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法规体系。另外,采用现代知识产权制度对传统武术文化进行保护与 传承也不失为一个良好的决策。
(4)自主传承
传承包括“静态”与“活态”两种形式,其中静态传承更加注重物质资料的保存,而活态传承强调的是可持续性发展,重点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过程中,植根于民间社会的文化遗产传承人才 是传承的主体,因此应该积极发挥传承人的传承自主性,禁止某些机构喧宾 夺主的不良行为。由此可见,传承人是保护传统武术文化的重点,自主传承 是传承工作成功进行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制定传统武术文化传承制度时应该 为传承人能自主进行传承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这也需要对传承人的相关权 利与义务进行明确细致的规定
(5 )物质传承
所有的文化遗产都包括“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纯粹的“物质类文 化遗产”或“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存在。传统武术文化属于技能与技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也可以通过 实物收藏的方式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这种保护形式最大的优势在于,保存 的方式更加直观、客观、真实并具有不可替代性,同时还方便进行展示。因 此,对于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应该始终着眼于“人”,同时也离不开 传承人主动性的发挥,其关键就是口传心授的“传承”。传统武术文化的传 承工作应该以活态传承为主,静态保护为辅,同时还可以采取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传统武术生态文化保护区”等有效的措施进行传统武术文化的本真 性和整体传承。
(6 )整体传承
传统武术文化的整体传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技能体系的完整, 二是生存环境的完整。任何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由多种技艺与技能共同 组成的,如果不兼顾其他的技艺而只是保护其中的某一两项技艺,那么即便 保护得再好也不能够完整地传承这项技术传统武术文化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仅包括习练方法、套路 种类、技法运用、理论体系等内容,同时还包括门派典故、武林轶事、礼节仪式、练习口诀等多种形式,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传统武术的技能体系。因 此,对于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是一种整体传承,同时也是以传统武术的产生 背景为基础的。
(三)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环境
- 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文化空间
“文化空间”也称“文化场所”(Culture Place ),是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使用的一个专有名词,主要是指人类口头与非物 质遗产代表作的形态和样式。.由于文化空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用语,因 此文化空间的义应该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基础。从文化空间的定义中可以看出,文化空间是指有价值的文化空间或时 间,是有价值的传统文化活动、民间文化活动得以举行的空间或时间,这些 活动是有规律的、约定俗成的文化活动场所。武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代表项目之一,其许多有价值的文化空间需要保护。整体传承是文化传承的要求,同时也是传统武术传承发展的要求,即要 求保护武术文化的全部内容和形式。文化需要传承,只有传承才能够将文化 不断延续下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传统武术是中国文化的根基,其 传承也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血脉相传,是文化界以及武术界的大事。我国传统武术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文化,武术文化的传承是整体 的、全面的,单纯的技术传承只是武术整体的一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项目的传承与保护研究中,很多学者都以“教育”为传承的首选,以进入学 校为传承的重要途径。但单从技术的角度讲,通过学校教育是培养不出“传 人”的,传统武术技术的整体传承一定要“师徒传承” “口传身授”,经过 长时间的发展才能够保证武术实现源远流长。因此,对于当前我国传统武术 传承的研究,应该重视文化空间概念的引入,只有传承并保护了传统武术存 在的文化空间,传统武术才能够被成功保留,并获得切实的发展。
第一,内容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一方面,文化空间的保护应该严格遵循 与坚持整体保护的原则,应该对文化空间的完整进行相应的保护,而不能是 进行片面、分割和单一的保护。这主要是由于,一旦文化空间中出现了任何缺损、破坏或者湮灭,都表明文化空间受到了严重的损伤。另一方面,文化空间中的文化形态与样式应该保持它们的真实性,维护并维持它被认定的文化价值与特性,即使是文化变迁也应该是真实的,应该是与文化发展规律相符的。第二,生态性与生活性。“文化空间”的存在离不开地理、环境和生 态等因素的影响,其具有文化生态性的特征,因此在对文化空间进行保护的 过程中还应该对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给予高度的重视。通常来讲,很多文化的出现是与传统及民俗保持一致的,因此应该对文化空间加以保护,要将文 化空间赖以生存的自然与文化的生态保护好。,除此之外,非物质的文化遗产 是活态的、动态的、实践的,是一种生活的文化。如果非物质文化遗产脱离 了现实的社会生活,或者在文化空间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生活失去了联系, 而成为仅仅供他人观赏与演示纯粹作秀的形式,那么其生命与活力也就丧失了。第三"动静结合。动静结合主要指保护文化空间中的动态文化、演示艺 术、民俗行为等时要结合静态的器物、工具、实物、建造、碑刻、文本等, 这样才能使动态文化和静态文化的共同保护相结合。在传统武术文化中,只 有对动的文化和静的文化共同进行维护和传承,传统武术文化才会顺利地实现世代相传。
具体来讲,武术文化空间的保护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申报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申报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一定程度上启发 人们对于文化保护的意识,从而使人们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不断增强,人 们对于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认识也会更加全面3第二,对武术流派传人进行保护。传统武术各流派的传人是武术文化存 在的重要根基,传统武术的相关技术与文化都是无形地、活态地、动态地存 在着,任何物质的、静态的保护都不能阻挡武术的流逝,只有人与人之间的动态传承才能够维持武术文化的存在与继续发展。因此,对于传承人的保护是武术文化空间保护的关键所在。第三,对“农村武术”加强重视。我国的武术文化广泛存在于民间,民 间的武术又多存在于农村。与城市受到的西方文化的冲击相比,西方文化对 农村的冲击相对较小,武术文化的生存环境要比城市有利。换言之,武术的 文化空间主要存在于我国的农村之中,因此应该对“农村武术”给予足够的 重视与关注。
- 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环境类型
传统武术传承人的生活和成长会受到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讲,传统武术的传承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种类型,这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6武术文化传承的环境类型主要包括三个方 面,即传承单位、传承基地以及文化生态保护区。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中有关于“代表性传承单位”的提议, 这就表明同时还存在着普通的“传承单位”,这两者的关系主要是精英与普 通之间的关系。要成为传统武术传承单位,通常需要满足以下四个条件:第一,传承单位的宗旨应该以弘扬和保护传统武术为主,同时还要经常 性地开展一些武术比赛、表演等。第二,拥有在学术研究与技理传播方面取得一定成绩的若干传统武术传 承人,这些传承人应该积极开展与参加传承活动。第三,应该具备一些传统武术的原始资料与实物,进行科研探索并取得 —定的成果第四,在一定范围内得到具有代表性与较大影响的公共认可传承基地传承基地也是对传统武术进行传承环境保护的一种方式。在传承基地的各种形式当中,学校是最简单、最易见效的传统武术传承基地,在2007年武术被列为中小学体育课程必须内容,
浏览33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