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人类社会从最初的蒙昧时代出发,中间经过野蛮时代的惨烈洗 礼,然后才逐步过渡到文明时代;而且文明时代也具有不同的历史形态。时至 今日的资本社会文明,也一直没有摆脱各种对抗和冲突。古训有云:“兵者凶 器,备而不用”。在一个“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的大环境下,正如放弃国家军事力量未必能够获得世界和平一样,放弃个人维 权自保也未必就能构建和谐社会。前面已经说到,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带来 那环境污染、行为失当、身心失调、机体失常的亚健康状态和利润扩张、贫富 分化、劳资对立、社会失衡所产生的群体事件、人际冲突、恐怖活动、治安案 件和交通肇事、安全事故等,事实上都无法用商业、军事或法律、道德的方式获得完全解决。而中华传统武 质问题,但其背后的自我调整 存策略和操作技巧,却在一定术技击尽管同样不能解决本 和环境应对、维权自保的生 范围内可以给人们以极大的参照和启发,这当是传统武术客观上得以延续的存在理由o尽管没有领导支持、老 板投资、大赛金牌、商业利润和媒体炒作,一大批爱好者们在艰难谋生之余仍 然付出大量不求回报的精力,默默无闻地不断探索。他们不但自我反复实践、身 体感悟、理论探究,而且还四处寻师访友、试手问劲、相互切磋、借鉴比较,有 的还通过非官方渠道在海外民间社会得到相当的发展。

任何文化现象和文化形式都是社会演化的产物,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 迁,传统武术的操作形态和表现形式总是要发生变化的,人的纯粹肢体冲突更 未必全都那么绝对、普遍和永恒,除极个别意外的偶然肢体碰撞外,原生形态 的技击技术恐怕最终绝对地也要退出历史舞台(文明不是靠肢体冲突来推进 的。老朽并不认同当代标榜民主的街头政治和街头斗殴,反对有外国势力背景 的“颜色革命”),然而人类社会生活中应对环境、主客互动却是绝对、普遍 和永恒的,非组织之肢体碰撞有时恐怕也难以避免,由此包含在传统武术背后 那中国式的生命应对智慧,又确实可以在其派生形态中薪尽火传。作为有感而 应、因敌成形、随机就势、舍己从人的肢体应对技巧和方略,应该是无所谓什么“过 时不过时”的。有道是“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遇什么敌人打什么仗”。尽管 传统武术有着自己的历史形态和适用范围,然而却很难有什么“现代化”转型,也 无法像其他文物那样放到博物馆里冷藏。这就是所谓即使“形没了、神还在“。老 朽这里相信:

“只要石在,火种是不会灭的。”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 — 4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毛泽东军事文集(1—6卷)[G],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 版社,1993.

[4]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上、中、下卷)[G].军事科学出版社,中 央文献出版社,2010.

[5]中华书局编辑部.十三经注疏(上、下册)[O].北京:中华书局,1980.

⑹上海古籍出版社.二十二子[O].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⑺高亨.周易古经今注[O].北京:中华书局,1984.

[8]高亨.周易大传今注济南:齐鲁书社,1979.

[9]天津古籍书店,孙子十家注(影印本)[O].天津:天津古籍书店,1991.

[10]中国军事史编写组.武经七书注释[O].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6.

[12]吴九龙.孙子校释9L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

[12]赵国华,中国兵学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13]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帝内经素问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14]河北医学院.灵枢经校释(上下册)[O].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15]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O].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6]任继愈.老子新译[O].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7]郭庆藩,王孝鱼 点校.庄子集释(1 — 4册)北京:中华书局1961.

[18]周敦颐,陈克明 点校.周敦颐集北京:中华书局,1990.

[19]章锡琛.张载集[O],北京:中华书局,1978.

[20]朱熹.四书集注[O].北京:中华书局,1957.

[21]戚继光.纪效新书[O],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22]赵晔,薛耀天译注.吴越春秋译注[O].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 [23]马力.中国古典武学秘籍录(上、下集)[O].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24]无谷,刘志学.少林寺资料集[E].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

[25]无谷,姚远.少林寺资料集续编[E],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

[26]《少林绝技》编写组.少林绝技[M],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27]李天骥,武当绝技——珍本汇编[G],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28]王宗岳,等,沈寿点校.太极拳谱[O].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 [29]吴殳,孙国中增订,点校.增订手臂录[O].北京:」惊!liW昧学出版社,1989. [30]张孑岫,孙国中9.少林正宗拳经北京:[晾师大学出版社,1989. [31]《拳经》天津市古籍书店,1987.

[32]白朝蓉 编译.拳经[O],内蒙古: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33]唐豪.中国武艺图籍考[O].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4]唐豪.少林拳术秘诀考证Q].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5]唐豪.少林武当考.太极拳与内家拳.内家拳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 版社,2008.

[36]唐豪.行健斋随笔.唐豪太极少林考Q].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37]唐豪.神州武艺(上册)[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

[38]茂乃周,徐震编订.黄氏武技书[O],上海:上海书店出版,1990.

[39]徐震.徐震佚文集[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0]徐震.太极拳考信录[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1]徐震.太极拳谱理董辨伪合编[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2]吴图南.国术概论[O].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出版,1984.

[43]卞人杰,侯敬舆,吴志青,等.国技概论国术理论概要[M].太原:山 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44]彭卫国.中华武术谚语[G].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88.

[45]栗胜夫.少林拳珍诀秘要[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46]江百龙,林鑫海.明清武术古籍拳学论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 社,2008.

[47]徐才.徐才武术文集[MJ.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48]徐才.武术学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49]郑旭旭.中国武术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0]中国武术教程编写委员会.中国武术教程(简编本)[M].北京:人民体育 出版社,2008.

[51]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52]香港中国国术总会第九届执行委员会.中国国术史[M].香港:香港中国 国术总会,1989.

[53]林伯源,中国武术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

[54]于志钧.中国传统武术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5]于志钧,太极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56]旷文楠.中国武术文化概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57]程大力.中国武术历史与文化[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

[58]邱丕相.中国武术文化散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59]蔡龙云.琴剑楼武术文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浏览25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