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传承者的义务

在传承人合法权利得到法律相应保护的同时,传承人还应该对法律对于自身所规定的基本义务严格履行。传承人应该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技艺以及相关的原始资料、场所、 建筑物以及实物等进行完整保存,并依法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与传播等活动。传承人应该按照师承形式或者其他方式对新的传承人进行一年一度 的选择与培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传承人还可以通过书面著作来对传统武术文化进行相应的传承。传统武术的传承人应该严格履行法律规定的相关义务,将个人技艺向后人传授,特别是享有国家经济补贴的传承人更应该自觉自愿地传授自己的传统技艺。

(二)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方式


  1. 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典型方式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方式有很多,较为典型与常见的包括以下三种方


(1) 口传心授

口传心授是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一种最重要的方式。顾名思义,口传 心授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即口传与心授。具体而言,口传是授技,心授则 是授法,两者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口传注重“形”,强调传授习练方法、表现手段、演练技巧;而心授则更加注重“悟性”,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需要人们之间进行情感、心灵方面的沟通。

(2) 身体示范

身体示范与人们平常所说的言传身教意思相近,其与口传心授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口传心授较为注重内在的悟性,而身体示范则是直接进行外在动作套路的教授。身体示范作为传统武术文化的重要传承方式,其主要是先进行言语方面的讲解,然后再进行技术动作的演练。通常来讲,身体示范包括功力训练、套路演练、实战技击等身体文化内容,通过各种外在的形体活动将武术中各种技巧、方法、哲理、美感等更好 地体现出来

(3) 观念影响

传统武术的传承不仅是技艺方面的传承,同时还包括武术德行方面的传承。观念影响能够让习武者感受到传统武术的武德熏陶,使其成为合格的习 武之人。一般来讲,观念影响这一传承方法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宏观 层面的观念影响,另一个是微观层面的观念影响。如果人们在习练传统武术的过程中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风气,那么这就会对参与其中的人施加积极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宏观层面的影响。在微 观层面,观念影响主要指的是师徒之间在教授技艺的过程中,通过师父的启发、训导、以身说法等方式向自己的弟子传输道德方面的规范。

  1. 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具体途径


一般来讲,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典型途径包括师徒(家庭)传承、群体 传承、学校传承以及社会传承四种形式。

(1 )师徒传承

师徒传承也称“家庭传承”,它指的是由师父与徒弟双方聚合在一起, 按照一定的权利义务和规范要求,以传习某种技艺为纽带进而组成的一种特定的社会活动方式。我国传统武术的流派众多,其主要的传播方式就是通过师徒(家庭)传承来实现的。.师徒(家庭)传承的主体为师父和徒弟,传授的内容一般是某一方面的武术技艺,即“传播者(师父)一传播内容(武术 技艺)一传播对象(徒弟)”。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武术文化师徒传承的基本方式还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口传、身传、心授”来进行 传承;二是注重传播的效果,也就是追求德艺双全。因此,师徒传承的基本方式还可以进一步表述为:“传播者(师父)一传播内容(武术技艺、文 化、道德)一(通过)口传、身传、心授(的方式)一传播对象(徒弟)- (达到一定的)传播效果(德艺双全)。”这种传播方式在我国民间普遍存在,即使是到了现在也非常盛行。

(2 )群体传承

群体传承是指众多社会成员共同参与传承某一形式的传统武术,在传 习、继承的基础上使这种形式的武术运动能有所发展和创新。一般来讲,群 体传承包括技艺传承与观念传承两方面。中华传统文化也是在群体传承中实现发展的。传统武术作为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行为制度也自然会受到社会风俗与礼俗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传统武术中的礼仪制度、规章戒律等同样是群体传承的结果。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很多的门类与形式是为群体所创造和 拥有并通过群体传承的方式发展至今的,这种被称为“群体传承”的传承方式,也可以借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叫“民间记忆”或“群体记忆”

(3 )学校传承

目前,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传统武术固有的传承方式面临着很大的生存困境,这种形式下采取学校传承的方式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学校传承与传统的师徒传承方式存在着很多相同之处。在学校中,称教授者为“老师”,这与师徒传承中的“师傅”非常接近,只是“老师”是一 种职业的传承,而“师傅”是一种义务的传承。学校传承是传统武术传承的一种新式途径,它是在武术被列为校园教育内容之后逐渐形成的一种传承形 式。学校传承对于传统武术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国家相关教育机构也非常重视这种传承的方式,并且对学校传统武术的教育内容进行不断的完 善,这就为传统武术的学校教育创造了很好的条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学校传承这种方式对于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社会传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书籍、报刊、影视等媒介的出现为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传承途径,即社会传承方式。这种传承方式主要是 对良好的武术文化氛围进行营造,通过出版图书、发行杂志、竞赛较技等多 种方式让那些对于传统武术有着浓厚兴趣的人能够以多种方式参与到传统武术文化当中,甚至进行文化的传承。媒体等在社会传承这种传承途径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一些电视台组织的武林比赛、武术教学等都是传统 武术社会传承的很好体现。

  1. 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方法策略


在传承与保护传统武术运动文化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与策 略:

(1 )自然传承

根据文化现象所表现出的某些基本形态,通常可以将文化划分为“原 生态文化”与“次生态文化”两大类型。所谓“原生态文化”,是指历史上创造并流传或保存至今的、未经任何刻意改变的传统文化;所谓“次生态文 化”,则是指那些在传统的、在原生文化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新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点正是这种“原生态文化” °由于受到西方体育文化的影响,传统武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传 统武术的套路还表现出长拳的味道,而传统武术本身所具备的古朴、实用、 精悍等特征正在逐渐淡化。面对这种情况,更需要加强对“原生态”传统武 术的自然传承与保护,从而更好地实现对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

(2 )经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有着很好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以及教育价值,同时还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对于传统武术文化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开发对于传统武术文化的保护非常有利。例如,1982年上映的《少林寺》在我国广大地区掀起了一阵非常强烈的武术热潮,这股热潮也为少林寺以及传统武术文化行业带来了非常丰厚的经济收益。另外,在武打影视、武侠小说等传统武术副产品的广泛影响下,少林寺的知名度变得更大,少林功夫也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武术的代名词。在得到经济收益的同时,少林寺也有了更好的经济基础发展传统武术,通过创办武术学校以及专业网站对传统武术文化进行更好的宣传与推广,这样能够使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走上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

(3 )法律传承

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同样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发挥其监管与指导的行政职能,通过保护传统文化传承者的各种利益来激发他们参与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热情,同时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当前,我国政府所颁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已经将具有多样性 和复杂性的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所有内容都纳入到了这部法律之中。要想实现对传统武术更加完备的保护,就应该建立并健全传统武术文化相关的

浏览55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