完成擒拿技法的关键。其表里辨证分析的焦点,就是阴阳互辨、对立统一、有机结合、巧妙配合、得失有道、胜败有理。
(二)辩攻守
武学拿技中的攻为阳,即对对手积极主动的抓逮把持操控、捡捕锁摞抱捉、固定封闭握住;守即反擒拿克制的拆拽、推脱、旋切攻守,特指最现实、最有效、最大限度的反抓逮把持操控、捡捕锁擦抱捉、固定封闭握住。二者辩证分析的基本理念,即攻中有守、守中有攻、攻中有防、防中有人以及攻守的传统阴阳辩证,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也就不成攻守辩析了。中国武家认为:“拿技者,柔和之斗,百劲之争,上可修德,下可治气,轻可角力,重可擒拿,乃上上之技,不可不学,不可不练。”所以说,拿技是攻的基础、守的根基、防的根本、进的运化,只适应于教育、训练、治气,只适应于一般的对抗、特殊性的活捉、未战性的擒获,在生死格斗中拿技只是一种瞬间过度运化技法,只是摆脱对手、控制对手、最终拿下对手的一种手段,是万万不可随意使用的。
(三)辩进退
武学拿技中的进为阳,即主动靠近、打入、抓逮对手的跟进性进攻,有挺进、跟进、贴进之分;退即最干脆利落而积极的远离、脱离、撤离对手,有撤退、后退、缩退之别。二者辩证分析的基本理念,即进中有进,退中有退,进中有退,退中有进以及进退的传统阴阳辩证。中国武家认为:“凡拿斗者,进则为逼,为迫,为侵,为掠,为夺,为抢,退则为避,为让,为脱,为离,为逃、为撤。”并认为:“以进为逼者势,以进为攻者盛,以进为退者强;以退为脱者省,以退为让者尚,以退为进者稳。”
(四)辩刚柔
武学拿技中的刚为阳,即擒拿格斗中所体现出来的猛烈、强硬、凶悍,是坚定无畏、绝不含糊、视死如归的降服把控进攻;柔即擒拿格斗中所体现出来的轻抚、软和、粘韧,是连绵不断、绝不放弃、柔而不弱的制服把控进攻。二者辨证分析的基本理念,即刚中有刚,柔中有柔,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以及刚柔的传统阴阳辩证。
武术拿技技法的刚与柔,是对立统一且符合阴阳辩证的。但在临阵拿战中的刚与柔必须遵循道气辩证,即持禀而把阴握阳。也就是说,临阵拿战中的主旋律应则是,该高亢、激昂、刚硬时必须无畏、无惧、无恐地大刚而出,该低沉、稳健、柔和时必 须无痴、无迷、无瘫的大柔而出,一般情况下则必须恪守持禀而随机应变的基本攻守应对。这既是拿技攻守所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是武术运动所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五)辩虚实
武学拿技中的虚为阳,即擒拿格斗中所体现出来的假寐、空无、轻抚,是飘浮不定、虚无缥缈、空而不弱的擒拿进攻;实即擒拿格斗中所体现出来的诚信、足满、丰富,是稳跌稳拿、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擒拿进攻。二者辨证分析的基本理念,即虚中有虚,实中有实,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虚实实以及虚实的传统阴阳辩证。
在临阵拿技对局中,没有虚也就没有了机动、灵活、巧妙,没有实也就没有了擒获、拿死、固定。所以说,武术拿技技法的虚实辨证是拿技攻守运动动作的基本路数(即做法),武术拿技技法的虚实分析是拿技科学研究的基本道数(即理念)。
浏览36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