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传统武术的社会价值

(—)交流价值

武术能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增强团结与促进友谊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武术运动的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武术运动的大潮中来, 而这些群众性的武术活动也更多的是“以武会友”为目的,进行武术各方面 的交流,通过共同的习武爱好,进行武艺的切磋,在扩大交往的同时,也使 各种思想得到了交流,从而增进了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改善了人际关系, 从而创造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而随着武术世界化的发展,使得武术在国际上的交流也不断加深,许多国外武术爱好者也都慕名来到中国进行武术学习,在练习的过程中,他们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在一些大型的武术竞技比赛、演武大会等活动中,还可以有效促进各地各国的经贸往来,为经济的繁荣做出一定的贡献。除此之外,我国传统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体育项目,在 国际交往中也发挥着其特殊的功能。在当今时代,随着传统武术在国内的兴 起,它也正在逐步被世界人民所认识和接受,国际交往会也日益增多。国际间的体育交往,能促进国家与国家之间,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 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与稳定。


  • 审美价值


具有东方哲学意蕴的审美价值是我国传统武术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重要 价值。我国传统武术注重追求内在的自我充实与外在的神意表现,以求达到 “形神合一”的境地。传统武术所表现出的审美价值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传统武术讲究手、眼、身、法、步等身体动作的规范,以及精、 神、气、力、功的统一,强调习练者的意念思维,进一步发展到追求动作演 练所体现出来的精神、节奏与风格,这就形成了武术形神兼备的运动特色及审美特征。在传统武术的对抗性搏击竞技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人体的力量 美、灵巧美、速度美和柔韧美,从而使人在锐意进取的意境中获得美的观感和愉悦。这些都能给人们带来美的愉悦和享受。传统武术常常通过模拟自然界的各种景象或不同动物的姿态来表 现武术动作,以形喻式,如“动如涛、静如岳” “拳似流星眼似电,腰似蛇 行步赛粘”,以及诸如“白鹤亮翅、野马跳涧、大鹏展翅……”等动作名称 等,都体现出了我国传统武术独具特色的蓄、深邃的内在之美。经济价值我国传统武术所具有的经济价值是不容忽视的一种重要价值。随着体育 产业化的迅猛发展,传统武术也不可避免地要走向市场,走上产业化发展的 道路。传统武术的经济价值所具有的潜在性和间接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1 )我国传统武术的竞技性与表演观赏性,在组织宣传传统武术运动的同时,开展相关的经贸活动,如“武林大会” “传统武术文化” “少林武术节”等活动的举办,都是“武术搭台、经贸唱戏”的绝好表现。我国传统武术所具有的健身修身效果拥有巨大的潜在经济效能,通 过传统武术习练,能够增进身心的健康,提高学习与工作的效率,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与生产力的提高。传统武术作为我国一种传统的民族文化形式,其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 文化和众多的套路功法,而且门派纷繁林立,又有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同 时还包含有浓郁的传统文化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这些都构成了传统武术 的潜在价值。从经济学观点分析,我国传统武术产业属于第三产业。武术产业的发展会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如表演、服装、旅游、器械、影视、书籍等。传统武术文化资源的开发可以使世界各国人民通过传统武术文化的参观,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而对传统武术的器械、服装、图书、音像制 品以及影视文艺等方面的开发,也会为社会经济带来很大的发展动力。第二章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探析第一节传统武术的文化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武术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在武术界有着传统武术是独具文化特色的民族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的共识。传统武术是一门学问,它既含有“武”的成分,也有“文”的成分。它 的“文”的部分主要是受到先秦时期思想文化和宋明理学的影响而成。

一、 先秦时期思想文化对传统武术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维形的形成源于先秦时期,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第一个文化繁盛期,在这个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文化的繁荣也开始初步影响到武术。整体而言,这一时期的传统武术已经初具以下几方面文化特色:“尚武之风”的盛行使传统武术一直保持着极为“刚健”的文化特色。

  • 在传统武术中,对中国传统哲学重“道”的特色有着鲜明的体现。


(3 )传统武术讲究“重德” °

  • 老子在军事方面“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以守则 故”的思想,以及墨子的“非攻善守”的思想,均从文化角度表明应该促使 传统武术朝防卫性文化特色的方向发展。传统武术正是在很多方面受到了先秦繁荣文化的影响,才从一门单纯的搏杀技术发展起来。如果当时的文化繁荣能够一直持续,传统武术的发展将非常繁盛。:


二、 宋明理学对传统武术的影响

宋明理学的兴起使中国传统文化进入第二个发达期。宋明理学以儒学为基本思想根基,并将儒、释、道三教的思想进行了综合。在当时,宋明理学 035思想对社会的每一个方面均有着极大的影响,传统武术也是其中之一,这是 传统武术以及传统武术文化在明清时期全面成熟的一个主要原因。在这个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对武术的全方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宋明理学与传统武术相互融合,体现出了 “刚柔相济”的特点。

  • 传统武术重“道”的特色得到全方位的体现。

  • 随着宋明理学的世俗化,“德艺双修”在传统武术的发展过程中有 着全面且具体的表现。

  • 传统文化注重“和谐”的特色逐渐成为传统武术的主要技术要领和 精神追求。在当今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社会大潮中,深入分析传统武术的文化特色,去其精华,取其糟粕,这对传统武术本身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同时对完成国家和民族的时代使命也具有积极作用。


第二节传统武术的哲学内涵

一、传统武术与五行学说的关系

传统武术的思想理论中,对哲学思想中的阴阳五行学说进行了吸收, 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技击理论原则,主要代表项目是形意拳。形意拳的技击指导思想以五行学说为主,“五行拳”是形意拳的基本拳法,在这一拳法中,习武者以五行相生相克的观点来进行练习。

  1. 五行拳的五行属性


五行拳指的是钻拳、劈拳、横拳、炮拳、崩拳。钻拳似电,上钻迅速。其对应的五行属性为水。劈拳主要用掌,形似斧,拳势严谨。其对应的五行属性为金。横拳于前冲中顺势横拨,拳掌结合,坚韧含蓄。其对应的五行属性 为土。炮拳左右沿波浪曲线斜进,一架一冲,非常激烈。其对应的五行属性为火。崩拳形似箭,以左右直打冲拳为主。其对应的五行属性为木。五行观念对五行拳各个拳法技击具有指导意义,各拳法的技击特色与其对应的五行属性相似。五行拳的相生相克五行学说以相生相克来表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作用,相生相克的关系在五行拳中也能体现出来。相生为崩(木)生炮(火),炮(火)生 横(土),横(土)生劈(金),劈(金)生钻(水),钻(水)生崩 (木);相克为崩(木)克横(土),横(土)克钻(水),钻(水)克炮 (火),炮(火)克劈(金),劈(金)克崩(木)。五种拳法在连续运用过程中的各种变化集中体现了五行拳的相生与相克关系。二、传统武术与形神统一论(一) 形神统一论的主要内容传统武术中“形神兼备” “内外兼修”的思想体现了哲学思想中的“形神统一” 对于形与神之间的关系,我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荀子和范缜发表了这样的观点,“形具神生” “形存而神存、形谢则神灭”神也对形具有影响,二者对立统一。传统武术中的 “形神统一观”就是以这些基本思想为哲学基础的。

浏览32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