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手系武当派内家拳,又称缠手、响马拳。相传为明朝郭济源和 红莲仙子所传,但在入门时供奉的最高神位第一代传人却为张三丰, 第二代才是郭济源和红莲仙子。第三代张峻,第四代杨记友,第五代 孙印,第六代刘渊,第七代杨利,第八代杨维,第九代张立,第十代张 本。自第三代至第十代的传人只记系明朝,再无详载。从第十一代 阎朋才有年代记录。阎朋(1570.8.16~ 1642.11.13),南方人。第十二代刘凤剑(1606.6.9 ~ 1689.12.14)。第十三代杨维德(1650.5.4~ 1719.11.15),鲁东人。邢台的随手,主要流行在宁晋和隆尧东良.且两县随手的传承并 非一脉。宁晋的随手最远可推到第十三代杨泽轩。杨泽轩(1685.2.2 ~ 1748.10.12),宁晋人,跨越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的统治时期。 由此可见,随手门的武术最晚也在康乾盛世时就已经传入了宁晋县。第十五代董洛凰(1719.2.2-1812.4.3),宁晋县邸梁庄人。董洛凰传第十六代何太成。何太成,隆平苏庄人。何太成传第十七代郭洛德。郭洛德,隆平杜家庄人。郭洛德家 境贫寒,当时在隆平苏庄何太成家当长工,并投师于何太成学武。名 时日缠手门。郭洛德因嗜武如命,立志苦练成才,为此,干完一天农 活,不管有多累,也要把跟师傅所学一招一式苦练多遍。因他苦练功夫,得到何太成重视,更对其精心培育。郭洛德在勤学苦练的基础 上,还有所创造和发展。到后来,不仅在师兄弟中无人能敌,连师傅 何太成也与之较技不如。何太成因感自己已相差很远,便让自己的 儿子何英光从郭洛德学武。

郭洛德改缠手门为随手门。随即离开何家,遍走天下,收徒传 艺,访友学艺,到过陕西咸阳、长安,山西洪洞、太谷、长子,河北沧州, 山东曹县以及江西等地。从山西返河北时到过隆平、巨鹿、晋县一 带。京师名镖朱登科,两臂有千斤之力,武技超群,名传江湖,遇郭洛 德较技拜服,递帖拜师。在山西遇北京某王爷贴身护卫,人称京师八 大高手之一,被郭洛德战胜。应该说,郭洛德代表了随手门的一个时 代。令人遗憾的是,对于郭洛德的生平事迹,缺少足够的资料进行深 人研究。崎一力;1894年2月2日,郭洛德到宁晋高庄村收高荣昌为徒。高荣昌 (? ~ 1942.10.15)。1915年2月2日,高荣昌在高庄收刘维章。1928 年2月,宁晋县县长申克和校长史俊龙聘请高荣昌,同时在宁晋几所 学校任武术教师。任期三年。任期届满,回村收徒,共收徒547名。 其第一大弟子、第十九代传人刘维章继承衣钵,收徒传艺,共收徒653 人。与刘维章同辈的还有孙慕韩、王兆卿等人八刘维章(1902~ 1962),又名刘桂山,宁晋县城 人。刘维章自幼习武,1928年2月2日拜高荣昌 为师。后又从董海川第四代弟子卢书奎,学习八 卦拳。擅长随手、八卦。精通各种兵器,尤喜大 刀,绰号“大刀刘”,驰名北京一带。刘维章与师弟 孙慕韩、王兆卿、冯发河等人潜心习研,并注意吸 收其他门派精华,融会贯通,总结了随手常用式刘维章108种技击法,使随手功法日趋完善。董海川八大 弟子的刘凤春、威县七极镇八卦掌传人李茂斋等都曾拜访刘维章。 刘维章在北京开武馆时就收了大量弟子,在上海开武馆时,收了不少 带艺进门的高手,其中有汪精卫的两个保镖,搭手拜服后,拜刘维章为师,直到学成以后,临回南京时才说明真实情况,并要求刘维章一 同赴南京,被刘维章拒绝。随后,刘维章返回了宁晋老家。

