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兴隆镖局
对于想要了解镖局的人来说,一定要知道兴隆镖局,存世有关镖局的资料显 示,最可信的中国第一镖局即兴隆镖局,由清初山西人张黑五在北京开设。1928 年,武术界一代宗师万籁声箸《武术汇宗》是被公认为研究武术史的权威箸作之一
二、顺源镖局
顺源镖局是中国镖局历史中最有名的镖局,主要源于其镖头王正谊(1844年 ~1900年),字子斌,国人尊称“大刀王五”。清道光二十七年生于直隶河间府故 城县,祖籍关东。其父亲死后便拜当地名师李凤岗为师,在沧州学艺。沧州在京津 之南,东临渤海,中贯运河,水陆交通便利。自春秋战国以来,崇侠尚武之风盛 行,武林高手名师云集,武术场社遍及城乡,并开设武馆、镖局。李凤岗对六合拳 的各种套路、器械样样精通,尤以双刀驰名,中年时的武功臻于“水泼不进,出 神入化”,自开盛兴镖局,闯江湖,走南北,但从不轻易招收门徒。李凤岗料定王 正谊日后必定大有作为,教这位弟子非常认真,不留后手。王正谊臂力好,刻苦 学,几年后功夫不在师傅以下,练就一身好武艺。1868年,王正谊24岁辞别恩 师,辅助师兄押镖几年,行迹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广交许多朋友,亲眼目睹了晚 清的腐败没落,萌生了反抗清廷、救国救民的念头。
清光绪元年(1875年),王正谊来到北京,先做镖师,经几年积攒和同仁相 助,在北京崇文区西半壁街自开顺源镖局,几年间发展到有前后两大院、占房40 多间,镖师50多人,跻身于京城八大镖局之列。许多商贾慕名而至,聘其镖师看 家护身,押送金银、绫段、珠宝、皮毛、参茸等名贵物品,兴盛至极。顺源日见红 火,大刀王五威名远播,许多羡艺者登门求艺。王正谊牢记师训,不图虚名,或好 言推辞,或指改他求,拒不收徒。专心经商,严格从业规范,尽力满足雇主要求, 遇险奋力退贼,遇走投无路者解囊相助。只用很短的时间在同行中声名雀起,北到 辽沈,南至湘鄂,东自江浙,西至陕晋,见镖旗上有“王五”二字,无人敢犯, “任侠之流皆奉为祭酒,于是有大刀王五之称,大刀者,非以刀名,人以此尊之 耳。”
顺源开张一周年时,燕京著名镖师之一胡致廷向王正谊推荐一人为徒,此人系 湖北巡抚谭继洵之子谭嗣同,经再三磋商,少年谭嗣同暗地跟着王五学单刀和七星剑,但不以师徒相称,不到两年得到真谛,技艺娴熟,武功超群。王、谭往来日 久,相交密切,成为挚友。当时,清廷腐败无能,危机四伏。帝国主义列强不断侵 略,肆意瓜分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在这种形势下,国人义愤填膺,王正谊胸中燃 起爱国之火。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秋,王正谊开办“文武义学”,免费招有 志青年入学,持聘有名学者教授经史、新学,自授武功。甲午战争后谭嗣同在浏阳 力倡新学,创立学社,而后遍历北京、上海、南京积极参加维新变法活动。到北京 后登门拜望王正谊,在“文武义学”边教新学,边再练习剑术,直到戊戌参政。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光绪帝接受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变法主张,任用 维新人士,从六月到九月陆续颁发维新法令,推行新令。谭嗣同征招入京,任四品 衔军机章京,参与维新变法。王正谊说:“维新变法是富国强民之路,也是王五所 愿,能与复生同道同志,乃王五之福份。”谭嗣同的衣食住行由他操持,选派精壮 武师卫护谭的住所,本人常随左右,俩人志向一致,成为莫逆之友。此时王正谊深 感重任在肩,唯恐维新受挫,便在谭的支持下广交武林豪杰,发展赞同变法的人加 入维新行列,积极宣传变法的重大意义、方法和目的。
康、梁变法寄希望于练新兵的袁世凯身上,因袁告密而“百日维新”结束, 九月二十一日光绪帝被幽禁。康、梁劝谭嗣同到日本避难,谭认为“不有行者无 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结果在浏阳会馆被荣禄逮捕。谭嗣同在狱中题 诗于壁上,诗中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之句,梁启超对此解释, “所谓‘两昆仑',其一指南海(即康有为),其一乃王五也。”梁启超在《饮冰室 诗话》中还写道:“王五为幽燕大侠,以保镖为业,其势范围,北及山海关,南及 清江蒲(今江苏淮阴市),生平以除强扶弱为事,浏阳(谭嗣同)少年,尝从之受 剑术,以道义相期许。”王正谊曾密谋劫狱救谭,九月二十六日晚招集39名壮士 集聚顺源镖局,摆上香案,献血为誓,王手举血酒说:“我等武林人物所看重者, 侠、义、勇!君危不扶,国困不救,何其为人?谭嗣同乃巡抚之子,不享富贵,而 以其才为中华变法四处奔走,身陷囹圄,我王五舍命救之于刀下,绝不退畏。” 39 名壮士口饮血酒,对天盟誓。不料诡计多端的载漪、荣禄提前行刑,将谭嗣同、杨 深秀、林旭、杨锐、刘光弟、康广仁6人杀害于宣武门外菜市口。王正谊闻讯悲痛 欲绝,冒着生命危险赶到刑场伏尸大哭,涤尽烈士身上血污,收尸装殓。据《柏 岩文存》一文记载:“戊戌时,谭嗣同之受刑也,人无敢问者。侠客伏尸大哭,.涤 其血敛之,道路目者,皆日'此参政(指谭嗣同)剑师王五公也。王正谊将谭 殓后,在居所密设灵堂,七日祭奠,又置盛棺,扶棺送往浏阳安葬。年末返京遵谭 所指,联络武林豪杰,等待时机再行变法。同时,决计刺杀载漪、荣禄,为谭参政 复仇,因防范甚严,屡不可得手。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又掀起高潮,义和团打着 扶清灭洋的旗号进入北京。王正谊率先响应,组织起200余名武林壮士攻下西什库 法国教堂,又配合义和团攻打使馆区东交民巷,连攻几日杀洋兵10余人,由于敌 人有快枪洋炮,屡攻不下,只有撤回。8月14日,“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及 其王公大臣仓惶西逃,途中派奕匡、李鸿章向敌乞和。王正谊看透了清朝政府的腐 朽,明确认识到必须反清灭洋。10月25日,王正谊和义和团首领张德成等在顺源 镖局秘会,王激昂地说:“太皇专权,权臣卖国,清军不御外反戮同胞,令人心 寒。灭洋必反清,不反满清中华无兴,黎民无生。”张德成等人都赞同此言,并议 定把武林同仁和义和团残部联合起来,开往西山。大家正计议,不料被上千清兵包 围,原来是被密探侦知。王正谊等几十位武林豪杰,面对几十倍的敌人,无所畏 惧,奋力搏杀,杀红了眼,涌进院的清兵全成了刀下鬼。但双方力量相差悬殊,王 正谊被清军俘获。先送联军司令部审讯,敌人滥施酷刑,专在伤处上刑,夹断左 腿。王正谊罹难前大义凛然地高呼:“大丈夫生不能报效正义,以躯而殉大业,死 而无憾!”最后在前门东河沿惨遭枪杀,年56岁。另一说法王正谊于1900年八国 联军侵占北京后,以搜捕义和团为名对市民进行屠杀和掠夺,王正谊目睹侵略军的 暴行,怒火燃烧在胸,经常给敌以打击。一日他见侵略军正围攻一老百姓住宅,怒 不可遏,冲上前去,一连手刃数敌,不幸的是本人也一连身中数弹,被执不屈,英 勇就义。后侵略军将其头颅悬于宣武门城楼之上。后津门大侠霍元甲在《老残游 记》作者刘鹦的协助下,盗得王五首级,才使一代忠义大侠得以全尸安葬。