刘维章为人忠厚。不仅擅长随手、八卦,并精通正骨等医道,且 写得一手好书法,打得一手好算盘。返乡归里后,他传拳、治病和为 人婚丧写帖子都分文不取。主要以卖文具和开磨房为生。刘维章的 主要弟子有:柳藏山、李运河、曹未廷、任满常、刘景汉、刘京鸿、刘京 汉、刘京宾、李庆发、杨景俊、杨喜发、李荣德、李臣存、梁革伏等人,孙慕韩(1904. 10.3 ~ 1995.12. 19),宁晋县人,随手第十九代传 人。孙慕韩自幼家贫体弱,18岁患病吐血。医生在为其治疗的同时, 劝其练武强身。加之农村练武之风的影响,孙慕韩学得多家武功。 三年之后,练得身强力壮,70斤的石锁、120斤的大刀都可玩弄于股 学之上°初窥各派拳术之后,迷上了随手,拜师于宁晋拳师高衡久门 下。1948年,孙慕韩从宁晋县将随手传入石家庄。,作为刘维章的同 门师弟,孙慕韩与刘维章、王兆卿共同研习多年,年近九十时仍孜孜 不倦,笔耕不息。著有《随手基本功》、《随手顺口溜百句》、《随手联举 箭解》等。孙慕韩自幼写得一手好书法,退休后仍然坚持每天练字两 小时,他练字不一定非用宣纸徽墨,更多的是报纸凉水。孙慕韩一生 正直清贫,为人忠厚谦和。虽博古通今,却淡薄名利,虚怀若谷;虽技 艺高深,却手不释卷,钩深致远。他总结的武术、书法教材,常借给别 人著述讲学之用。主要弟子有:底群和、孙志远、张宏林、王喜俊、马 春生、谷建广、李双喜、底群江、赵增云、赵存恒等。

王兆卿(1926. 12.30 ~ 1986. 11. 15),宁晋县 人,随手第十九代传人。1954年,王兆卿供职于邢 台市第二中学医务室,并将随手传入邢台市。“文 化大革命”以前曾兼任古文教师。擅长中医、书 法,与著名书画家白寿章、高鹏洲和邢台武术名家 刘玉祥、杨杰、王万庆、刘凤鸣等人交往甚厚。其 妻出身书香门第,是1946年保定女子师范学校第王兆卿一批学员,亦写得一手好书法。王兆卿以其独特的手法、稳健潇洒的风格,使人信服。其著名弟子有沈国成、岳桂申、 庞光元、王二航、姚克辉、庞光太、王大航、郭振刚、林东江、苏梅生、曹学三、展有志等。

杨景俊(1937.9.9~),宁晋县大曹庄人,随手 第二十代传人。1946年9月10日拜刘维章为师, 勤学不辍,身手不凡,收业余弟子约980多人。杨 景俊行医一生,擅长正骨、推拿和针灸。退休以 后,遵师崛托,行医授拳,不取分文。其徒弟子侄 中,较有成就的有杨献彬、米丰林、杨恒昌、李栓 子、耿成方、李保和等。沈国成(1948.4.16 ~ ),字润义,号老儒,艺名 沈儒,宁晋县路前村人。毕业于邢台师范学校中 文专业,后又自学北京经济函授大学经济金融管 理专业。曾任邢台地区五金公司领导班子成员、 计统科长,邢台地区商业局人教科长,邢台市贸易 局宣教科长,邢台市商业银行保卫处长、人事监察 部主任,邢台地区地直武术协会副主席°沈国成于1975年经表哥张俊彦写信介绍,拜 王兆卿为师。白天常在邢台市第二中学的医务室学拳,晚匕王兆卿在家中教沈国成和众弟子练拳,并给弟子们讲拳 史、拳理、手法特长和随手秘诀。1978年3月,沈国成在邢台工人俱 乐部随刘玉祥学习太极拳,1985年8月,著名形意拳师梁克权来邢台 照顾父亲期间,沈国成随梁克权学习形意拳,沈国成在武术界广交朋友,积极参与武术界的各种重大活动,广 泛联系武林同道,到处拜师,以图博采众长。在练随手、八卦的基础 上,对太极、形意、擒拿和少林拳兼收并蓄,互补于身。传授弟子三百 多人。他通读太极、形意等多家史料及拳谱,精研八卦掌。其主要弟 子有宁长河、孙士强、常立波、苗献光、刘峙巍、苗献明、田军、王永贵、 王长胜、赵宁申、李军生、赵杰军、董景峰、刘晓东、夏玉福、甄凯等。

浏览84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