王正谊壮烈牺牲后,当时北京盛传“十不见”竹枝词,其中一首专写大刀王 五:“匹马秋风胆气豪,精忠报国亦徒劳,朝官安稳鸳鸯侣,不见当年王大刀。”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人民政府为纪念王正谊,批准将顺源镖局旧址定为市级文物 保护单位。百年过去了,源顺镖局的旧址依然存在,大刀王五的四世孙依然住在高 祖的故居之中。王五当年用过的红木八仙桌,太师椅,和“义重解修”,“德容感 化”两块金匾保存完好,金子虽然已经失去了光泽,但木匾饱经风雨之后,显得 更加苍劲古朴。
二、会友镖局
会友镖局是至今所见文献最全,对其了解最多的镖局,曾在会友镖局担任镖师 的李尧臣是会友镖局兴衰的见证人,其所作《保镖生活》一篇是到目前为止惟一 的镖师自述稿,其真实性是不容怀疑,从其对会友镖局的描述中可知清代京城镖局 的大致情形,进而对清代中国镖局的状况有了大致了解。
清朝末年北京城有八个大镖局,会友镖局是经营时间最久,信誉最高,规模最 大的一个。会友镖局的后台很硬,是李鸿章,没有硬后台镖局是寸步难行的。但李 鸿章是镖局的股东,却不用出钱。“会友镖局,后台老板当时是李鸿章,他算是会 友的东家,可是也不用他出资本。因为会友派人给他家护院守夜,拉上了关系,就 请他当名誉东家。”这个只拿钱不出钱的后台却让镖局行事时有恃无恐,京城的采 访局都惧怕三分,连贼到了镖局都和进了保险柜一样。“采访局要得罪了镖局子, 镖局子跟李鸿章一提,一张二寸长的小纸条,就要了采访局的命。所以他们就不敢 找镖局子的麻烦了。”
会友镖局是宋迈伦创立。宋迈伦(1809 ~ 1893),名彦超,字迈伦,清朝中叶 著名的爱国武术家,人称“神拳宋老迈”,冀州(今冀州市漳淮乡赵家庄村)人。 其父宋奇策曾任清朝大学士。迈伦自幼聪慧,“凡有所习,无不过人,然性情豪 迈,立志远大,有投笔从戎之志。”他酷爱武术,自9岁开始练习武术,学过多门 拳法,技艺渐精,20岁便中了武秀才。为了提高武技,他四处求教,广拜名师, 30岁时在峨嵋山巧遇三皇炮捶拳大师“乔龄真人”,并拜乔龄真人为师,学习三皇 炮捶拳和赵家(汉代赵云)大奇枪。迈伦跟随乔翁习武数年,深得乔翁赏识,师 徒二人情同父子,乔翁将三皇炮捶之妙、赵家大枪之绝及平生所学尽传于迈伦。乔 翁去世后,迈伦闭门谢客,三年苦练,深研拳理,集各家精华,终于创出了三皇炮 捶拳独特的技法“夫子三拱手”,此法出手二、三招即见胜负,甚为奇特,并使三 皇炮捶成为练拳、练气、技击三位一体、气劲合一、刚柔相济的优秀拳种,俗称宋 派三皇炮捶。宋迈伦又在赵家“大奇枪”法的基础上,吸取杨继业、罗成、戚继 光三家名枪的精华,创出“子龙三十六点大枪”之枪法(此枪法流传至今,是很 珍贵的大枪套路)。此时宋迈伦武功已相当高深,成为名声远扬的武林大师。
鸦片战争以后,宋迈伦看到民族受辱,以满腔爱国之心“荷戈投效,遍走南 北”。1845年36岁的迈伦胸怀壮志进京投皇家神机营以图报国,神机营内武林高 手云集,有著名武术教练两千余人,在比武时宋迈伦以其超群武技常常只有一、二 回合就将对手击败,被赐封为五品顶戴花翎,人称“神拳宋老迈”。后因目睹清政 府软弱腐败,迈伦灰志功名,毅然离去,“游幕京畿”,传徒授艺。迈伦非常注重 对弟子的爱国教育,忠心报国的话语“不绝于口”。后来迈伦在北京创办“会友镖 局”并经营数年。1893年宋迈伦故于家乡赵家庄,时年84岁。众弟子为其立“宋 迈伦神道碑” 一尊。
宋迈伦后,会友镖局的镖头为宋彩臣,“我的师傅名叫宋彩臣,师傅的师傅名 叫宋迈伦。”会友镖局的经营业务主要有护院、走镖、运“皇杠”、保护商团等, 会友镖局规模很大,有一千多人,在清代应该算是非常大了.,会友镖局在天津、南 京、上海、西安、等地都有设有分号。也算是连锁经营了。
到了民国十年,会友镖局终于也经营不下去了,被迫并门。“1921年(民国 1。年),会友镖局也结束了。镖局子里的师兄弟、师叔、师大爷,年纪大的回家养 老去了;年轻的就由各银行、商号、住宅分别雇用,替他们看家护院。会友从清初 开设,一共办了近300年,师徒相传了好几辈。”
浏览39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